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0篇

  关于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0篇关于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礼仪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内容摘要 “礼”表示祭神以致福。“仪”表示礼节、仪式之意。分析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0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0篇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内容摘要

  “礼”表示祭神以致福。“仪”表示礼节、仪式之意。分析礼仪的定义,说明礼仪是原始社会祭神致富的种种仪式。可见人类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期的礼仪文化就具有了社会的功能,它首先组织、协调了群体的行为乃至活动,培养了秩序性和集体性。可以说,礼仪文化在最初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文明。

  历史发展到今天,礼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原始初民信奉巫术的仪式,也不再是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了。实际上礼仪分成了三部分:礼貌、礼节和规矩。礼貌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敬意、友善和得体的气度与风范,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中表现出的尊敬、祝颂、迎来送往、问候、致意、慰问等所惯用的规则和形式,礼仪通常是指在较大型或隆重的场合,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所举行的合乎礼貌、礼节要求的仪式。这里的“礼仪”代表了礼貌、礼节、礼仪的全部含义。新的礼仪文化具有了新的审美内涵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礼仪,文明建设,内涵,外延,精神文化

  一、礼仪文化的基本内涵 1.1 礼仪内涵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最早的祭祀上帝鬼神的礼仪都是有歌与舞相配合的。例如,祀天神1 “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神“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享先祖“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礼仪是诉诸个体的行为、动作、表情、语言、服饰等的规范。而这些规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就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成为艺术化的审美对象。例如,风度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姿态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是人的行为举止的综合。它具有很深厚的内涵。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长期生活、习惯、性格、品质、文化、道德等修养的体现。优美的风度来自优美的心灵,但优美的心灵不一定就自然产生优美的风度,它需要严格的培养、训练。因此,当一位风度优雅的人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这一形象凝聚着生活的锤炼,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更传递着艺术化的审美信息。再如礼仪文化中的服饰,更是一种艺术化的形式。服饰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符合。服饰的审美属性早已为人类所接受,也最能为现代人所理解。服饰是现代人满足自我审美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自我审美价值的极好方式。在交际活动中,服饰是一种礼仪符号,它以独特的艺术化的形式反映其主体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平。只有衣着得体、和谐,给人以美感的社会成员,才称得上是讲求礼仪的人。

  1.2 礼仪文化外延的价值观念 礼仪作为人类的文化被加以形式化了的行为体系,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它具有艺术化的特点。因为社会生活的礼制与礼仪,其实正是艺术美的原典。礼仪文化是一个历史系统,它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是否遵守这些规范成为衡量一个社会个体或集体的价值标准。因为礼仪文化的审美内涵体现在礼仪美的审美评价同道德评价的统一中。

  以上这些,不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礼仪文化,都熔铸着特定时代和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及价值观念。

  1.3 礼仪文化内涵及外延精神其实就是文明 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前者为人类带来光明,后者给人类以灾难。文明的内涵就是沿着正反方向调控人性,发扬人性的光明面,抑制人性的阴暗面。文明的进步,其实质就是人们能越来越自觉、越来越有效地发扬人性的善的一面,抑制人性阴暗的一面。文明之所以是礼仪文化重要的审美尺度,是因为礼仪文化总是和善统一在一起的。我国礼仪文化就是提倡以善摄美。“仁”和“礼”是儒家的基本概念,两者密不可分。孔子的“仁”大致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最通常说的“仁者,爱人。”二是“修

  身”,即常说的“自我修养”问题,也就是作为一个人应该遵从的道德标准问题。三是孔子人本哲学思想的仁的涵义,即要求人们探索人之所以为人的原理和必备条件,包括人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诸多因素。可以说都是指人性中善的、光明的一面。“仁”外在的表现形式则为“礼”。2“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同样非常看重“礼”,就是因为“礼”是体现“仁”的。

  3 “人而不仁,如礼何?”没有了“仁”,“礼”的形式也就没有了价值。

  所以说,礼仪文化的审美内涵是美的感性形式和人的内在文明的和谐统一。

  二、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外延促进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文化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点。

  首先,礼仪活动或行为是群体行为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意识文明,二是社会制度文明,三是人们的行为文明。由于社会意识文明、社会制度文明二者都是人们行为文明的产物与结果,所以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抓人们的“行为文明”。“行为文明”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枢纽与纲领。礼仪活动或行为不仅是一种行为文明的表现,更重要的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能够促进群体的行为文明。而群体行为文明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点。因为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个人修身养性是社会成员的个体活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是社会全体成员规模宏大的群体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载体与主体,始终是群体,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心,始终是“群体行为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衡量尺度,应始终是“社会风气”。礼仪活动或行为是道德教化与规范制约的结果,这也正是将人们自发行为引入“行为文明”轨道的有效途径。

  其次,礼仪活动或行为有利于道德自觉的形成。在最早的原始人的巫术仪式或祭祀活动中,每个人都是极为投入和虔诚的,他们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没有任何的强制或勉强,是一种绝对的“自觉”和精神的需要。因为通过这些仪式,人们达到了内在情感的和谐和心理的平衡。因此,礼仪活动或行为本身应该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在这种自觉的活动中,渗透着规范性、连贯性、有序性以及道德伦理原则。

  在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决议中,对道德建设予以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从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

  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道德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又是道德的自觉。也就是使人们把精神文明的诸多要求当作一种自尊的需要,由此成为人们生活中必要而自然的社会习俗和行为习俗,文明的进步就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并凝结成根深蒂固的生活习俗。当然,精神文明建设需要道德的自觉,并不是忽略法律的力量,相反,道德自觉来源于法的严格规范和实施,没有这种严格的规范和实施,任何一种自觉都不可能。道德自觉是法的实现,或是法的普遍化、伦理化。法成为了一种伦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的消失,而可以说是法的觉醒,是自觉的法。虽然,这种高度的自觉在今天的社会还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它毕竟是精神文明的一个追求目标。礼仪活动或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们道德自觉的形成。

  再次,礼仪活动或行为直接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精神文明,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性的形象评价。其中礼仪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礼仪标志着国家、民族、地区道德水平的高低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下。古巴比伦、罗马帝国由盛到衰,反映在礼仪上是不注重礼仪,淫风盛行;英国强盛时期,英帝国的礼仪传到许多国家。这些都是明证。我国的礼仪文化有许多精华,它们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在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更需要发扬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结语

  总之,礼仪的内涵及外延是根本,但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所面对的对象是现实的人,要以现实的人的状况为基础,是以现实的人的为出发点进行。而现实的人,又总是体现着礼仪文化积淀的人。因此,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以礼仪文化为基础和出发点,礼仪文化绝不仅仅是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料而已。

  参考文献

  1、摘自《周礼·大司乐》 辽宁教育出版社

  2、摘自《论语·颜渊》 上海文化出版社 3、摘自《论语·八佾》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

  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文化概论

  电子演示讲义

  一、关于文化的基本概念 ? (一)文化的界定 ? (二)文化的要素 ? (三)文化的分类 ? (四)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界定 ? 1、文化涵义的不同界定 ? 2、文化的中西文词源 ? 3、文化的两个定义 ? 4、文化的本质:人化

