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是怎么选出来的?
“四大美人”我们都知道,指的是古代的四位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那么“四大美人”这一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历史上那么多美女,为什么就选了这四位呢?今天留史君就和大家聊一聊古代美女的故事。
先秦时期,说到美人,人们一般会拿毛嫱、西施来举例。比如《管子》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有时还会有丽姬入选。例如《庄子》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后来又加上了郑旦,《越绝书》有“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可见,那时候公认的美女大约是这四位。其他我们熟悉的先秦时期的美女,如妺喜、妲己、息妫、夏姬、文姜等等,一般要么没有直接说她们是美女,只是说她们有魅惑性,要么只是单独提到,没有和其他美女放在一起并列。
毛嫱,具体事迹不清楚,有人说是越王的宠妃,但更可能是古代美女的统称或指代。
丽姬,有人认为是西施之误,也有人认为就是晋献公的妃子骊姬,出身为西北的骊戎。
西施,传说本是越国的浣纱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利用美色迷惑吴王,帮助越国复国。其实西施在先秦时期和毛嫱一样,只是美女的代称,不见于正史。一直到了东汉的《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才出现了西施这样一个人物,原本是卖柴火的小女孩,哦,砍柴的。后人可能觉得这个职业与美女的形象不符,才给改成了浣纱女了。
郑旦,也是东汉时期才出现在《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与西施一样,都是砍柴的,被一起送给了吴王夫差。
之后,把不同时期的美女放到一块的是唐代的传奇小说《周秦行纪》,文中假托牛僧孺的口吻,讲述了一桩奇遇,说的是他无意间到了汉代薄太后的庙中,薄太后请出四位美女陪他喝酒,这四位美女分别是戚夫人、王昭君、杨玉环和潘淑妃。此外潘淑妃还携带着一位善于吹笛子的短发美女,是石崇家的绿珠。
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擅长舞蹈,刘邦死后,被吕雉做成了人彘。
王昭君,也叫王嫱,后世为了避司马昭的讳,又称明君、明妃。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很多年也没能见到皇帝一面。后来赶上汉元帝要赏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五名宫女,王昭君就主动请求去和亲。临走的时候,汉元帝见到王昭君,发现是个大美女,很后悔,但是又不能失信于匈奴。呼韩邪死后,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又嫁给了他前妻的儿子。后世传说当年王昭君是因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被画丑了才没被汉元帝看上的。
杨玉环,一般称为杨太真,据说小名叫玉环或玉奴。原本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来唐玄宗看重,先是让她出家做了女道士,又收入后宫册封为贵妃,深得玄宗宠爱。安史之乱后,在逃亡四川的途中,为了安抚禁军的哗变,被赐死在马嵬坡。
潘淑妃,是南朝刘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宠妃,生了个儿子叫刘濬。由于潘淑妃太得宠,使得皇后袁齐妫抑郁而死。皇后去世后,皇后的儿子太子刘劭对潘淑妃母子非常怨恨。刘濬这人不靠谱,原本就不受刘义隆喜爱,只得去巴结太子自保。后来太子与皇帝不合,刘劭和刘濬哥俩一起勾结了一个神婆行巫蛊之术,诅咒皇帝。事情败露后,刘义隆打算废掉太子。潘淑妃把这事告诉了刘濬,刘濬又透漏给了刘劭。刘劭率先发动叛乱,弑杀了刘义隆,顺便也杀了潘淑妃。刘濬得知母亲被杀后,说“由来所愿”,意思是我盼望已久了。潘淑妃应该是个智商和情商都不高的人。
绿珠,是著名土豪石崇(与王恺斗富赢了的那位)的家的美姬,擅长吹笛。八王之乱的时候,赵王司马伦得势期间,宠信一个小人孙秀。孙秀知道绿珠的美丽,派人向石崇讨要绿珠。石崇让家里的美人数十人盛装打扮,供使者挑选,使者只要绿珠。石崇说“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又劝说了几次,石崇还是不答应,为此孙秀找机会杀了石崇。绿珠是个烈女,石崇被抓走之前,跳楼自杀以报石崇。
宋代流行一种四美人画,画上绘有四位美人,宋人诗集中也收录有多篇《题四美人画》这类是诗词。这种四美人图类似仕女画,四位美人一般没有特指是谁。已知最早标有名字的四美人图出现在金代。西夏黑水城遗址曾出土过一张题为《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版画,同时出土的还有《义勇武安王位图》版画和一本金代平阳刻印的《刘知远诸宫调》唱本。《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上画了四位美人,所以又称《四美图》,根据图上的题榜可知,这四位美人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
赵飞燕,汉成帝的宠妃。她原本出身微寒,在阳阿公主家学习舞蹈,后来被汉成帝看重,召入后宫。赵飞燕的妹妹(后世称为赵合德)也被召入后宫,姐妹两个都被封为婕妤,深受宠爱。赵飞燕构陷许皇后、班婕妤,最终使得许皇后被废。赵飞燕又勾结皇太后的外甥,得到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被立为皇后,赵合德也被封为昭仪。汉成帝死后,赵合德被迫自杀,赵飞燕又做了几年皇太后,到了汉哀帝死后,也自杀了。
班姬,名叫班昭,是《汉书》作者班固和投笔从戎班超的妹妹,东汉时期著名的才女。班昭嫁给了曹世叔,所以又称曹大家(读姑),可惜曹世叔很早就去世了。班固在《汉书》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完成时就去世了,班昭在汉和帝的支持下,把《汉书》续写完成。《汉书》刚问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读不懂,班昭亲自辅导马融学习《汉书》,后来马融称为著名的经学大师。汉和帝还多次召班昭入宫做皇宫和贵人们的老师。关于班昭的容貌没人提起过。
