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概论》第四章 智慧书(诗类书):摩西五经
一、序言
A、智慧书的性质
旧约圣经继十二卷历史书后为五卷「智慧书」,或称「诗类书」,即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及雅歌。「智慧书」的性质与历史书不同,它纯论个人灵性之经历,毫无历史叙事。每卷书充分表现人之宗教天性与灵里深处对神之响应,但这并非说作者在舞文弄墨,或凭空幻想,而是由圣灵感动写出「实践的智慧」(Practical Wisdom)来。书内多以人生的教益为主题,特别论到人世上存活的问题,也论到人与人相处之问题,藉着这些彰显神的智慧,因他是一切智慧的源头(参箴1:7; 9:10),故名「智慧书」。
历代信徒在这些书内所得之灵训,所受之感动至美且深;多人在书内得安慰、滋润、亮光,因而看透万事,与主有更密切之交通。
B、智慧书与摩西五经
智慧书五卷与摩西五经均为历代信徒手不释卷所喜爱的,故有人称之为「五经第二」(Second Pentateuch)。书内所记有神创造之启示(参伯38章与创1章),有神律法之阐释(参诗119篇与出20章),有信徒灵程之经验(诗篇与民数记),有苦难中之安慰(约伯记与约瑟),有爱情的故事(雅歌与创29章),有信徒生活之箴规(箴言与申命记)等;故摩西五经与智慧五经确有雷同之点。
C、智慧书的格式
智慧书乃希伯来诗类文学之奇葩,对诗类文学的研究通常循着二方面的途径:
1. 灵解的方法-把诗类文学作「灵训一束」看待,即是从其文字中找出真理的灵意与启迪心灵之灵训,而不注重其结构与形式,这法深得普遍信徒所采用。
2. 综解方法-即是把诗类的体裁配合其透露之人生经验作一综合式的研究,这不但明了诗类文学结构之优美,也能进到诗类文学之意象境界里;这样才体会作者的感情,欣赏其中微言妙趣,与作者打成一片,学习他们所经历的功课。
因此对诗类文学的结构形式必先有相当的认识才能进入与作者共鸣的阶段,并不是易达的阶层,因为真正认识诗类之伟大,不但需要高度的学术修养,更要配合深厚的灵性造诣。下面只能简单撮要式的略为介绍诗类文学之结构形式,因除却原文外,所有译文的只能把个中的情趣作「表面式」的表达而已。
诗类的形格不在押韵,而在「押意」,分类如下(注1) :
1.正的对偶(Synonymous parallelism)-即第二行思想增强第一行之语气,例:「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
2.交替的对偶(Alternate parallelism)-即第一、第二行与第三、四行交替式的增强语气,例:
「天离地何等的高,
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东离西有多远,
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 (诗103:11-12)
3.反的对偶(Antithetic parallelism)-即第二行与第一行的意思相反,例:
「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
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诗1:6)
4.合的对偶(Synthetic parallelism)-即每句的意义是连续性的,第二行解释或增添第一行之意义(或称Stairlike parallelism),这类较长一点,例: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
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心;
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
(诗19:7-8)
5.首尾对偶(Alternate spiral parallelism)-即首尾二行遥对,中间每行亦互相遥应(亦称「内转对偶」Introverted parallelism),例(诗103全):
a 称颂耶和华(1-5)
b 神的恩惠(6-7)
c 神的慈爱(8)
d 神的体恤 (9)
e 神的赦免(10)
e 神的赦免(11-13)
d 神的体恤(14-16)
c 神的慈爱(17-18)
b神的权威(19)
a 称颂耶和华(20-22)
6.呼应对偶(Responsory parallelism)-即每句均为对唱之词,交替式的呼问或应对,例:诗115:9-11。
7.进行对偶(Climatic parallelism)-即第二行完成第一行之意思,例:
「有好消息从远方来,
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箴25:25)
8.字母诗偶(Acrostic parallelism)-即每句(或每段)字首均选自希伯来文一字母,按字母之次序把其意义演变下去,例:诗119;箴31:10-13;哀1-4章等。
以上是诗类文学中一些重要的诗格(每例大部分选自诗篇,因诗篇之例最明显),其中千变万化,如烟花之爆放,奇峰迭出,是文学上一奇绝(注2) 。
二、各卷综览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作者
以利户
大卫为主
所罗门为主
所罗门
所罗门
日期
1500B.C
1000B.C.
(大部分)
940B.C.
930B.C.
970B.C.
地点
乌斯
犹大旷野与
耶路撒冷
(大部分)
耶路撒冷皇宫
耶路撒冷
皇宫
耶路撒
冷皇宫
目的
指出义人受苦之因与对苦难应有的态 度
指出历代圣徒与神密交之经历,藉此挑旺编者当时(450B.C.)的人对神与殿之企慕。
指出一智慧的源头在乎认识耶和华;离开他,一切的思想与生活均愚妄。
指出凡是日光之下的劳碌皆虚空,只有靠日光之上的神才是人生的满足。
指出男女真诚爱情的楷 模。
主旨
义人的
悔悟
信徒对神的感受
敬畏神是智慧
的开端
无神论的
人生之虚空
以色列
的爱情
钥节
42:5
29:2
9:10
2:11
6:3
钥意
苦难
灵交
智慧
虚空
爱情
三、每卷释义
1. 约 伯 记
作者:以利户(参32:18; 36:1,24; 37:14等)〔注3〕 (参19:23-24暗示约伯欲找人代他写传记)(犹太经典「他勒目」Baba Bathra 14b则谓摩西是本书的作者。)
日期:1500B.C.