  1、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 (1)常识理解的文化:

  ? 学文化(文字)

  ? 文化补习班 ? 文化宫、文化俱乐部 ? 文化局、文化部

  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 ? 2、知识所理解的文化 ? 中国功夫、太极拳 ? 京剧(中国歌剧)

  ? 针灸推拿(中医)

  ? 新石器文化 ? 河姆渡文化

  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三个层次 ? 3、理性所理解的文化:

  ? 国民性格

  ? 民族精神

  ? 中华智慧

  ? 华夏神韵

  从1871年-1951年有164种定义 ? 古典进化论:摩尔根、泰勒《原始文化》 ? 传播学派:拉策尔、斯密司《人类地理学》 ? 历史地理学派 :弗郎斯、博厄斯 ? 文化形态史观派 :斯宾格勒、汤因比 ? 功能学派 :马林诺夫斯基 ? 结构学派 :列维.斯特劳斯《原始思维》 ? 新进化学派:怀特 ? 符号文化学派 :卡西尔《人论》

  文化的汉语词源:文 ? 文即纹

  ? “ 物相杂 ”(《 易系辞 》)

  ? “ 错画也 ”(《 说文 》)

  天然花纹

  刻画在岩石上的纹

  刻画在甲骨上的纹

  刻画在陶器上的纹

  刻画在青铜器上的纹

  文化的汉语词源:化 化 ? 化者 , 人由生而死 , 由死而生

  “ 男女构精 , 万物化生 ” (易 易.系 系辞 )。

  。

  人的生死变化

  化干戈为玉帛

  化腐朽为神奇

  化 :从人体到人心 形体的变化:

  化身 化生 化险为夷 人心的变化 :

  :

  教化 感化 有伤风化

  文、化合用表示与自然“神理”、外在“武功”相对的人的、内在的一种特性。

  ? 刚柔相济,天文也, ? 文明以止,人文也,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易. 贲卦》)

  ? 设神理以景俗, ? 敷文化以柔远。

  ? (王融《曲水诗序》)

  ?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 (《文选》)

  文化的拉丁文词源 ? 拉丁文中的cultra, ,英法语中的 culture, ,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居住与迁徙

  性情与教养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文化概念的界定之一

  ? 就过程而言: ? 文化就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也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

  文化概念的界定之二

  ? 就结果而言: ?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 , 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

  。

  文化即人化

  文明与文化 ? 1 、从时间看,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阶段,是与蒙昧、野蛮社会有区别的进化时期。

  ? 2 、从空间看,文明是某个人群在某个区域的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的总和。

  ? 3 、从形态看,文明特指物质形态化了的文化,是维系和支持人类意识制度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基础。

  (二)文化的结构:

  ? 心物: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大文化和小文化)

  ? 物质(器物)、 制度(行为)、 精神(心态)

  ? 显隐:表层文化和核心文化 ?

  显形(表层)精神:文字语言、宗教、学术、艺术、文学、伦理、哲学; ? 隐性(核心)精神:认知体系:

  ?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符号体系

  人的对象化或本质外化 化

  显形文化 化

  表层 层

  器物 物

  用途

  衣食住行 , 工具 、 武器 、 文具 、生活用具 ( 器皿 )

  、 娱乐器具

  材料

  玉石器 、 陶器 、 金银器 、 青铜器 、 铁器 、 瓷器

  中层 层

  制度 度

  成文制度

  政治 、 法律 、 教育、 、

  不成文制度

  风俗礼仪 、 家族制度 、 生活

  深层 层

  精神 神

  宗教信仰 、 文学艺术 、

  思想 学术思想 、 哲学、 、

  人的本质 质

  隐性文化 化

  心理 潜意识

  思维方式

  价值趋向

  行为模式

  审美情趣

  符号

  言语符号

  非言语符号

  ? 文学与文化:

  ? 1 、文化涵括文学,文学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 2 、文化规定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是文化价值体系的抒情(审美)表现 ? 3 、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形式)把人生今世心理性格记录下来,是文化历史积淀的“活化石”。

  ? 4 、文化以多种符号形式存在,文学只以文学语言(诗词、散文、赋曲、小说)创造。

  文化的要素 ? 1 物质产品 ? 2 社会关系 ? 3规范体系 ? 4认知体系 ? 5符号体系

  1, 人类通过利用、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和人工环境。它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具有物质的特征。工具(制造、交通、通讯、计算、传播)、武器、消费品、建筑物、种植物、养殖物等等,以及由此构成的环境:村落、工厂、城市、市场、互联网、虚拟社区、电子交易。在这些物质产品上凝聚着人的观念、智慧、需求和能力。

  人在共同的生活中彼此结成的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类结成的相互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确定和维系,需要多种组织保障:家庭、生产组织、教育组织、娱乐组织、宗教组织、政治组织、行政组织、立法组织。社会组织有各自的目标、章程、一定数量的成员和相应的场地设施,分别反映了物质和精神的文化。

  1, 指社会规范,即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成文的法律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不同的社会规范。规范不但规定一个文化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向、方式,还有一套惩罚违反规范的机制。规范是群体文化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同时又以器物形式加以固定化、直观化。规范体系的外显性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群体的文化。

  1, 包括心理感知、思维方式(认识论)、价值趋向(伦理、人生观)、终极关怀(宗教、世界观)、审美情趣(艺术)等。认知体系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渗透于其他各文化要素的灵魂,它提供文化群体成员观察世界、了解现实的基本框架和手段、评判是非、辨别好坏的标准和界限,它直接关系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愿望、能力,关系到文化群体选择何种生存方式、追求什么生活目标、创造哪类精神产品的根本问题。其中思维方式和价值趋向尤其是认知体系的核心。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人类交往中,无论是表情、姿势、声音还是文字、图形乃至于计算机程序语言,符号系统起着交流信息的作用,人们只有借助于符号,才能沟通,只有沟通和相互活动才能创造文化,而且,上述由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要素,只有借助于符号,才能记录下来、反映出来,传播开来和延续下去。特别是语言符号是社会群体文化积淀和储存的根本手段。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时代,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可以用数字形式记录存放在储存介质中,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再现这些成果。

  (三 )文化的分类

  ? 形式分类( 时空分类 )

  ? 群体分类( 社会分类 )

  ? 结构分类( 要素分类 )

  ? 对象分类 )

  文化层:文化的历时态 ? 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映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

  ? 蒙昧--- 野蛮--- 文明 ? 原始— 古代--- 中世纪--- 现代文化 ? 渔猎--- 农业--- 工业---- 后工业文明 ? 先秦---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文化

  文化圈:文化的共时态 ? 在一定区域、在特定的某一地带和环境下居民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样式,其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空间特征。

  ? 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 儒---基督---东正---伊斯兰---新教 ? 秦晋---齐鲁---吴越---楚湘---巴蜀

  文化丛:文化的社群态 ? 按照社会群体和组织划分的属于不同种族、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特征。

