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300年》第141篇:糊涂皇帝,砍了儿子脑袋,祭奠隔壁老王
对付太子李重俊,韦皇后的策略还是群殴,四个人打一个人的那种群殴。
韦皇后、安乐公主、武三思、上官婉儿抡起坑人三件套:栽赃、诬陷、挑拨离间,就往李重俊身上轮番招呼。
具体怎么招呼的,史书并没有记载,只说了一件事,安乐公主经常欺负李重俊,一见面就用脏话问候李重俊的全家,骂他是个“奴才”。
清宫戏看多的朋友需要注意一下,除了满清之外,中华上下五千年,奴才都是极其侮辱人的话。满清统治者比较有想像力,为了体现他们的阶级优越性,“奴才”这俩字才莫名其妙地成了满人的特权,在皇帝面前,只有满族大臣能自称奴才,汉族大臣只能称臣。
骂她奶奶“阿武子”,骂她哥哥“奴才”,由此可见,安乐公主的教养不是一般的感人啊。
面对这种360度,直接粗暴的人身攻击,以及坐视不管的糊涂蛋老爹,年纪轻轻的李重俊自然不是对手。
摆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了两条路:一条是像他哥一样,被贬到外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另一条是绝地反击,拼死一搏。
幸运的是,李重俊本来也不是啥好人,经常和一群泼皮无赖混在一起白天飙车、晚上蹦迪,脾气相当暴躁。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两拨恶人相见,自然要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托李显、韦皇后、武三思、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这几年胡作非为的福,李重俊的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位高权重的有志之士。
我们先列举一下,他们这些年都干了哪些坏事,然后再说这些“有志之士”是谁,不然大家可能理解不了,这些人为啥会支持李重俊。
1、允许公主开建官署、设置僚属。
上一集我们说安乐公主很混蛋,其实李显的几个闺女基本都是王八蛋,每一个开建官署之后都卖官鬻爵,为非作歹。
对待老百姓,她们经常放纵奴仆,把良家子女抢到自己家里当奴婢。
侍御史袁从之不畏强权,一怒之下把这些抢占民女的恶奴关进了监狱。但是,李显知道后,竟然写了封亲笔信把这些恶奴给放了。
对待官员,不管是谁,只要出30万钱就能当官,每年被她们封的官就有几万人。
到最后,大唐的官员多到了啥程度呢?
未来三年的官都被她们封完了,以至于各地的政府单位全都人满为患。官员们去上班的时候,要么得早点去抢位置,要么得自带板凳坐外面喝西北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官员们挺节俭的,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
2、尊崇僧人,僧人狗仗人势,广揽钱财。
唐朝的僧人虽然没有旅游门票收入,但比现在的僧人厉害的多。他们大部分时间是不用交税的,还能享受信徒的供奉,以及国家的各种补贴。
这就导致唐朝的很多寺庙,越发展越强大,慢慢地拥有了一些《西游记》里妖怪的属性,占山为王,抢占良田,发放高利贷,坑害百姓。
鉴于此,李渊和李世民时期,都曾限制过僧人的数量,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为了她的小情人薛怀义,以及长生不老,开始大肆开凿佛像,修建寺庙,甚至还把一个自称活了450岁的和尚韦什方封为了宰相,僧人的地位和数量由此暴增。
李显当上皇帝之后,完美继承了他妈的优秀传统,继续大兴土木修建寺庙,继续给和尚们高官厚禄。两个江湖术士郑普思与叶静能,被李显封为了从三品的秘书监和国子祭酒。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看到僧人们待遇如此之高,唐朝的百姓们也不考公务员了,纷纷剪了头发就要去庙里当和尚或尼姑。
幸好唐朝有规定,不能私自剃度出家,否则中国早成现在的泰国了。
如果真心要出家,那就去参加上岗考试,考试通过后,政府才给发放资格证书,也就是度牒。
不过,到了李显统治这几年,啥考试也不用了,只要给那几个公主三万块钱,度牒马上到手,不包退,不包换,但保证真实有效。
3、对王公贵戚的赏赐毫无节制
据户部统计,当时有60多万成丁(成年男子)向贵族交纳租赋,每个成丁一年纳绢两匹,一共要纳绢120多万匹。
但是,唐朝的国库每年才能收绢100万匹,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六七十万匹,贵族们的绢收入竟然远远超过了国家。
这里有两个知识点需要解释一下,不然大家会觉得我在扯谎,唐朝这时候有3700万人,60万成丁交的绢,怎么可能超过剩下的几千万人。
第一个知识点:为啥国库的绢收入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呢?
