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咸,死的越早?研究表明:吃得多盐,或增加28%死亡风险

  诊室接诊的一位患者,44岁的方先生,由于最近几个月时常出现头昏脑胀,特别是最近发病频次越来越高,而且太阳穴附近时常伴有隐痛,遂来就诊。

  据患者描述,两个多月前就曾因相同症状就诊过,当时查体并做了脑颅CT并未发现异样,其中血压是高压140mmHg,低压90mmHg,医生并未建议药物治疗,但近来头疼症状明显出现了加重的情况。同时患者否认了既往高血压病史,但其家庭成员中(父亲)有曾因严重高血压而发生脑溢血的案例。

  

  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初步查体,其心率为75次/分,呼吸频率为20次/分,双瞳等大等圆,神智清晰,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听诊区没有病理性的杂音,腹部平软,双肾区无叩击痛且未见下肢水肿。

  接着又进行了血压测试,发现其血压值为175/100mmHg,后建议其进行实验室血、尿检查及心脏、劲动脉等各项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方先生血、尿常规未见异常,但其血脂四项中血清总胆固醇(TC )为 6.89mmol /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为4.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 0.76mmol/L,甘油三酯(TG)为3.98mmol/L;而其心脏彩超提示患者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正在减退,同时还在方先生的左侧劲动脉中发现了劲动脉内膜增厚,有动脉斑块形成的可能性。

  综合现有的检查结果,医生初步判断方先生为Ⅱ级高血压(高危)、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硬化,初期的治疗方案是对症药物治疗配合运动、饮食调节。

  

  半个月后的复查,医生发现方先生的血压并未有明显改善,而且头晕头胀的症状依然没有好转,同时还时常有恶心、失眠的症状。再次询问后,医生发现方先生用药很规律,并未私自滥用药物,但在饮食上却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长期的高盐饮食习惯。

  据方先生自述,其为标准的北方人,从小便喜好重口重盐,特别是一些腌制类食品(酸菜、腊肠、腊肉等),但这样的习惯从小就以养成,可以说是吃了半辈子了,怎么可能是和这个有关呢,方先生十分不解。

  医生告诉他,盐虽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过量食用就会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我国最新版本的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是每天5g的量,患者的食用量很明显是大大超标的。因此医生建议其要严格控制饮食习惯,远离高盐饮食,规律运动,按时服药,一个月后再进行复查。

  

  等到第二次复查的时候,方先生血压水平控制的已经相对理想,头晕、头疼等症状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他不禁惊叹,原来这一切都是“盐”惹的祸。

  相信生活中还有不少和方先生一样喜重口重盐的人群,而且在听到其他人建议要吃清淡一些时总会表现的那么不在意,甚至很多人会有“吃的咸了多喝两口水不就可以了吗”的错觉。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要好好看下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了。

  

  在我国,盐可谓是“百味之源”,煎、炒、烹、炸、煮、炖、焖,无论哪种烹饪方式,想要制作出美味佳肴,盐必不可少,而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调味料,却承担着我们三餐饮食基本味源。

  一提食盐,大家很容易与“咸”挂钩,我们都知道食盐作为一类调味品具有增添食物香味的作用,可以让我们的味蕾感受到超百种不同的滋味。除了提味之外,食盐还具有保鲜的作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保存食物的时候放些盐进去就会增加其保鲜时长,通常像腊肉、腌制食品等含盐量极高的食物往往更易于储存……这些其实都是食盐的功劳。而正是它的存在,才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美味,并且能将这些美味留存的时间更长。

  

  除了大众比较熟知的味觉享受之外,其实食盐还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研究发现,食盐中含有约百分之九十九的氯化钠(NaCl),也就是说从化学结构中可以看出其既包含了Cl元素又包含了Na元素,其中与Na元素约占五分之二,而人体中约有百分之七十的Na元素都是从这其中获得的。

  作为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Na?会与机体内的H?O结合成为水合离子来维持体液的含量,防止机体缺水,来维持机体正常的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同时它在维持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神经兴奋性、肌肉应激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机体Na元素缺乏则会诱发肌肉酸疼、食欲不振等情况,但从近几年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事实上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盐消费国,国人日常对于Na元素的摄入早已严重超标。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日均食盐摄入量,早已超过新版国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最高摄入量(即2~3岁<2g/日;4~6岁<3g/日;7~10岁<4g/日),而我国健康成人日均盐的摄入量早已超过了新版国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最高摄入量(成人<5g/日)的两倍以上,目前我国人均日盐摄入量高达11g以上;可能对于有些在平时烹饪中放盐比较少,或是不喜“咸”味的群体来说会认为自己不在这个统计数据中,那可能就大错特错了。

  

  “不咸”并不代表没有盐的存在,其实除了食用盐之外,还有更多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角落的可怕的隐形盐的存在,例如那些看似不含盐的各类口味的小零食、主食,甚至是很多甜食……不知道大家在平时在购物中有没有查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如果没有,那不妨看下我们随机拿出的几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元素含量。

