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性教育,给妈妈的3个建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男孩性教育的三个建议

  本图来源于CFP

  建议三:对男孩进行性道德

  早期,关系到男孩身心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性教育包括性生理、心理、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其中性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性道德是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它能够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内容概括为:性道德规范;正确的爱情观、贞操观和生育观。它的核心是爱与尊重。

  妈妈要教育男孩尊重自己和别人的隐私。隐私的概念应该从开始进行性教育时起就灌输给男孩。妈妈要告诉男孩,生殖器是人的隐私部位,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人无权看或摸这个部位。

  妈妈要通过非语言行为向男孩传递正面的信息,如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忠诚、共同承担家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为人、做事的原则,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一定要躲进里间,被爸妈拽着出来喊叔叔阿姨的日子吗?还记得羞于跟邻居家的小朋友说话吗?综合报道调查显示,以色列据说是世界上最大胆的儿童,而日本和中国儿童是最害羞的,英国和美国的儿童则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就是:西方国家更加鼓励儿童张扬个性,敢于表达自我;而东方国家则更主张内敛和低调。

  害羞,中国儿童天性?

  本图片来源于CFP

  我们会害羞?

  害羞是一种对社交场合过分的恐惧。《精神健康百科全书》对害羞的定义是:“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舒服,想退却……这是一种过分关注自我的表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害羞的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50%的成年人。

  “害羞基因”

  有大量关于害羞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将来是否会成为害羞的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科学家认为,还有第三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略:生理因素。

  有专家指出,害羞和其他人类特征一样,部分受因素的影响。

  研究显示,在社交场合中,害羞的人和自信的人的大脑运作各不相同。身处陌生环境时,“害羞的大脑”在前半叶的右侧有更多的脑电波活动,显示大脑主人正感到恐惧。与此同时,他还会出现心跳加速和肌肉紧张等生理现象。

  此外,害羞的人体内往往含有“害羞基因”——一种与压力度有关联的基因。这种基因负责支配复合胺的分泌,而大脑内的复合胺与人的情绪、胃口和好斗性有关。

  父母引导很重要

  但是,害羞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对害羞的儿童给予恰当的教导,就能够克服基因的影响,使得他们变得大胆和自信起来。一对自信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子女往往比害羞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子女更加自信。

  美国马里兰大学儿童成长实验室的负责人内森·福克斯教授表示,父母的行为将决定“害羞基因”被进一步激发还是压抑:“如果你有这种"害羞基因",但是你的母亲自信大方,那么你并不会比你的同龄人更害羞。但是,如果你开始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基因的作用将会开始对你的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你有这种基因,而又生长在一种压力重重的环境里,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胆怯、焦虑和压抑的人。”

  福克斯教授并表示,人成年后突然表现出来的害羞往往与基因并没有太大关联。受人欺负、父母过分保护、离婚或者失恋等打击都可能使人变得胆怯。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8大“坏”习惯 一岁宝宝可以有

  3-6岁亲子共读绘本推荐

  幼儿园期末考广受家长欢迎

  0-3岁宝宝,可以给的10种奖励

  超人华裔母亲的东方育儿经

  父母巧调教,早教不“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