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论文范文
大学生互联网论文篇1
摘要:分析了信息素质的概念和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提出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和主要实践基地,应该承担起信息素质教育的重任。参照国际上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的要求,以我国图书馆利用教育为基础,设计了一套以图书馆为主导、由六大模块构成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102-03
1信息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CRL)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根本上讲,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去实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英语“lieracy”的本义是指个人的文字读写能力,在产业化社会,除了文字读写能力外,还需具备数字操纵能力,“读、写、算”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三种技能。而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的获取、转换、利用能力则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大多数人对信息素质的理解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互联网利用能力。的确信息化社会是以情报信息数字化、信息流通网络化为前提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互联网利用能力都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果仅仅是用来收发电子邮件或打游戏娱乐,都不能算是具备了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则是个人所具备的信息再生产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个人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或其他手段获取信息并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信息再生产包含以下几个作业步骤:
信息收集:查找并获取所需的信息。
信息分析:分析并理解获取的信息。
信息创造:根据信息的分析结果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发表:公开并发表自己创造的信息。
从信息再生产的观点来看,信息素质是指个人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手段有效完成上述作业过程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2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
2000年美国ACRL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和能力标准”,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的框架。该标准的主要内容为:①学生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能够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②学生应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以获取所需信息。③学生应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具有从获取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能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而确定信息的增加值。④学生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⑤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
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资源中心,同时还拥有大量的计算机和数字化电子信息资源,这些都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图书馆员作为专业的信息工作人员,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联网合作与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扩展了信息活动空间,展示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践基地,应该担负起信息素质教育的重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作为21世纪学校图书馆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合格成员。
罗宏: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3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在通过引导参观、讲座座谈等方式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以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利用教育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培养读者信息意识
信息素质教育第一课要让读者了解到信息社会的重要性及图书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第一阶段的学习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图书馆的种类、图书馆的历史、现状、机构设置与服务理念等。要让读者了解到以下的信息:图书馆是保障读者学习权利的公益机构,除了大学图书馆之外,社会上还有公共图书馆、各种专业图书馆等,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从图书馆不仅可以得到学习、研究上的帮助,还可以获得很多其他与生活、娱乐、工作等息息相关的信息。
馆藏资源介绍。包括馆藏总量、馆藏特色、电子资源的种类、各种类型的参考书和参考书的分布和使用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图书馆里收藏的情报资料,不仅有图书、杂志、报刊等纸质印刷品,还有微型胶卷、CD、DVD等各种载体的视听电子资料。读者不仅可以自由地使用图书馆内收藏的资料,还可以通过馆际交流、文献传递的方法借用其他图书馆的资料。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让读者跨馆,跨校、跨地区、跨国,在世界范围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信息来源都是正规渠道,相对于社会上的其他流通渠道的信息来源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利用价值。
3.2图书馆服务介绍
服务项目介绍。一般图书馆除了图书借还之外,还开展了很多其他服务项目。如复印、信息咨询、图书预约、科技查新、专题检索、馆际互借等。有的图书馆还为某些学科设置了学科馆员。这些都有必要向读者作充分详细的讲解。要让读者知道,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向读者提供图书馆借还设施的场所,他们还可以借助专业图书馆员的引导和帮助,享受到更多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利用规则讲解。读者在享受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遵守图书馆利用规则。图书馆利用规则是保障每个读者公平利用图书馆权益的前提。图书馆利用规则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中心馆、分馆、节假日的开放时间),借阅规则以及违规处理、图书损坏、遗失的赔偿管理办法、馆际交流、信息咨询等服务的申请办法等。只有让读者充分了解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争取读者的理解和支持,自觉地遵守图书馆利用规则,才能维护图书馆的正常管理秩序。