  比如某品牌的鸡精每100g含钠约20g、100g酸酸梅含钠约10g、300g的饼干含钠约1.51g、一包100g的泡面含钠约2.56g、60g的榨菜含钠约1.5g……,而两片白面包的含钠量约0.5g,更别说一些腌制类、加工类的肉类(如火腿、午餐肉、鱼罐头等)。

  

  通常国际上将一克钠可换算成约等于二点五克盐,所以大家可以按自己的一日饮食情况换算一下,是不是日均盐的摄入量已经大大超标了呢?虽然说“百味盐先行”,在味觉感受方面它确实起着无容置疑的作用,但古语有云“过犹不及”,一旦摄入过多,给我们带来的直接负面健康风险可能远比你认知的更多,因此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在去年年中,美国哈佛大学相关研究人员曾就饮食中过量摄入高盐与寿命长短的相关性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跟踪调查。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随访的方式共记录了追踪了约50万名受访者,他们的年龄集中在四十到七十岁之间,在综合了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社会经济水平、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运动等)、饮食习惯、医疗情况等因素的情况下,在此期间共有约一万八千位受访者过早死亡。

  实验结果发现,在抛开其他类别的综合因素之外,在饮食习惯中盐摄入的越多,全因过早死亡的风险就越高。与日常饮食中盐摄入量少的受访者相比,吃的越咸的人群,寿命越短,其中重口味喜盐的中年男性预期寿命将减少18个月,而重口味喜盐的中年女性预期寿命将减少27个月,综合来看喜盐的受访者出现全因过早死亡的风险比不喜盐的受访者或增加28%。

  

  其实早在2019年,在国外知名国际医学期刊中就曾就全球约200个国家及地区在1990年到2017年近28年时间里人们的饮食结构与死亡疾病展开过大规模的研究。

  其中特别强调了我国因饮食结构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癌症发生病死率等均位居榜首,高达千分之三,而其中在研究者列出的不健康饮食结构因素的榜首并非大众印象中的“高油、高盐”,而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多盐”。

  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个研究中我国的中餐甚至高于以高糖、油炸为主要饮食结构的欧美国家,赫然位于不健康饮食结构的榜首。而长期的多盐饮食在近几年也被国际多方研究认为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及肾脏、胃部等多器官病变相关。

  

  1.吃的越咸,越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上面我们有提到过成人每日摄入的盐应该少于五克,换算成钠也就是建议成人每日摄入不超过两克,那这个数字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主要是取决于我们人体血液代谢盐的能力,在这个剂量范围内血液可以达到一个合理的水盐平衡。

  研究发现我们人体中每潴留0.4g的Na?就需要约110g的H?O来与之进行转化以维持机体平衡,随着血液中水分的增加,血容量就会相应增加,继而血管内壁所受到的压力同样会变大,长此以往就会给心脏带来很大的隐患。

  

  同时,随着血液中Na?的增多,一方面会协同Ca2+进入细胞导致平滑肌收缩,另一方面会导致细胞内外的K?、Na?失衡,增加血液粘稠度,这些最终都会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大。

  长期的血压升高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是会波及多器官的,最显著的就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衰竭等)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日均少摄入400mg的钠元素(≈1g盐)就可将中风的风险率降低百分之六,将缺血性心脏的风险降低百分之四。

  

  2、吃的越咸,越容易增加患癌风险

  多项研究发现,吃的淡咸程度与胃癌风险发生率成正相关性,这是由于高盐环境可抑制某类可提高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多肽分子反应,使胃黏膜内壁自我保护能力降低,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烧心、反酸等情况的发生,从而诱发多种急慢性胃病的发生,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则更容易发生癌变;而长期胃部反酸还会增加食管癌发生的概率。

  同时,大量食盐的摄入会超出吸收、代谢器官的承受能力,为了吸收、代谢多余的Na?,会加重肝脏、肾脏的负担,长此以往则会诱发慢性或急性器官损伤,更甚者可增加癌变的发生率。

  

  而且相关研究发现,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学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该类疾病与每日摄入碘盐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发现去除家族史、疾病史等特定人群之外,每天摄入盐的含量大于5g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还有多项研究发现,过量的盐摄入还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反应中的细胞分化,从而生产更多的促炎因子,造成机体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类慢性自身免疫类疾病的发生。

  

  总而言之,盐作为“百味之源”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除了提味、增香、保鲜之外,还具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Na?,在维持机体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上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盐好处多多,但万事过犹不及,多项研究发现过量的盐摄入诱发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心衰、脑卒中、冠心病等)、胃癌、肾衰竭、肝癌、甲状腺癌等各类严重病症。

  同时,哈佛研究人员也证实了长期高盐饮食可增加百分之二十八的全因死亡率。因此,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盐的摄入量与健康之间的利害关系,为了健康的未来,让我们从积极限盐开始吧!

  [1]王炳彦, and 冀俊虎. "食盐与健康." (2010).

  [2]阮光锋.盐与死亡究竟有多大关系?[J].饮食科学, 2018(4):4.DOI:CNKI:SUN:YSKX.0.2018-07-002.

  [3]张波等. "食盐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饮食保健 3.007(2016):36-37.

  [4]章伊琳. "基于《内经》探讨高盐饮食与胃癌发生之间的联系." (2019).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