地点:以东地之乌斯(1:1;另参创36:8, 20, 21, 28;哀4:21)。
目的:指出为何义人要受苦难,及在苦难中应有的态度。
主旨:义人的悔悟。
历史背景:
约伯(意「恨恶」或「迫害」)乃以萨迦之第三子(创46:13),他的三个朋友皆以扫之后裔: 以利法乃提幔人,提幔为以扫之子(创36:10-11)。提幔人居住以东地(摩1:11-12),那地以哲士为着(耶49:7)。提幔人与布斯人为友,布斯乃乌斯之兄弟,也是亚伯拉罕之侄儿(拿鹤之子)(创22;20-21),而约伯则为布斯人。 比勒达乃书亚人,书亚人为亚伯拉罕与基土拉生之第六子(创25:2),常与以扫之后裔以东人及提幔人为伍(耶49:8)。 琐法乃拿玛人,拿玛为犹太地南部一小村落。
约伯的祖父雅各下埃及去的时候,他的父亲以萨迦为年四十岁,他则约廿岁左右。若此推测正确,当约瑟被卖到埃及时乃是他诞生之年。当约瑟卒时,他约为九十一岁。若他所得双倍之祝福(42:10)包括他的寿岁(即70+140=210寿命)他受苦时为廿一年前(即七十岁时)之故事。当他寿终时摩西为五十五岁,亦已曾在米甸的旷野约十五之久(注4)。
据这可靠的臆测,本书之历史背景可重建起来,如此便可以解释约伯为拜亚伯拉罕之神的人,也解释约伯为先祖时代所流行之家庭式的大祭司,而约伯的寿数也为先祖时代之平均。设若作者处在摩西律法时代之后,约伯与其三友人之神学辩论必涉及律法之精意与律法之义的要求,但这些均未在书内出现,故此本书着成的日期与书中的历史背景均指律法之前先祖时代的作品了。
大纲:
一、序幕引言(1-2)
-撒但的控告
二、辩论(3-41)
A、约伯与三友=3-31
1. 第一回合=3-14
2. 第二回合=15-21
3. 第三回合=22-31
B、约伯与以利户=32-37
C、约伯与神=38-41
三、闭幕结语(42)
-真神的祝福
图析:
引言
辩 论
结语
1-2
3-41
42
撒但的控告
约伯与三友
约伯与
以利户
约伯与神
真神的祝福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一
回
合
第
二
回
合
第
三
回
合
以约
利伯
户三
向友
以约
利伯
户
向
第
一
回
合
第
二
回
合
约悔
伯悟
的
真赐
神福
的
1
2
3-14
15-21
22-31
32
33-37
38-39
40-41
42上
42下
1-2
3-31
32-37
38-41
42
序幕
剧幕
闭幕
摘要:
约伯记为世上最古书籍之一,也是圣经中最难明的一卷书。它的文体除序幕与闭幕外,余皆用诗类之形格,内容涉及世上最古的难题:「义人为何要受苦?」、「全能仁爱之神又何忍睹人类受苦呢?」约伯记内带来清楚的答案。
一、序幕引言(1-2章)
本书之序幕掀开后是一幅「天庭」之情景,揭露信徒受苦的其中一些因由:1.试验2.试炼3.造就4.荣神。当时完全人约伯受神特准魔鬼之试探,使他经试炼后信心如精金(23:10),荣耀真神。魔鬼得准后便肆意向他攻击,先倾覆他的家产,再残害他的儿女,终加害于其身,使他满身长满毒疮,痛苦难堪(1-2章)。
二、辩论(3-41章)
约伯有三友闻讯赶来本是要安慰他的痛苦(2:11-13),结果却与他展开三大回合的辩论(3-31章)。在辩论的过程中,许多人生哲理及「先祖神学」不是易明,也不容易摸到其辩论的中心思想。在第一回合中,他们的辩论以「神的性情」为主题。在第二回合中,他们的辩论环绕在「恶人之报」。在第三回合中,他们均直斥约伯的不义。兹以表代述:
一、约伯与三友
经文
三友
约伯
第一回合
3-14章
纲要:神是至公至义,赏善罚恶,报应不爽。约伯受苦,故是受神之罚。
各人之辩:
以利法-受苦是因人犯罪(4:8)。
比勒达-约伯虚伪不肯认罪(8:20)。
琐法-约伯看不见自己之罪(11:6, 11)。
纲要:自诅生辰,求死解脱(3章)。自己所行既无不善,且至为公义,然遭不测大祸,令人不解。
约伯之辩:
对以利法-不承认有错(6:10)。
对比勒达-人受苦非因罪(9:22)。 对琐法-不义的人为何兴旺
(12:6)。
第二回合
15-21章
纲要:遭祸者绝非善人,约伯遇祸,也证明不是善人。
各人之辩:
以利法-责约伯妄言己义(15:5-6)。
比勒达-恶人必受祸(18:5)。
琐法- 恶者终必灭亡(20:5)。
纲要:天道福祸乃常事,虽是福善祸恶,唯恶人也常享福。
约伯之辩:
天地皆证自己之义(16:19)。
无理羞辱式控诉(19:5)。
恶人反得康宁(21:7-13)。
第三回合
22-31章
纲要:
约伯遇难,绝非孪人,而苦难乃罪孽之结果。
各人之辩:
以利法-妁伯之自义为罪(22:3-5)。
比勒达-无人在神面前可称为义(25:4)。
琐法-缄默。
纲要:
约伯表明自己实是无辜。
约伯之辩:
愿神伸其冤(23:3-4)。
自言守义不变(27:6) (约伯各辩的总纲可参33:8-11)。
二、约伯与以利户
经文
以利户
约伯
32-37章
纲要:
苦难有教益,每每是神的美意,为教训成全他的子女。
简析:(注5)
32章=引论
33章=神的救恩
34章=神的道路
35章=神的眷顾
36章=神的智慧
37章=神的威荣
缄默
附:评上与介下
(约伯与友人辩论的焦点实不是在苦难问题,而是主观智慧的争辩,自持己见,自以为是,因此神才必须干预,以己之「智能」折服约伯。)
三、约伯与神
经文
神
约伯
38-41章 第一次(38-
39章) 第二次(40-
41章)
纲要:
神的创造有说不尽的奇妙,他固然造伟大的动物,也关心微小的鸟虫(这段指出神之伟大、权能、智慧、仁爱、荣耀)。
有谁可与全能者争辩?(这段目的使约伯觉悟他 自己的无知; 自己的无能; 自己的不义; 自己的卑微。)
缄默
承认过去之愚昧、真神之权能、旨意之奇妙(42:1-6)。
神虽无直接回答约伯之问题,但却以自己的绝对权能暗示约伯在苦难来到之时仍顺服神的旨意,那种顺服是最得胜的。如此,苦难的真由不必追究,因神至终必有甚美旨。顺服神旨,非明了神旨,是神向受苦之人的要求。
人在苦难中不能自慰时,莫不想到神的作为不惑;但神的行事没有不义,人一切的经过皆在他洞察之下,万事皆有他的美旨,在一切的经历中安然顺受,等他旨意显明,一切悲叹的声音也必变为赞美。
所罗门临终言:「事情的终局,强于事情的起头。」(传7:8)看约伯故事之结尾如日落西山忽然霞光四照,为约伯难过的也可大得安慰,因试炼虽苦,其果实也必甘甜,苦尽必甘来。
三、闭幕结语(42章)
本书以约伯至终得神双倍之祝福为终。若以首章之眼光看末章方能体会「约伯记」之精意。约伯有了具体经验的信仰(42:5),他不但看清楚神(4:2-3),也看清楚自己,相形见绌因而更厌恶自己过去的恶心、愚昧(42:6),人生最难学的功课莫如真切认识自己的幼稚与有限;现今他的信心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复加上知识(彼后1:5),使他完全降服于神的美意。美哉,他的一生诚为历代信徒之榜样。
约伯记附图
图一、约伯记中的科学
圣经虽非科学课本,但却包含很多科学原理。约伯记内所论的,其中合科学之处亦不算少:
1.地理学-26:7
2.天文学-9:9;38:31-32
3.气象学-28:25
4.电力学-38:35
5.动物学-38-41章
图二、约伯记中之神学
1.三位一体神
a.有关神-38-41章;1:21;2:10;5:8-27;9:5-13
