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谁继承了?不是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而是周星驰?

  原标题: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谁继承了?不是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而是周星驰?

  现今华语功夫世界,谁是最强者?

  成龙、甄子丹、李连杰、吴京,甚至是——张晋。

  这个问题,或许很难定论。

  但把时间往回倒拨40几年,它只有一个答案——李小龙

  当我们说李小龙厉害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快如闪电的连环三脚,凌空一腿、配上啸叫,每一击都加速燃烧着观众的荷尔蒙。

  之后两年,他更是用超负荷的训练与对武术癫狂的追求,向体能和视效奇观冲刺。

  《精武门》

  《猛龙过江》

  《龙争虎斗》

  他是截拳道创始人。

  汲取并融合各国各式武术;以咏春拳为武学核心及发展的武学根基,另两大技术骨干为拳击与击剑……

  乍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的对不对?不就是博采众家之长吗?但语文老师一直教育我们,阅读要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请注意,那段话的结尾是什么——以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为根基!

  李小龙是怎么用道家思想阐述截拳道的呢?

  道的海纳百川以顺、谦、虚、静为基础。这些在很多时候都可用一个字表达出来:“空”。

  一个一心求真的人,是不会任何形式所缚的,他只存在于“真”之中。任何实用或适合于你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截拳道。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换成通俗点的比喻,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像水一样。

  而李小龙逝后——成龙、李连杰、甄子丹。

  无论他们的招式多么漂亮,却总是形达意难至。

  甚至真实武艺最接近的甄子丹,在《叶问2》中极力扩大宣泄民粹民族主义情绪,只为博得打鸡血式的叫好。

  荒谬的是,在华语影坛,领悟到李小龙功夫大义思想,并在电影中传达出来的,却是一个喜剧演员。

  是的——周星驰

  星迷们都知道,周星驰的偶像是李小龙。

  从9岁那年他彻底迷上《唐山大兄》那刻起,这爱延绵了几十年,进而定下当武师或演员的人生方向。

  做了演员后,周星驰把自己对李小龙的爱放进电影。只要逮到机会,就一再展示身手。《逃学威龙》的高踢腿,没用替身一遍过,就曾让导演陈嘉上惊叹不已。

  李小龙经典的双截棍,周星驰在《赌侠》和《武状元苏乞儿》戏仿过。

  《赌侠》

  《武状元苏乞儿》

  《食神》致敬了《精武门》的太极云手。

  《少林足球》

  还特意调教形似李小龙的陈国坤,身穿经典黄色连体服。

  甚至借对白道出对李小龙的怀念:

  2004年的《功夫》,他再次表示——是为了向童年的偶像李小龙致敬,向童年时代致敬。

  在《功夫》最后,被打通任督二脉的周星驰,赤裸着精壮的上身,活脱脱李小龙再生。

  我想,这是他梦寐以求的风景。变成功夫大师的他,打架两度用上踩脚趾。

  第一次:

  第二次:

  火云邪神说:“小孩子打架才用这招。”

  小孩子?

  174的李小龙在《死亡游戏》里面对战218的贾巴尔时,就用了踩脚这招。

  随后,彻底击败了火云邪神,他把恶毒的暗器拔掉毒刺,化为佛莲,当成玩具赏玩。

  记不记得开篇李小龙说的:搏击的目的,是武学的修为,而不是杀人的伎俩。

  周星驰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你学会如何去打,然后学习如何不去打。学习如何去打,最终是为了避免打这种暴力。

  这就是李小龙所谓的拳道:并非(仅仅是一种)伤残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种朝向生命真谛追寻的坦荡大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童真才是最强的原力。

  就如《功夫》里他被打得半死时,用血在地上画出的棒棒糖。

  就如《儿歌三百首》最终化为降魔宝典。

  李安曾评价周星驰电影是——“小孩子的东西”。

  事实上,这是一个导演对另一个导演的至高尊敬。

  一个被重重千锤百炼过的成年人,还能保有原来的天性,用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

  这,难道不是最难最珍贵的?

  要不然,李安也不会说——

  所以周星驰,我是很佩服的

  而在《美人鱼》,我们又看到了他对童真的执着。

  电影缘起,《美人鱼》故事,就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有海的地方,对海洋有幻想。

  这几款手绘海报就非童心不能制造。

  他自己也承认: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就只有童心

  连邓超都被成功“洗脑”:没有童真是拍不了喜剧的

  这只在游乐园快乐嬉戏的人鱼,会否因为纯真进而迸发出“四海翻腾云水怒”的能量?

  你觉得那个在电影世界永远长不大的周星驰,在《美人鱼》这个电影中,给我们惊喜了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