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独自外出旅游是什么体验?
与父母分别独自揣着钱走出省市一切自己做主时限一个暑假有人这么干过吗?该怎么做?
旅行,就是自己寻找自己的一个漫长过程。
15岁那年中考结束。
老爹说,要不你自己出去转转吧。
我说,求之不得。
老爹说,要不去远一点看看。
我答,可以,终于可以出省了,我以为你就让我去武汉呢。
老爹说,要不就新疆吧。自治区成立50周年。
我说,呵呵哒,开玩喜呢。
直到飞机票,公安局常住人口证明(刚满15岁,没身份证)丢在我面前,我才知道,这都不是闹着玩的。
十年前的今天,武汉天河机场飞新疆乌鲁木齐,中途西安转机。
我在西安的飞机场下机寻找另外一个班次的飞机,飞机场的广播在寻找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我还在笑,是哪个苕瓜走丢了。
原来那个苕瓜就是我。
原来飞机并没有换,只是经停,换了个航班号。
第一次独立乘坐飞机的感受,就是一直没有勇气去开口,向空乘再要一杯果汁;一直在看机窗外地平线上落不下的夕阳,发呆。
到了乌鲁木齐已经是深夜,机场外面很多亚克西大叔拉客。掏出蓝屏Nokia给爸妈打了个电话报平安,踏上一辆不打表的异域出租车。手中的128MB内存的 MP3 早就没有电了,我发着呆听着亚克西大叔跟着广播唱民族歌曲,看着满天的繁星,期待着后续一个人的旅程。
前三天天去乌鲁木齐见了亲戚,一起逛了红杉公园。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觉得乌鲁木齐和一线大城市的区别不会那么明显,除了人少。阳光强烈,无法张目对日;气温如同这段时间暴雨前的夏季,只差一撮孜然,就有撸串儿的滋味。乌鲁木齐各地拉着横幅,热烈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而每一个人,都依旧过着自己如同每一天一成不变的生活。
那时候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并且现在依然记得,旅行,无非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个他人熟悉的家乡。
远房的亲戚,只有表面的寒暄。15岁的自己,已经能够轻易的洞察出一切。
不舍的告别,假意的挽留。
尔后的,才是自己需要独自寻找的那份快乐和滋润。
离开了乌鲁木齐,翻了翻地图,机缘巧合的从最近的米东区米泉开始游荡。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去那里,而且那里什么也没有。可能是因为来了这样一个地方,总得找点事情做。
到了米泉,就开始找寻各种食物,这也是我保留至今的旅行习惯。
第一次知道了手抓饭是胡萝卜为主,需要使用勺子进食的食物,而额外需要手来抓食的是一块没有什么肉的牛骨头,十元一份,米饭无限供应;一种叫做面旗子的食物充满了浓浓的番茄和牛肉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肉是最廉价的食物,午饭只需要3串肉串就足够,而一串只要1块5毛;1块钱的囊,足够成为饥饿时候最有效的干粮;膻味十足的奶茶是用最廉价的砖茶和最鲜美的牛奶加盐熬成的···
肉和菜的价格产生了对调,作为肉食动物的自己,也因长期食肉缺少维生素,以及燥热的环境而常常流鼻血。并没有人可以求助,也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药店。偶尔掏出维生素片吃,累的时候就找到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嘴边湿润的时候就摸摸看是汗水还是鼻血。那时候竟然体会到了流浪汉的滋味:不知道该去哪里,也不知道存在的意义,时常对身边的人和物充满好奇,时常思考该去哪里,却得不出结论。
天色渐晚,舍不得花200元住莫名其妙的旅店,一直游荡到夜晚十点。十点如同湖北的6点,许多人才刚刚下班,小地方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米泉的夜空通透而充满灵光,在那之后,我再没有见过那样吹弹可破的天幕。耳机中还播放着《被风吹过的夏天》,那一年满街的音乐都还是花儿乐队最新单曲《嘻唰唰》,电话里妈妈和我说,李宇春夺冠势头强劲。
我在电话里轻松的说这边一切都好,晚上住的地方已经安排妥当,进门后会记得锁好门,上床前一定会刷牙。
后来我去了网吧。网吧在地下,入口像是防空洞,黑黢黢的台阶直通地下。60元的单间,有一个沙发可以睡觉,还有一台电脑给我打CS。我躺在沙发上,摸着背包里面的囊和各种干果,电脑的开机画面跳动着彩色。
