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动画《紫罗兰永恒花园》第七集?
我向来拒绝无脑吹捧,只想理性的探讨一下第七话。
这话给我的感觉就是: 京阿尼炫技了,但是炫的好!对于一部动画,观感是第一位的,京阿尼为了让紫罗兰画面达到最佳,运用了大量的电影手法,在本话中尤为强烈。

看这3D镜头的运用,以及背景的虚化都做到了电影级的感观。这一点做的比之前任何一话都好。之前看有人吐槽说背景虚化的太严重了,是有一点,不过能想到运用这一手法的京阿尼,已经是足够良心了吧。

女主咬东西的画面依旧做的极为细腻,话说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女主披着头发的样子。
再来说说剧情,本话依然是以女主帮助别人传达感情以及自我寻求爱的故事(别再说京紫没爆点了,单元剧你还期望这什么神展开)不过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女主不仅更加理解了爱与悲伤,更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明白自己可以通过行动给别人带来灵感。

在最后女主得知了少佐已经战死,算是剧情上的一点进展。不过越是说少佐死了,我越是觉得少佐有可能会跳出来打我们的脸。希望这样吧,毕竟我不想看到薇尔莉特伤心的脸T.T
总得来说,这一话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虽不是说十全十美,但也没什么黑点。那些总爱挑刺的观众这次可要辛苦了,毕竟这都能黑,怕是什么都入不了您的法眼了。。。
一己之见,望各位大佬指正。
吹爆。
不过有个问题。从前几集薇尔莉特就开始自称伊芙加登了,说明她接受了这个姓,也处理好了跟伊芙加登家族的关系。我原以为是动画把这部分省略掉了

那这个道歉来的是不是太晚了?
紫罗兰【】感想,继续搬运帖子填坑。
感谢评论区。丧母-丧妻。已修改,
奥斯卡回。本集感想几乎没有图片,全是文字。先声明,本集是有缺点的,但是在这个帖子里完全不会提到。【】标题,写作【】,读作【吹爆你,也不告诉你】。