原因有好几个,比如地方受灾了,国家就会免除一部分绢。哪个地区徭役比较重了,也会少交一点绢。还有一些地方不织绢,只能交麻布等等。另外,大部分绢应该没有运到国库,直接当工资发给各地官员了。
第二个知识点:贵族们收的绢为啥会稳定在120万匹左右?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专挑那些旱涝保收的地区要封户,而且该户还必须人丁众多。
啥叫封户呢?大家肯定听过这句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万户侯”里的户就是封户,意思就是这一万户人家交的税赋,都给这个侯爷了。
大家试想一下,皇上给你封了个万户侯,这一万户人家你会从哪里选?
你肯定不会从老君山里选,且不说老君山土壤贫瘠,能种出来多少庄稼,就是派人去收个税也难,走一个山头见一户人家,收完你也运不出来。
所以,你肯定是专挑那些旱涝保收的地区要封户,而且封户还得人丁众多,5个人的是一户,10个人的也是一户,肯定要10个人的,唐朝的贵族们就是这样干的。
当时滑州(今河南滑县)盛产各种丝织品,他们就专门跑到滑州要封户。一群贵族都到滑州薅羊毛,结果就是滑州的百姓们纷纷拖儿带女往外跑。
4、任用奸佞,只当和事天子
郭元振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
就是那个早年在四川某县当公安局长,但是到处制造假币,并且拐卖妇女儿童,差点被武则天给杀了的那位仁兄。
他利用反奸计帮助除掉雪域战神论钦陵之后,开始改邪归正,为大唐边疆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时候他正在新疆当安西都护,当时西突厥有两个部落关系不和,经常干架。
有个叫阿史那·阙啜忠节的首领(为了方便,下文叫他小忠),被突骑施的老大娑葛打得遍地找牙,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郭元振就给小忠出了个主意,让他到长安给李显当保镖(少数民族首领给皇帝当保镖是唐朝的传统),至于他的部落也都给内地户口。
小忠听从了郭元振的意见,就带着一群人往长安溜达了。但是,他们刚走到半路,又有人给小忠出了个馊主意,让他去贿赂当朝宰相宗楚客。让宗楚客派大唐的安西军和小忠一起回去报仇雪恨。
宗楚客收到贿赂以后,根本不管将士们的死活,也不管安西军能不能打得过娑葛,就真的照办了。结果唐军被打得大败亏输,小忠还成了对方的俘虏。
郭元振把宗楚客收取贿赂,导致唐军大败的事情告诉了李显,李显呵呵一笑,没有惩罚宗楚客,反正死的士兵又不是自家人。
一个叫崔琬的监察御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弹劾了宗楚客。
但是李显接下来的骚操作让大家都蒙了,他竟然要求崔琬和宗楚客结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让俩人和解。
官员们都惊呆了,见过糊涂蛋,但没见过糊涂双黄蛋,只好哭笑不得的给李显起了个外号“和事天子”。
5、嫔妃们可以在宫外修建私宅,并且不受限制出入宫门。
李显这个人心理好像有点小变态,对女人格外好,还特别喜欢老婆们给自己戴绿帽子。
允许嫔妃们随意出入皇宫这种事,大概也只有他这一个皇帝喜欢这么干,至于结果嘛,一群基本没有夫妻生活的少妇出宫能干啥,此处省略500字。
按说这是李显的私事,人家就有戴绿帽子的特殊癖好,别人也管不着。但问题是,很多人开始靠着床上功夫升官发财了。
例如一个叫崔湜(shí)的人,就和上官婉儿搞到了一起,在上官婉儿的推荐下,他还当了宰相。
这位仁兄也属于好事不做,坏事做绝的类型,当年杀死神龙五虎的那个周利用(贞)就是他推荐的。
还有其它的坏事,比如提拔了将近1000个宦官,大肆修建宫殿等等,我们就不详细说了,李显和他的小伙伴们干的糊涂事,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下,大唐的官员们能对李显忠心也就奇了怪了。
所以,李重俊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仅靠一已之力,就搞定了羽林军六个主要领导中的四个(神龙政变时,张柬之和李旦才搞定了5个)。
这四个人分别为: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参加过神龙政变)、左羽林将军独孤祎之,右羽林将军李承况和李思冲(参加过神龙政变)。
不仅如此,他还搞定了另外两支武装力量。
第一支是左右金吾大将军李千里,此人是李世民的孙子,参加过神龙政变,左金吾卫相当于京城的巡警。
第二支是300名“千骑”,千骑原来叫百骑,李世民当年挑选了数百名善于骑射的人当自己的保镖,驻扎在玄武门。武则天的时候改成了千骑,再过两年还会改成了万骑。当年神龙政变的时候,张柬之搞定的是500名千骑。
按照神龙政变的经验看,李重俊这次政变大概率会马到成功,因为他搞定的盟友并不比张柬之当年少,也因为他爹和他妈比武则天更让人讨厌。
李重俊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公元707年7月6日,他就带着这些人发动了景龙政变。
可惜的是,这场政变刚刚开始就失败了。原因不是泄密了,也不是李显不够烂,而是李重俊比我们想像中的更烂。