突然有人敲门。心跳瞬间加快。整个安静的房里就剩我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放下囊,把包里的四指戴上,其实开门只是送餐的维族烧烤小贩。包夜60,还有免费的烧烤和奶茶。
清晨手机闹钟响起,我背着背包,拿着矿泉水瓶子和挤好牙膏的牙刷,离开网吧。从地下钻出来的那一刻,许久未见阳光的双眼被晃得失去平衡。短暂的失明和空白间,我淡定的站着刷牙,想着该如何离开这里,想着怎么完成接下来的旅行。
眼睛慢慢适应,面颊也渐渐在阳光下升温。眼前渐渐浮现的,是一座遥远却如同富士山一般画面感的高山。山顶的积雪被风吹向一边,如同工厂的烟囱冒着的烟被风吹散。我都忘记了那座山的名字。是博格达么?也许是,也许不是。
但是我永远记得那一刻的震撼。
我决定去那里。
你的脸,欲盖弥彰;呼吸,暧昧芬芳。
那时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情实感,却似乎懵懂的知道了什么是需要拜倒的美。
徒步上天山,看着茂密的森林,沿着上山公路左右变道的潺潺流水,从白天走到黑,从期待走到绝望,坐在路边不知所措,巧遇地质局科考车上山,庆幸没有遇到山里的野狼;路过了如同遗址般被风沙包裹的达坂城,却没有看到歌儿中唱到的姑娘;在南山牧场一次又一次的从坡上滚下来,大块的吃烤全羊,枕着胳膊从蒙古包的圆顶上看漫天繁星;在楼兰古城被野蜂蛰得脖子无法动弹,歪着脑袋大汗淋漓晒烈日,套着3件短袖瑟瑟发抖的坐夜车离开景区;在吐鲁番流着鼻血蹲在凉房里看着头顶的葡萄串儿吃牛奶冰棍,翻来覆去只会竖着大拇指说亚克西·····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独自过完的后半个月。但记忆中除了不断的惊喜和快乐,别无其它。
在上飞机之前的15个小时,我端着一碗2块5的酸奶,坐在大巴扎的一家地毯店正中间的地毯上,望着满墙花花绿绿令人惊奇的艺术品,嘬一口酸奶,擦一擦后脑勺的汗水,竟然有一种不想离开的感觉。
坐在回去的飞机上,只有深深的不舍。
我知道,也许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从地窝堡到天河。仿佛飞越了一生。
那一年我15岁。
坐在空调冷风习习的房间里写完了这一堆废话,困意朦胧。
一切恍如隔世。我真的再也没有回去。
从那年的旅行到生活至今,10年白驹过隙。
这一年我25岁。
还好我有留存旧物和票据的习惯,能够帮助我想起这一切。
不知道十年后,我又是怎样一般光景。
如今,与日俱增的感受到,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但是,有那么多的牵绊,让自己遗憾,又遗憾。曾经觉得,回忆让人软弱,软弱的人又最爱回忆。此时却又觉得,回忆就像打包整理旧物,让人心情舒畅,一切井井有条,有条而不紊。
谨以此,纪念我的十年。
Mr_pang2
不邀自来。
十七岁的时候我应该正沉迷贴吧,那时候应该是90后吧(那时候的90后吧还没有乌烟瘴气都是交友贴),然后认识了一群逗比,欢天喜地的天天回帖或者私聊。
在里面认识了一个苏州的妹子(至今联系,明年结婚辣我要欢天喜地去祝福她),于是初二暑假打着苏州亲戚家的幌子去面基。
要说有什么体验。
体验就是那时候看什么都新鲜,做什么都满足。那时候我揣着三五百块能像揣着几个亿一样激动,那时候面个基比现在谈恋爱都兴奋,那时候逛个平江路简直像逛了金融华尔街,那时候吃个牛排吃个小吃都能手舞足蹈。
总而言之,那时候的一个人旅行就是拥有了一个世界。
一定要珍惜十七岁那年自己的勇气啊,
当年独自一个人跑去重庆,成都,九寨沟,昆明,大理,丽江,
然后在泸沽湖边上支教,
因为赶早上五点的飞机和陌生人大晚上吃火锅拼房间,
去苍山洱海划船骑马逛小镇,
云南的星星很美,青旅里面一人一壶梅子酒可以谈笑到天亮,
遇到过许多老夫妇,老了退休了陪着彼此逛云南,岁月静好,
大雪封路的九寨沟时常听说前面的车子翻下山但是还是被美景蛊惑,
晚上解放碑的夜景和宽窄巷子里往来的人群,
那时年纪小看着饮食男女一拍即合兴致勃勃问青旅前台要个钥匙去开钟点房,
还有在丽江真的会有很多为情所伤的文艺女子,一壶酒半颗真心,
而我只能和大叔们在葡萄藤下逗猫,
过了几日大家买了车票说走就走去罗平看油菜花,
我也收拾行李去离开了昆明,
寄了很多明信片给当时在准备高考的朋友们,谢谢他们没有和我绝交,
其实也没有那么寂寞,遇到美景拍下来都有可以分享的人很幸福。
后来去了美国各种小镇子,费城,波士顿,加州一号公路和几个大城市,
住的大多还是青旅,遇到过不同国家的各式各样的人,
夏威夷大学的教授拿着相机到处跑给我讲夏威夷的历史,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台湾人和我们调侃他们的政治,墨西哥人和加拿大人听得津津有味,
