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金瓶梅》第一回(下)西门庆拜把子 武二郎遇哥嫂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若喜欢,欢迎关注、讨论、评价
第一回的下半部开讲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半部,上半部主要围绕着西门庆讲了他家里的基本情况以及他家外的基本情况。
好,故事继续。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过了10月初十,这一天西门庆正使唤小厮请太医来给卓丢儿看病,刚走到客厅上,就看见应伯爵笑嘻嘻的走进来。
应伯爵问:“哥,嫂子的病怎么样了?”
西门庆说:“一天不如一天,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好。”又问应伯爵说:“你们那天是什么时候散的?”
应伯爵回答:“吴道官再三挽留我们,我们散的时候都二更多了,我醉的不要不要的,还不如像哥你一样早早的回家倒好一些。”
西门庆问:“你吃饭了吗?”
应伯爵不好意思直接说没有吃。于是便回答:“哥,你猜?”
西门庆说:“我猜你应该是吃了。”
应伯爵捂着嘴说:“那哥你没有猜着。”
西门庆笑着说:“怪狗才,你没有吃就说没有吃,怎么有这么多弯弯绕。”说着就叫小厮上饭。
应伯爵笑着说:“要不然我也吃了饭过来,只是我听见一件很稀罕的事儿,着急要跟哥说,哥你跟我去瞧瞧。”
西门庆问:“什么稀罕事?”
应伯爵说:“就是那天吴道官说的那个景阳冈上的大老虎,昨天被一个人给打死了。”
西门庆说:“你又胡说,这事我不信。”
应伯爵说:“哥,我就知道你不信,等我仔细给你说说这件事。”于是他就手舞足蹈的说起来:“打死老虎的这个人有名有姓,叫武松,家里排行老二。”这个武松以前是怎么在柴大官人庄上避难、后来又怎么的生起病来、病好了又怎么要去寻他哥哥、过景阳冈又怎么遇到了这老虎、怎么被他一顿拳脚把老虎打死……应伯爵一五一十的讲起来就像是他亲眼看见了一样,又像是这猛虎是他打死的一般。
听完之后,西门庆摇着头说:“既然这事是真的,那我和你吃了饭一起去看看。”
应伯爵说:“哥,咱不在家里吃吧,我怕耽误了时间,咱们不如去大街上酒楼里坐坐。”这时候小厮来兴正在放桌子,西门庆便对来兴说:“对你娘说,别叫她上饭了,拿衣服来给我穿。”
不一会儿西门庆换好了衣服,和应伯爵手拉着手一起走出来。
路上又撞上了谢希大,希大笑着说:“哥们儿,你两个也是去看打虎的吗?”
西门庆说是。谢希大说:“大街上好挤啊!人都挤不开!”
于是三个人便一起到了靠街一座大酒楼上坐下,不一会儿锣鸣喧天,大家伙儿一起看,只见:一对对手拿银枪的猎户走过来,后面就是那打死的老虎,很大,4个人还抬不动。最后面一匹大白马上,坐着一个壮汉,就是那个打虎的人。
西门庆看了这个情景,咬着手指头说:“你看这样的一个壮汉,如果不是有千百斤力气,怎么能够打死老虎呢?”楼上的西门庆、应伯爵、谢希大三个人慢慢的喝酒品评着,这边先不再说,下面我们该说说这个打虎的壮汉长得什么样:
雄伟的身躯,七尺身高。阔面大眼,棱角分明,二十四五岁。头上戴着一顶万字方巾,上面簪着两朵银花,身上穿着猩红色的斜襟棉袄,披着一条红色锦带。
这个壮汉不是别人,就是应伯爵说的阳谷县的武二郎。他本来是要寻找他的哥哥,没想到意外打死了一只猛虎,被清河县的知县老爷请过来。
百姓们看他披挂游街,都跟着走进县衙。这时知县老爷正在升堂,武松扛着老虎来到堂上。
知县老爷看到武松长得这么魁梧,心里想:“不是他这样的壮汉怎么能打死这只猛虎!”于是就让武松上厅上来。武松参见了大老爷,把打虎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两边站着的官吏衙差都吓呆了。
知县老爷赏了武松三杯酒,又把官库中大家伙儿共同集资凑的赏银50两赐给武松。
武松说:“我是靠着知县老爷的福气,偶然侥幸打死了这只老虎,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怎么能够独拿这些赏赐呢?这些猎户们因为这只老虎不知受了衙门多少棍棒,不如就把赏钱散给众猎户们,也显得老爷恩典。”
知县老爷说:“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吧。”于是武松就把50两赏钱在厅上散给众猎户分了。
知县大老爷看他宅心仁厚,又是一条好汉,有心抬举他,就说:“你虽然是阳谷县人,但阳谷县与我们清河县是邻县,我今天就让你在我的县里做个巡捕都头,专门在河东水西抓捕盗贼怎么样?”
