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9个儿子,除了司马师、司马昭,另外7个结局如何?

  司马懿从小聪明有思想,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由于东汉朝廷被曹操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了曹操授予的官职。然而,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出任宰相后,司马懿被强行征召为文学总管。从此,司马懿成为了曹操麾下的谋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开始对曹操有抵触情绪,但在真正来到曹魏之后,司马懿不仅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支持曹操登基称帝,这促使他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因为辅佐曹丕夺得魏王之位,司马懿得以在曹丕登基称帝后登上顶峰。魏明帝曹睿去世时,司马懿、曹爽是他的大臣。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被曹爽排挤,升为太傅,没有实权。然而,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随曹芳从洛阳到高平陵的机会,发动兵变,消灭了曹爽及其追随者。从此,曹魏大权落入孔家之手,史称高平岭之变,直接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参与其中,帮助司马懿家族取得了胜利。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病逝,司马昭也病逝。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有9个儿子,除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其他7个儿子怎么样了?

  

  三子:司马伷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紫江,河内文县(今河南省文县)人。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为芙妃所生。司马懿的长子特鲁姆普和次子司马昭都是张春华所生。至于司马懿的三子司马懿,是福妃所生,所以他与特鲁姆普、司马昭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司马闼很少有才华。历任曹魏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路将军。西晋建立后,司马尼入朝为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出门拜镇东将军。后改为琅邪王,并增设福仪通三师。西晋攻吴时,他率军出土中,孙浩投降,并赠玉玺。战后,因有功拜将军,增城三千户。太康四年(283年),司马懿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吴,世称“琅邪吴王”。

  

  四子:司马亮

  司马亮(?-291年7月25日),字子仪,河内文县(今河南省文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子,晋景帝司马师同父异母兄弟,晋文帝司马昭,生母为傅夫人。对于司马亮来说,他和司马倪是同父同母。曹魏时期,司马亮任中郎将、散骑常侍、镇西将军。西晋建立后,历任骑兵统帅,总督关中诸兵,被册封为扶风王。历任抚军将军、卫将军、太师。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将众多氏族分封为诸侯王,让这些诸侯王行使兵权。而这无疑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

  对于司马亮来说,他终于被卷入了“八王之乱”。元康元年(291年),司马亮入朝为太宰,与太保卫官一起分管朝政。最后被楚王司马魏所杀。不久,司马魏被杀。文成。

  

  第五子:司马干

  司马干(232年—311年2月26日),字子良。河内郡文县(今河南省文县)人。西晋世族,晋宣帝司马懿第五子,母亲为宣穆皇后张春华。因此,对于司马干来说,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同父同母。

  据《晋书》等史料记载,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司马干被封为平原王,历任抚郡中郎将、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大将军。魏。永宁元年(301年),晋惠帝司马衷复辟后,司马干被任命为侍中、太保。永嘉五年(311年),司马迁去世,享年八十岁。对于司马干来说,他不仅得到了好的结局,而且还活到了80岁,甚至比他的父亲司马懿还长。

  

  第六子:司马靖

  司马靖,字子佐,河内郡文县(今河南省文县)人。司马懿第六子,晋宣帝,晋景帝特鲁姆普与文帝司马昭同父异母的弟弟。清朝初封会亭侯,卒于金朝建立前,时年二十四岁。由于司马靖英年早逝,晋武帝司马炎没有封爵。

  七子:司马骏

  司马骏(232-286),字子藏,河内文县(今河南省文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七子,母亲傅夫人。对于司马君来说,司马倪和司马亮是同父同母。在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司马骏也是比较有才华的一个。

  西晋建立后,司马骏被封扶风王,任镇西将军,镇守关中地区。为司马君安抚百姓,平定鲜卑秃树功能叛乱,迁使持节、胡适将军、开府宜通三司、永州刺史。太康七年(286年),司马骏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对此,在笔者看来,与司马懿一样,司马骏作为西晋初期的藩王,死得比较早,所以并没有卷入后来的八王之乱。

  

  八子:司马寻

  司马寻(?~302),字子会,河内文县(今河南省文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八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文帝司马昭。其母亲为张女士。所以,司马寻与司马师、司马昭同父异母。

  西晋建立后,司马寻被封为梁王,拜北中郎将,镇守邺城。八王之乱爆发后,司马询依附于弟弟赵王司马伦。司马伦篡位后,拜太宰、丞相,亲政。司马伦失势后,司马询第一个弹劾他,导致司马伦被杀,拜太宰、拜司徒、拜师父。泰安元年(302年),司马询去世,谥号为孝。

  九子:司马伦

  司马伦(?-301年6月5日),字子懿,河内文县(今河南省文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九子,母为白夫人。所以,作为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伦和他的八个哥哥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西晋建立后,司马伦被封为琅琊郡王、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称昭王。迁习将军,镇守关中。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内乱持续了1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元康元年(291年)三月至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到广西元年(306),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魏、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炯、长沙王司马哀、成都王司马颖、司马勇、楚王河间人,东海王司马越。

  其中,就赵王司马伦而言,在八王之乱期间,擅自逼迫晋惠帝退位称帝,年号为建始。由此看来,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只有司马伦真正篡位称帝。当然,司马伦的篡位行为受到了金朝宗室的惩罚。公元301年,司马伦被迫退位迎接晋惠帝复辟,退守金庸城。不久,梁王司马伦出面讨罪,朝廷派使者杀司马伦。因此,司马仑并没有得到美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