在搞政变之前,李重俊估计都没看过他们老李家的历史书,不知道政变的关键是杀进太极宫控制皇帝。
当年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呢?黎明时分,直接溜进了玄武门,迅速控制李渊,等待李建成入瓮。
但是李重俊起兵竟然是在大白天,大家都在上班呢,他突然假传圣旨,调集了几百名羽林军就开始造反了。
而且他走的第一步还极其愚蠢,竟然是带着人冲到了武三思的府邸,把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给剁了,完事以后,才率军从南边赶往了太极宫。
即便如此,李重俊还是带人从永安门很顺利地杀进了太极宫。如果此时,他能快速地赶到李显所在的两仪殿,政变估计还有成功的可能。
但遗憾的是,他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又砍开了肃章门,四处搜寻上官婉儿,准备先把她杀了,再去找韦皇后等人。
注意,是四处搜寻,如此争分夺秒的时刻,竟然还有心思到处找上官婉儿,脑袋是得多奇葩才能干出这事。只要控制李显,这种小兵小将,什么时候杀不都是一句话的事?
如此大的动静,只要不是聋子都知道一个字——跑。
上官婉儿当然不傻,就在李重俊到处找她的时候,她已提前得知了消息,火急火燎地找到了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四个人一见面,拉着手就开始往玄武门一路狂飙。
李重俊和李多祚这时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急忙带着人往玄武门赶去,但是为时已晚。李显等人已经登上了城楼,而且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已经率领100多名骑兵赶往了玄武门护驾。
李重俊看到这种情况,立马有些怂了,也不敢攻打城门。李显手下大太监杨思勖见状,带着人就向李重俊杀了过去,一刀就将叛军前锋羽林中郎将“野呼利”砍到马下。
叛军顿时士气大落,一向懦弱李显此时也鼓起了勇气,爬在城楼上向下大喊:“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为何作乱?若能归顺,斩杀李多祚,必有重赏。”
叛军们一听,那还打啥,对面是皇帝,还站在城墙,凭自己这点人手根本攻不下,而李多祚等人就在身边,随便一挥刀子就能砍了对方人头,孰轻孰重高下立判。
于是,这群人当场就倒戈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把李多祚等人给杀了。
李重俊砍人不太行,逃跑却第一名,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带着百十号人就跑出了京城,逃往了终南山。不过,当晚他便被左右的亲信给杀了。
李显得到李重俊的尸体之后,做了一件相当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让人把亲生儿子的脑袋砍了下来,献到了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前。注意,是他特意让砍的哦。
完事之后,他还觉得不解恨,又提溜着儿子的脑袋,去祭奠了一把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
拿儿子的脑袋去祭奠祖宗以及隔壁老王,哎,脑回路得有多野兽才能干出这种事。
虽说李重俊造反死有余辜,但好歹也是你的亲生儿子啊。
李祐当年起兵造反,李世民骂他:“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无君,神人所共怒。往是吾子,今为国雠。”但也只是把他赐死了,还以国公之礼把他下葬了,也没有砍他脑袋啊。
而武三思是谁呢?他再好,那也是隔壁老王啊。孰轻孰重,但凡有一丁点父子之情,估计也不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举。
如果李世民、李治地下有知,看到李重俊的脑袋,被李显放到自己的牌位面前,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喜欢历史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公号:梁山微木说历史
每周一、三、五准时更新
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24史一点一滴的书写下来。
其它回答与文章:梁山微木说历史:140篇:残杀忠良,懦弱皇帝变身中山狼梁山微木说历史:《隋唐300年》第139篇:唐中宗为什么要杀张柬之?梁山微木说历史:《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龙政变(2),武则天被逼退位梁山微木说历史:《隋唐300年》第137篇:神龙政变(1),80岁张柬之老器晚成梁山微木说历史:《隋唐300年》第136篇:驱虎吞狼(2),武则天妙用小情人梁山微木说历史:《隋唐300年》第135篇:驱虎吞狼(1),武则天如何防止儿子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