遇到自学英语的墨西哥司机,英语讲得比我还溜,
深夜一个人背着相机在布鲁克林和皇后区大街上游走,
地铁站飞机场遇到各种各样的热心人替我拿行李,
在路上看地图往往有人来指路,
青旅里面共享地图和旅行资讯是最常见的事情,一拍即合往往一起约着去下一个景点玩耍,
形形色色的旅行者们在路上,醒来各奔东西。
大概就是这样吧,
虽然不再年轻了,
好在一直都在路上。
虚岁17,高一升高二的暑假,一个人去了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以前特别想独立摆脱父母虽然现在想起来呵呵呵呵。
这个年纪出去玩是需要点勇气的。我因为性格自闭的原因很害怕跟陌生人讲话,高中以前向陌生人问路会怕的发抖,去麦当劳不敢多要一包番茄酱。而且英语完全是普通中学生水平,内心慌的不行。如今可以在大庭广众下侃侃而谈我自己也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次旅行家人当然非常反对,女孩子一个人不安全啦,东南亚太乱啦。
但我就是想出去!就是想出去!就是想出去!
我从小就向往国外,以前总是眼巴巴看着杂志上的美图,加勒比的海岛、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欧洲的城堡……二十块一本的旅游杂志我每个月都买,地理也学的特别好,地图上那些陌生的国家我认了一遍又一遍,无限憧憬着外面是个怎样的世界。
所幸彼时亚航机票那么便宜,用一个小孩的压岁钱就能拿下。家人再怎么阻拦也敌不过我一哭二闹。这次之后他们再也没管过我出去玩,每次都用“哦”表示同意,顶多加上一句“注意安全”罢了,因为他们知道我饿不死丢不掉。然后世界版图就越走越大了。
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而言世界是妙不可言的,独自出行更是冒险。
晚上十点抵达吉隆坡被黑车司机围拢抢客时我也害怕,听不懂他们口音浓重的英文时我也紧张。这些是未知是挑战,回过头看全都变为值得回味的经历了。
途中的风景真的和杂志上一样美。夜幕后我冒着小雨来到点缀着银光的双子塔下,看着从前图里的景象真实地跳到我眼前,激动又恍惚。哪怕看过再多图片也和亲身经历有不同的意义。杂志无法让你闻到东南亚潮湿的空气,感受飘落到脸上的雨滴,因为那都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回忆。
最难忘的记忆也是在马来西亚。
上海长大的我第一次知道海水可以这么湛蓝,浪花真是水晶的。我不懂“snorkeling”是什么,然后就看到了17年来最惊心动魄的珊瑚和鱼群。
在此之前,我于夜间抵达了某个马来西亚海边渔村的酒店,入住房间后听到落地窗外一直有沙沙的声响,室外一片漆黑我不敢走出去,只凭直觉猜测可能是一大片树林。我有些害怕,确认关好门窗便沉沉睡去。第二天调了七点的闹钟,因为我知道这酒店离海边很近想碰碰运气看日出。
早上闹钟一响我腾地爬了起来,拉开窗帘后激动地喉头哽咽——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整片毫无遮挡的壮阔蓝天和大海,东方已白,朝日欲出。
如今见过更广阔的大海,但是那次日出依旧叫我无法忘怀。
庆幸有这么一段经历,外面真的是个不一样的世界。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还有看看当年的自己那么嫩,青春真美好。<(?????)>
十七岁的我,暑假一开始,自己就背上了书包去了福建,加入了一个团体,进入了一个乡村进行支教。团队里面只有我自己是高中生,其他人都是大学生研究生。
进村的路并不容易,飞机到了厦门,从厦门坐火车到了南靖县,又从南靖县的火车站坐上了小汽车,一个四面漏风的公交车,晃晃悠悠的几个小时,迷迷糊糊就到了塔下村。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都是生活在这里,住在一个老奶奶老爷爷家,喝着山泉水吃着野菜,倒也是一种有点与世隔绝的感觉。教学的生活说起来有趣,倒也是无聊,每天两点一线,绞尽脑汁想着如何领着孩子们好好玩好好学,有时候碰上了熊孩了,还要解决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
当时的队长是一名校研究生,一个我很敬佩的姐姐,甚至可以说是对我影响很深的姐姐,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联系,每次和她交流都会学到很多东西。有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我都从她身上感觉到原来还有这么好的办法更完美的解决。
