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用电难题得到解决,1小时可生产150台电脑 这家公司专门制造电脑“心脏”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百家号」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0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胡娟)一块书本大小的方形电路板上,焊接有2000多个电子元器件,其中最小的零件不到1毫米长度,还有上百个连接器安装其中。这是电脑主板,一台电脑最核心的部件。在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长青街的武汉宝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宝新创)无尘生产车间内,长江日报记者看到,4条自动化主板生产线正24小时运转,在为年底的订单备货。

  两千余个零件焊接全部实现自动化

  穿上防静电服、鞋套,戴上防静电帽,经过风淋室,长江日报记者跟随工厂负责人进入生产车间。这里是武汉宝新创的台式电脑板卡和高性能整机的生产制造基地,包括4条全自动贴片生产线、3条插件生产线及4条整机组装生产线。

  武汉宝新创的电脑组装生产线。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在贴片生产线上,一块电路板被印刷上锡膏这种金属材料后,CPU、内存条等在内的两千多个元器件随后被贴在主板上,经过高温回流焊后,所有元器件便被焊接住,最后再进行成品自动化检测。这个精密的生产过程,全部由机器完成。

  工厂负责人朱福来介绍,核心部件的生产全部实现自动化,人工则主要负责对元器件的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复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操作人员对电脑主板进行检测。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在主板完成插件、过完波峰焊后,将进行全方位功能测试。检测线上,记者看到工人们戴着手套,将成品主板装入一个黑色包装袋中。朱福来说,这些包装材料和手套都是防静电材质,整个生产车间也要进行防静电处理,并对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都有严格要求。

  武汉宝新创的电脑组装生产线,工人相互间隔一米距离站立完成各自工序。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工厂内的组装环节最为壮观。120米长的生产线,从车间的一头延伸至另一头,110名工人相互间隔一米距离站立,完成装配、测试、老化、下载操作系统、品质抽验、包装等工序后,一台完整的台式电脑就能下线了。这样一条组装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150台台式电脑。生产线旁一台机械手臂正在调试中,调试完成后,这台机械手臂将代替人工,完成组装后机箱的搬运工作。

  工作人员在检查电脑主板成品。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我们目前可实现整机年产能250万台。”武汉宝新创负责人徐鹏介绍,企业总部位于深圳,致力于CPU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与推广,聚焦兆芯、飞腾、龙芯、海光等平台的研发、生产及制造,武汉基地将成为集团的大型生产制造中心,目前工厂正打造强大软硬件集成的管理控制平台,实现全数字化制造管理以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12天解决供电难题确保企业及时投产

  距离工厂5分钟车程外,一栋新厂房拔地而起,目前正进行外立面装饰,未来武汉宝新创将搬迁至此。

  “目前这栋厂房只是我们的临时过渡点,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徐鹏介绍,武汉基地是集团产能提升及智能化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部署。由于筹备时间紧张,企业等不到新厂房建成后再投产,于是东西湖区相关部门协调了一处此前的旧仓库,供企业装修改造,先行运转。

  4月投产在即,却发现仓库原有电容量远达不到需求。原本的旧仓库只有200千伏安电容量,但企业运行需要4000千伏安。“我记得当时时间很紧,根据客户要求,4月必须投产,那时已经是3月了。在我们提出用电需求后,东西湖区从拿出方案、立项、施工到通电,只用12天就解决了。”徐鹏说,12天后,厂房外就新建了两个2000千伏安的环网箱,专门保障工厂用电。

  操作人员对电脑主板进行检测。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此外,东西湖区还为企业提供多项政策支持,并协助企业进行人员招聘。“如果没有这些保障,我们很难迅速投产,保障客户订单。”

  明年4月,武汉宝新创新厂房将建成完工。届时,武汉宝新创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都将迁入,建成5年后累计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

  【编辑:胡之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