与前六集每次看完就有一大堆想说的不同,这一集我在看完后,没有该如何去解读动画,又该如何理清逻辑去写感想这些念头。唯一的念头是:
【】
写作【】,读作“无言”。
在ed放完的那一刻,面对着电脑发呆将近五分钟,收拾收拾心情,开始落笔。
Ps:这一集的感想不会带有任何镜头语言与台词的解读,因为它们太过精彩,细节太过丰富,已经成为了我的私有物,我已不愿意将他们分享出来。
【】主题不过“共情”二字。以下会分两部分去理解“共情”二字:(剧情、形式)和(人物塑造)
1、共情体现在剧中剧情四处、剧外形式一处。
剧中四处——
观众与故事的共情——大萌神在剧场被剧中人所打动。
记录者与剧本家的共情——薇妹在记录剧本时体会到“身临其境”。
倾听者与诉说者的共情——薇妹在倾听故事是被感动落泪。
剧本台词与现实的共情——薇妹在车厢中,想到 “我将背负着罪孽活下去”后落泪。
剧外一处——
正在观看紫罗兰的我,和里面的人物——无论是小说家还是薇尔莉特——共情。
——跳湖的段落,无需铺垫,画面表现力极强。此回作为剧作家回,他的内心没有前一集leon那么复杂,一个丧妻丧女颓废的剧作家大叔,寥寥几笔就可描绘清楚。正因为此,改编成动画也是最短的一集。虽然几乎没有铺垫,但画面的表现力足够出色。薇尔莉特的话语与行为带来了“奇迹”,剧本家脱离了颓废的状态。
——薇妹做梦时的蒙太奇,闪回镜头与台词,功力深厚。不断积累的思想压力,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被“以后一定”所点燃,终于知晓了自己曾经的罪孽。
——结尾薇妹的奔跑,画面简单,却将六集以来的铺垫引燃。“少佐去世”的消息致使她逃离了ch邮政,一个期待着与相爱之人重逢却期待落空的小女孩形象直观而立体地烘托出来。
这一切,使得这一集,实实在在地将情感传递到位,让我得以共情。
(不说“让观众共情”的原因,是因为我只代表我,不代表所有观众。)
2、除了这些形式上和剧情上的“共情”以外,由于京紫女主的特殊状态,“共情”也体现在人物中。【】这一集便可看做薇妹与他人“共情”的开始。
Ep6中薇妹首次通过关联自己的内心与“寂寞”理解了情感为何,而这一集则是通过“剧本”和现实达成了“与他人共情”,这是我在感想贴中没有想到的展开,也是出乎我预料的,通过小说家这一篇章实现共情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第五集末尾接【】这一集更自然,第六集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没有第六集对于自身情感的初步感悟,“共情”便无法实现。
1-4集,薇妹以自己的“逻辑”方式去理解他人情感,摆脱僵硬的军人思路的话,那么5-6集,薇妹开始发掘自己的表情与内心感情。
那么显然,在【】中,两者兼具的薇妹通过剧本与奥斯卡的故事理解了“共情”,再结合自己的种种经历,彻底与奥斯卡完成了“共情”。
在听奥斯卡写剧本的时候,薇尔莉特感受到“身临其境”。
再次听奥斯卡讲女儿的故事的时候,薇尔莉特落泪了:自己与少佐分离,奥斯卡与女儿分离,产生了共情。
在回程火车上,薇尔莉特面带犹豫接受了象征奥斯卡回忆的那一把花边伞,回想到他人对自己所说的话,终于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孽,自己摧毁了多少人“下次一定”。
最后在得知少佐的死讯后,薇尔莉特对奥斯卡的共情更近一步。 “最爱之人”的死亡,让她从“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情感终于积蓄到了顶点。质问中佐所得到的答案,她不愿意接受,也不敢相信。
于是,她又一次意识到了自己情感正在澎湃,而这一点,就会是动画后半程着重描绘的重点了。
【我爱你】的含义,“我爱你”究竟有没有意义。
【活下去】的含义,“活下去”究竟有没有意义。
【燃烧着】的含义,“背负罪孽”的意义。
所以最后这一段对话,薇妹的心情会有多复杂?
中佐:“薇尔莉特,希望你理解,他已经……”
【回不来了】。第2集标题。而中佐没说出口,就被薇尔莉特所打断。
薇:“我不理解,我不理解。”
【我不理解】。前4集她也曾经说过,她不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
而这句话所想表达的含义已经不一样。
薇:“为什么,为什么只有我……”
【活了下来】。本集薇妹读台本的那一句话——“背负着罪孽活下去”。这次薇妹没能说出口,她认为自己不配活下来。
薇:“这很奇怪。”
【这很奇怪】。第1集她也曾经说过,她认为“她没有在燃烧,而中佐说她在烧”很奇怪。而现在所表达的含义也已经不同。
薇:“少佐明明就在我身边,还对我……”
【】这里,薇妹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薇躲开了中佐的手,飞奔出门。不知道跑了多久,忍着泪水,骤然抬头——
【】。
前面的一句话,她说到一半。到这里终于明白了。
写作【】,读作【我爱你】,却已经无法让你知晓。
她理解了感情,却失去了世界。
--------------------------------------------
(横线上最后一句借鉴了吧友的话)
紫罗兰看到第七集了,感想也写了第七次了。
之前就算自己文笔很差,写出的文章又臭又长,但好歹有着清晰的思路,让我得以完成每一篇。
而这次看完后,我第一次沉甸甸地感受到“写一份感想”的困难。
那种前六篇感想所立下的flag被拔之后的感动,与对后续剧情的不安,以及本集大量而又错综的情感串联,让我一时间难以下笔,去写这篇文章。
我发现感想远不止于:简单地去分享自己对这一集的看法,诉说对这一集的优缺点。
理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对于剧情的感悟。
但是,萌新口中所嘲讽的“动漫高手”其实并不仅仅是贬义词。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影视作品后,再抛开那些所谓的逻辑,真正沉浸入剧情中,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这一集,薇尔莉特附身奔跑,当标题出来的那一刻,心底的“我爱你”想起,我一瞬间便落下了眼泪。
这种既直观又含蓄的标题,出现的时机却蕴含着爆炸的信息量。
这个标题出现的那一刻,就是整个前七集剧情的总结——“我爱你”的含义,我就快要知道了,但却已经没有机会传达给你,因此才会留白于此。
这种总结太过直白,我一下子便理解了其含义。而这种总结又太过空白,让很多观众摸不着头脑。
当我瞬间领悟的那一刻。透过映着【】的电脑黑屏画面,看到了自己的脸。
在我与另一个我之间,【】静静地在那儿。没有文字来打搅,刚刚薇妹那咬牙抬头的画面还在脑海里未完全消失。
我与另一个我——
相顾【】,唯有泪千行。