b.有关基督-19:25-26
c.有关圣灵-26:13;33:4
2.灵界神学
a.善天使-1:6-7;33:23
b.恶天使-1:6-12;2:2-7
3.救恩论
a.人之原罪-14:4;15:14-15
b.人之本罪-31:1,9,16-21,24-32
c.救恩之预表-1:5;42:8
d.救主之来临-19:25
e.末日之审判-14:7-15;15:28-30;19:25-29
图三、约伯记中之基督(注6)
1.中间的听讼人-9:33
2.天上的见证-16:19a
3.地上的人保-16:19b
4.救赎主-19:25
5.赎价-33:24;36:18
2. 诗 篇
作者:大卫为主(其他包括摩西、所罗门、亚萨、可拉的后裔、希幔、以探,及数位不详姓名作者)。
日期:大部分在联合王国时期,尤是大卫与所罗门为王时;其他远至摩西时代(参诗90-91),近在被掳时代(参诗137),也有在余存王国时代(参诗120-134)
地点:在不同的场合与地点,有在逃难中,有在犹大的旷野,有在耶京之皇宫,有在巴比伦的河边,有在耶京的文士学校或会堂所在。
目的:指出历代圣徒与神密交之经历,藉此挑旺编者当时(450B.C.)的人对神与殿之企慕。
主旨:信徒对神的感受。
历史背景:
A. 作者的背景:
大卫为着名的诗人有多样事迹佐证: 他为有名善歌者(撒下23:1); 他曾编有诗歌(撒下1:17-27;22:1-51;23:1-7); 他创立圣所诗班(代上6:31;16:7;25:1等),而可拉的后裔、亚萨、希幔、以探等皆大卫诗班的成员,也是有名之哲士(王上4:31)。可拉是利未三子之一,哥辖的后人,希幔也是可拉之后裔,亚萨是革顺的后人(代上6:39),以探是米拉利之后裔(代上6:44);这样利未三小支派都有人在圣殿供唱歌之职(出6:16)。大卫迎接约柜时曾委希幔、亚萨、以探(参耶杜顿)唱歌击钹(代上15:16-19),后并派他们为伶长(代上16:5-7,41-42),以后许多亚萨后裔从巴比伦回国(拉2:41;尼7:44),参与所罗巴伯之献殿礼(拉3:10)。其他作者如摩西也是有名诗人(出15;申32);所罗门曾作诗歌超越千首(王上4:32)。
诗篇是一集「人向神」的感想集,而圣经其他各卷均是「神向人」的记录。
诗篇被后人称为「大卫的书」(来4:7)(犹太遗传Midrash说:「摩西给以色列人五经,大卫也给他们五经」),虽非所有诗篇皆大卫所作,不过他既是主要的作者,后人便以他的大名冠以全部诗集,其实他的一生也就是一首伟大的诗篇。
兹将诗篇根据作协及日期表列如下:
作 者
诗 篇
共 计
日 期
摩西
90-91
2
1400B.C.
大卫
卷一(37篇),卷二(18篇),卷三(1篇),卷四(2篇),卷五(15篇)
73(题名的,若推论则76篇)
1020-976B.C.
亚萨
50;73-83
12
1020-976B.C.
所罗门
72;127
2
950B.C.
可拉的无名后裔
42;44-49;
84;87-88
9
被掳前
可拉的后裔希幔
88
1
被掳前
以探
89
1
被掳时
不详:
卷四、五
(大部分)
50
被掳时
1.以西结(?)
137
1
被掳时(?)
2.希西家(?)
120-134
15
720B.C.(?) 哈该,撒迦利
亚(?)
146-147
2
归回时
(520 B.C.)
(?)
4.尼希米(?)
127
1
归回时
(445 B.C)(?)
B、编纂的过程:
诗篇乃多时代多作者之产品,由始至终至少经十余人之手,历千年之久;诗篇共一百五十篇,经过多时代的搜集与编纂,仿效摩西五经的各卷主题,合分五卷,而每卷之末均以颂词为束: 1-41篇; 42-72篇; 73-89篇; 90-106篇; 107-150篇;其编辑的过程分为数段时期:
1.第一卷的的诗及卷二内各篇(51-72)乃大卫(或其后人)所编,以供礼拜之用。
2.第二卷(其余各篇)与第三卷乃希西家(代下29:30;箴25:1)与约西亚(或其选人)所编成的。
3.第四与第五卷是被掳归回时代的以斯拉与尼希米所编订,而以斯拉则为五卷之总编者,归纳表述如下:
分 卷
编 者
作 者
仿摩西五经
颂词
要 义
卷 一
1-41
大 卫
所罗门
大 卫
(大部分)
创世记
41:13
神之眷助-
为崇拜之事奉
卷 二
42-72
希西家
约西亚
大 卫
(大部分)
出埃及记
72:18
神之异能-
为称赞之事奉
卷 三
73-89
希西家
约西亚
亚 萨
(大部分)
利未记
89:52
神之权衡-
为永远之事奉
卷 四
90-106
以斯拉
尼希米
不 详
(大部分)
民数记
106:
48
神之政治-
为诚敬之事奉
卷 五
107-150
以斯拉
尼希米
大 卫
(与不详)
申命记
150:6
神之救赎-
为完全之事奉
C. 诗篇与摩西五经:
诗篇之组成是编者据摩西五经之要旨而分卷,故亦分五卷,每卷之要义与摩西五经之要义先后遥应。摩西五经重信道是为一切要道之根源,诗篇五经重灵交,是为一切慕道之楷模。兹把两「五经」列表如下:
摩西五经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要
论人
论以色列
的得赎
论以色列
的圣所
论以色列
在旷野之
经历
论以色列
神的律法
义
神对人所
定的法规
神选民受
暴虐呼救
圣民如何
在圣所中
事奉神
由旷野到
迦南
重申律法
之精要
要
论人
论信徒得
赎
论神殿
论信徒得
救后生活
论神的话
义
人的福乐
在于遵命
信徒在苦
难中蒙拯
救
圣徒在圣
所中蒙福
从旷野到
安息
神的道为
信徒生命
之中心
1-41
42-72
73-89
90-106
107-150
「大卫
五经」
卷 一
卷 二
卷 三
卷 四
卷 五 诗篇之分类:
1. 按题言或结构分类
题 言
诗 篇
意 义
共计
乐 歌
参4-9;11-14等之题言
(不赘)
特为歌唱之用
57
诗 歌
66;67;98等之题言
(不赘)
题言为普通诗歌
14
训诲诗
32; 42; 44; 45; 52-55; 74; 78; 88; 89; 142
劝诫人免犯罪
13
金 诗
16; 56-60
默想回忆
6
祈祷诗
17; 86;90;102;142
以祈祷为重
5
上行诗
120-134
至耶路撒冷朝圣用
15
颂赞诗
146-150
以「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为首字
5
哀 诗
7
题言为流离诗,即在逃难时在苦境中的感受
1
字母诗
9;10;25;34;37;110-112;119 ;145
按希伯来文字的次序写成
10
纪念诗
38; 70
求神纪念其祈祷施拯救
2
无题诗
1; 2; 10; 33; 43; 71; 91; 93-97; 99; 104-107; 135-137等不赘
导论或引介上下篇
22
2.按内容分类
内 容
诗 篇
意义
共计
国事诗
14; 44; 46-48; 53; 66; 68; 74; 76 ; 79; 80; 83; 85; 87; 108; 122; 124-126; 129
专论国家大事者
21
咏史诗
78; 81; 83; 103-106; 114; 135; 136; 137
歌咏以色列史某部分
11
君尊诗
2; 18; 20; 21; 45; 72; 89; 110; 132; 144(?)