3.3信息检索方法指导
图书馆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有关手工检索、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网络信息的基本知识,检索语言,各种大型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索引、期刊文摘资料汇编、引文索引、样本手册等工具书的使用。
电子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如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数据库的特征、收录范围及检索方法,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的使用、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使用等。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利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络数据库的使用与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选择等。
3.4信息整理方法指导
信息评价。收集到的信息首先要对其质量加以甄别,信息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资料本身是否可用,也会影响到最终成果的质量水平。衡量文献信息的价值一般有三个指标: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其他对网络信息及口头和实物信息的评价也都可以参考这三个评价指标。
信息整理方法。经甄别后将质量低劣、内容不可靠或重复过时的信息剔除,接着进行整理。信息经过分类整理,不仅便于今后使用,而且能提高信息利用的效果与效率。信息整理的步骤:一是分类与筛选。
根据需要将收集到的信息按一定标准分类,剔除部分错误或无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信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阅读和摘录。
通过阅读准确掌握文章的精华部分,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或在空白处写下批注。记录下文章中的重要观点,事实和数据,并注明原文,以便备查和引证。
三是序化处理。将经过前两个步骤处理的信息按一定规则排列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方便以后提取信息。常用的排序方法有:分类组织、主题组织、字顺组织、号码组织、时空组织、超文本组织等。
四是改编与重组。对原始信息进行汇编、摘录、分析、综合等内容浓缩加工,提取有关信息并适当改编和重新组合,形成集约化的优质信息产品。
这个教学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些专业的信息分析方法。如信息分析建模,以Excel为工具的图表分析法,信息结构分析图解法,信息状态迁移图解法等。介绍信息的各种记载方式,如便条、笔记、卡片、数据下载、录音录像等。指导学生根据信息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恰当的记录方式,指导如何抽取关键词,标注题名,文件夹、资料夹及目录、索引的制作方法等。
3.5信息方法指导
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科学结论之后,还需将研究成果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表述出来,让人们了解和利用。让社会承认,才能体现信息再生产的价值。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相片、录影等。除了报纸杂志书籍等正式的发表途径之外,还有一些非正式的发表途径,如传单、内部小刊物及电子邮件、博客、个人网站、互联网论坛等。
这个学习阶段可以具体地指导学生论文或课程报告的写作方法:如何构思一篇科研论文、论文的书写格式、引用标注格式等;传单、内部小刊物等印刷品的制作方法;录像、摄影等影像资料的制作方法;微软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不同学科的专业方法等。
3.6信息法规与信息伦理教育
信息的获取和都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信息法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对其中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规有所了解。
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使原有的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而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却暂时还未形成,很多网络行为目前尚处于无法可依的真空状态。信息伦理是信息技术发展之下的新型伦理思潮和价值观念,它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指导和纠正个人或团体的信息行为,使其符合社会基本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学生在利用信息的同时还应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4结束语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含了信息学、图书馆学,还涉及社会、伦理、经济、法律的范畴,仅仅依靠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很难胜任如此复杂而又包含了多种学科内容的教学任务。这是一项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需要在大学的整体教育流程中分阶段实施。图书馆要从中抓住适当的时机,发挥专业指导能力,争取校领导及专业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合作。把握好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安排好教学的内容与顺序,按照螺旋形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共同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Kahleen Dunn.Assessing informaion lieracy skills in he California sae universiy: a progress repor[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2(1-2):26-35
[2]Paula Warnken.he Impac of echnology on Informaion Lieracy Educaion in Libraries [J].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4,30(2):151-156
[3]ACRL.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标准[EB/OL]. hp://www.省略/ala/mgrps/divs/acrl/sandards/,2011-5-10
[4]李舸民等.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情报,2008(12):128-130.
[5]慈道佐代子.情リテラシ教育の理のみ
と大学における践についての考察[J].大学
,2005(75):44-53
[6]野末俊比古.情リテラシ教育と大学:
「利用教育から「指サビスへ[J].
,2008(11):762-765
[7]忽那一代.京都大学情リテラシ教育の
状:全学共通科目?情探索入?の11年[J].
,2008(11):778-780.
[8]小守.情リテラシとラニング.コモン
ズ:日美大学における学支援[J].情の科
学と技,2009(7):328-333.
