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锚定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 推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甘肃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系统部署指导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文化和旅游工作。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文化和旅游强省目标,围绕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放大文化和旅游业综合效应,全力将甘肃省建设成为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利用的新高地,丝路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合的新典范,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新样板,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枢纽站,长城、黄河、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示范区,中国西部自驾游大本营,不断扩大“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规划》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协作共享、系统观念作为基本原则。《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个工程、十大体系”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甘肃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旅游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根据《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工程,以及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系、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提升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构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等11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方向,并通过15个专栏列出83个重点举措、工程项目,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就如何将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如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消费等方面作了强调,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投融资服务、加强评估考核5个方面,对《规划》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甘肃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掘甘肃省历史文化优势,强化对甘肃黄河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推进对甘肃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日,《甘肃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印发实施。
《规划》由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文化旅游专责组(专责组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编制,是文化和旅游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1+3+9”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范围包括兰州、甘南、临夏、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武威等黄河干、支流流经区域,兼及河西内陆河流域、陇南长江流域部分地区。规划期近期至2025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明确了甘肃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总体要求、发展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对指导全省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讲好黄河故事、发展黄河文化产业等提供了行动指引。
在定位上,《规划》提出打造甘肃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五个高地”:打造黄河上游文明发祥保护展示高地、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示范高地、打造黄河文化交流互鉴创新示范高地、打造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高地。
在布局中,《规划》提出构建“一心、一带、四区”的甘肃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兰州“黄河文化之都”为中心;一带,即甘南、临夏、兰州、白银四市州境内黄河干流所串联的甘肃黄河文化创新发展带;四区,分别为渭河文化片区、洮河文化片区、泾河文化片区和河西文化片区。同时,联动青、陕、宁、内蒙古等沿黄省区共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唱响黄河大合唱。
《规划》提出甘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四项重点任务:推进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主要包括开展黄河文化资源普查整理、加大黄河文物保护力度、加强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甘肃黄河文化传承利用,主要包括推进黄河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培育壮大黄河文化产业、实施黄河文化惠民育民工程、弘扬甘肃红色文化时代精神;构建甘肃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主要包括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放大黄河文化旅游综合效应、创新培育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优化黄河文化旅游服务功能;讲好新时代甘肃黄河故事,主要包括加强黄河文化研究阐发、推出黄河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弘扬治水文化传承甘肃精神、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夯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推动法治甘肃建设,结合甘肃文化和旅游实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为给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把握建设法治甘肃目标要求,服务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大局,《规划》提出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社会基础不断夯实的目标。
《规划》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文化和旅游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守正创新、深度融合,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健全普法工作机制,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坚持精准施策、务求实效,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对象的法治需求,确定重点内容和方式,分层分类实施,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特色和亮点为,把握普法工作引领点、聚焦普法工作着力点、立足法治文旅着眼点、找准经济社会结合点、把握执法普法融合点、凸显法治文化关键点、抓实群众满意落脚点。
《规划》提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理念思路、方法手段进一步创新。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法治宣传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法治实践进一步深入。干部职工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意识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
《规划》明确,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宣传宪法、广泛宣传民法典、重点宣传与服务大局有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与推进社会治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文化和旅游管理和服务业务性法律法规、深入宣传党内法规“七个宣传”;科学精准普法,提高普法针对性有效性,包括普法对象精准化、产品供给精准化、服务模式精准化、普法活动精准化“四个精准”;突出普法重点对象,持续提升法治素养,包括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这个“关键环节”、紧抓行政执法人员这个“关键对象”、紧抓行业从业人员这个“关键群体”“四个关键”;坚持普治有机融合,厚植社会治理法治土壤,提出深入推进依法治企、深入推进行业依法治理、深入推进专项依法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网“四个深入”。结合文化和旅游强省战略,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普法宣传教育。强化组织实施,实现“八五”普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