专论神为王诗
10
悔罪诗
忏悔诗)
6; 32; 38; 39; 51; 102; 130; 143
为罪痛悔诗
8
咒诅诗
3; 5; 7; 10; 35; 36; 52; 59; 64; 69; 83; 109; 129; 137; 139-141; 143
咒诅敌人,愿敌人遭极重报应
19
哈利路亚诗
106; 111-113; 117; 135; 146-150
以「哈利路亚」为钥字
11
称谢诗
75; 92; 100; 105; 107; 118; 136; 146
感恩称谢
8
哈利诗
113-118
以「哈利」字为首,赞美诗一类
6
弥赛亚诗
2; 8; 22-24; 40; 41; 45; 68; 69; 72; 87; 89; 102; 109; 110; 118; 132
预言弥赛亚将来某方面之工作
18
自然诗
8; 29; 65; 104; 147; 148
论大自然创造之奇妙
6
敬拜诗
21; 30; 33; 47; 48; 63; 65-67; 84; 95; 96; 98; 100; 101; 111-113; 116; 117; 133; 134; 138; 144; 148; 150
敬拜神为主题
26
安慰诗
37; 42; 43; 46; 47; 91; 94; 97; 116
安慰心灵为主题
9
患难诗
4; 5; 11; 28; 41; 55; 59; 64; 109; 120; 140; 143
作者在患难中的呼求
12
圣言诗
1; 12; 19; 33; 119
专论神圣言之重要
5
题言诗
3; 7; 18; 30; 34; 51; 52; 54; 56; 57; 59; 60; 63
每诗之首有题言以示该诗之历史背景
13
附注:每篇诗的分类常有不同见解,且每类之区别也不易划清界限,上述不过为要点而已。
E. 每篇之史记:
诗篇多首均有题言(Superscription),题言一方面指作者是谁,另一面指作诗的历史背景。每诗之历史背景不易考究,因一些历史背景可合多首诗用的。推理之下,可归纳列表如下(注7) :
诗篇
历史背景(写诗之因由)
经文
日期 (B.C.)
一、卷一(1-41)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41
以斯拉总编「诗篇全集」时写此诗,以之为各诗之序言。
先知拿单给大卫有关大卫国度的预言。
大卫逃避押沙龙在玛哈念。
与诗3同。
大卫与拔示巴犯罪后及生病后。
大卫逃命扫罗。
与诗7同。
大卫因子死(「慕拉便」)或大卫因歌利亚死。
大卫逃命时。
大卫逃命,扫罗追杀。
在扫罗宫中感言。
大卫逃命时(逃扫罗或押沙龙)(或在被掳时)
迎约柜归回耶京
先知拿单向大卫。
挪伯诸祭司被杀
大卫逃扫罗追杀后。
大卫与拔示巴犯罪悔改后。
败亚兰人
受扫罗追杀于玛云旷野。大卫生命之末。
与诗15同。
逃扫罗追杀时
示巴叛后大卫返耶京。
逃押沙龙追杀。
国中饥荒后神沛降大雨。
献亚劳拿场(殿之地)。
大卫逃命到基伊拉。
大卫与拔示巴犯罪后。
大卫结束与亚兰、亚扪之战争。
大卫在迦特王赶逐后。
大卫逃扫罗命、亚比亚他投归。
大卫逃扫罗命。
大卫生命之末。
大卫与拔示巴犯罪后。
尼12:24-26, 46
撒下7:1-17
撒下15-17
撒下11-12
撒上24
撒上17或撒下
12或22
撒上19-20
撒上19-20或撒
下15-17
撒下6
撒下7
撒上22
撒下22
撒下12
撒下10-12
撒上23
撒下23
撒上19-20
撒下19
撒下17
撒下21
撒下24
撒上23
撒下12
撒下12
撒上21
撒上22
撒上19-22
撒下23
撒下12
444
990
980
990
990或980
1010
1020
1010或980
1000
990
1010
1010
990
1000
1010
970
1010
980
990
980
990
1010
990
1000
1010
1010
1010
970
1034
二、卷二(42-72)
42-43
44
45
46
47-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62
*63
64
65
66
67
68
69-71
72
逃押沙龙之追杀。
西拿基立围攻耶京。
以斯帖之婚嫁。
西拿基立之围得解救。
约沙法战胜亚拉伯联邦。
文体类似智慧书。
为献祭的人。
大卫与拔示巴犯罪。
与诗35同。
与诗14同。
西弗人出卖大卫。
大卫逃押沙龙。
非利士人在迦拿捉拿大卫
大卫在洞中赦扫罗。
与诗57同。
大卫逃避扫罗。
与以东人争战。
大卫逃命押沙龙。
逃命扫罗,在隐基底时;或逃押沙龙于旷野。
与诗35同。
与诗29同。
重建圣殿殿基立稳。
快从被掳归回。
与诗15同。
与诗62同。
大卫禅位给所罗门。
撒下17
王下16-19
斯1-2
王下19
代下20
撒下11-12
撒上23
撒下13-15
撒上21
撒上22
撒上19
撒下8;13;14
撒下17
撒上24或
撒下15-18
拉3
但9;耶29
代上28-29
980
710
457
710
895
990
1010
900
1010
1010
1010
1000
990
1010或900
535
537
970
三、卷三(73-89)
73
74
75-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西拿基立军被神击杀。
犹大国被巴比伦亡。
与诗73同。
在被掳时期中或国家岌岌可危时。
迎约柜回耶京(与诗15同)。
与诗74同。
西拿基立围攻耶京(与诗44同)。
圣殿重建完毕居民守逾越节。
约沙法之改革。
约沙法胜敌盟(与诗47-48同)。
重建圣殿,殿基立定(与诗66同)。
古列王谕诏归回。
大卫逃命押沙龙(与诗61-62同)。
尼希米修造城墙完毕。
国家面临灭亡(与诗74同)。
在被掳地时。
王下19
王下25
王下23-25
拉6
代下19
代下36
拉7-8;尼1,12
王下24
710
586
588或
586-536
515
895
536
444
599
586-536
四、卷四(90-106)
90-91
92-94
95-96
97-98
99-100
101
102
103-104
105-106
在旷野漂流中或末。
西拿基立之围得解救(与诗73同)。
归回后某住棚节日。
大卫数算战绩后感。
所罗门献圣殿时。
大卫继扫罗为王。
被掳时代近结束时。
大卫病后之谢恩(与拔示巴?)