  ? 大群文化(民族、种族、阶级、阶层)

  ? 小群文化(制度性、非制度性)

  ?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

  文化:对象的分类 ? 信仰的对象:佛陀、上帝、玉皇大帝 ? 学问的对象:儒家、道家、释家 ? 生产的对象:稻作、小米、麦子 ? 消费的对象:茶、酒、豆腐、 ? 制器的对象:青铜、陶瓷、竹木

  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

  ?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

  ?文化是一个体系

  ?文化在某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

  ?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 ? 一切文化成果必然留下人的痕迹 , 打上人的烙印 。

  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 , 经过人类加工 、 修饰 、 整理和改造的自然物是文化 。

  土不是文化 ,土墙是文化;沙漠不是文化 , 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 , 经过原始人打磨的石头是文化;黄山的山峰 、 松树本来不是文化 ,但是被人叫做 “ 鲫鱼背 ” 、 “ 迎客松 ” 、 “ 猴子观海 ” 、 “ 仙人指路 ” 后 , 成为旅游胜地 ,是文化。

  。

  2. 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

  ? 文化尤其是声音语言 、 精神文化不是人们先天遗传的本能 , 而是经过学习得到的知识和经验 。

  人类个体天生具有学习的能力 , 这种基本能力 ( 聪明 )

  是可遗传的 , 但是声音语言和精神文化则不可遗传 , 须经学习而代代相传 。

  一个儿童 ,一张白纸 , 放到那种文化氛围中 , 就染上那种文化的颜色。

  。

  3 .文化是一个体系。

  ? 文化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要素 , 但这只是在我们的思维中所做的分解 。实际上文化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各部分在结构上互相依存 、 互相联结 , 犹如一棵大树 , 树根 、 树枝 、树叶 , 谁也离不开谁。

  。

  8. 文化是建立在可传递象征符号之上的。

  ? 文化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 , 从一个群体传到另一群体 , 从一国传到另一国 , 依靠象征符号 。手势 、 姿势 、 旗语 、 哑语 、 信号灯 、 口语 、 文字 、 盲文 、 电报码 、 电脑文字输入码 、 图象标志 、 图腾 。

  符号作为一种文化 , 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 使文化成果可以打包 、 储存和传播 。通过不同的符号 , 书籍 、 图片 、 电影 、 录象 、录音 、 电脑磁盘能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

  。

  二、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文化的内涵 ? 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及其民族精神。

  ? 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中国国土内的55 个少数民族(将来不排除其他外国少数民族的出现,所谓华籍美人、日人),也包括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与外籍华族)。

  ? 从人口比例看,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是在历史上汉族实际上是各民族融合的历史产物。

  ? 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华文化或汉文化实际上是在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保持传统文化的结果 果

  中国传统文化 ? 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历史演变而世代相传的中华文明和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民族核心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古今共创、新旧交融;相对稳定,恒久延续;精雅众俗,广泛认同;伦理价值,潜在基因。

  ? 有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

  三、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 ? 为什么你选择了《中国文化概论》? ? 为什么学校开设《中国文化概论》?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有什么用? ? 1、2个学分 ? 2、有助于学习文学专业 ? 3、了解和学习实用中国文化知识

  文化自觉的必要性 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庐山真面目 ? 1 、粗略了解中国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知识。

  ? 2 、进一步深刻理解、自觉体会中国人的文化精髓,了解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异同、和世界文化的关系。

  ? 3 、有利于跨文化交流,加强文化沟通与理解。

  ? 4 、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和建设先进文化。

  ? 5 、有利于个人情操修养,在世俗的浮躁中保持冷静的审视。

  有用与无用的关键在于自身 对“有用”的两种不同理解: 庄子《逍遥游》宋人的秘方: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pingpikuang(并、辟、光),则所用之异也。

  学习中国文化的方法 1 、广泛涉猎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知识。

  2 、认真钻研有关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哲学、美学、宗教学等基础理论 。

  。

  研究中国文化的主要方法 ? 中外比较方法:

  ? 李约瑟:中国为什么没产生近代科学? ? 钱钟书:中外诗学的比较 ? 个案分析法:

  ? 文学作品(高行健《灵山)、 ? 历史人物事件(《万历15 年》)、 ? 社会现象(潜规则)分析中国文化。

  高行健《灵山 ? 《灵山》长达六七百页,没有连贯性的人物与故事,结构十分复杂,全书81章,分为三个层次。小说揭示了中国文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即他所定义的中国长江文化或南方文化,也就是被历代政权提倡的中原正统教化所压抑的文人的隐逸精神和民间文化。小说上溯中国文化的起源,从对远古神话传说的诠释、考察,到汉、苗、彝、羌等少数民族现今民间的文化遗存,乃至当今中国的现实社会,通过一个在困境中的作家沿长江流域进行的流浪,把现时代人的处境同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加以观察。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 岁时节令:腊八、年事、元宵家宴、花灯、灯谜、祭灶、换门神联对、油桃符 ? 娱乐游艺:小巧戏台、昆弋两腔、科诨、戏班、优童、斗牌、会夜局、掷骰子、 ? 饮食服饰:槟榔荷包、牛乳羊羔、茄鲞、燕窝、紫金冠、大红箭袖、小朝靴、 ? 宗教信仰:供天地、僧道、做神仙、导气之术、服灵砂、清虚观、打醮、魔法

  鲁迅论《红楼梦》

  ? 《 红楼梦 》 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 ,少 至 少 , , 是 知 道 这 名 目 的书 ..... 单是命意 , 就因读者的 眼 光 而 有 种 种 :

  经 学 家 看 见《 易 》 , 道学家看见淫 , 才子看见缠绵 , 革命家看见排满 ,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

  文化评判的复杂性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作者雅各布.布 布克哈特:

  ? 事实上,任... 13年2月第3 4 卷第1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F e b . 2 0 13J O U R N A LO FZ H A N J 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V 0 1. 34N o . 1雷州文化的地位、 内涵与外延——20 12年雷州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刘福瑞, 李纳( 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广东湛江524 0 4 8 )中图分类号:

  G 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6—4 7 0 2( 20 13)0 1一0 17 3一0 4由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 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雷州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 0 12 年5月 15至5月 16 日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

  广东省社科联、 湛江市委及其宣传部和雷州市等部门领导同志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得到来自北京、 广州、 湛江、 雷州等地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商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 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等有关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6 0 多位学者济济一堂,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深入研讨。

  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期间, 共提交论文50 余篇。

  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 不同的角度, 从雷州文化的内涵、 外延、 流变、 表现特征、 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诸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有关雷州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些过去较少涉及的课题如雷州民系研究等, 也在这次研讨会上得到交流。研究内容的丰富决定了研究形式的拓展。

  本次研讨会体现了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创新, 在以往的社会历史学方法之外, 出现了有关雷州文化的口述史研究、 经典个案研究、 比较研究、 考据学研究方法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这次研讨会的论文作者涌现出一批卓有实力的新秀, 一批青年中学教师也跻身研究行列, 大胆探索, 体现出雷州文化研究“江山代有才人出” 的延续性特点。