[9]孙建军等.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10]沙勇忠等.信息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1]赵正群.信息法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生互联网论文篇2
关键词: 药学专业学生 药学信息资源 获取方法
在信息时代,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是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信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共享、分析、利用对社会发展起了如虎添翼的作用。药学信息(Pharmaceutical Information),也称药物信息或药品信息(Drug Information,DI),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广义的药学信息包括药学学科所有方面的信息,甚至还涉及大量的医学学科的信息[2,3]。药学信息包含药学领域所有知识数据,既包括与药物直接相关的药物信息,如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经济学等,又包括与药物间接相关的信息、如疾病变化、耐药性、生理病理状态等,还包括药品流通信息、药政信息。药学研究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药学信息,药学信息贯穿于药学研究的全过程。随着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日趋丰富,电脑的普及和上网费用的下降,高校学生获取网上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和可行。我在此对高校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药学信息资源等问题加以探讨。
1.利用搜索引擎获取药学信息
1.1常用的医药学专业搜索引擎
1.1.1Medical Matrix(http://www.省略)。该引擎收录医学专业网站,提供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两种查询方式。
1.1.2PharmWeb(http://www.省略)。这是Internet上第一个专门提供药学信息的搜索网站。PharmWeb将信息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包括药学最新动态、药学论坛、虚拟图书馆、病人信息、世界药物警告、药学院校、药学政府及管理机构、社会团体、新闻组、继续教育等。主页中还设有MEDLINE、Merck Manual(默克手册)、Internet常用搜索引擎等。
1.1.3中文医学专业型引擎。主要有中国医学生物信息网(http://www.cmbi.bjmu.省略)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导航系统(http://202.120.76.227/mednav)。
1.2其他的搜索引擎
利用检索引擎,在不需要确切网址的情况下,可用关键词进行搜索,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检索引擎如下。
1.2.1雅虎(http://www.省略/)。一个非常优秀的Internet搜索工具。提供免费查询服务,具有中文版和英文版。
1.2.2Lycos(http://www.省略/)。全球最大的网络资源的索引数据库,也是一种有效而方便的Web搜寻工具,但更新速度较慢。
1.2.3谷歌(http://www.省略/)。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的材料大量、全面。不足之处是条理性较差,逐项寻找有些繁琐。
1.2.4搜狐(http://www.省略/)。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分类搜索引擎。可搜索网站、网页、类目、新闻、网址等信息。
1.2.5网易(http://www.省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国内首创网易开放式管理目录,提供网页搜索,分类搜索的网站。
1.2.6新浪(http://www.省略/)。面向全球华人的的互联网信息查询系统。拥有广大用户群,是被使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
2.浏览网站和网页
网址是访问网站和网页的最基本途径,平时可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搜集药学信息网址,保存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下次再查询类似信息就很方便了。对有参考保存价值的内容,如政策法规,专业相关资讯,实用软件可下载保存在硬盘上,类似于自己的专业资料库。并对这些信息整理加工,以便学习和研究之用。
2.1常用的中文药学网站
2.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http://www.sda.省略/)。提供国家有关食品药品管理的重要新闻、政策法规、数据查询等权威信息。
2.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http://www.setcm.省略/)。内有大量关于我国内地中医药、港澳台中医药、民族医药及国际交流方面的信息,还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等。
2.1.3国家新药筛选中心(http://screen.省略)。“1035”计划(“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推出了新药研究与开发产业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及计算机管理等多种学科,筛选范围基本覆盖了目前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初步形成了我国自主的药物筛选体系。
2.1.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http://www.ocd.省略/default.htm)。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直属机构。通过这个网站,可以了解到《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医疗机构药剂质量管理规范》(GUP)六个规章及其相应的管理办法,(药品认证公告)情况和国际间药品认证互认的情况。
2.1.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ttp://www.省略.cn)。提供药品质量公告药学文献资料检索等信息。
2.1.6三九健康网(http://www.省略)。内容以保健、生活、医药、互动、综合五个板块为主体,为公众健康提供全面信息服务,打造理想生活空间,是一个通俗的医药健康网站。
2.1.7中国医药信息网(http://www.cpi.省略)。是具有权威性的科技信息、经贸信息、药品监督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内容丰富,具有时效性
2.1.8中国中医药信息网(http://www.Cintcm.省略)。主要设置数据库、中医药刊物、中医药成果、中医药机构、中医药百科、各科疾病和艾滋病研究等栏目。
2.1.9中国医药经贸网(http://www.省略)。主要设置政策法规、行业管理、行业动态、医药市场、信息化建设、机构信息、商情信息、重要会议、企业改革和科技兴药等栏目。
2.2常用的国外药学网站
2.2.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http://www.Fda.gov)。提供生物制品、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等方面的最新信息。
2.2.2PharmWeb网(http://www.省略)。第一个在互联网上提供药学信息服务的网站,按字索引列出有关生物学、药学、化学、医学、制药公司及世界各国的药学网,出版物,药学院校等近百个相关网站,还可检索所需信息。
2.2.3WHO(http://www.who.int),可以找到大量的药学方面的信息。
3.药学专业相关论坛
以论坛的形式开展药学知识和信息交流,学术专题实时讨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答等。主要有以下论坛。
3.1丁香园(http://www.省略/bbs/)
3.2中国生命科学论坛(http://bbs.省略/index.asp)
3.3中国色谱网论坛(http://www.省略/dvbbs/index.asp)
3.省略/bbs/)
4.常用的药学数据资源网站
4.省略/index.htm)。中国知识工程中心网站的栏目之一,有医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共收录有1994年以后国内6600余种期刊的题录、摘要以及3500种期刊的全文。每日更新,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摘要与“知网节”免费使用。使用全文收费:一般按下载量计费;订购包库服务的会员单位,个人可免费使用。有些高校若购买了该数据库,在校园网的范围内就可以免费下载全文。
4.省略/)。该数据库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是国内较早开发的数据库,包含科技信息系统,数字化期刊,企业服务系统、医药信息系统,内容丰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数字化期刊子系统收集了共八个类的近4000种核心期刊的全文,该库优势在于查找中文文献速度较快,操作简单,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学校如果购买了该数据库,就可以在校园网内免费下载全文。
4.3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http://vmis.省略/)。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制作,提供医药行业内文献资料、相关产品资讯信息,相关政策法规,共收录了9000余种期刊。学校如果购买了该数据库,就可以在校园网内免费下载全文。
5.查询药学信息的作用
5.1药物查寻。如要查找某一药物的作用用途、剂量、价格、不良反应、禁忌症、中毒症状、药物相互作用、优缺点等资料,通过Google或Baidu网站输人药品名称即可查询到该药品的说明书,及相关资料。
5.2药学文献查寻。它可以从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杂志、化合物结构名称、药理作用等各方面进行检索。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医院药学的大量信息,通过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交流,药学人员可以更多更快地获取药学信息,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5.3批准文号查寻。要查寻某一药物的真伪即药品是否有国家的批准文号,可进入http://www.fsda.省略(国家食况药品监督管理局节点)或http://www.cp.省略(中国医药信息网节点),输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厂牌即可查到该药品的批准文号。