迎约柜回耶京。
民12-14
王下19
撒下8
王上8
撒下1-2
但9
撤下6
1400
710
516
1010-970
(或990)
960
1010
537
970
1000
五、卷五(107-150)
107
108
109
110
111-114
115
116
117-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126
127-128
129-130
131
132
133-136
137
138
139
140-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150
重建圣殿殿基立定时。
大卫与亚兰以东争战前(与诗60同)。
挪伯祭司被杀(与诗17同)。
先知拿单向大卫传神约。
与诗107同。
约沙法战胜亚拉伯联盟(与诗83同)。
与诗114同。
大卫与亚兰以东争战后(与诗108同)。
以斯拉之律法。
大卫迎扫罗于巴兰旷野。
上行诗(到锡安朝圣)。
大卫自押沙龙死后回京。
被掳归回时。
与诗122同。
与诗123同。
为筹建圣殿用。
与诗125同。
大卫为建殿时有感。
与诗105同。
庆圣殿重建成功。
在被掳时怀念祖国。
与诗103同。
大卫与拔示巴犯罪后。
大卫逃扫罗之追杀。
大卫在亚杜兰洞躲扫罗。
与诗140同。
大卫谢神脱离押沙龙之叛。
大卫临终对所罗门之遗言。
重建圣殿完毕献殿礼
重建城墙完毕献墙礼。
拉3
撒下8
撒上22
撒下7
代下20
撒下8
拉7
撒上25
撒下19
拉4
王上5
撒下7
拉6
撒下12
撒下22
撒下21
撒下19
王上1
拉6
尼12
535
1000
1010
990
895
1000
457
1010
720(希西家时期)
980
536后
960
990
516
586-536
990
1010
1010
980
970
516
445
附注:有*者则表该篇诗之题言注明其历史背景,故较为确定;无*者则据内容推理,大部分颇差强史实与人意;小部分则较为含糊,因其内容对一些史实模棱两可,全是笔者个人主观感受而定。
大纲:
一、世人之失败(卷一)(1-41)
A. 世人与人子=1-8
B. 世人反对人子=9-15
C. 人子基督=16-41
二、世人之得赎(卷二)(42-72)
A. 以色列之失败=42-49
B. 以色列之救主=50-60
C. 以色列之救赎=61-72
三、世人之敬拜(卷三)(73-89)
A. 人与圣所=73-83
B. 神与圣所=84-89
四、世人之安息(卷四)(90-106)
A. 渴慕安息=90-94
B. 预言安息=95-100
C. 得享安息=101-106
五、世人之灵粮(卷五)(107-150)
A. 圣言与生命=107-118
B. 圣言与生活=119-145
C. 圣言颂=146-150
图析: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1-41
42-72
73-89
90-106
107-150
世人之失败
世人之得赎
世人之敬拜
世人之安息
世人之灵粮
世人与人子
世人反对人子
人子基督
以色列的失败
以色列的救主
以色列的救赎
圣所与圣民
圣所与圣神
世人切慕安息
世人预知安息
世人得享安息
圣言与生命
圣言与生活
圣言颂
1
|
8
9
|
15
16
|
41
42
|
49
50
|
60
61
|
72
73
|
83
84
|
89
90
|
94
95
|
100
101|
106
107|
111
119|
145
146|
150
蒙福的人
得救的人
事奉的人
争战的人
传道的人
摘要:
诗篇是一「人向神」的感想集,而圣经其他各卷均是「神向人」的记录。诗篇与普通诗有殊多不同之处,它的不同使诗篇的价值异乎寻常:
一、诗篇的信息是积极与乐观的-伟大的作品不仅给人美感,也给人一种安慰与提高人生的能力;诗篇能给人积极的鼓励,擦干人的眼泪,提高人的自尊与信念;给人奋勇向前的力量;这是诗篇信息给人的人生观。
二、诗篇的中心是赞美与感谢的-诗篇是人心灵向神「真、善、美」的感应;诗内之中心充满了感谢、赞美及得胜的心情;虽作者的环境恶劣,开始的时候沉闷,但终因寻求神得着解脱之道,因此诗篇有启发之作用,指导人生转悲为乐。
三、诗篇的导向是光明与盼望的-诗篇的作者用属灵的眼光看透万事,叫世人在黑暗绝望中看到光明盼望,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它指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即是在叹息中它教人「在夜间歌唱」,在绝境中指向天上光明之境,透过作者本人之经历,启迪人生信靠那掌管万事的真神。
四、诗篇的依归是见证与祷愿的-诗篇最终之目的是作者之见证,而诗篇全集则是一本「见证如云集」(参来12:1a)。诗人之见证激发读者有所感悟,因而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的是得着见证神的荣耀,使人要努力面前(参来12:1b),这是诗篇最高的价值。它不是见证人心渴念神的过程,而是见证那些找到神的心灵所获得的安息和满足。
因此诗篇不是说教的典籍,它是表达人类心灵深处宗教的渴望。诗篇打破人的界限,把古今中外世人的感情连系在一起,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土农工商,冲破时间与空间之范畴,使人在诗篇中找到赤露敝开的自己,因它是一面人生的镜子,因它是人生的解剖学。诸凡喜怒哀乐、悔罪感恩、赞美祷求、信靠灵交,在诗篇中皆有所颂咏,它诚然是「人心宝鉴」。
诗篇有150首之多,而每篇均有独立之信息,要把全部摘要释义是不可能的事,惟能的只可把每篇之中心思想撷摘一题目,以示全篇之要旨。这不是「灵解式」的摘义,也非把每篇的「金句」搬出来,而是尽可能用那篇内的字句作主题,这才是「正意」的研习,兹表述如下(注8) :
诗 篇 附 图
图一、诗篇中的神学
诗篇不是说教的典籍,也不是神学课本,但却含有极丰富之系统神学,兹简表如下:
神 学 教 义
诗 篇
A. 神的观念
1.神的永恒
2.神的全能
3.神的性情
4.神的律法
4;14;19;90;102
91;92;96;139
8; 36; 78; 86; 89; 103; 104; 106; 107; 125; 129; 130
12;18;19;119
B. 罪的观念
1.人的原罪
2.因罪受罚
3.神施拯救
4.认罪悔悟
19;51;58
32;38;39;51
32;51;113
19;25;32;38;102;130;143
C. 来世的观念
1.死入阴间
2.复活永生
88;89;94;115;143
16;17;49;73
D. 信心的观念
1.全心信靠
2.默然等候
25;27;31;37
25;37;40
E. 基督的观念
1.耶稣为人子
2.耶稣为先知
3.耶稣为祭司
4.耶稣为君王
5.耶稣为救主
6.耶稣为牧人
7.耶稣为磐石
8.耶稣的再来
2;8;16
22;40
40;110;133
2;24;45;72;89
2; 16; 22; 38; 40; 51; 55; 66; 68; 69; 96-98; 130
22;23;24
27; 31; 40; 61; 62; 71; 78; 87; 89; 94; 95
50;97;98
图二、诗篇中之乐器或乐谱专用名词略解(注9)
乐器或乐谱
诗篇
共计
注释
参考
中文词
英文词
1.交与伶长
Iamnacceah
4-6; 8;9; 11-14等不赘
55
给伶长之指导或交其保存
2. 调用女音
alamoth
46; 68
2
闺女之意,即女高音 或歌女唱出
代上
15:20
3. 慕拉便
muthlabben或almoth-
labben
9
1
字意「子死」或「伟大
