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行游影记(14)——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吃饱喝足俩人驱车赶往索菲亚教堂。这次哈尔滨行游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行程比较紧张,看完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就完成基本“任务”了,人文景点没法安排更多,但索菲亚教堂是必到之处。
圣·索菲亚教堂,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该师撤离后,隶属哈尔滨的东正教会。1907年,由俄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6万卢布在随军教堂基础上重新建一座木制教堂(现已毁)。由于教徒数量增加,1923年又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典礼,1932年落成并保留至今。索菲亚大教堂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这座诞生近百年的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充溢着迷人的色彩,其建筑采用传统建筑方法。整个广场凝聚着音乐的优美旋律与建筑的智慧之光。每年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索菲亚”在希腊语中是“智慧”的意思。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该教堂基本属于拜占庭风格。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是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墙体为砖石结构,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建筑面积721平方米。整个教堂分成四层,高度53.35米。圣·索菲亚教堂以它恢宏气势矗立于哈尔滨,曾经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市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国家历史文物,一九九七年六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索菲亚教堂广场实施综合整治。修复后的圣·索菲亚教堂,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显示出教堂主体巍峨壮美的气势,休闲椅、绿地环绕。衬托出教堂广场的表静谧安详;夜晚,欧式庭院灯还会放出宛若一笼轻纱的淡淡柔光。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宏,精美绝伦。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为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教堂的内部表现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气氛,教堂巨大的穹顶构成了极其宏伟壮观的空间轮廓。
从大厅中央向上望去,让人感觉到由4个大帆拱托起的如此巨大的带有宗教图案的大弯顶内墙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别致。
在众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的那个年代,这座曾经满载历史见证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教堂主体伤痕累累,7座乐钟全部遗失6处十字架全部被拉倒,教堂面目全非,人去楼空。
尽管如此,这座精美独特,宏伟壮观的大教堂仍吸引国内外各方人士对她的关注。1986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当时教堂周围民宅林立,店铺接踵,教堂内部曾作为材料仓库,木制品,易燃品堆积如山,火灾隐患严重,1997年5月,哈尔滨市政府作出了修复索菲亚教堂的决定。用了22天动迁单位,民宅,个体摊位户,拆除旧建筑,用了15天,筹集捐款1000多万元,经过80天的昼夜奋战,将遮蔽了30年,饱经沧桑的索菲亚教堂恢复了历史原貌,金秋的哈尔滨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索菲亚教堂。
重生后的索菲亚教堂,重新冠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馆内展出的是哈尔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照片,文字介绍及建筑模型展览,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展示,弘扬建筑艺术及历史文化的基地。
馆内系统展示了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现代化大都市的嬗变历程以及城市未来发展前景。
游人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可以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
关于“哈尔滨”这个城市名,有着多种多样的解释,有的说是蒙语“平地”的意思,有的说是什么什么语,是“晒网场”的意思,也有的说哈尔滨是“阿勒锦”的谐音,是一个仅仅不足百年的事情,吵来吵去,到今天也没闹清“哈尔滨”究竟是个啥意思,似乎从展览中的“官方”语言,默认的是女真语“光荣”与“荣誉”的意思。
哈尔滨这座城市,同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南京不能相比,就连小小的古城苏州城也不能相比。哈尔滨是一座很年轻的城市,即使是从1896年开始计算,到今天,仍不足百年。同全国众多的城市相比,哈尔滨还只是一个小伙子,或者是一个女孩儿。但也正是因为她的年轻,才有了如此惊艳的容貌。
哈尔滨不仅年轻,还有些更为雅致的称号,一是“东方莫斯科”,再就是被洋人称为的“东方小巴黎”。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就是“教堂之国”。用教堂之国来形容早年哈尔滨的景观,大抵是贴切的。朋友告诉我在哈尔滨有好多个教堂,其中以南岗区的教堂为最,看来这索菲亚教堂真不是哈尔滨教堂的唯一,下次一定找个机会到哈尔滨来个访古、教堂之旅。
早在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的布局,像巴黎、维也纳、彼得堡、莫斯科等等,大多以教堂为中心,街道从这个中心辐射出去,有一种“霍华特”模式。而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与调整。以至出现了全新的城市格局,对城市建筑的体量、风格、绿化、密度都有了全新的展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的建筑格局。这套方法,也被我国许多城市新区的设计所吸收。哈尔滨有座中外驰名的东正教的圣尼古拉中央大教堂,建于1901年。它位于全市最高点的中轴线上。它的两翼,是东、西大直街,为哈尔滨的主干道。它迎面的北部坡下,就是那座俄罗斯摩登主义的建筑——老哈尔滨火车站。这座世界最卓越的圣尼古拉东正教大教堂是一座木结构的宗教建筑,整个建筑没有一根钉子,造型端庄而又雄秀,状态神圣不可侵犯。在世界上只有两座这样的教堂,一座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另一座就在哈尔滨,它们是出良同一张图纸。
而哈尔滨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欧化”,这也正是它与国内其他古城所不同之处。
现在索菲亚教堂周围辟建成了敞开式文化休闲广场,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具有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地面以花岗岩为主硬铺装,广场南北两侧设有块状绿地,广场内的每一件饰物,大到广场绿化树木小至座椅,围栏,灯饰都采用欧式风格设计,广场与教堂相辉映,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情。现已成为哈尔滨市中心的一大旅游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