互联网信息世界像汪洋大海,自由、开放、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规划,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在利用时要善于总结,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所需要的药学信息,为学习、科研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汤韧,易涛,张宜主编.现代药学信息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3:7.
[2]杨世民.医院药事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8-179.
大学生互联网论文篇3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成果颇丰。围绕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相关要素、其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本文综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历程及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足与展望,旨在对进一步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助益。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1)11-0075-08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对整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影响日益深化。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经历了逐步发展与不断创新的历程。总结分析新世纪以来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
根据资料显示,国内最早明确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以此为篇名的于2000年。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博客、即时通讯、P2P等网络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在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引导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时间上亦保持了与党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相继性,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逐步深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果涌现。
(一)起步阶段(2000-2003年)
199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74.7万台,上网用户数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8396个,www站点约5300个。随着中国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中国科研计算机卫星主干线及科技网已经连接到全国40多个城市,中国的互联网迈人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代。同年11月,中共中央着眼于形势变化的新特点,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2000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提出相关举措。以此为契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成果初见端倪。这一时期的成果侧重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研究,为后期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论文方面,2000年至2003年论文总体数量计72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刘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韦吉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指导理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5期)、《刍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92004年第1期)、《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冯春芳的《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新视角》(《江淮论坛》2004年第6期)等。此外,还有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这些成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实践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立论研究和初步探索,具有开创性。
著作方面,较早的有谢海光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之后,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名,相继出版了曾令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和杨立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人民出版社,2003)两本著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主要从理论上探索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的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及相关学科知识,原则与方法以及内容构建,并介绍了实践上的应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构建了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与范型,开启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研究。
这一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并重,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基本局限于本体论、方法论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畴,研究的知识点相对集中,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二)发展阶段(2004-2006年)
2004年,中国互联网走向多元化应用阶段并快速发展,ADSL高速宽带接入系统的普及,使得中国网民和CN域名注册量突飞猛进,中国互联网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做出部署。随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研究成果数量增多,论文年均达50篇左右。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如汪晓莺的《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92006年第12期),提出了构建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杨立英的《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从微观层面开始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邓希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的实证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实证性研究等。
这期间出版了四本著作,其中韦吉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系统地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及其管理和开发,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开发是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现实选择和价值取向”的观点,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展开和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初步建构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徐绍华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一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方法和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丰富,研究更具系统性,开始尝试从微观角度和实证视角多学科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成果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
(三)深化阶段(2007-2010年)
2006年是中国互联网深度发展的一年,随着web2.O系统的普遍应用,以blog、rss和维基百科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为普通用户所接受,互联
网已经由单一的阅读模式转变为P2P互动模式,网络的潮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2006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相关实施方案,全国高校从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简称“新方案”)。同时,根据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正式设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推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四年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火如荼,以期刊网论文为例,从数量上看,仅2010年相关论文就多达160余篇。