大家好,这次我想把5、6、7三集放一起来讲。
@尾上世莉架 的答案讲得够详细了,我这篇可能有所重复,不过还是想写点东西,抒发一下自己的看法2333,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吧。
首先还是讲第七集,这集的作用很明显——收回了前面的不少伏笔,以及让单元剧形式的成长模式收束。正如我在专栏中所言,薇尔莉特需要学会的是移情能力,也就是empathy,也就是这集所说的“感同身受”。

我们先重新提一下1-4集吧。第一集铺人设,铺伏笔,2、3、4从三个配角的角度来讲故事,每个人从一个角度去理解薇尔莉特,在这三集中薇尔莉特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上,叙述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主动参与”程度逐渐提高,终于在第五集迎来一个小高潮。她为了公主,跑去和对方的doll交涉了,这是否体现出了“共情”以及“主动参与”呢?
然后,第五集的结尾,少佐他哥出现了,给了薇尔莉特当头一棒,使她开始反思了。
第六集,我看到很多人讨论说这集夹在5和7中间有点尴尬,缺乏存在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6中有很多画面细节体现出了少佐他哥说的话对薇尔莉特的影响,比如结尾寂寞的笑容。
Ep6中薇妹首次通过关联自己的内心与“寂寞”理解了情感为何,而这一集则是通过“剧本”和现实达成了“与他人共情”,这是我在感想贴中没有想到的展开,也是出乎我预料的,通过小说家这一篇章实现共情的原因。引用一下尾上君的回答,我再做点补充,在我看来第六集还体现出了一个“对自己的怀疑”。

觉得这个工作很美妙,但是自己真的配得上吗?回到第七集,这份自我怀疑终于彻底被引爆了。
对于一个心理成长畸形的个体来说,其心境变化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多——正常人是个体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个体成长失常的话,环境因素占比就会变多。关于为什么说畸形,请移步【动画心理学】。
那么引爆点是什么?就是这“小说的第一章”。薇尔莉特在剧作家和女儿的故事中,终于彻底做到了“共情”。
事实上,故事中的人物会共情,故事外的我们也会共情,这就是“届不届得到”的问题。京紫这部动画就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维度上——届到和届不到的观感差得太远了。所以每一集我都看到有人吹爆,有人黑爆,关于这点之后再详细展开。
5、7这两集有个共同点就是信息量大,镜头很讲究,基本每个分镜都在讲故事,第七集尤为明显。前半段在作家自我表露前,就已经通过许多分镜告诉观众“这个人有故事”,于是观众自然就会对后面的故事产生期待,无形之中也做了个铺垫。事实上这一集的展开是很快的,原作党可能看着感觉蛋疼,因为情感的铺垫没有原作那么细。但是换句话讲,为了塞下后半段的剧情,这集可以说是见功力了——大量的闪回,现实与过去交叉,穿插的空镜头,紧密的对白,在压缩时间的同时仍然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感情。

比如这里吧,画面是女主跳湖,声音是作家的回忆,这个手法很常见,但是效果很好那么问题现在就来了,第六集插在中间,是有点格格不入对吧?在此我不谈这样设计到底好不好,这毕竟不是硬伤,只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在处理完作家的工作后,回程的途中,薇尔莉特终于开始了她的反思——
“我杀了这么多人,断绝了他们的【约定】,断绝了他们的爱,我真的有资格继续做这份工作吗?”
作为武器的薇尔莉特,作为少女的薇尔莉特,作为部下的薇尔莉特。此时,这三个属性融合在了一起,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因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而不断引火上身”
看到这里,我长出一口气,女儿终于成长咯!
继续说人物塑造。此时的薇尔莉特终于学会了移情,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但同时她也更加理解自己对少佐的感情,这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自己做打字姬这份工作的动机就是少佐,于是她可以自我说服,以此来减缓由自我怀疑所产生的认知失调。这个合理化的过程也是畸形的。薇尔莉特建立的依恋对象是少佐,她形成价值观的途径是少佐。在军队中她不需要自己思考,不需要自我怀疑,当她现在需要产生思考的时候,她的思考对象还是少佐——少佐是她的避风港,她想依靠少佐来维持自己正常的心理状态。
可是这个想法终于被打破了,老奶奶告诉她少佐已经死了。
自己长久以来的依恋对象消失,避风港消失,价值观崩塌。