武松跪下谢恩说:“大老爷抬举我,我很高兴接受这个职位。”
知县把押司叫来立了文案,当天就让武松做了巡捕都头。周边的大户们都过来给武松祝贺道喜。一连吃了好几天的酒席。武松本来是要回阳谷县找哥哥的,不料现在他在清河县做了都头,心里也很高兴。没过多久,东平一府两县就都知道有武松这么一号人物了。
这一天武松正在街上走,突然从背后被一个人叫住:“兄弟!知县大老爷抬举你做了巡捕都头,你怎么不来看我?”武松回头一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嫡亲哥哥武大。
那么武二和武大两兄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武松和武大郎是一奶同胞的两兄弟,阳谷县人。自从武大郎和武松分开以后时遭饥馑,于是他就搬到了清河县紫石街租房子住。大家看武大郎人老实模样又丑,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寸丁谷树皮”,意思是说他身上粗燥头脸窄狭。因为他软弱朴实,大家都欺负他。武大郎这个人,不会做什么大生意,每天就是挑着担子去街上卖炊饼生活。很不幸的是他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孩,今年12岁,叫做迎儿。父女两个一块生活。没想到过了半年时间,武大郎慢慢花光了资本,于是就从紫石街搬到大街坊张大户家临街的房子里居住。张家的下人们看武大郎本分,就经常照顾他的买卖。闲的时候大家聊天儿武大郎也很奉承这些人。因此张家下人们个个都很喜欢他,也都在张大户的面前替武大郎说好话。于是张大户免了武大郎的房租。
讲完武大,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这个张大户。张大户家里有万贯家财,百间房屋,年龄60多岁,没有儿女,老婆很严厉,家里没有一个清秀点儿的丫鬟仆人。
张大户经常拍着胸脯叹气:“我这么大的年纪,无儿无女,虽然有万贯家财,又有什么用?”他老婆听他抱怨,就说:“既然你这么说,要不我就给你买两个使唤丫头吧,早晚让她们学习弹唱服侍你怎么样?”张大户听了非常高兴。过了几天,老婆果然叫来一个媒人给他买了两个使唤丫头:一个叫潘金莲,一个叫白玉莲。白玉莲16岁,乐户出身,长得白净小巧;潘金莲是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排行老六,大家叫她六姐。
潘金莲从小就长的很漂亮,因为缠了一双好小脚,所以就叫她金莲。潘裁缝死了之后,潘妈妈没法生活,就把9岁的潘金莲卖到王招宣府里学习弹唱,又教她读书写字。潘金莲本性机变伶俐,长到十二三岁就会描眉画眼儿、打扮涂抹,吹拉弹唱、女工针织,识文断字,头上梳着一个缠髻儿,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等到她15岁的时候,王招宣死了,潘妈妈又把潘金莲争夺出来,又30两银子转卖给了张大户。
潘金莲几乎和白玉莲同时进门。张大户教她们两个学习弹唱,这些东西潘金莲本来就会,所以学起来非常轻松。金莲学琵琶,玉莲学筝,两个小女孩睡在一起。张大户的老婆一开始的时候还很抬举这两个小女孩,给她们金银首饰穿戴,没想到后来白玉莲竟然死了,就只剩下潘金莲一个人。等到潘金莲长到18岁出落成一个特别特别漂亮的美人,张大户看了心痒难耐,一直想要收用潘金莲。因为他怕老婆,便一直没有得到手。
有这么一天,张大户的老婆去邻居家吃酒席,不在家。张大户就把潘金莲偷偷叫到房间里,把她收用了。
大户自从收用了金莲,身体添了4、5件毛病。1:腰疼;2:流眼泪;3:耳聋;4:流鼻涕;5:尿滴沥。他多了这些毛病,大户老婆也就知道了大户收用金莲的事情,连骂了张大户几天,又把潘金莲毒打了几次。
