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现状很揪心。我出生在农村,很多人年满十八岁就出去打工了

  我出生在农村,很多人年满十八岁就出去打工了,都不愿意待在家里,有的人一年之中只有过年回来一次,平时很少回来,农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孩子,虽然现在的农村空气很好,环境优美,天蓝水清,但是已经没有人气了,看不到以前的袅袅炊烟,甚至连牛羊都看不到了。

  

  自从村里的学校撤销后,每家每户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出去打工,因为孩子都去城里读书了,我们村离城里七公里的路程,以前村里的学校没有撤销的时候,孩子们都在村里的学校读书,早上在家里吃完饭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回来吃中饭,因为离家近,非常方便。

  自从学校撤销后,孩子们只能进城读书,家庭开销一下大了起来,很多人背井离乡出远门,村里的田土开始大量抛荒了,因为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在城里租房照顾孩子,牛羊都卖了。

  在以前,老百姓都是在家里种地,非常珍惜土地,在土地上种粮食作物,根本舍不得抛荒,每家每户养几头牛,然后再养一二十头羊,那个时候山上的柴都能卖得上钱,很多人一到冬季就去山里砍柴卖,孩子读书的学费都是卖几头羊。

  可是后来,村里的小学撤销后,村里又被划为禁养区,不准养牛羊了,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是非常焦虑的,因为禁养意味着没有经济支柱,家里的开支反而在增大。

  很多家庭把牛羊卖了,然后选择出去打工赚钱,老人在家照顾孩子读书,村子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再也看不到牛羊了,听不到牛铃声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不同的地方打工。

  如今,村子里已经看不到泥巴路了,都修了水泥路,下雨天路也好走了,不会像以前泥巴路要非常小心,村口的河水非常清澈,已经看不到一只渔船了,因为长江流域禁渔,我们村口的河是长江支流,先是流入沅江,然后再进入洞庭湖。

  禁渔后,渔船上岸,渔民另谋生路,老百姓再也吃不到河里的鱼了,只能去城里买饲料养的,在禁渔钱,老百姓如果要吃鱼只要在码头上等着渔民收网回来就可以了。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谋生,因为在家里已经很难生存下去了,赚钱非常难,以前在家里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不一样了,以前可以坐船去城里赶集,因为村上游修了水电站,下游水位下降不稳定,客船停运了,虽然村里已经修了通往县城的乡村公路,有了公交车,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没过多久,就在今年的三月份,连公交车都停运了,因为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开车的老板赚不到钱,就停运了。

  在城里读书的孩子寒假回来只能从城里坐车到河对岸,然后再从对岸坐渡船,然后再走两公里的路到家里,如果村里的老人要去城里赶集,都是早上起来的很早,走路到下游的渡口,遇到下雨天必须打伞,非常不方便。

  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也不愿意去地里看看了,对于土地已经没有多少依恋,因为种地已经不能解决生活了,去往山上的小路已经杂草丛生,走不通了,田里已经长满杂草,以前的山路已经被杂草覆盖。

  很多人回来后晚上聚在一起打麻将消遣,白天睡觉,过完年后又出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