  同时, 本次会议的部分论文作者是雷州文化艺术的传承人或者具有长期实践经验的老艺人, 他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口述史资料, 体现了雷州文化研究的“非遗” 特色。一、 雷州文化及其历史地位的研究雷州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特色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学者们或者从宏观的角度发表见解, 或者是从微观的研究中提出意见。

  中山大学司徒尚纪教授《雷州文化的历史地位》 , 从文化概念、 基本特征等角度切入, 提出雷州文化何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 雷州文化在广东文化版图上的地位, 统一雷州文化命名问题以及关于“雷州民系” 概念等。

  湛江师范学院刘佐泉教授《雷州文化概说》 , 从文化的概念人手, 结合雷州地理环境、 历史、 人口、 民俗、 经济活动、 信仰的特点, 分析了雷州文化是独树一帜的热带半岛海洋文化, 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东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并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文化区域, 与广府文化、 客家文化、 潮州文化并驾齐驱,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值得珍视并进一步打造。对于雷州文化的文化特质, 本次会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其突出特征是由具体的、 微观的发掘上升到了宏观的、 整体的把握。

  广东海洋大学赵国政副教授《雷州半岛文化区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 ,认为雷州文化区的形成分为奠基阶段、 形成阶段、 成熟阶段、 新的演进阶段等四个阶段, 雷州文化具有开拓创新、 开放兼容、 敬神尊贤、 务实善变、 质朴雄壮等五大特征。

  广东商学院吴建华教授《雷州文化资源收稿日期:

  20 12—12—20作者简介:

  刘福瑞( 19 63一), 男, 陕西紫阳人, 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从事声乐表演和音乐舞蹈研究。万方数据

  17 4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第34 卷的价值探析》 , 理清了雷州文化资源系统与雷州文化系统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雷州文化资源具有教育性、 经济性、 整体性、 区域性、 稀缺性的五大特点, 进而提出了雷州文化资源具有现实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对雷州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价, 可以通过市场价值法、 替代性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来完成。

  广东海洋大学蔡平博士《雷州文化及雷州文化的人本研究》 , 认为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 是在雷州这一特定环境中生成的, 可以分为雷州得名之前和雷州得名之后两个时期, 在这两大时期雷州文化研究中人是研究的基础, 即对雷州族群、 雷州民系、 雷州人个案的研究。对于“雷文化” 的概念与演变, 与会代表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育斌《贬雷州的秦观与雷文化的内涵》 一文概述了秦观在被贬雷州时期所写下的大量诗文, 认为这些诗文丰富与充实了雷文化; 其另一篇论文《探索雷文化在湛江民俗文化的演变过程与传承》 认为从“傩” 到“舞户” 的演变展示出雷州民俗的特色, 从独具雷州特色的石狗文化逐渐形成石狗祈雨的民俗文化, 雷州民俗文化在湛江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经久不衰。

  广东海洋大学许浩副教授《试论法国殖民侵略对雷州文化的影响》 一文认为雷州半岛处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 地理位置特殊, 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雷州文化。

  19 世纪末, 法国侵略雷州半岛, 并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

  这种渗透西方文化的法国殖民统治,与土生土长极少透受外侵的雷州文化发生碰撞, 对雷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正负面影响, 增添了新的内容, 既带来了西方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等, 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梁政海《雷文化是雷州文化的核心》 认为雷文化既是大自然现象也是民俗现象, 雷州半岛居民以求雷降雨而衍生了雷文化, 而有别于我国其他地方求龙降雨的习俗, 是绝无仅有的一种超越时空、 跨越地区的民俗文化现象, 是雷州文化的核心。

  湛江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黄锡安《“雷州文化” 实质是“雷文化” 》认为, 雷州文化因为有雷州才叫雷州文化, 而雷州因为有雷才叫雷州; 雷州文化也就是雷文化的主调是雷州半岛人刚强、 敢作敢为、 敢与天斗与地斗的天雷一样的精神; 雷州文化也就是雷文化, 是雷州半岛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 在与这里特有而强悍的天雷相处的过程中, 受特定环境长期陶冶而形成的与雷字有关的特色文化。

  华南师范大学何天杰教授《关于置祖文化研究的思考》 , 对雷神的源流、 雷神与雷州的结缘、 打好雷祖文化牌的策略等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当前弘扬雷祖的策略。在史志开掘、 地方特色文化与雷州方言对于雷歌雷剧的影响方面, 有关专家也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广东海洋大学刘世杰教授和湛江师范学院符秋敏老师合作的《论万历< 雷州府志> 的文献价值》 ,认为万历《雷州府志》 是目前所知现存最早的雷州府志, 是研究雷州历史文化和岭南文化的重要文献,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和文献价值。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刘付靖教授及其弟子冼春梅合作的《岭南石狗崇拜的百越渊源》 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 认为岭南石狗崇拜是百越民族的神灵崇拜遗存。湛江市博物馆原馆长陈志坚《雷州歌发展的历史渊源》 从史料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雷州歌发展的历史渊源; 他的另一篇论文《概述雷州方言的地方特色》 认为雷州方言产生形成于古越语, 兼容中原汉语与闽南语音, 有其特有的阴阳八声调, 特色的语音、 词汇和语法形式和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形象性, 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雷州市文联主席何希春《浅谈“雷歌” 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 举例分析雷歌的思想内容反映了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及其雷州人民的生存方式、 劳动生产、 家庭生活、 爱情婚恋、 历史人文、伦理道德、 风土习俗、 娱乐戏谑、 丧白喜庆、 政治时事等等, 认为雷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同全国民歌的表现手法一脉相承, 并且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博采众长, 加以提炼, 提升为自己的独创手法。

  湛江教育学院教师王敏《浅谈湛江“人龙舞” 、 “飘色” 的人文意义》 认为雷州半岛湛江地域内的东海“舞人龙”和吴川梅录“飘色” , 是两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都堪称“中国一绝” ; 同时, 两者在起源、 “娱神” 、 表演特征上都体现了共同的人文精神和意义。

  湛江市第二中学教师何珍《雷剧史略及现状研究》 认为雷剧是从雷州歌到雷歌班( 姑娘歌班)再到雷剧的演变过程, 目前雷剧团低价竞争, 造成本土市场不景气, 由于语言载体约束, 雷剧属于方言剧, 更是难以打开非本土市场, 建议政府给予雷剧巨大支持, 提高雷剧于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度, 促使雷剧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雷州文化研究的领域也得到拓宽。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符昌忠教授《雷州民系构建刍议》 认为雷州民系实际上是早已存在的历史产物, 是广东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类型之一, 雷州民系是由其独特的雷州文化的地域类型、 鲜明的文化特质和风格构成的, 雷万方数据

  第1期刘福瑞等:

  雷州文化的地位、 内涵与外延17 5州民系的构建不存在有没有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问题, 而是如何加强研究, 给予理论提升的问题。