大户知道老婆容不下潘金莲,赌气要倒贴嫁妆给潘金莲找个丈夫。张家下人们这时候都来跟张大户说武大郎不错,说武大郎忠厚,没有老婆孩子,又住在张家,可以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张大户心里是还想早晚找机会跟潘金莲快活的,因此没有要武大郎一分钱,把潘金莲倒贴给了武大郎。这之后,大户又偷偷给武大郎一些本钱做炊饼生意。每当武大郎出门卖炊饼,大户就偷偷过来和金莲私会,有时武大郎也会看到张大户过来,但他知道潘金莲本来就是张大户的女人,也就没说半个不字。这样过了段时间,大户突然得了场风寒一命呜呼,大户老婆察觉到几个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事情怒气冲冲,让家僮把潘金莲武大郎从家中房屋里赶了出去。武大郎因此又找到了紫石街西王皇亲家的房子租下内外两间居住,依然卖炊饼生活。
潘金莲自从嫁给武大郎,很看不上武大的老实猥琐,又憎恨又嫌弃,常常和武大郎闹矛盾生气。张大户活着的时候她就对大户抱怨:“全天下又不是没有男人,为什么偏偏把我嫁给一个那样的货色?!我最看不上这种‘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货!整天就知道喝酒,要紧的节骨眼上屁用没有,我这是哪辈子的晦气怎么就嫁给了他!我的命好苦呀!”她不止抱怨,有时候看身边没人,也唱个小曲表达愁苦:
姻缘错配!不是我自己夸自己,乌鸦怎么配鸾凤!我就好比是真金子被埋进了土里,他是块铜怎么和我这金子比!他就是块臭石头,怎么能抱着我的羊脂玉体………
各位请看:但凡世界上的女人,如果她有点姿色,性格也伶俐,嫁给一个好男人也就罢了。像武大这样的人,虽然性格好也不免多少还是会厌恶他。从古至今才子佳人配在一起的就不多,买金的遇不着卖金的。
武大郎每天一个人挑着扁担出门卖炊饼,直到晚上天黑才回家。潘金莲每天把武大郎打发出门后就在帘子下嗑瓜子,把她那一对小脚故意露出来勾引紫石街上的浪荡男人,又拿出乐器弹唱猜谜语玩儿。还大声的说:“一块好羊肉,怎么落在狗嘴里?”像这样不正经的话,她没有说不出口的。
武大郎感觉在紫石街住不下去,就和潘金莲商量换个地方住。潘金莲说:“你这个没本事当家立计的玩意儿,我早就说你租的这两间房子浅门浅户的怎么会不招惹那些浪荡男人说三道四?不如我们花点钱找栋合适的房子典下来,外面看着也气派,也不容易遭受别人的欺负。”
武大郎说:“我哪有那么多钱典房子住?”
潘金莲说:“呸!没本事的!你是个男人却连这点事情都摆不平,让老婆受气。这有什么难的?把我的首饰先卖了,等以后有钱了再买就是了。”
武大郎听从潘金莲的话把金银首饰换了十几两银子在县衙旁边典了上下两层四间房屋来住,楼上两间住人,两个小院子打扫的很干净。
武大郎自从把家搬到县衙西街上来,仍然卖炊饼生活。没想到今天竟然在街上碰到了武松,十分高兴。忙把武松拉到家里来到楼上坐下,又把潘金莲叫出来让她和武松见面。
武大郎对潘金莲说:“前段时间杀死老虎的人就是你的小叔子,他现在做了都头,和我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潘金莲叉着手行礼,对武松说: “叔叔万福。”
武松俯下身子还礼,潘金莲忙把武松扶起来说:“叔叔快起来,你折煞我了。”
武松说:“这是嫂嫂应该受的礼。”两个人让了一会儿,平磕了一个头重新坐下。不一会儿,武迎儿把茶端过来给两个人吃了。
武松看到潘金莲长得很妖娆妩媚,就低下了头。武大郎预备酒菜打算好好款待武松。
三个人正说着话,武大郎下楼要去买酒菜,留下潘金莲独自在楼上陪着武松。潘金莲看到武松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又想起他打死了一只老虎,少说他也有千百斤的力气。她嘴上不说,心里却在想:“一个妈生的兄弟,怎么我家那个是矮王 八,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我这是哪辈子遭瘟神撞着他。看这武松长的这么健壮,要不让他搬到家里来住?可能我的姻缘就在这里。”
想到这里潘金莲笑着问:“叔叔,你现在在哪里住?每天的饭菜谁给你做?”