之死」,给女音唱,为哀调
代上15:20
4. 细拉
Selah
3; 4等不赘
71
六意:1插段2终曲
3分段4强声
5特调6拖张
5. 休要毁坏
Al-taschith
57-59;75(实应是56-58;74)
4
字意「不要破毁」,乃
在某一危机时之呼叫
撒下
24:16-17
6. 百合花
Shoshannim或Shushan-
eduth
45;60;69;
80
4
字意「百合花」,指「春来了」,与逾越节有关
,故纪念逾越之事迹
7. 远方无声鸽
Jonath-ele- mrechokim
56
1
字意「远处橡树上之鸽」
,为悲哀曲调
8. 调用第八
Sheminth
6; 12
2
字意「男音」,男低音
调
代上
15:21
9. 迦特乐器
Gittih
8;81;
84
3
字「酒酢」意,非利士
人乐器
10.丝弦乐器
Neginoth
4;6;54;55;61;67;76
7
如琴、瑟、迦特等乐器,
11.吹的乐器
Nehiloth
5
1
有说不是吹的乐器,而是诗的风格,意「产业」
12.朝鹿
Aijeleth- Shahar
22
1
字意「旭日」,晨早用之民谣,和合本、RSV皆随犹太经家译法将之译作「朝晨之鹿」
13.麻哈拉或
(麻哈拉利暗俄)
Mahalath orMahalath- leannoth
(大舞大唱)
53;88
2
字意「大舞蹈」即圣殿之诗班,曲为跳舞调
撒下6:14-15
14流离歌
Shiggaion
7
1
字意「赞美」或「大叫」,短调诗,与哈3章同
哈3
15爱慕歌
Song of
loves
45
1
字意「爱歌」,表达爱意
16耶杜顿
Jeduthun
39;62;77
3
伶长之一,前名「以探」
代上
15:17; 16:41
17金诗
Michtam
16;56-60
6
字意「铸造」,表永久性
图三、诗篇中之基督(弥赛亚诗内容)
诗篇
预 指
2
弥赛亚国度的建立
8
基督的人性被弃
16
复活
22
好牧人,被钉,救主
23
大牧人
24
牧长,荣耀的王
40
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41
被出卖(俗称「犹大诗」)
45
王之婚娶(俗称「诗篇的雅歌」)
68
以色列在弥赛亚国度里
69
卑微受苦(俗称「客西马尼诗」)
72
弥赛亚国度的建立
89
弥赛亚国度的建立(俗称诗篇中「大卫的约」)
102
被弃
109
被弃
110
君王与祭司共在一身(俗称「麦基洗德诗」)
118
被弃与被升
132
弥赛亚荣登宝座(俗称「宝座诗」)
图四、诗篇中的基督生平
诗篇内论弥赛亚为基督的预言颇多(参路24:44),把它们归纳起来,配合新约之佐证,不难看见基督生平中一幅轮廓清楚的图画(注10)
基 督 生 平
诗 篇
新 约 佐 证
1. 他的神性
45:6,11
来1:8
2. 他的永存
45:17;61:6-7; 72:17;
102:25-27
来1:10
3. 他的权能
72:8; 103:19
启19:16
4. 他为神子
2:7; 110:1
来1:5; 太22:40-45
5. 他的降生
40:6-8
来10:5-7
6. 他的人性
8:4-5
来2:6-8
7. 他的圣洁
45:7; 89:18-19
来1:9
8. 他的热心
69:9
约2:17
9. 他为先知
22:22; 40:9-10
太10:40-41
10. 他为祭司
110
来5:6
11. 他的受苦
69:9
罗15:3
12. 他的被卖
41:9
路22:48
13. 他的受死
22:1-21; 31:5
四福音
14. 他的被弃
118:22-23
太21:42
15. 他的复活
2:7; 16:10
徒2:27; 13:35
16. 他的升天
68:18
弗4:8
17. 他的再来
96-98
帖后1:7-9
18. 他的为王
2:6; 89:18-19
徒5:31; 启19:16
19. 他的得胜
110:5-6
启6:17
图五、诗篇中的历史(注11)
诗篇内所引述以色列历史之量为圣经其他各卷之冠,归纳起来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以色列国史,下表把以色列史由始至末略述:
以色列国史
诗篇
一、太古时期
1.神造天地
2.神造人
3.世人犯罪
4.洪水
二、先祖时期
1.亚伯拉罕
2.麦基洗德
3.以撒
4.雅各
5.约瑟
6.雅各下埃及
三、出埃及时期
1.在埃及受苦
2.摩西亚伦
3.埃及的灾
4.出埃及
5.过红海
6.摩西的歌
7.云柱火柱
8.磐石出水
9.吗哪与鹌鹑
10.米利巴的怨言
11.他备拉的火
12.可拉、大坍、
亚比兰众党之刑罚
13.在何烈山拜金牛犊
14.摩西的代祷
15.巴力毗珥的罪
四、漂流与征服时期
1.胜西宏与噩二王
2.过约但河
3.迦南的产业
4.摩西的遗言
五、士师时期
1.西西拉倾倒
2.耶宾之败倒
3.俄拉、西伊伯、
西巴撒慕拿之亡
4.基甸得胜
5.以利的儿子
6.撒母耳
六、列王时期
1.大卫立国
2.建造圣殿
3.王国分裂
4.续拜偶像 国势日弱
5.国家岌岌可危
6.国亡
七、被掳时期
1.在被掳地求恩
2.古列谕准归回
八、归回时期
1.古列谕准
2.立定殿基
3.重建城墙
8;90;95;96;102;104;121;124;126;136;
146;148;
8;89;95;100;146
14;51;58
29
42;47;105
110
105
46;105
77;105
105
81;105;129
105
74;78;81;89;105;135
74;81;89;114;135
74;78;106;114;124;135;136
78(参出15)
68;78
78;114
78
78;81;95
78;106
106
106
106
106
135-136
114
105
90-91
83
83
83
83
78
99
78
84; 132; 135
79
106
88
89; 74; 79
13-14; 49; 50; 77; 79; 137
85
85
66; 84; 87
87
3.箴言
作者:所罗门(大部分)(1:1),其他包括亚古珥(30章),利慕伊勒王(31章),希西家的文士(25:1)及不详姓名(22-24章中称「智慧人」之人,犹太法典「他勒目」Baba Bathra 15a记箴言为希西家的文士写「应作编辑的」的)。
日期:940B.C.(所罗门中兴时期)。
地点:耶路撒冷皇宫。
目的:指出一切智慧的源头在乎认识耶和华;离开他,一切思想与生活均愚妄。
主旨: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
历史背景:
A. 「箴言」之义:
用箴言训诲人是古时的一种教学法,即是在日常生活小节上「比喻」真理(智慧)之奥妙,故古时史官于帝王前亦晨夕诵读箴言,使他谨慎戒惧,治国有规。「箴言」的字根作「比喻」之意。箴言是实际生活应有的规矩,但这规矩包括心灵、道德、理智各方面在生活上的指导,即是说智慧人的生活方式以敬畏神为开始、历程及依归。
B. 作者背景:
箴言大部分为所罗门记下老师传授之格言,及自己灵感所触及而着成其他格言之杂锦。
本书另一作者为一组智慧人。古代东方的哲士位分如同先知或祭司;职务为君主之谘询者及教导民众。
书中第三作者(30章)为雅基的儿子亚古珥;此人身分无从稽考。有说雅基为大卫之浑名,亚古珥为所罗门浑名,然无从证实。有人把30章题言之「真言」(30:1)译为「玛撒人」,玛撒人为以实玛利之后裔,亚拉伯一族,在东方民族中以智慧着称(参王上4:30)。
本书最后作者(31章)为利慕伊勒王;其人身世亦隐晦不明。有说他是所罗门之别名,其母即拔示巴;利慕伊勒为「奉献」之意(所罗门又名「耶底底亚」,即「神所爱」之意)(撒下12:25),其人是谁无可证实也。
C. 编纂过程:
