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幅世界第一,联想当年如不卖电脑而做芯片,今天又将如何?

  据PingWest品玩报道,联想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全球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它将来很有可能被提出香港的恒生指数基准股。

  自2013年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以来,联想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56%,市值蒸发了58亿美元。这与pc市场增长乏力和联想进军移动业务端受阻有很大关系。

  另外前几天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让中国的科技界震惊了。原来美国凭借自己在芯片上的技术优势可以随意的杀死一家中国企业。在让国人震怒的同时,不仅也让人想起了联想。

  很多老互联网人回忆说,联想当时是有机会去自主研发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当时联想选择了这条道路,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因特尔”和“高通”公司。

  柳传志和倪光南提到这里要提到一个人:倪光南。倪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就已经身为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当时中科院和电子界公认的计算机专家。当时柳传志等人刚刚创立联想公司,三顾茅庐请出了倪光南做联想的总工程师。之后的几年里在倪光南的主导下,联想通过开发和销售研发的联想式汉卡,在市场中站住了脚跟,规模渐渐壮大。

  但就在联想发展第十个年头的时候,在联想内部,倪光南和柳传志的对未来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分歧。出现的著名的

  关于“技工贸”和“贸工技”这两种商业模式的争论,(技是指技术,即科研投入,工是工厂,代表了生产环节,贸是贸易,就是市场和流通)

  倪光南的想法是,联想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队标国际上的英特尔公司,全力投入芯片等核心技术开发。而柳传志则不同意这种发展方向。认为做芯片研究投入过于巨大,且并凭当时联想的实力即使研发成功投入商用领域也未必能和因特尔竞争。 柳传志认为:“有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

  在当时两人对这个意见的分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倪光南1995年以后实际上在联想已经被悬空,直至1999年被解聘。

  在网上看了很多评论说到这里便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当时联想走了倪光南的研发芯片的路线。联想如今就不会陷入如此的困境,有了自己的芯片美国人也不会掌控者一家中国公司的生死。

  但我以为,柳传志的路线未必是错的。错是错在他没能处理好和倪光南的关系,留住这个大材。

  试想如果当年联想走上了研发芯片的道路,很可能会成为另外一家AMD。

  AMD是当时全球除了英特尔以外,唯二的在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公司。有了AMD的存在英特尔的cpu才没有垄断当时整个市场。但AMD一直扮演的一个“悲情英雄”的角色。公司业绩十几年以来一直在几千万盈利和一两亿的亏损之间徘徊。

  试想联想如果从事芯片研发,很可能也会是常年亏损的一种状态。很难能维系下去。

  再者,中国现在不是没有能力研发芯片技术。但大量的技术专利和行业标准都在美国人手里。要使用这些必须由美国公司授权。说白了,美国欺负我们起步太晚,有忌惮我们发展势头太猛。故意找茬给我们下绊。

  在回过头来说说联想,失去了倪光南的联想。似乎已经失去了匠人的基因,而彻彻底底沦为了一个商人。联想集团在之后收购了IBM的pc业务,渐渐成为了全球pc业务的老大,但其时pc业务已经是昨日黄花。

  之后联想集团将自己拆分,生出了联想金融和联想农业。甚至一度还进军了房地产行业和白酒行业

  但貌似越来越赚钱的联想,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商业和赚钱中迷失自己。

  试想下,如果当年柳传志留下倪光南,并且坚持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虽然不能挽救今天的中兴通讯,但却很可能挽救今天的联想。

  留住倪光南,实际上是留住联想的科研的基因。

  另外一件事情也值得大家注意,1994年2月14日。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作为新一家上市科技公司来说,每年业绩的增长率决定了投资者对你的长期看好和信心,一定程度上左右公司的股价。

  这估计也是当时联想董事会力挺柳传志的“贸工技”而架空倪光南的重要原因吧。1994年,倪光南还曾在联想筹划组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

  顺便插一句,华为1991年就在内部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部门,也就是海思半导体的前身。华为目前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达到110亿美元。

  如果是一家上市公司,拿自己的营收的20%左右投入研发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这也大概就是华为目前还不考虑上市的最主要原因吧。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来说,有自己的基因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商业世界中立足。华为的基因是技术,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阿里的基因是电商。

  而联想,你的基因是什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