  原湛江市演出公司干部骆国和《雷州府、 雷州市及雷州半岛地名考》 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接触的史料以及口耳相传的知识, 阐述了雷州府、 雷州市及雷州半岛地名的由来。二、 由雷州文化所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研究诸多学者也立足于各自的专业方向, 对由雷州文化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 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大大地丰富了雷州文化研究内容。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博士研究生邹伟全《半岛客家的族群身份建构与认同——以粤西峰村为个案》 , 基于在雷州半岛北部一个客家人村落的田野调查, 描述与分析了该村落在族群身份上的自建构与被建构现象。

  文章同时观照当下村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认同意识, 指出在有限地域情景中, 人们身份意识的形成更多取决于长期的本地生活经验,是一种朴素而顽强的身份意识。

  广东海洋大学刘岚副教授《阴阳墟:

  雷州文化与闽南文化交融之果》 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精神信仰、 生产生活方式、 物产资源及地理环境分析了雷州半岛阴阳墟的形成原因。

  湛江二十一中教师叶志文《雷州文化之特色海洋文化》 , 认为雷州半岛航海事业兴旺、 捕捞业发达、 自古就有海神信仰是雷州海洋文化形成的三大人文因素。

  湛江市第二中学教师朱妹《海上丝绸之路与雷州海洋文化》 认为雷州半岛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对雷州半岛海洋农业、 海洋商业、 精神文化——海神崇拜产生了巨大影响。

  暨南大学王元林教授《雷神信仰历史变迁与地狱扩展新探》 一文旨在梳理雷神的来源、 宋代雷神的封号与地方社会、 雷州治所的迁移与雷神庙的关系、 宋代以后雷神的灵异与庙宇分布、 雷神庙的迁徙与陈姓的祖先崇拜的结合等纹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陈光良教授《岭南俚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考察》 认为俚人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中的重要成员, 从史籍有“俚” 的族称出现, 至其与别民族交往、 融合乃至族名消失, 大约五百余年。

  东汉末年至唐初是俚人活跃在岭南各地的时期, 其时俚人族群人口多, 分布广, 经济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向封建制的过渡期。

  历朝封建统治者注重在岭南俚区增置郡县, 强势政治的介入, 为俚汉民族融合创造了历史机遇。

  魏晋之后, 中原汉族民众因躲避战乱纷纷移民岭南谋生, 汉俚民族之间杂居交往通婚乃至经济文化的趋同日益普遍, “冯冼联婚” ( 冯指冯宝, 冼指冼英)为岭南民族融合树立时代典范。

  民族融合促进俚人经济文化类型发生变化。至唐代, 岭南大部分地区的俚人相继融合为汉族。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朱欣文副教授《雷州“天人合一” 饮食文化探析》 通过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雷州饮食文化, 明确了生产方式应顺着天时, 食物制作应顺着地利, 饮食结构应顺着人和。

  “天人合一” 是雷州饮食文化的特点, 是中国哲学思想在饮食中的具体体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陈光良教授《海上槟榔之路与雷州槟榔经济文化的变迁》 一文通过挖掘大量史料, 阐述了岭南槟榔消费的演变, 海上槟榔之路的形成, 雷州槟榔经济和槟榔文化的变迁。

  湛江市博物馆干部丁日平《雷州槟榔文化初探》 认为雷州半岛三面环海, 背靠内陆, 民风淳朴, 民俗独特,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雷州半岛食用槟榔习俗中的相关事项:

  槟榔待客、 槟榔礼聘、 槟榔的节庆功用、 槟榔的药用价值等, 突出了雷州槟榔文化形式多样的特点, 论证槟榔已经由食物变成了有特定含义的文化符号, 点出槟榔自身特殊的属性、 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众的饮食习惯等, 正是雷州槟榔文化形成、 发展和广为流行的主要因素。

  湛江市开发区硇洲中学教师吴志雄《传统社会雷州半岛妇女的生存状况探析——从传世雷歌谈起》 通过传世雷歌对雷州半岛妇女经济角度的转变, 教育中的受制和付出、 爱情婚姻中的无奈与抗争以及特殊阶层( 妓女、奴婢)的状况的初步探讨, 再现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湛江市演出公司干部骆国和《乾隆皇帝与雷州》 , 追述了清代乾隆帝下令在高雷实行重视农桑、兴修水利、 奖励垦荒、 减少捐纳, 兴办教学等政策, 使今日湛江地域, 在乾隆年间, 经济、 文化、 教育、 民生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湛江师范学院雷阳文化研究所龙鸣教授《雷州半岛清代的清官》 一文, 试图以清代为例, 探索这个时期清官廉吏的优秀品质,论及人物包括雷州籍的官员和来雷州做官的官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师张太教《朝圣、 进香与寻根问祖——关于岭南地区民间信仰的象征仪式分析》 一...产业与创意产业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比较研究● 罗兵温思美  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      广东惠州学院广东惠州      提文化自人类产生就已出现但文化产业的概念在最近二十多年才被正式提出来文化产业有广义的文化产业与狭义的文化产业狭义的文化产业仅指与商业有关的文化活动广义的文化产业则包括非商业性的文化活动。创意产业一词是上个世纪  年代新创造出的名词在英联邦国家意思为创造性艺术产业但在其他地区争议较大并无一个统关键词文化艺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方针。在十六大方针指导下国内不少省市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是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各地在产业的名称上及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上出现了一些混乱有的地方称为创意产业有的地方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官方的正式文件习惯用文化产业一词。到底应怎样使用术语上述概念的起源及含义究竟是怎样的 笔者参阅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此问题进行了综合在此撰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此问题予就上面几个术语而言文化产业或文化经济的用法是一个历史较长的术语。应该说自从人类产生以来文化就与之相伴但文化的商品属性则是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才普遍具备的。很长时期以来文化并未与产业联系起来。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因此作为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并不重要二战后直到    年代以前的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支柱产业仍然是钢铁、汽车和房地产。因此把文化整体上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提法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整个社会都很少见。    以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及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这一转变中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文化产业的提法开始在学术界与社会上出现。应该说文化产业的提法以及它的准确定义在国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现在查考到的最早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个名词的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个马克思主义者阿多诺            和霍克海默   】【           。    年阿多诺在一篇论流行音乐的论文中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后来在    年     正式出版 与霍克海默合著的一本书中和    年的文章中又两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商业化是对真正的艺术和文化的背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而在世界各国大家比较公认的官方权威提法是英国的大伦敦市议会在上个世纪  年代对文化产业                 下了一个正式的定义 文化产业是那些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资金维持采用商业化方式运作的文化活动是产生财富与就业的重要渠道。 文化产业是所有与文化有关商业活动的通称其文化产品用于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  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收集各国的文化统计数据率先制定了文化统计框架并于    年作了进一步修正成为规范各国文化统计工作以及各国建立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的参考标准。这个框架把文化产业定义为以艺术创造表达形式、遗产古迹为基础而引起的各种活动和产出具体包括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的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等十大类。具体到各国其分类标准又有一些差异英国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传统艺术类包括视觉艺术、手工艺术、戏曲、说唱艺术、音乐欣赏与表演艺术、文学、博物馆与画廊等第二大类古典的文化产业类包括广播、报刊《甘肃社会科学》    年第 期要一的定义。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一    — 以澄清。一、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问题动。”  —    万方数据