前六集中,她学会了接纳他人,学会了“观察身边的景色”,而现在,她又变回了那个封闭的自己。(中佐太可怜了)最后一幕的奔跑完美收束了这七集的所有情感线索,昭示着薇尔莉特的成长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分析完了,说点题外话吧,首先我不觉得少佐真的是死了,毕竟没尸体,不过死不死无所谓,少佐在剧中的作用更多的是一个引子,来引出薇尔莉特的情感变化。
其次我想说的是,《紫罗兰永恒花园》这个作品到底好不好。
石立太一是以养女儿的节奏来做这部动画,这是可以确定的。那么自然他会用到许多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这玩意可是父母的必修课。我在分析的过程中也基本只使用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并且也能无条件的接受这个故事。
可是,在故事中应用心理学原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我和 @王圣童 曾经讨论过什么时候适用心理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出现违和感、突兀、莫名”的时候,放到影像中就是出现一些特写、场景、非常规构图,或者极端点说,正常观看的情况下“届不到”的那些部分。
我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自动产生了对应的认知,所以我毫无门槛的就届到了,但是对于普罗大众呢?京紫的staff们到底有没有成功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呢?我可以认为并没有。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届到。
我不谈什么文艺片什么小众,作为一个商业动画,让尽可能多的人届到才是本分,如果做不到,那么你的文本一定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注意,我不说京紫厕纸,而是说可以改进。
这里有一个重点问题我想指出,那就是我们不应该抱着一个二元对立的心态来看问题。
遗憾的是,在当今的二次元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这种心态来看问题的。我举几个例子
届不到=垃圾A1有钱牛逼没钱垃圾骨头社作画天下第一飞碟社除了光污染还会啥?作画辣鸡的一笔攻壳机动队真神作!现在的动画都是些什么狗屎啊!是不是感觉这些话很熟悉?我见到的很多人都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仿佛谈到了“经费”、“作画”就能彰显自己和普通二次元的不同,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快感,惭愧的说我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
昨天nbht直播答疑的时候也回答了啦很多这种二元对立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尬吹和尬黑?我也就不继续展开讲了,展开了怕停不下来。
给大家推荐一个杂谈吧【饭帅】尬吹京紫?简评京紫到底达到了什么层次_综合_动画_bilibili_哔哩哔哩 看看评论区,感受一下饭帅的无奈23333.
所以京紫到底好不好?吹的人麻烦吹出道理来,求你别啊这光这水了,吹画面的麻烦吹点东西出来啊。摄影牛逼?你说说摄影怎么做啊,说说第二集下雨的场景要加多少层粒子,放多少阻挡层?说说延时摄影哪里好哪里不好?吹文艺的兄弟别一口一个“这文艺片你看不懂,你废物”,横向对比、纵向对比走起啊。求你们别尬吹了。
黑的人也麻烦黑出道理来啊。摄影过度了?哪里过度了?是不是可以分析一下砍暗部或者这么打光到底好不好,是不是可以和京吹和冰菓横向对比?分析打光是不是也可以和国家队横向对比?说剧本垃圾的也请讲讲为什么垃圾,哪里垃圾,以及你认为怎么改比较好。
解读这玩意,本质上还是个读者中心的问题,怎么说都行,讲出道理就好。你们看XX菌分析国家队跟放屁一样,但他就敢说,能说,会说,据说他现在也不追了——姑且不论讲得对不对,重要的是敢说敢做啊!
所以为什么要“啊!这光!这水!”呢?
看完这集,我只想说,太子你真的不懂爱(滑稽)。
京紫第七集改编自原著第一个故事,也是第一次完整地改编了原作中一个故事(第一集改编的段落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公主那集虽然也是作者写的,但我们谁都没看过原作,无法评定),因此石立太一和吉田玲子和晓佳奈的战斗力谁高,在这一集里就能清晰比较出来了。
结论:动画版完败。
让我们来看看原著第一个故事的脉络。
1、以作者奥斯卡视角的叙述开场。
2、讲述奥斯卡的妻子和女儿接连因病死亡,自己消沉颓废。
3、因为奥斯卡想写书,朋友推荐了自动书记人偶,薇尔莉特出场。
4、奥斯卡以为薇尔莉特是机器人,因此薇尔莉特做家务他没有异议。
5、奥斯卡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有人陪伴”的日子。(顺便,薇尔莉特的做饭水平挺高)
虽然她和妻子模样并不相像,但那料理时的背影又有些说不出的相似。不知为何,每当凝望着她的身影,心中就会升起一阵强烈的悲伤,刺激得眼眶发热。他太明白这种被他人闯入生活的感受了。 ——如今的我,过着非常寂寞的生活。 去玄关迎接外出采购回来的薇尔莉特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 夜晚睡觉时意识到自己不是独自一人时,那种油然而生的安心。 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睁开眼就知道,她就在那儿。 他真正地意识到了过去的自己是多么孤独。6、奥斯卡因为薇尔莉特的陪伴,找回了自我,但是卡文了。
7、奥斯卡为了写出结尾,拜托薇尔莉特装扮成女儿的样子。
8、薇尔莉特主动踏上了落叶。
“就像这样,让您看到渡湖的姿态就可以了吧……呃,但是老爷您真正想写的,并不是这种场景吧?难得打扮成这样,比起只是走来走去,还是看到在湖上奔跑的姿态比较好吧,哪怕是只有几秒……老爷,交给我吧。运动可是我的长项,只是一小会儿的话,是可以完成您的期待的。”9、作品完美完成,奥斯卡误入浴室,发现薇尔莉特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类。

