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梦似蜉蝣,浮生于我真虚幻,浅谈唐朝公主们的宗教信仰
公主是女性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是女性群体的上层阶级,这一称谓从周朝便开始使用,随后一直流传下去。作为天子之女,公主们自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唐代公主。
![]()
唐代以开放、自由著称,相比于其他朝代,相信大家也更加熟悉唐朝的公主,比如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资料中关于公主们的记录很少。
同时,唐朝的宗教发展也进入一个全新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大放异彩,人们关于宗教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这一因素影响下,唐朝的公主开始信教。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唐朝公主们的宗教信仰以及生活吧!
唐朝的公主们
唐代公主是唐代妇女群体中非常引人关注的一个群体,她们出生于皇族,生来就受到世人的关注。那么唐代究竟有多少位公主呢?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等书籍记录,唐代的公主共有212位,和亲的公主有14位。
![]()
唐代公主也是分等级的,皇姑是大长公主,是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这些都是一品;皇太子的孩子被称作是郡主,是从一品;王爷们的女儿是县主,从二品。
除此之外,唐代公主的封号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唐会要·公主》载:
“凡公主封,有以国名者,鄎国、代国、霍国是也; 有以郡名者,平阳、宣阳、东阳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安乐、长宁是也。惟玄宗之 女皆以美名名之。”
公主受封的时间是没有规定年龄的,也就是说有些公主在刚生下就被授予封号,比如说高祖女淮南公主,太宗女新城公主;有些公主则是在成年后才被授予称号,比如说玄宗女寿光公主,太宗女襄城公主等等。
![]()
值得一提的是,公主的封号也是可以更改的,比如说高祖女长广公主,刚开始的封号并不是这个,而是“桂阳”;太宗女合浦公主,最初的封号则是“高阳”;还有玄宗的女儿西城公主和昌隆公主,因为入道而被改为“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从这里足以看出,唐代公主的封号政策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严格。
唐代两百多位公主,每人的封号和性格特点、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她们在各自领域大放光芒。不过,她们虽然是天子之女,但却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在唐代后期,很多公主的结局都是比较凄凉的,甚至达到食不果腹的地步。
信仰较为广泛的道教和佛教
宗教作为唐代人民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能给大家带来慰藉,还能带来一些鼓励。因此在唐代,公主们是十分信仰宗教的。
![]()
宗教也是人类社会一个特有的现象,早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宗教信仰,在唐代更是达到巅峰时期。据悉,仅仅是长安就有91所佛寺,16所道观等等。
佛教真正进入我国的时间是在汉代,不过真正巅峰时期则是在唐朝。当时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并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唐朝初期的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发展农业和文化教育等,因此佛教传入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传播。
不过佛教的发展并不是那么自由的,而是牢牢掌控在当时皇帝的手中。比如说武则天当政期间,佛教得到飞速发展;但佛教也会因为皇权的冷落而逐渐凋零,比如说唐武宗的灭佛就对佛教的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
![]()
尽管唐代时期的佛教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唐朝的统治者们大多主张“胸怀三教,慈心均异,同于平等。”正是如此,在道教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唐,佛教仍被给予合法的地位并获得发展,因此也收获了大批信徒。
道教相对于佛教来说,更受唐朝人民的喜爱,也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信仰道教的人数众多且范围极其庞大,上到天子,下到普通平民百姓,社会上也出现一股服用仙丹的风气。
“道教符合人民大众的长生不老、强身健体的人类共同愿望,并将此愿望突出的展现出来,并认为可以通过一定的宗教实践来达到这种愿望,还为此构造了一个美妙的神仙世界,以满足 人民的这种愿望。”
这一愿望刚好符合信徒的追求,再加上当时唐朝发展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这种本土宗教的发展是愈来愈强的。
![]()
那么道教为何发展的如此之快呢?其实这一切都和李唐王朝对道教的推崇有关。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真名为李耳,也被李唐皇室看作是“圣祖”。和老子同姓的李唐皇室利用和老子同姓,然后宣传自己是老子的后代,以此增强唐氏王朝在百姓中的信服度。
正是这一原因,令唐朝十分尊重道教,并将其当做是国教。而唐代的很多皇帝本身就信仰道教,其中以唐玄宗李隆基最为出名。除此之外还有灭佛的武宗,他之所以选择灭佛就是为了抑制佛教的发展,来达到扶持道教的目的。
除了比较出名的佛教和道教外,还有景教、伊斯兰教等等。
![]()
公主们为何信教?