武松回答:“我刚做了都头,每天都要上班。在别的地方住都不方便,我在县衙里随便找了个住的地方,有两个士兵给我做饭。”
潘金莲说:“叔叔,要不你搬到家里来住吧,省的士兵们做的饭腌臜。一家人住在一起,早晚吃些热汤热水都方便。就是我亲自给叔叔做饭,最起码饭是干净的。”
武松说:“谢谢嫂嫂。”
潘金莲又问:“不会是你在别的地方有女人吧?如果有,可以把她也叫过来家里住着。”
武松说:“我还没有结婚。”
潘金莲再问:“叔叔多大年纪?”
武松回答:“虚岁28。”
潘金莲说:“原来你比我大三岁。叔叔,你这是从哪里过来的?”
武松说:“我在沧州住了一年。还以为哥哥在老地方住着,没想到搬到这里来了。”
潘金莲说:“一言难尽。我自从嫁给你哥哥。因为他太善良,我们总是被人欺负,所以才搬到这里来。如果他像你一样雄壮。谁敢对我们说个不字儿?”
武松说:“我哥哥从小就本分,不像我这么撒泼。”
潘金莲笑着说:“你怎么颠倒着说话?常言说得好:人无刚强,安身不长。我是个性急的人,看不上‘三打不回头四打和身转’的这类人。”
武松说:“哥哥这样的人不惹祸,也省得嫂嫂担心。”
两个人就这样在楼上一递一句的说话。
潘金莲正陪着武松在楼上说话,武大郎从外面把肉菜果饼买了回来。他把东西放在厨房,走到楼上对潘金莲说:“金莲,你下来。”
潘金莲说:“你看你这个不懂事的,叔叔在这里没有人陪着,你叫我撇下叔叔一个人?”
武松说:“嫂嫂自便。”
潘金莲对武大郎说:“要不你去把隔壁王干娘请过来帮忙安排安排吧。”
武大郎忙去隔壁把王干娘请来。王干娘把肉菜果饼安排妥当,一一拿上楼摆在桌子上凑了一桌酒菜,不过也就是一些普通的鱼肉果菜点心之类,很快酒也烫好端了上来。
武大郎让金莲坐在主位上,武松对席,他自己打横。三个人坐下喝酒。
潘金莲端着酒杯说:“叔叔不要见怪,我们家没有什么好招待你的,就请喝杯水酒吧。”
武松说:“十分感谢嫂嫂,嫂嫂不要这样说。”
武大郎只顾上下筛酒。
潘金莲满脸堆笑,说:“叔叔,怎么不夹筷子肉吃?”一边说一边挑了一块好肉递给武松。
武松是个直汉子,只是把潘金莲当做亲嫂嫂对待。他哪里知道潘金莲是豪门大户里的丫鬟出身特别会使小心思,所以根本想不到潘金莲的一片勾引心思。
潘金莲陪着武松喝了几杯酒,两只眼睛直勾勾的往武松的身上看。武松被看的不好意思,又低下了头。
三个人又喝了一会儿,酒也喝的差不多了。武大郎说:“二弟,你酒量大,再多喝几杯吧。”
武松说:“不行了。等我下次再来看望哥哥嫂嫂吧。”
武大、金莲两个人把武松送下楼,等武松走出门外,潘金莲说:“叔叔,你一定要搬到家里来住。如果你不搬来,我们两口子就要被别人笑话。亲兄弟和别人不一样,你那怕只给我们争一口气都好。”
武松说:“既然嫂嫂如此好意,那我今天晚上就把行李拿过来。”
潘金莲说:“那我就在这里等着了。”
白话《金瓶梅》,文本细读,逐字逐句,保证大家能看得懂,后面会持续更新。
欢迎大家在此交流、讨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