所罗门王(在位从970-930B.C.)为千古难寻之大智慧家(王上3:12)。他的智慧非源自属世的头脑,而是出自敬畏神(王上3:3;8:12-61),此点外邦的示巴女王也为他作证(王上3:28)。他的子与仆均从他口中得智慧语之福(王上10:8)。本书正是他规劝世人之箴言集。
所罗门曾写箴言三千句(王上4:32),本书不及一千,故本书是编纂过程之产品,所以本书不止一位作者。编者以所罗门之箴言为主干(1-19, 25-29章),又以其他智慧人之言语(19下-24章)及亚古珥(30章)及利慕伊勒(31章)各一为辅。所罗门从自己三千首箴言中拣选上乘的,编排妥善,教导后人(传12:9)。多年后犹大王希西家的文士(25:1)从王室的书库内搜集材料,加添删减,成为「箴言书」。
大纲(按内容言):
一、序言(1上)
二、箴言(1下-29)
A. 第一集=1下-9=(1:8-9:18)
B. 第二集=10-22上=(10:1-22:16)
C. 第三集=22下-24=(22:17-24:34)
D. 第四集=25-29
三、附言(30-31)
A. 亚古珥之言=30
B. 利慕伊勒之言=31
大纲(按结构言):
一、序言(1上)
二、箴言(1下-29)
A.给所罗门的箴言=1下-9 A’ 所罗门的箴言=10-19上
B.给所罗门的箴言=19-24 B’ 所罗门的箴言=25-26
C.给所罗门的箴言=27-29
三、附言(30-31)
A.亚古珥之言=30
B.利慕伊勒王之言=31
摘要:
「箴言」(mashal)一字的原文意义很广,在各书内有不同的翻译: 「论及」(即「谈论」)(民23:7-8); 「辩论」(伯29:1)(中译本失掉原文,参看英译本); 「诗歌」(赛14:4); 「笑谈」(耶24:9); 谜语(结17:2); 「哀歌」(弥2:4); 「箴言」(王上4:32);而最后的用法最普遍。
「箴言」原文有二义: 一为「比喻」,用日常事例表达真理(智慧); 一为「统治」,即示其教训之权威。世俗伦理教条非绝对真理,故无此权威。故箴言实乃人生有权威之格言,规劝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里表现有智慧(敬畏神)之行为。
一、序言(1章上)
本书开启为一小段引言(1:1-7),指出作者为谁(1:1),着书目的(1:6),和书中主题(1:7)。
由1:8始至29章止为数集箴言。按结构言,这大段箴言集锦乃所罗门之老师早岁传授给他之「处世之道」,及他自己感悟写成之独立箴言(参大纲与图析)。凡是所罗门老师传授的均用「我儿」为首。「我儿」是犹太拉比对门徒之称(参撒上3:6, 16; 王上20:35等)。「我儿」一方面表示亲切,同时也叫听者想起这是师长的训诲,如同父亲的言语(参林前4:14);其内均以第二者的身分写成(即老师对学生的格式),但凡是所罗门自作的均以第三者的身分写成(即所罗门为传授后人),故「智慧人的言语」(22:17-24:34)即指所罗门之老师也(注12) 。
按内容言:本书可分为数段箴言集锦(参大纲与图析),而每段均有主题,这是因为编者把它们分类分题之故。这方法在研读「箴言书」时较为浅易,本概论之摘要乃按此法。
二、箴言(1章下-29章)
箴言第一集(1:8-9:18)乃十五篇训诲,全集总论圣洁生活,其结构颇为精彩,兹引析如下:
1. 智慧的呼声(1:7-2:15)
- 勿近外邦妇(2:16-22)
2. 智慧的呼声(3:1-4:27)
- 勿近外邦妇(5:1-23)
3. 智慧的呼声(6:1-23)
- 勿近外邦妇(6:24-35)
4. 智慧的呼声(7:1-4)
- 勿近外邦妇(7:5-27)
5. 智慧的呼声(8:1-9:12)
- 勿近愚拙妇(9:13-18)
本集指出智慧大声疾呼,其中意义浅而易见,因敬畏神的人均需要 行为上的圣洁; 灵性上的圣洁; 信仰上的圣洁。这三要点在此段内常常提及,实是信徒之箴谏;这箴谏又分十五篇训诲,每篇均有其独立信息,而前后呼应,语重深长,兹列表析述如下:
训 诲
经 文
要 义
1. 第一训
1:8-19
劝不可滥交恶人,免被引诱
2. 第二训
1:20-33
得智慧必存活,拒智慧必败坏
3. 第三训
2:1-22
求智慧的途径与益处
4. 第四训
3:1-10
谨守、仰望、敬畏、事奉乃蒙福之秘诀
5. 第五训
3:11-20
智慧的福分超越万事
6. 第六训
3:21-35
智慧的果效与赏赐(爱人与行为)
7. 第七训
4:1-9
听训诲之重要与规劝
8. 第八训
4:10-19
持定训诲,不可走恶人之路(消极方面)
9. 第九训
4:20-27
持定训诲,走义人之路(积极方面)
10.第十训
5:1-23
远避淫妇
11.第十一训
6:1-19
防止过失(不作保,不懒惰,不妄为)
12.第十二训
6:20-35
持定训诲,远避淫妇(淫妇之祸害)
13.第十三训
7:1-27
持定训诲,远避淫妇(淫妇之伎俩)
14.第十四训
8:1-39
智慧的呼唤与接受之祝福
15.第十五训
9:1-18
智愚之对比
第一集的总结可说是智慧的训诲是圣洁的生活,及圣洁的生活在各方面彰显。在第二集里(10-22:16)包括了各种箴规之言,看起来无显然之次序,实则合乎有系统的编辑,大纲如下(注13) :
一、所罗门对人之箴言(10:1-19:19)
A. 有神无神生活之不同(10:1-15:33)
B. 有神无神为人之不同(16:1-19:19)
1.对神的信靠=16
2.对个人的知足=17
3.对社会的生活=18
4.对自身的品行=19上
二、人对所罗门之箴言(19:20-22:16)
A. 最恳切之规劝(19:20-27)
B. 如何处事为人(19:28-22:16)
第二集的总纲为所罗门劝诫世人(10-19章上),及他早年受教(19下-22上)之箴言集;首段论所罗门分析有智慧与愚妄(无智慧)的人生,亦即有神(有智慧)与无神(无智慧)的人生,而有神论者都应以自爱、自洁彰显其信仰。次段论所罗门老师对他的箴谏,先以最诚恳(同父子)的规谏,再教他如何处世为人。
第三集在题材方面接续上文,乃继续记述智慧之人对所罗门之箴言,其纲要如下:
一、
A. 最恳切之规劝(22:17-21)
B. 如何处事为人(22:22-23:21)
二、
A. 最恳切之规劝(23:22-25)
B. 如何处事为人(23:26-24:20)
三、
A. 最恳切之规劝(24:21-22)
B. 如何处事为人(24:23-24)
此集之总论为实际生活方面之提醒,分两方面交替式的劝告:一是有关所罗门个人方面之修养,二是有关所罗门待人方面(作王,作审判官)之表现;而二方面均从消极(要避免)与积极(要追求)二角度规劝。
第四集(25-29章)为所罗门之箴言,蒙希西家的文士誊录妥善。他们(文士)可能是以赛亚、弥迦、何西阿或希西家之书记舍伯那或史官约亚(王下18:18)不定,但作者仍是所罗门。编辑之人集过去所罗门精要之箴言编成一集,惟是因照希西家之吩咐,故也颇重「王」所判断方面之箴句。
三、附言(30-31章)
本书附录二集箴言为结束;一集乃亚古珥所手笔(30章)。「亚古珥」意「收集」,如希西家收集所罗门之箴言一样,故此集可能是收集当时所流行之箴言,冠以「收集箴言」为题。此集专论四件事: 对神(30:1-6)-承认自己无知,需要神的启示; 对己(30:7-9)-关乎心灵的长进,及物质之需要,形成象祷词; 对人(30:10-23)-要一律平等,孝敬父母; 对物(30:24-31)-从动物之性情中用智慧观察学习人生的教训。
箴言最后一集为利慕伊勒王之言;利慕伊勒乃「奉献」之意,故有人认为他是所罗门王。全章分二段: 良母之言(31:1-9)-是母亲肺腑之警诫,勿淫乱,勿醉酒; 贤妻之德(31:10-31)-凡是敬畏神之妇女在品格、品行方面均得神与人之喜悦。
才德之女子是信徒的模范,也是基督新妇的代表。教会在主面前,当贤淑贞美,在末世时代发出佳美之香气。箴言书以「贤妇箴言」为终,诚为最妥善之结语也!
