职业插画师是怎样炼成的?
一直很惊异于职业插画师的技法水准和丰富的想象力。不知道知乎上的职业插画师都是如何修炼的。因为网上的资源比较杂乱,本人仅有一些美术功底,但是对于插画行业的软件使用和行业素质都不甚了解,希望高人指点迷津。最好能推荐一下入门书籍,网站,视频教程之类,以免还要在资源搜集上消耗大量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知否》就会因为剧情或者角色悄悄地爬上热搜榜,前段时间日播放量破3亿惊呆一票网友,都说正午阳光必出精品,话虽绝对了些,但是他们的剧在细节这点上还是做得不错的。
这不,连个片头都让观众纷纷不淡定了。
伴随着空灵的古琴声,明媚如兰的女子入镜,
在这幅唯美恬淡的水墨画卷里,
红色飘散的花瓣、
陡峭险峻的山峰、
呼啸的江河共同构成了宏大的背景,
天籁一般的笛声
合乎时宜地随着画面起起伏伏,
临末了,
一株幽兰绽放在人们面前,
就像剧中女主跌宕起伏人生的隐喻。
水墨浓淡相宜,寥寥数笔却表意极繁。
许多人就冲着这唯美风的片头,就入了这部赵丽颖和冯绍峰夫妻档电视剧的坑。
“第一次不嫌弃片头,甚至觉得片头有意思。”
“这么美的片头,看一次夸一次。”
“实在太惊艳了,每次用手机视频都舍不得跳过片头。”
想看片头可以戳这里
随手截一张屏,
都是张美到窒息的古画,
可以做屏保的节奏。
实在惹人好奇,这惊艳众生的片头里的古画,究竟出自哪位高人之手?
答案就是她了,张渔,一个充满灵气的80后插画师。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她,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的那一类。
这就是张渔本人了
提起张渔的名字,或许有印象的人不多,但她的画作你铁定看到过。
豆瓣评分8.0的《白蛇缘起》票房截止目前突破3.04亿,情怀之外,海报也成为票房保证重要的环节。
当你瞥见如此精美写意的画作,相信很难拒绝这样的念头,“买票,走起”。
还有《画壁》、《大护法》、
《鬼吹灯·九层妖塔》、《九州海上牧云记》、
《西游伏妖篇》、《奇门遁甲》、
《盗墓笔记》、《西游记·女儿国》......
张渔笔下的人物,总有种让人挪不开眼的魔力,仿佛顷刻间就会从纸上跳脱出来,站在你面前。每每凝视,便觉炫丽感迎面袭来。
“我习惯用很浓重的色彩去碰撞,隐约间透出宗教感、敦煌重彩式的强烈风格,似佛非佛,似仙非仙,似妖非妖。”
真正极致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东西就不属于艺术家本人了,它们的灵魂归于它们本身,正如张渔的画作,带着“属人的灵气”,细细品来总能被轻易俘虏。
奶奶家的老樟木箱子
就是我童年的百宝箱
“成绩不好也不合群,
最大的乐趣是拿着画笔在纸上写写划划。”
这就是儿时的张渔,
一个酷爱画画的女孩子。
幸运的是,父母也很支持她的喜好,
有时她想窝在家里画画不想上学时,
会帮忙打个掩护向老师请假,
每回画完,妈妈先是给她的作品拍照,
再端来一碗鸡汤面给她吃。
提及儿时的画画启蒙,张渔说那是奶奶家的一口老樟木箱子。
“就在奶奶的床边,里面有整一箱的连环画、古籍画册,是我整个童年的百宝箱,印象最深的就是聊斋和封神故事了。”
后来长大了正儿八经地学画画,那些老友们也一直被她放在心底,只要有机会,就会放他们出来露个脸。
以《山海经》为灵感
高中的时候张渔从手绘画到板绘,读书时一闪而过的闲言碎语,或是一些心情感悟,都会成为绘画的灵感,她甚至有过一天画十张画的高峰时期。
对于她来讲,画画是一个和自己的生活和心情状态密不可分的一个行为,画上的人就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画上的内容就是自己当下的心绪:
“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各种身份和角色里。长大了,反而不敢想了。”
以《山海经》为灵感创作的画
23岁一战成名后,
她撑起中国电影海报的半壁江山
真正从小打小闹到有质的飞跃,
是念大学的时候。
张渔迷上了极简的水墨画,
在她看来,
“寥寥数笔,浑然天成的神韵便有了,
简直太震撼了。”
但刚开始接触水墨画的姑娘,却被材质和技法围困了很久,以至于总是埋首舞弄一个下午,画上头依然只是干巴巴的皮相一副,没有灵肉。
后来张渔就用上了笨办法,平心静气地临摹唐宋院画。
当初平心静气地临摹,让后来的张渔画起水墨是游刃有余
唐宋院画线条多而繁琐,下笔须谨慎、果决有力,最开始张渔每回在宣纸上白描练习,都得屏气凝神才能控制好笔触,不然画出的东西自己也没眼看。
练习得多了,她渐渐能运好手中画笔的水分和速度,也悟得一些精髓,难以驾驭的水墨,也有了畅快的感觉。
张渔勾的水墨小画
不知啥时候起,
她的画风却陡然变了,
简洁写意变成了繁复有力,
原本留白居多的纸上勾线洒金,
瑰丽热闹。
原来,在张渔将极其复杂的岩彩壁画和极其写意的水墨放到了一起,当两种极致的画风摩擦碰撞,视觉冲击力巨大。
水墨工笔和岩彩壁画结合在一起?在很多传统水墨画的拥笃者看来,这根本算不上正宗的中国风。
其实呢,中国古典绘画工艺里,确有“岩彩”这种形式。它脱胎于彩陶,东汉时最为繁盛,被视作人类文明的瑰宝,但后来被水墨画排挤成了边缘,只因工艺太复杂了。
至今,只能在敦煌壁画这样的古老历史存证里寻觅到它的影迹,工笔重彩比较多见。
敦煌壁画“飞天”里就能看到岩彩这种形式
而张渔迷上岩彩,恰恰也是因为一次敦煌之行。
几年前,她偶然地钻进了一个石窟,整个人就呆住了,石窟里的壁画似乎带着历史岁月一并来到她面前,心思细腻的女孩在古老的壁画面前泪如雨下。
她说“此生受到最大震撼就是在那里了。”
敦煌石窟“刺激”了画水墨的艺术少女张渔
这之后,她立志要“复活”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用自己的方式。
受到敦煌“刺激”的张渔一回来,便开始了岩彩创意的研究,找合适画岩彩的颜料,调色,层层上色......