虽然我在各种地方都表示过,京紫这原作小说比起故事更像散文。
但仅就这第一个故事而言,叙述的节奏还是很标准的。
起笔:奥斯卡的悲惨境遇,浓墨重彩的描写让读者了解这个男人的痛苦。
过程:薇尔莉特出现,在共同工作生活中,奥斯卡的心逐渐复苏了。
高潮:湖面上轻踏落叶,奥斯卡激烈的心理活动。
结尾:发现薇尔莉特是人类,留下包袱,让读者继续阅读。

那么,动画的第七集是怎么做的呢?
起笔:著名作家奥斯卡聘用了薇尔莉特,薇尔莉特发现奥斯卡生活颓废。
过程:在共同工作生活中,奥斯卡逐渐展现了悲惨的过去。
高潮:湖面上轻踏落叶,奥斯卡看到了女儿。
结尾:告诉薇尔莉特少佐死了(反正没看到尸首,随便诈尸啦)。
原著和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原著以奥斯卡为主视角叙述,动画以薇尔莉特为主视角叙述。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这段故事原作着力表示的是奥斯卡丧妻,丧女之痛,和从对人生漠然到对人生再度燃起希望的转变。
动画是按照这个剧情脉络做的,可是主视角在薇尔莉特身上,比起原著,奥斯卡这个角色所蕴含的沉重感情,观众体会起来就弱多了。(还改掉了奥斯卡请求薇尔莉特扮演女儿的段落)
更重要的是,石立太一和吉田玲子做这段到底是为了什么?
动画版的京紫放弃了原作中先侧写,再正写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用薇尔莉特的视角进行叙事,这本来是更易于观众理解的好事,可是播出过半,京紫动画版的主题暂时还是落在“理解爱”“表达爱”上。那么原著第一个故事对于动画版的主题有帮助吗?没有的,这个故事对于薇尔莉特的意义与钟楼上的珂朵莉和情书公开PLAY的公主是一样的。
观众很难这一个个的单元剧中体会到薇尔莉特精神上的逐步完善和人物的完整。
这是因为京紫动画在制作侧重点上完全错误了。
很多朋友给京紫打上了“单元剧”的标签,可是却忽略了,真正出色的单元剧都是怎么做的?
从《奇诺之旅》到《地狱少女》再到《黑之契约者》,又或者更早的《星际牛仔》。
这些单元剧在剧情编排上的一个重要共通点在于——在主线来临之前,主角大部分时间只是做穿针引线的作用,单元剧的重点在本单元内的配角身上。
可京紫呢?薇尔莉特的特写,薇尔莉特的不懂爱,薇尔莉特理解了,薇尔莉特的少佐。
....................................
南辕北辙啊。
因为薇尔莉特的心结其实就是少佐,不解决这个问题,成长多少都是虚的,是会让观众打哈欠的,而这个问题又不可能在前期就解决。
所以晓佳奈还算机智的用单元剧把这个问题在前中期模糊化,京紫动画版倒是耿直的要命,从第一集一直念叨到第七集了,观众能不觉得疲惫么?
另外,演出也真不行。
在弹幕里,我看到有朋友说“想起了CL的花田”,但可惜,这一话的演出根本没法和CLD AS 18集相比。

就说一点,这种用回忆来对比的手法京紫第七集里也有,但太僵硬了,哪有“花田回”玩的得心应手,其实龙女仆里小林家装修那一集,也有类似的一幕,可在最需要这一幕的京紫第七集里,却只有简单粗暴的回忆和现实画面切换。
说了这么多缺点,那么有没有优点呢?
有,比如画面依旧精致,比如片尾用【 】制造的留白。
但这种地方对于京都来说不是太基本了吗?(轻音里还用乌龟装饰映衬剧情状态呢)。
京紫对于京都的意义,是解答“京都能不能做好原创”,“京都自己看上的剧本有没有实力”的问题。
现在看来,京紫交出的这份答卷,只能说是遗憾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