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监管,未成年游戏退款教程详解?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景讼”,内容为作者“景讼”原创,内容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均可自行查阅。
近日,武汉市民吴先生13岁的儿子乐乐,因羡慕同学游戏里英雄的“皮肤”,不到5天时间,在游戏买“皮肤”花掉5000多元。(据9月13日极目新闻)
近年来,未成年人利用家长的身份打赏网络主播、充值网络游戏,进行网络乱消费的事件层出不穷,未成年网络游戏消费问题日益突出。
类似案例的出现,以及新闻的传播,并非要让大家进行效仿,而是通过其中看到坏处,及时提防。
有关调查显示,2020年上半年,湖北省消委组织受理游戏类投诉578件,占投诉总量1.67%,其中网络游戏投诉376件,占该类投诉65.05%。投诉主要反映游戏公司存在未成年人超额充值、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免费试玩”上当受骗、诱导打赏等消费争议问题。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游戏投诉18075件,同比增长约22.26%。
![]()
这些数字提醒着我们,要警惕未成年人网络乱消费的问题,不仅网络平台要加强管理,家长更要把好关,以免酿成更大的事故。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线上支付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一方面,许多未成年人早已习惯了使用网络,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金钱没有明确概念,很容易大手大脚、胡乱消费。不但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还很不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家长应当履行好作为监护人的引导与教育责任,平日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家长们也千万不能抱着“能退钱”就无所谓的心理,想着孩子是未成年,可以找游戏公司申请退款。更需要时常留意孩子上网和玩手机的行为,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密码。如果孩子经常使用手机上网课,应该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一下支付密码,或者不要把大金额的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避免出现因游戏充值导致的财产损失。
黄陂区横店临空第一小学语文老师王莉表示,学生的自控力弱,同学之间的攀比,很容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迷失自我,影响学习、生活。眼下,学生接触手机、电脑的概率大大增加,家长需要加强监管,尽量不在手机、电脑中安装容易让人沉迷的APP,多陪伴孩子开展户外活动。学校也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开展相关普法小课堂。
只有家长和平台共同努力,各尽其责,方能避免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的发生。如果各位有不明白的或者其他想了解的,未成年游戏退款移步公众号:<景讼>助你一臂之力,早日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