在唐代有这么多宗教,因此在两百多位公主中,有接近四分之一都是信教的,那么这种风气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一、社会风气的开放。
唐代是我国古代非常鼎盛的时期之一,丝绸之路更是名扬海外,生活在这片天空下的人们也拥有非常大的包容心和自信心。所以信仰宗教在那个时候是非常常见的,公主也信仰就不足为奇。
第二、教育水平的提高。
信仰宗教离不开宗教活动,而常见的宗教活动有抄写佛经、读写经文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做支撑,唐代的公主们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也是她们信仰宗教的重要基础。
![]()
唐代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家庭教育,其中唐太宗尤为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据据临川郡长公主墓志,“太宗女孟姜贞观初随 父避暑甘泉,上表起居,皆手自善写。太宗览之,以为文词、书艺均佳,大加赞赏”。
唐太宗对女儿的才学刮目相看,还会派专人进行培养,从这里足以看出他对女儿们的重视。另外还有宋若昭等宫廷女官,主要负责对皇子公主们的教育。还有长孙皇后的教育,她的教育被称作是后宫典范,不仅身体力行,还要求公主和后妃们学习《女则》十卷。
而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有利于公主们对宗教文化的学习,更加加深她们对宗教的理解。与此同时,公主们在学习宗教的时候也会互相影响,比如说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就是在同一时间入道的。
![]()
尽管公主们拥有至高的身份和权利,但她们有时的处境却不是那么好,比如说高祖女长广公主,她的驸马去世后,她悲伤过度,随即为期立庙祈福;还有因躲避和亲而入道的太平公主;因为遭到武后迫害而被幽禁,只能诚心祈求佛祖来寻得平安的高安公主等等。
在身处险境的时候,这些公主们没有选择放弃,也没有选择埋怨他人,而是通过信仰宗教来转移风险。她们在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的内心,这和她们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统治者的信教风潮。
唐朝的帝王十分信仰宗教,这也会导致下面的人频频效仿,从而达到对宗教信仰的推波助澜。尤其是备受帝王宠爱的公主,她们所受到的影响是非常搭的。正是如此,公主们建立寺庙等举动也能得到帝王和其他人的支持。
![]()
唐朝一些帝王对道教的疯狂迷恋,不仅仅是因为道教是唐朝的国教,更是因为对道教的真正喜欢。大家都知道,道教向来宣传长生不老,更是制作出许多“仙丹”,说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甚至有长生不老的丹药。
历史上哪个帝王不希望长命百岁,不希望自己的朝代经久不衰呢?因此道教的宣传刚好符合统治者的心理需求,这也是道教能得到长久发展的重要原因。
公主们信教的依据
在唐代200多位公主中,信仰佛教的共有17位公主,尽管在一些资料中,很多公主并未记载她们信仰佛教,但她们生前和生后的生活都和佛教紧密结合。
![]()
首先可以从公主去世后的丧葬习俗来判断她们的宗教信仰。大家都知道唐代是十分重视丧葬的,尤其是在唐朝前期和中期,对于身份尊贵的公主们,他们去世后的丧葬规格等要比寻常百姓去世的葬礼规格奢华百倍。
有些公主在去世后,在世的人会为她们修建寺庙祈福,而建造寺庙是佛教信徒最重要的修行之一。所以从这里足以看出,这部分公主是信仰佛教的。
其次可以从去世公主的生平来判断。比如说太宗女晋阳公主早逝,但从她的生平事迹来看,她很有可能是信仰佛教的。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明达”一词是佛教用语,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
![]()
不过名字都是父母取的,不是晋阳公主自己能够决定的,再加上她的圣母文德皇后是十分信仰佛教的,还将自己取名为“观音婢”,父亲太宗也和佛教有很深的渊源。所以说,晋阳公主的来源和父母对佛教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为女儿取这个名字,说明他们对女儿的祝福,同时也能表达他们对佛教的向往。