“创作岩彩很贵但是好玩”,当看到孔雀蓝、朱砂红、石褐这些复古的颜色,都幻化成了妖娆灵动的人物,精美却不失厚重感。张渔很是兴奋。
2011年,电影《画壁》上映,片头里的岩彩壁画惊艳一方。
古典的颜色在墙壁上绽放活力,层层累积的岩彩,剥落的质感塑造出独特的人物风韵,灵动逼人,而这些都是张渔一笔一笔绘制出的。
23岁的姑娘凭着一支画笔,竟让敦煌壁画中的天国盛境复现。
电影《画壁》片头截图
短短2分5秒的片头,让张渔在插画界一战成名,各种邀约不断,她也正式踏入电影美术和造型设计这个行当。
古灵精怪的姑娘,并未被突如其来的荣光冲昏头,反而总想着捣鼓些新点子。
张渔从来都喜欢打破常规,已经将水墨画驾驭得很好的她,决定把工笔水墨的技法融进岩彩里去,这样画出的岩彩会更添一丝灵动。
在她看来,
“极为复杂的壁画”和“
极为写意的水墨”虽是两个极端,
却也相生相克。
用画水墨的方法画岩彩,
用画岩彩的方法画水墨,
只要控制好各自的比重,就可互补。
做电影美术和造型设计,不是绝对自由的,幸好,张渔总能戴着镣铐跳舞,在限制重重里找到肆意挥洒的天地。
画画的时候她可以很豪放,将巨大的宣纸铺在地板上,光着脚在上边走来走去,然后拿着大笔弄墨。
但也能耐着性子守在桌前,
拿起小小的勾线笔,
细细地描摹,上色,
唯恐忽略了某个细节,
一画就是一整天。
一幅粗中有细,花费数天甚至数月之久的画作,也许最后展现在荧幕上的只有几秒半秒,甚至会被毙掉无缘被人看到,但她依然乐在其中。
“整个制作过程参与其中还是很享受的,从构思概念,画草图,绘制成稿,到搭建场景或缝制道具,配合灯光和摄影,最后演员登场,不仅享受了作画的乐趣,还能了解到各种时空和年代里的资料,学到很多新东西!”
张渔享受电影美术的创作过程
童年奶奶家的老樟木箱子
曾为她敞开画画的大门,
如今,所有的天赋和努力得到了延续......
各路电影大咖都来找她合作,
而她也从未让人失望过。
《有匪》和《四大名捕》里的,
岩彩手法的厚重和
水墨的意境在一幅画里并行,
符合电影的江湖气、悬疑、肃杀,
通通都有了。
难以意象化的《鬼吹灯》、
《盗墓笔记》、《奇门遁甲》......
到了张渔这儿更是如鱼得水,
当掌握了娴熟的技法之后,
从小就跟神鬼交情颇深的她,
只需要肆意挥洒就好。
除了海报震撼热闹外,
她笔下的角色亦总是独一无二,
让人过目难忘。
有的妩媚,有的潇洒,有的凶神恶煞......
《西游降魔篇》里的角色造型
凭着这种将水墨的写意和岩彩的繁复,融合到极致的画风,渐渐地,张渔成了中国最为炙手可热的插画家之一,她总能画出抓住电影魂魄的海报,甚至因为她,人们对国漫的认知也被刷新了。
《大护法》里,金刚怒目的大护法,千人千面的花生人,令人印象深刻——
“那些假眼睛,假嘴巴,不是说贴着难受吗?那为什么还要贴?”
“可是,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会怎么笑话我”
“所以,我们才活成了笑话”。
就像被施了摄魂术一般,当人们站在这张画之前,走进去一探究竟的冲动油然而生。
《风语咒》里,
苏兮对朗明说:
“我的记忆里除了邪恶,就是你。”
两个主角在一片混沌中诀别,
这不正是剧情的一部分嘛。
嗯,在张渔所画的海报里寻找彩蛋,
你永远不会失望。
“如果世间容不下我们 ,
我们就一起去这天地的尽头 ,
八荒四海,总有个容身之处 ,
我们朝夕相伴 ,做一对逍遥妖怪。”
《白蛇·缘起》里白蛇和许仙的前生
尽在这百转千回的画儿里了。
于张渔而言,学会画画留等于拥有了点金术,但哪怕作品已经足够惊艳了,她依旧不满足。
姑娘说,她一直希望自己画得再“拙”一些,就像看似恣意妄为的梵高,总是下笔精准,举重若轻,恰到好处地透露出浓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拙朴而有力。
而她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着,无论是创作上,还是生活中。
不为谁而作,成名亦非我愿
她酷酷说:
“画画是一辈子的事”
当名气渐有之后,
很多插画师都不愿在微博上放手稿,
免得坏了自己的招牌,
而张渔却很随性,
“我就是喜欢画些没意义的小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