明代张元凯所箸《伐檀斋集》中有一首四美人咏,算是较早出现的四美人说法了。这里的四美人指得是王昭君、赵飞燕、卓文君和绿珠。
卓文君,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喜爱音乐,年纪轻轻就守寡了。她爱慕司马相如的才情,跟着司马相如私奔到了成都,没想到司马相如家里很穷,家徒四壁。夫妻两人就经营小酒店为生,卓文君亲自当炉卖酒。卓王孙听说后很生气。有人劝说卓王孙,这样大家都没面子,卓王孙不得已,给了卓文君很多财产,司马相如两口子就成了富人。
文徵明还曾写过《十美诗》,里面包括西施、卓文君、王昭君、赵飞燕、绿珠、碧玉、梅妃、杨贵妃、崔莺莺和薛涛。
碧玉,和绿珠相似的人物,本是唐朝人乔知之的婢女。碧玉不仅长得漂亮,还能歌善舞。乔知之很宠爱她,为了她一直也没结婚。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听说了碧玉的美貌,假意向乔知之借走她,说是教导自己家的姬妾梳妆,就此扣留了碧玉。乔知之写了一首《绿珠怨》的诗寄给碧玉,碧玉读了以后很伤心,绝食三天,投井而死。武承嗣发现以后,找个借口杀掉了乔知之。
梅妃,传说中唐玄宗在杨玉环之前的宠妃,独创惊鸿舞,但未见于正史。
崔莺莺,《西厢记》中的人物,按现在的说法,算是“二次元美女”了。崔莺莺最早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其中的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后来王实甫编写的《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自由恋爱,最终冲破重重阻碍,终成眷属。
薛涛,唐代的才女,乐伎出身,擅长写诗,曾与多位当时著名的诗人诗词唱和。她喜欢用深红色的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红楼梦》中,林黛玉作了五首诗,合称《五美吟》,描述的是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女。大约那时候还没有现在四大美人的说法。
虞姬,项羽宠爱的美人。项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骏马名骓,常骑之。”可见虞姬名叫虞,常常跟随项羽,是他喜爱的美人。项羽在垓下兵败,慷慨作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据说虞姬也合歌一曲“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由此推断,虞姬之后自杀以谢项羽了。
红拂女,又是一位“二次元美女”,是唐代传奇故事《虬髯客传》中的人物。红拂女姓张,本是司空杨素府上执红色拂尘的仕女。她慧眼识英雄,看出当时平民身份的李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晚上偷偷离开杨府,主动去投奔李靖,和李靖结成了夫妻。
我们熟悉的四大美人一起集体亮相,还要等到清代的小曲合集《白雪遗音》中。其中有一篇叫《闹腮胡》的小曲,是这样唱的:
佳人房中把被铺,想起儿夫泪如苏,别人儿夫多风俊,奴的儿夫闹腮胡。到晚来,他与奴家同床睡,恰赛水墨钟馗图。胡子听,笑哈哈,开言便叫美姣娥。西施女,来献吴,吴王是个闹腮胡;王昭君,把番和,眼巴巴舍不的刘王闹腮胡;杨贵妃,酒醉深宫内,安禄山也是个闹腮胡;凤仪亭上的貂蝉女,嫁与了董卓也是个闹腮胡。四大美女都是有名的,自古以来就嫁蠢夫,何况你与我。
这里说的四大美女就和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一样了。可见,这个说法大约是清代中期才出现的,貂蝉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四大美人的行列中。晚清托名素阉主人的《四大美人艳史》详细讲述了这四位美女的故事,才算把这四大美人的地位确定了下来。
貂蝉,原本指貂尾和附蝉,是古代侍中等近臣帽子上的装饰品。三国正史中没有关于貂蝉的记载,她应该是虚构的人物,也算是“二次元美女”了。元代的杂剧中开始出现了貂蝉,后来经过《三国演义》的传播,貂蝉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了著名的美女。清代有人提出《开元占经》的注释中提到《汉书通志》记载,曹操为了迷惑董卓,曾献给董卓刁蝉。也不知道,这里的刁蝉是帽子的装饰品,还是美女。而且《汉书通志》已经亡佚,《开元占经》也查不到相关的记载。
总之,现在我们熟悉的四大美人的说法,出现的很晚,其中的貂蝉也是最后加入到这个行列的,之前还有很多别的美女有机会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可惜都最终被挤掉了。
现在一般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四大美人,沉鱼对应西施,落雁对应王昭君,闭月对应貂蝉,羞花对应杨贵妃。其实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老早就用来形容美女了。宋代戏文《错立身》中就用“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美女了。很可能到是为了对应这四个词,才选的这四位做“四大美人”,也就是说,古代那么多美女,正好这四位可以和这四个词对应上,所以就并列为“四大美人”了。比如西施浣纱,可以对应沉鱼;昭君出塞,可以对应落雁;貂蝉拜月,可以对应闭月;贵妃醉酒,可以勉强扯上羞花,把花熏着了?
其实,这几个词和四位美女也是硬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庄子》中有“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这就是沉鱼落雁的来历,原本是形容毛嫱、丽姬的。西施本来的身份是砍柴的,根本没机会沉鱼,后来改成浣纱女了,才对应了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