在父母的影响下,晋阳公主是很有可能信仰佛教的。
最后,根据佛教活动来判断。睿宗女金仙公主以入道而闻名,她于景云二年入道为女冠,又于开元十八年,奏请玄宗将新译佛经送往幽州,现位于北京房山的金仙公主塔背后的铭文《山顶石浮屠后记》详细记载了此事。
![]()
金仙公主信仰的是道教,但她还是请译佛经为石经本,这完全是一位信仰佛教的行为,因此和她入道教有很大的矛盾。但这并不能完全表示金仙公主信仰的就是佛教,只能说这一行为是为了迎合皇帝的意向。毕竟当时玄宗皇帝是十分信仰佛教的,还亲自主释了佛教经典作品《金刚经》。
除了信仰佛教外,公主们还信仰道教,并深受其影响,甚至会选择入道。不过由于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少之又少,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来推测公主们是否入道。
第一、根据墓志推测入道的公主们。比如说文宗女朗宁公主,她的墓志上是这样写的:“昆仑九层兮日月环驰,玉台金阙兮上仙居之。瑶芳为树兮琼液为池,群仙或降兮讬我天枝。”
这段墓志充满道教色彩,所以她很有可能是信仰道教并入道的。
![]()
不过由于撰写墓志铭的大多是当时有名气的文人,所以他们在写墓志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唐朝后代盛行道教,所以出现这种色彩鲜明的墓志也不足为奇。
第二、根据公主的封号来推测她们是否入道。比如说代宗女玉虚公主,《追封玉虚公主制》记载:“悟道家之真箓,方开鲁馆……遽 幽长往,念其早夭……载锡灵仙之号,可追封玉虚公主。”
从这里足以看出,玉虚公主的封号是在她死后追封的。尽管资料中并未显示玉虚公主是否入道,但她很有可能是生前十分仰慕道教,死后才会被授予和道教有关的封号。
从上仙公主、灵仙公主、真定公主等人的封号也能看出,她们是和道教有许多关联的。
![]()
第三、根据道观的名字来推测入道的公主们。在唐朝,公主们入道都会建立道观,比如说玄宗女唐昌公主就在长安城安业坊创建了一座名为唐昌观的道观。不过资料太少,也没有明确记载公主是否入道,但可以从一些只言片语中找到蛛丝马迹。
第四、司空曙所作诗篇《唐昌公主院看花》,描写的就是唐昌观花朵的美丽。唐昌公主如此喜欢鲜花,在道观中种花也是很正常的,而她用自己的封号命名道观也可以体现公主对道教的喜爱。
![]()
总结
唐代公主的不同宗教信仰不仅反映了唐代宗教的繁荣,也反映了公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她们的宗教信仰有出自本心,也有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原因,看似荣华富贵的她们,也有着说不清的痛苦与无奈。
参考文献
(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公主》,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63页。
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76页。
刘正平:《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41页。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永淳0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703-704页。
吴双:《隋唐公主的佛教信仰研究》,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8年,第31页。
尤李:《论唐廷对幽州宗教事务的界入》,《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第155页。
周绍良、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咸通0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69页。
(清)董诰编:《全唐文》卷四十六《追封玉虚公主制》,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06页。
(清)董诰编:《全唐文》卷二十三《封唐昌公主等制》,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