箴言书附图
图一、箴言与诗篇之比较
诗 篇
箴 言
注重灵交(Devotional)
注重社交(Daily Life)
信徒对神
信徒对人
生命(Heart)
生活(Life)
信心
行为
旧约的保罗
旧约的雅各
在患难中祷告
在平安时行事
崇拜(Worship)
行事(Walk)
根
果
在密室之双膝
在世上之双腿
灵修
实践
生命之道
处世之道
图二、箴言内之五门中心(注14)
敬畏神
(对神)
修 己
(对己)
爱 人
(对人)
齐 家
(对家)
治 国
(对国)
1:7
3:5-8:11
8:12-36
9:10
10:22,27
11:20
15:3,8,33
16:2-7
17:3,15
20:24
22:19
28:5
29:26
30:5,6
2:1-12
3:13,17
4:11-18
10:14,19,30
11:1,3,6
12-13,
17-21,
30-31
12:7,13-14,
16-18,22
13:3,22-23
14:11,17,19
25,29,30
32
15:1,18,28
16:32
17:27-28
18:4,6-8,21
19:5,9,11,
28
22:2,3
11:1,24,25
24:19-20
25:18,28
27:1-2
29:22
3:27-28
10:12
11:24-25
14:21-31
16:24
17:5,13
19:17
21:13
22:9,22-23
28:3,8,27
29:5,7
1:8
3:33
6:20-23
10:1
11:29
12:4
13:24
14:1,26
15:20
17:25
18:22
19:13-14,26
20:7,20
21:9,19
22:6
23:13-15
25:15-16,19
20,24-25
27:11,15-16
29:3,15,17
31:10,31
11:11,14
14:28,34,35
16:10,12,
13-15
17:23
18:5
19:12
20:8,26,28
22:8,11
28:2,4,9,15
-16
29:2,4,12,
14,16,18
31:8-9
图三、箴言中的基督论
本书所论的「智慧」在许多方面实是基督「智慧」的化身,因这「智慧」是永存的、无始的、创造万有的、奠定诸天的,故所言之智慧非指平常智慧,而是基督之代名词(参赛11:2; 路2:40; 林前1:24; 西2:2-3);兹列表如下,并以新约旁证及对照:
箴 言 中 之 基 督
新 约 旁 引
1. 基督之永恒(8:23-27)
2. 创造者(8:27-30)
3. 维持万有者(8:22-23)
4. 为神所爱(8:30)
5. 一切智慧根源(8:14)
6.呼人接纳(1:20-23, 33;
8:1-4)
7. 生命之粮(9:5)
8. 生命之源(8:35)
9. 真道之源(8:6-7)
约1:1-2
约1:3; 来1:2
西1:17
路3:22; 约17:24
西2:3
太11:28; 约7:37
约6:35
约6:47; 14:6
路4:22; 约14:6
4.传道书
作者:所罗门(1:1),(犹太法典「他勒目」Baba Bathra 15a记「传道书」为希西家之文士所撰作〔「撰作」可意为「编订」〕,但Megilla 7a, Shabbath 30却承认所罗门为本书作者)(注15) 。
日期:930B.C.(所罗门年老时期)。
地点:耶路撒冷皇宫。
目的:指出凡日光之下的劳碌尽皆虚空,只有信靠日光之上的神才是人生的满足。
主旨:人生之虚空。
历史背景:
作者所罗门为旷世难逢之奇才,早年以敬畏神之智慧远近皆知,口碑载道。中年因「饱暖思淫欲」,离开真神,国道衰弱。晚年痛定思痛,悔悟前非,以「传道者」(qoheleth,意「召集人」)的身分,写下「传道书」,旨在劝戒下代青年趁早信靠神(12:1),免蹉跎岁月,陷于虚空的无神论;故本书是所罗门肺腑之言,是他个人阅历之见证、心腹之忠谏,以他过去失败之经历,苦口婆心,警告世人洞察日光之下虚空的生活是因人离开了日光之上的真神。
大纲:
B. 劝勉(众人)=12下
图析:
引证
辩 论
结论
1上
1下 - 11上
11下-12
要
辩证
释明
劝
旨
个人经历(主观)
个人观察(客观)
勉
主
题
主
旨
追求学术知识之虚空
追求属世娱乐之虚空
追求劳碌工作之虚空
追求讨神喜悦之虚空
生命之限制
不平之社会
财富之祸害
寿命之短促
智慧之缺憾
同等之结局
掌权之愚昧
未来之不确
劝青年人
劝所有人
1下
2上
2中
2下
3
4
5
6
7-8
9
10
11上
11上
-
12下
12下
1上
1下-2
3-11上
11下-12
主题
主题辩释
结语
摘要:
所罗门早年滥用神恩,使国家败落分裂;现今在晚年时看透万事,悔悟前非,把自己个人主观之经历,配合客观之观察,辩证他的见解,劝导世人接受,免重蹈覆辙。
一、引论(1章上)
本书开启引述作者之身分与其书之主旨(1:1-11),故事启后便开宗名义宣告世人在日光之下万事皆空,万事皆无永存之价值;这是世人唯物的人生观,可分五点:
1.劳碌何益(1:3)-人生漫无目标;
2.人生短促(1:4)-人生毫无归宿;
3.世事无常(1:5-7)-人生变幻无定;
4.厌倦万事(1:8-10)-人生毫无意义;
5.终被遗忘(1:11)-人生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