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昭君的“真实容貌”被复原后,长相一言难尽,看上去还有点眼熟

  原标题:王昭君的“真实容貌”被复原后,长相一言难尽,看上去还有点眼熟

  东汉的朝堂上群臣默然,不发一言,君主安安静静坐在皇位,眉头紧锁,等待着臣子们的提出合适的建议,空气似乎凝固成一块冰冷的铁块,矗立在君臣之间。

  “爱卿们有何建议?”

  汉元帝的话语如同一道温热的暖流,瞬间击碎空气中的冰冷,臣子们面面相觑,头部做出拨浪鼓的动作。

  “国危见忠臣,尔等世代受我大汉国恩,岂不为我大汉着想?”

  国君的话语已然将臣子们逼到一处退无可退的角落,一大臣侧身出列,说道:“一介弱女子,能换来双方的和平,臣以为可行?”

  汉元帝的心忽然一沉,他明白自己再也无法留王昭君在身旁。

  多年前的一幕浮现在眼前,夏日夜晚,晴朗,蝉鸣聒噪,不堪炎热的汉元帝走出寝宫,行走在后花园的绿树红花间。

  阵阵琵琶声传来,声音似是浸润过清凉的河水,如同流动的凉风,顺着声音他看到一座横亘在河流的小桥,一女子坐在桥的栏杆上,纤纤玉指下流出婉转的乐声。

  “宛若仙乐下凡,姑娘这曲子为何名字?”

  “随手一弹,无名无姓。”女孩听到问话,随口答道。

  “不如取名《清凉静心曲》?”

  “感谢公子赐名。”

  这是他与昭君的初相识,好似散落在过往时间的一段被遗忘的美梦,直到此时重新回到眼前,内心的惊奇、喜悦还有幸福的瓶瓶罐罐顺着血管向四肢百骸输送美好。

  那时候他还不知昭君的名字,其实在初遇之前他就见过她,在一张洁白的纸张上,她的画像被毛延寿用妙笔捕捉。

  那时候的她好像眼睛有一颗痣,这颗痣为落泪痣,据说拥有这颗痣的女人天生克夫,因此他不敢接近她,直接将她封存到后宫的魔窟。

  如果没有这次相遇,昭君会在合适的年龄出宫,他们之间就没了任何缘分。

  毛延寿的诡计

  毛延寿之所以点出一颗落泪痣,就是因为昭君不给她贿赂。

  听到事情败露的消息后,他连夜逃到匈奴,拿出昭君惊为天人的画像,向着匈奴的首领单于说道:“大汉有女,名曰昭君,仙子下凡,厮配主君。”

  单于见到画像,眸子里闪出月的皎洁,日的温暖。

  他见过数不尽的女孩子,但是昭君的美貌和气质是人间所有美好事物的叠加,他决定陈兵大汉边塞,不为钱粮,只为王昭君。

  汉元帝急忙召集群臣,群臣的默然使他失望。

  面对群臣懦弱的反应,他再次说道:“自古是文死谏,武死战。我朝却偏偏是这两处的极端,罢了,罢了,尔等哪敢学窦宪,敢在匈奴的地界大喊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昭君盛装来到朝堂,见到天子,她没有落泪,见到群臣,她柳眉倒竖。

  怒斥道:“尔等枉读了数十年的史书经典,强兵压界,不思图谋报效国家,却牺牲一无辜弱女子。明里说是为了护佑天下苍生,暗地里不过替你们遮羞挡丑。”

  “呸!呸!呸!”

  群臣自顾自昂起头颅,他们早就练成了面对责难脸不红心不跳的本领。

  无奈昭君只能选择走向荒凉的塞外。

  生于江南水乡的她感受过三月里轻柔的春风,捧起过娇嫩柔弱的梅花,听到过黄莺婉转的啼鸣。

  将来娇嫩的皮肤会接受高原上凛冽寒风的摧残,弱不禁风的躯体要披上兽皮缝制的衣服,受到江南美景滋润的眸子看到的只能是连绵不断的草原。

  对故乡的思念只能留给南飞的鸿雁。

  她的脸颊划过两行清泪,途中她几次仰望灰蒙蒙的天穹,几只黑色的大雁盘旋着嘶鸣。历史记载大雁们看到昭君绝世的容颜竟忘记了飞翔,掉落在地面。

  四大美女各有典故:杨贵妃为羞花;貂蝉为闭月,西施为沉鱼,而王昭君便是落雁。

  从此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成了女子的专称。

  四大美女中最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昭君此人,后人评价: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卫青、霍去病乃西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此二人征战数年才换来边塞的安宁,而昭君凭借一己之力,为双方换来了五十年的和平生涯。

  杨贵妃之流谁能为之?

  昭君的悲苦

  昭君的苦鲜有人懂,她嫁给了年过六十的呼韩邪单于,没多久后,呼韩邪去世。

  按照匈奴的规矩,她又嫁给了他的儿子,之后嫁了儿子的孙子。

  如此违背儒家伦常的做法,无异于击碎了昭君的精神信仰。

  但是为了双方黎民百姓的安宁生涯,她选择了忍受。

  换做她人,或许会活成一个怨妇,昭君不会,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将自己所掌握的养蚕织锦技术传授给当地人。

  匈奴人感动了,授予她一个千年来亘古未有的称号:宁胡阏氏。

  时光流转,昭君的画像已然化为历史的陈迹,遥想当年,我们只能通过想象去弥补美留下的空白。

  有人通过历史的只言片语复原了昭君的画像,心中极为自豪。

  还美滋滋地说:“昭君不美也!”

  不懂历史过往的人岂能有资格为英雄画像?

  不知美人在骨不在皮的人焉能为美人画像?

  不知何以为中华民族所重视的人物岂会画出英雄的风骨?

  即使他能还原出美人一二美人的相貌,也不会是美人真正的模样。王安石在《明妃曲》中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王安石按照诗歌推陈出新的观点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并非是毛延寿故意画错昭君的容貌,而是意态二字非天人难以描摹。

  见证过真人的毛延寿都会,更何况没见过真人的今人。

  希望某些网友不要以此为噱头来侮辱我华夏的巾帼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忘却英雄、践踏英雄的民族却是可耻的,愿你我读历史,懂历史,正风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