  传媒、电影与模拟电视、音像、出版、设计与建筑艺术等第三大类是新媒体产业主要是与当前数码技术有关的各类媒体产品。包括互联网手机各种数字娱乐与媒体。在北美地区北美地区产业分类制度       将文化部门划分为如下门类 印刷及相关行业 视听设备制造业 书籍期刊及音乐商店 书籍、报纸、期刊出版商 动画、可视节目制作产业 音乐、录音节目制作产业 无线电与公共广播业 付费电视与特殊电视服务 信息服务业  建筑设计行业  专业的设计服务  广告及相关行业  表演艺术行业  独立艺术家、作家和表演者  文化遗产组织。    年澳大利亚的通讯、信息技术和艺术部颁布了《全国文化娱乐业统计分类》同时澳大利亚统计局下属的全国文化和休闲统计中心也制定和颁布了《澳大利亚文化和娱乐分类》这一分类包括行业分类   种、产品分类    种和职业分类   种三大块。在行业分类里澳大利亚的文化和娱乐产业被划分为遗产类、艺术类、体育和健身娱乐类、其他文化娱乐类四大类。其中遗产类又包括博物馆、古董和收藏品环境遗产图书馆和档案馆。艺术类包括文学和印刷媒体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视觉艺术和手工艺设计广播、电子传媒和电影其他艺术。体育和健身休闲类包括赛马和赛狗体育和健身休闲场所体育和健身服务体育和健身休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其他文化娱乐类包括赌博娱乐行业饭店户外娱乐社区和社会组织其他文化和娱乐服务文化和娱乐设备的建设其他文化和娱乐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法国政府及其法国文化部在官方文件中也使用“文化产业”一词法国文化产业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包括为展现传统文化服务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的管理、图书出版、电影、旅游业等几个方面。而体育健身、广告咨询等文化产业的边缘产业以及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交叉行业不在政府文化政策所强调的范围内。关于日本    年  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关于振兴日本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振兴文化艺术的主要领域艺术、媒体、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文化生活、国民娱乐出版物以及文化遗产。此外国民的鉴赏活动、文化设施的充实、信息通讯技术的完善等也被纳入文化艺术的振兴范围。但是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界定各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也各不相同。不过日本各界对文化产业有一个基本共识即文化产业更多地被称为娱乐观光业具体包括文化艺术业音乐及戏剧演出、电影制作及放映、美术展览信息传播业出版、电视、网络体育与健身个人爱好与创作包括历史、文学、摄影、登山及其相关的各种讲座等娱乐包括各种游戏、博彩、竞赛等观光旅游业。关于中国    年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 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国统字        号 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一界定在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活动与经营性文化活动方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普拉特博士在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文化产品生产体系”      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主要方法是把文化产业划分为内容原创、产品的原产、文化产品复制与文化产品交易四个环节该分类遵循文化产品价值链的层次比较全面包括了整个文化产业不同部分。由于现行统计体系没有一个独立的文化产业部门因而    体系的统计资料来源仍来自于各国统计使用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    。关于    分类体系需要另外撰文论述在此不予多述。从国际上的学术界来看还有其他学者定义文化产业为“艺术与文化产业”。另外有学者使用文化部门                  的提法但使用文化部门的提法则往往包括一些传统的、非商业性文化部门。从广义上来说文化产业是传统的、非商业性文化部门与商业性文化活动的通称。国际上有关文化产业的最新的含义甚至把与文化相关的一些制造业也包括了进来 如文化类的电子产品等 。从上面的考证可以看出 文化产业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业高度发展的一个产物没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转型文化产业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也不可能受到重视。因此尽管文化伴随人类存在了几千年但文化产业的提出却是近几十年的事。 文化产业有广义的文化产业与狭义的文化产业狭义的文化产业仅指与商业有关的文化活动广义的文化产业则包括非商业性的文化活动。 文化产业的外延随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甚至包括了一些相关制造业像文化类电子产品。 各国官方都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但具体界定有所不同。此外一些非英语的欧洲国家习惯于把文化产业称之为文化商业                 或文化企业            卜研   。不过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产业这一通用术语已经使用得越来越普遍。从西方的经济学家看来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第一文化产品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特性因而具有外部经济效果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特性、外部经济效果使得某些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无法通过向消费者全额收费来弥补成本如博物馆、公园、图书馆、公共大剧院、古典音乐、古典戏曲、歌剧等等。这种文化产品需要公共财政资金的扶持。第二现代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可以通过出售给消费者来弥补成本并赚取利润。文化产品的可以商业化的那部分一般狭义上定义为文化产业。关于文化的价值目前西方的经济学家已经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第一文化产品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  《甘肃社会科学》    年第 期  万方数据

  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文化商品需求越来越高经济必然要产生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文化产业或文化经济。第二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方面社会经济的任何一个产业通过引入文化艺术的创造力其附加价值会大大提高。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产品通过引入文化艺术的创造力其原有价值会大大提升。由于上述理由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强调经济发展中创意的作用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创意产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问题国际上官方首次正式使用创意产业一词的是英国政府的文化、传媒与体育部其在    年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 创造性艺术 的概念。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英文里的创意产业的含义是不确定的一种含义是所谓的创造性艺术产业另一种含义相当于创新型经济新经济国际上的很多经济学家在研究上个世纪  年代以来的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时候也使用与创造性艺术产业相同的英文词其含义是指创新型的经济包括科技创新因而比所谓的创造性艺术产业范围宽得多。创造性艺术与创新型经济的含义有很大的差异创造性艺术仅限于文化产业而创新的范围则要宽得多组织创新、科技创新、政治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创新都包括在内。上述两个概念有时使用同一个英文词比较容易混淆。英国定义的所谓的创意产业 创造性艺术 其实就是文化产业只是创意产业一词强调文化的创意性及对其他产业的价值增值作用角度不同而已。由于英国使用创意产业一词因而其用法逐渐被英联邦国家所接受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甚至于包括南非都接受了创造性艺术 创意产业 一词。但其定义的概念范围有所差异。下面我们把英国和南非、加拿大的创意产业的概念做一对比。在英国公认的创意产业的定义是    年布莱尔的工...产业导论

  ?????????????

  向

  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文化产业导论

  ??????? 1

  ??????? 2

  ??????? 3 4 ???????

  文化产业导论

  分层 分类 第一部分:产品层 (以精神消费为直接目的、大多以版权为主要的存在方式的行业)

  包括音乐及表演艺术业,视觉艺术业,新闻及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动漫及游戏业、工艺及古董业,数字内容(包括网络文化),总共7项 第二部分:服务层 (为其他行业提供创意服务的行业)

  包括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时尚品牌设计)、公关及广告业、节庆会展、咨询服务,共4项 第三部分交叉层 (与科技、旅游、体育、文化事业、教育等相关的行业)

  包括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文化设施应用、教育培训,以及其他经中央机关认定的行业等,共5项。

  ????????????

