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死后,为何又活了过来,而且还逃到了日本?

  杨贵妃墓是唐代第七个皇帝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的墓葬,位于西安以西63公里,咸阳市兴平市马嵬办西500米处的马嵬坡。

  杨贵妃墓距今已有1200多年。它以其“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该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墓后有一座高约6米的杨贵妃大理石塑像。历代文人曾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使杨贵妃墓闻名于世,墓冢周围雕刻有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咏。

  杨贵妃,原名叫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原来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杨玉环奉命出家为女道士,后来,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封为贵妃。

  杨玉环是唐期著名的后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历朝历代她都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杨贵妃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要求杀死负有责任的杨贵妃和她的堂兄杨国忠,唐玄宗不得已赐死了杨贵妃,杨贵妃因而被含恨赐死。

  对于李隆基而言,天宝十四年是他人生中最惨痛的一年。这一年,安禄山率领的叛军高歌猛进,步步紧逼,打下了长安最后一道屏障——潼关。无奈之下,李隆基只能带着一众皇亲国戚仓皇出逃。

  当时的事态紧急到什么程度呢?从唐玄宗此行所带的禁军数量就能管中窥豹:三千人。

  自古以来,但凡天子出行,哪次不是几十万大军护驾?

  出逃的队伍出宫时,没有携带任何粮食,所以在第一天,一行人一粒米未进。到了这个时候,身份的高低贵贱已不再重要,能活下去才是重中之重。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众人皆在逃亡中度过。

  六月十四日,李隆基一行抵达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北23公里处)。此时护驾的禁军人困马乏,怨声载道,悍然发动了政变 。

  盛怒的禁军,将一切矛头,都指向了祸乱朝政的宰相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落马后,众将士不由分说,用刀将他剁成了肉酱。

  杨国忠被杀后,禁军首领陈玄礼立即跑到皇帝面前翻身跪倒,请示道:“陛下,杨国忠与胡人图谋不轨,意图谋反,已经被将士们乱刀处死了。至于杨贵妃,我觉得陛下应‘割恩正法’。”

  李隆基知道,杨贵妃常年居于深宫,每天与自己形影不离,作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人是无罪的。然而,现在禁军将士却逼他做出抉择。如果他不肯拿美人的性命来换取军心,别说是大唐的基业了,就连自己的小命都得搭上。

  在不得已之下,唐玄宗只能赐杨贵妃一段白绫让其自缢,并让人把杨贵妃的尸首葬在当地。

  史书记载,唐玄宗自四川归来以后,十分想念杨玉环,甚至,觉得自己对不起她,所以,有了将她好好安葬的念头。

  因为朝中大臣们都对此事很抵触,所以,重新安葬杨贵妃这件事只能暗中进行。唐玄宗先是命人检视杨贵妃的遗体,心里还抱着一丝杨玉环还活着的幻想,然而,得到的报告却是:“贵妃的遗体已经朽坏。”换句话说,就是杨贵妃的尸首不见了。

  那么,杨贵妃的尸首去哪了?有人说,她是“死而复生”了。

  在同时期的日本历史中,说杨玉环爬出棺材,穿上鞋子,东渡去了日本。

  如今,日本还有杨贵妃墓,抛开杨贵妃东渡日本的真实性不谈,她在去了日本之后的这段生活过得还真不错。

  在日本杨贵妃墓的宽敞之处还种有许多桃树,相传,就是因为杨玉环对桃子这种水果情有独钟。我国人民都知道杨贵妃是钟爱荔枝的,不知道为什么她到了日本就换了口味。

  国内学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说:“杨贵妃辗转到日本定居。”

  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一文中考证说,杨贵妃逃脱马嵬坡后得到唐代舞女和乐师的帮助,辗转到扬州,在那里不仅见到了其兄杨国忠、长子杨暄之妾及其幼子,还见到日本遣唐使团的藤原制雄。

  并且,杨贵妃在藤原的协助下,搭乘日本使团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陆,时间为公元757年。

  有的人还真就在日本找到了杨贵妃墓,于是,便有了这段杨玉环从墓里爬出,东渡日本的传言。

  其实,杨贵妃复活的故事除了人们的“娱乐精神”作祟外,还因为人们不忍心杨贵妃就这样命丧黄泉,这才编造出一段故事聊以自慰。

  的确,杨贵妃蕙质兰心,倾国倾城,又有古代后妃所没有的音乐素养和艺术细胞,再加上,当时繁乱的政治环境又不是她这样一位女流所造成的,所以,像杨贵妃这样美好的女子就这样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于是,人们便让杨贵妃“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