支教对我来说可以说是给我上了一课,我深深的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地方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世界也不是爸爸妈妈从小给我们的那样。
这次走出来可以说让我更看到了这个世界一些黑暗的地方,也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乡村老师的一些心酸与无奈。
支教过程还碰上了台风,村子里竟然来了洪水。我这从小没见过洪水的见到这种形势也是害怕了,家里的老爷爷跟我说每年都会有这么几次,很快水下去就好了,我才放心一点。
支教结束之后,恋恋不舍的离开,虽然这是一个乡村,没有大城市的种种繁华,却有他自己的味道。这也算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深切的认识这个社会。
看到不少人还写了十八岁的经历,那我也写写十八岁自己走出去的故事。十八岁的时候,高中毕业,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个Gap Year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买好火车票,就去了拉萨。那时候真的是年少轻狂身体好,通宵的火车买了硬座,果不其然整晚都在听邻座大谈国家大计。幸亏当时脑子没热,要是从太原到拉萨也坐硬座肯定要死了。封闭的列车里面,很快就跟一帮子背包客打成了一片,毕竟我那时候还略显稚嫩,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的美女姐姐也是十分开心。
两天之后到达了拉萨,也自然的跟车上认识的哥哥姐姐们一起下榻在了某青旅。西藏总是那么美,不论什么时候看都是很美,但这不是这次旅行的重点,重点是接下来的尼泊尔。从拉萨到尼泊尔包车整整一晚到达樟木镇,从坐上车的那一刻,这趟惊险之旅正式开始了。
半夜行到某检查站的时候,海拔4000多零下二十度,非常不幸的我们的车左后轮爆了…幸亏武警叔叔及时发现提醒了我们,否则的话真的后果不敢设想。后半夜的平安无事之后就到达了樟木镇,也就是进入尼泊尔的路上口岸。
在樟木镇某厕所拍的照,一边是中国一边是尼泊尔。接下来很顺利的进入尼泊尔之后,惊险之旅又开始了。去尼泊尔之前被安利看了一部电影叫《等风来》不说这个电影好看不好看,最起码风景很美的。电影里面描绘的最后遇上了暴动不能离开。
而我们,遇上了暴动不能进入…
偷拍的暴动第一条线,身后有点燃的轮胎和汽油桶,那种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了。包的车不能通过,我们想要到加德满都的话只能徒步走过暴动的三个村子,走过封锁路段再找车去加德满都。虽然这里海拔不高,可是非常热,特别是我们刚刚从零下二十多度的高原下来就来这么一出,还要拿着自己的行李…十公里山路,回想起来,真想叫自己一声英雄。
最倒霉的事情是根本找不到地方买水,一同徒步的人只能找到小溪的时候喝点水,有水壶的话就接满然后继续走。
当天晚上到加德满都之后,我唯一想的就是洗澡,躺下,不要起来了。
这个画彩绘的姑娘也是在电影里面出现的,有过一个镜头。
再后来去了博卡拉去滑翔,没有风的时候和我的美女教练合影吹水。大家都在等风来。
也去了莱比尼去瞻仰佛教圣地
最后去了奇特旺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漂流的时候野生鳄鱼张开嘴在独木舟旁边晒太阳,原始森林里面有野生老虎出没野生独角犀牛出没。其实也是很爽的。
当然我也没羞没臊的去帮人家放羊。
最后,我跟当地人学鼓,给一个不会说英语会说汉语的日本老爷爷当翻译,和老爷爷聊天得知老爷爷从青岛一路沿着东部沿海走到云南又到了尼泊尔,接下来要走遍亚洲大陆,对这个老爷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要走的时候反而是有了感情,和当地好几个人都成了朋友,也是喜欢这种有信仰的简单的生活,看着他们生活的幸福,真的很是羡慕。
最后布宫来一张。回家的路一路顺利。中间发生了很多奇妙的事情,以至于我坚信拉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甚至感觉到拉萨有那么一种魔力拉住了我的心。回来之后,有好多心态都发生了改变,总感觉走这一遭,恐怕是没什么运气都不能有这么多经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