  一 、 文化产业的门类

  文化产业导论

  英国( 13类):

  广告、建筑、艺术品和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电视和广播。

  文化产业导论

  马来西亚

  文化产业导论

  创意产业 文化场所 表演艺术 视听产业 新媒体 创意服务 传统文化表现 设计 出版印刷媒体 视角艺术 遗产 艺术 媒体 功能创意

  文化产业导论

  台湾(16类):

  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创意生活产业、建筑设计产业。

  文化产业导论

  香港(11类):

  文化艺术类:艺术、古董和工艺、音乐、表演艺术;

  电子媒体类:数字娱乐、电影与录像带、软件与计算机、电视与广播;

  设计类:广告、建筑、设计、出版。

  文化产业导论

  澳门(四大类):

  艺术收藏(古玩、艺术品拍卖、雕塑、绘画、书法、摄影、园艺等)

  数码媒体(影视、漫画、书刊出版、电子出版、录像制品、游戏软件开发、动画、机械玩偶制作等)

  文化展演(歌剧、音乐剧、戏剧、音乐、戏曲、艺术经纪代理、职业表演、舞蹈、节庆休闲活动、表演幕后服务等)

  创意设计(时装、品牌设计、创意产品、纪念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饰品、展览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

  文化产业导论

  文化产业导论

  第一层(2 )

  第二层(10 )

  第三层(50 )

  第四层(120* )

  第五层(— )

  第一部分 文化产品的生产

  新闻出版发行服,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总共7项 广告服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

  软件开发 *

  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开发   数字内容服务 *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 第二部分 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

  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共3项 文化贸易代理与拍卖服务

  贸易代理 文化贸易代理服务

  2012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

  1、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演进

  文化产业导论

  北京(9类):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

  文化产业导论

  上海(5类):

  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艺术创意、时尚消费创意、咨询策划创意。

  文化产业导论

  文化产业等相关概念都着眼于产业链条,强调产业源头、产业化路径等产业分工,重视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的评估指标:创意效益、结构/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

  文化产业导论

  ??????? 1

  ??????? 2

  ??????? 3 4 ???????

  文化产业导论

  创意集群(产出 )

  “ 有创意的创新” John Hartley 创意服务(投入 )

  “ 创意政策” 创意公民(消费者/ / 用户劳动力 )

  “ 创意人力资本”

  文化产业导论

  1. 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 2. 创意产业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 3. 创意产品不是单一要素的产品,其完成需要多种技能; 4. 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5. 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 6. 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 7. 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

  其中强调:创意需求 创意产品 创意人才 ——John Caves

  文化产业导论

  文化产业:制作“文本”的产业,文本(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与一般商品比较,不同点在于:

  (1)文化产品的生产带有明显的价值特征

  (2)文化产品很难实现等价交换

  (3)文化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

  (4 )文化产品的消费带有明显的主体特征

  文化产业导论

  结论:

  关于 文化产品的特点:

  (1)满足的是精神消费,包括信息(知识、资讯)和体验(娱乐、审美)。

  (2)传播的是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具有时尚化、娱乐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3)能够被批量化生产和大规模传播。

  (4)创造了文化符号,被知识产权化,成为文化品牌,可以被授权经营。

  文化产业导论

  ??????? 1

  ??????? 2

  ??????? 3 4 ???????

  文化产业导论

  David Hesmondhalgh:

  1 1 、 “问题类 ” 特征 :

  •? (1)风险产业

  •? (2)高投产成本与低复制成本

  •? (3)半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

  2 2 、 “回应与解决办法 ” 特性 :

  •? (1〕大生产提高得失比

  •? (2)集中、整合与公共合作(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国际化\跨行业或多媒体整合\公共合作)

  •? (3)人工稀缺性(渠道控制、广告限制、版权保护)

  •? (4)格式化:明星、类型和系列

  •? (5)轻松的符号创造者,严格的分销及市场控制并存

  :

  关于文化产业的本质 :

  (1)基于个人创意和创意阶层,是一种智慧产业、知识产业、版权产业和审美产业,是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艺术创新;

  (2)基于现代高新技术和新媒体,是一种传媒产业和内容产业,可以大规模复制和批量化生产;

  (3)面向现代市场和国际市场,要形成规模化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

  (4)产品经营与企业经营相结合,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短期、零散的项目利润经营要提升到长期、整体的企业价值经营。

  文化产业导论

  Cultural Industries 文化产业 T E A 文化产业 金字塔模型 Art:

  文化资源 Economy:

  区域经济 商业模式

  Technology 技术 Talent 人才Tolerance 环境宽容度

  文化产业导论

  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

  资源动力和产业动力,一个是内动力,一个是外动力。

  资源动力主要是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即创意人士如何利用文化资源(我们的文化遗产)作为素材进行创意策划、智慧生产;

  产业动力主要是新技术的普及程度、市场机制的发达程度和企业经营的主导力量。

  发展文化产业,要努力实现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

  创新价值 象征价值 知识产权 文化产业的特点 产业价值

  创新价值—— 巧创新驱动 独特 亲切 时尚 人文 艺术

  象征价值—— 故事驱动

  专利 Patent 商标 Trademark 著作权 Copyright 工业设计 Industry Design 知识产权价值—— 品牌驱动

  文化产业导论

  ????????? ??????? ? ? ??????? ●?? ●??? ●???? ●???? ●???? ●???? ●???? ●??? ●???? ●??? ?

  文化产业导论

  文化资源 :

  资源资产化—— 资产资本化—— 资本产权化—— 产权金融化—— 文化产业

  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应加强版权等文化无形资产规范管理和精细化运营;

  从市场环境来看,应夯实版权等文化无形资产登记、质押、评估等一系列文化无形资产基础产权服务体系,构建文化资产创新产权流转市场。

  •? 专利权 –?发明 (20年)

  –?实用新型 (10年) –?外观设计 (10年) •? 商标权 –?注册商标 ® (10年,可无限次延展)

  –?未注册商标?

  •? 著作权与邻接权 (50年) –?著作人身权 –?著作财产权 •? 商业秘密

  著作权 商标 商标 外观设计专利 ( 图案) ( 文字) ( 内容) ( 机壳外观) 发明专利 ( 液晶显示屏)

  苹果公司并没有 iPod 的生产线 , 产品制造全部外包 , 每台 iPod Video 30G的全球零售价是 299 美元 。

  单位:美元 苹果公司得到的创意 、 品牌 、 设计和专利收益 :

  114 美元 , 占售价的38.13 %, , 而大陆的组装企业拿到的4 4 美元仅占 1.34 % 。

  全产业链价值——生态价值驱动

  文化产业导论

  41 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驱动力和核心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 内容创造

  文化产品制造

  文化产品销售

  产业内转换

  影视

  动漫

  出版

  传媒

  演艺

  从剧本到主创团队

  拍摄制作

  院线放映/网络

  播放/dvd发行

  小说/网游/舞台剧

  /明星商业代言

  从剧本到主创团队

  拍摄制作/

  漫画制作

  电视台播放/院线放映

  /图书发行/光盘

  发行/手机发行

  小说/网游/

  影视/舞台剧

  书稿编写

  印刷出版

  图书销售

  影视/网游/

  舞台剧/广播剧

  内容策划

  印刷出版或制作

  发行传播/广告

  影视/网游

  节目策划与设计

  排练、道具制作等

  驻场演出

  或巡回演出

  小说/影视/网游

  产业外转换

  纪念品、道具仿制

  品、明星服饰等

  玩具/主题乐园/服装

  /礼品/生活用品/

  办公用品等

  通过其它形式转换

  通过其它形式转化

  通过其他形式转化

  2 2 、 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特征

  文化产业导论

  ??????? 1

  ??????? 2

  ??????? 3

  4 ???????

  文化产业导论

  ? 1?????????? 文化治理、宽松量化与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导论

  2.4、 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导论

  ? 2?????????? 价值成长、生态化经营与社会型企业

  文化产业导论

  2.4、 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导论

  2.4、 发展趋势 ?

  文化产业导论

  ? 3?????????? 时尚消费、体验消费与青少年消费主体

  从表中可以看出 :

  16-35岁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在7个调研选项中的5个花销比例都超过了36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在“电脑或手机游戏费用”,“付费下载或在线消费特定书刊、视听产品等文化产品”,“购买网站积分产品,如Q豆等” 的平均花费,16-35岁的青年消费者甚至比36-55岁消费者多一倍以上。

  2012 年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本土文化消费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 数据显示 :

  随着数字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 青年成为最主要的文化消费群体

  50

  数据来源:《中国本土文化消费情况专项研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所有5个消费方向选项中,16-35岁之间的青年消费群体在“看电影”、“看演出”、“唱卡拉OK”和“逛美术馆、博物馆”等4个休闲娱乐方向方向的花费均高于36岁以上年龄段的消费者。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 :

  娱乐休闲型文化消费是青年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

  51

  数据来源:《中国本土文化消费情况专项研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特点 成长环境 偶像 喜好 他们的语言 他们的活力 他们的精神 他们成名方式 80 后 张扬个性、自我 社会变革翻天覆地 运动明星、港台明星 运动、表现自我 个性的(这是我的地盘!我就是我!) 通过运动展现自我、篮球、 足球,泡泡堂、跑跑卡丁车 个性自我主义 抓住聚光灯

  90 后 娱乐(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娱乐)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

  另类明星、日韩明星

  娱乐,愉悦自己 火星文 通过“跑酷、花式篮球”等游戏化的运动展现、劲舞团

  娱乐精神 抓住点击率 个性自我的个性自我的一代一代 娱乐至上的一代娱乐至上的一代

  消费观 趣味性

  充满个性化的格调

  有品味

  时尚& 潮流

  文化产业导论

  人群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高收入群体 4515.23元 14.22% 低收入人群 502.61元 9.19% •? 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中,其文化消费也存在显著差距,而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文化消费能力越强、消费量越大 资料来源:《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问题实证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6期

  群体 人均可支配收入 构成 消费倾向 高收入群体 3万元以上 企业主、管理层高级职员、高科技领域成功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如律师等 大众化已过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品化、个性化文化产品与服务 中等收入群体 1万-2.5万 国家中高级公务人员 、国有企业职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等 正由文化消费的发展型向享受型、讲求消费数量向讲求消费质量和效果的转变阶段,最为活跃、最具文化消费能力和多样化的群体 低收入群体 1万以下 企业职工、无固定工作者等 一般娱乐性文化消费,中低档文化消费市场的主要需求者

  文化产业导论

  ※? 注重品质和细节:不满足一般的功能性产品,会很在意品牌,首先因为品牌意味着品质,其次对某种品牌的喜好也说明了这个群体的社会阶层。所以这一群体对品牌有很高的忠诚度。

  ※? 追求享乐:享乐主义文化在蔓延,中产阶层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群体内部风气。

  ※? 追求时尚:中产阶层对外国品牌与文化的崇尚日益加大,他们往往把外国的商品视为时尚商品。

  ※? 追求奢侈:中产阶层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而他们消费欲望通过消费奢侈品得以实现。

  ※? 追求身份:中产阶层对于商品的符号价值特别重视,对于商品的身份区隔功能十分渴求。

  文化产业导论

  4????????? 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化整合与移动互联网生态链

  文化产业导论

  1、五月天独家提供,近距离展示演唱会经典道具 2、高科技投影效果,重建舞台搭建缩影,阿信将透过影像解析演唱会架构

  3、360度...文化的定义及内涵与外延(Definition,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内涵与外延(Definition,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1. value and methodolog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serves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guarantees the enterprise to be able to continue to manage, the remarkable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direction, the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and the society relations principle instruction, guaranteed that the enterprise staff and the resources can meet the company"s request, and achieves the best management result.

  2. i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s personnel,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corporate vision, such as the General Company"s vision is both realistic and challenging the "best" values.

  3. denotation is the methodology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management tools used to implement enterprise values.

  4., in order to better illustrate the values and methodology of corporate culture, we will try to analyze Haier"s corporate culture. Such as Haier"s talent: everyone is a talent, not race horses. This is the value of Haier talent concept, is to respect employees, he acknowledged the value of each one, and used in the work performance to reflect the specific methods, such as "three transformation", employees can choose their own development work, in order to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to

  achieve maximum personal value. And as the "rapid response, immediate action", which is on the reaction rate values, to more specific methods such as three rings must answer the phone and other specific requirements, "three rings" is a specific methodology. Another example, Haier"s three stage development theory, is actually a summary of the stage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fact, is a method. The common way to achieve one of the best values is to reform, sell, and annex.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and methodology:

  1., values are the guidance of methodology. Methodology is a supplement to values, and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1) Haier customers in the order before the proposed layered freezer products, in our country, consumers demand more, but Haier has never been designed. It is amazing that Haier through ten hours of uninterrupted design, sample, in order to catch up when the prototype of the product was introduced, won the dealer"s amazing, and received a large number of orders for the product. This kind of thing is not the way of the time, because of this and the company"s personnel consciousness, technical level, design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have great relevance, and finally achie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aier beyond all expectations, understanding for speed has not only well ingrained, and is a person but all departments to understand the speed this is not a personal charm well ingrained, caused by external performance but internal corporate culture has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thus completing the ordinary people can not complete the task. This sudden demand is not regulated in

  the day-to-day system, but is based on the "quick response, immediate action", "a market focus, a reputation" to meet customer needs.

  2)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rapid response but no immediate action "in many cases, there is no" prompt "," immediately ", 1 hours is rapid, 1 days is rapid, 10 days can also be said to be quick, no specific standard is easy for the values in the ethereal space. Not fall, not the specific guidance and norms of employees, can not carry out values. Therefore, methodology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values.

  3) the values of enterprises must rely on the methodology to quantify, to promote, such as Haier"s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quality, his value is "the outstanding pr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