代表性的论文有杨直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7期),张瑜的《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演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12期),宋元林的《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92008年第7期、2009年第9期),以及谢玉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期)等,这些成果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个体价值以及发展走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一些硕士研究生也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展开研究。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知网硕士论文数量达13篇。
这一时期出版相关著作10部,内容涉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要素分析以及理想模式构建等方面,成就显著。如清华大学张再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一书,综合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新闻与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攻关研究,为发展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徐建军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理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理论、方法、实践三个层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深入探索。
这一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和知识点有较大幅度拓展,注重文化层面、价值视角和新载体、新方法等方面创新,研究领域也更加深入、前沿、系统和微观。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机遇与挑战、要素(包括主客体、内容、特点、方法、载体、原则等)、有效性对策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研究者们分别以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和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现有成果看大致有四种:
1.工具说。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工具。如概念的首次提出者刘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曾令辉在第一部系统阐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中也认同这种界定,指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2.价值说。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存在和本质。韦吉锋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的本质,针对网络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的关于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等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网下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3.综合说。有研究者综合了工具说和价值说两种说法,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在网络条件下的创新,既包括针对互联网特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以网络为载体,运用网络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通过网上网下互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4.扩展说。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从广义上讲,我们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还指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指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素
1.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既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就高校而言,其主体包括校园网站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学生辅导员队伍、学生积极分子等。其客体就是广大网民,“主要分布在企业与学校这两大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它的主体是青年学生与职工,而且这支队伍正日益壮大起来”。同时,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学者认为,由于网络存在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扩展,赋予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自主权与主导权,造成了主客体呈现出教育主体“去角色化”,受教育主体“主角化”,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与地位的平等性等特征。
2.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信息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内容应包括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网上行为引导和文化教育等几部分。如有学者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网络学生发展与指导、网络事务管理等内容”。
3.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研究得出不同的方法,有学者从应对和克服挑战的角度出发,提出应“采取‘建、堵、防、变、疏的基本教育方法”。有学者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出发,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包含信息库法、信息隐匿法、主体交互法、虚拟现实法和网上与网下结合法等基本类型”。也有学者从信息流程的角度,提出“眼睛对屏幕”的信息获取方法、“思路对问题”的教育指导方法和“键对键”、“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方法,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还有学者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包括开展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实行网上舆论引导、设立网上主题论坛以及组织在线交流等形式。
4.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研究。研究者在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代表性的观点如韦吉锋认为,其特征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主体和环境的虚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输的超越时空性和及时性,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隐蔽性。宋元林等经研究进一步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教育目的的政治性、教育主体的平等性、教育方式的交互性和多样性、教育过程的选择性和渗透性、教育效果的即时陛和广泛性等特征。
5.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研究。研究者们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三原则说。如张光慧认为,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胡树祥认为,要坚持信息开放与信息把关相结合原则、平等互动与疏通引导相结合原则,以及突出重点与兼顾整体相结合原则。(2)四原则说。如徐志远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注重文化熏陶、注重思想交流、注重理论灌输以及以情动人四原则;(3)多原则说。如卞云洲、杨海军认为,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应遵循传统方法与网络手段相结合、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教育功能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体现个性相结合、重视关怀与消除冷漠相结合、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多个方面的原则。此外,韦吉锋还提出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及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的原则。
6.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学术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基本上遵循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内容。如有研究者指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包括网络交流(如BBS、网上论坛、网络聊天、网络电话等)、数字通信(如短信、电子邮件、电子杂志等)、网络课程及其资源开发及主题网站、网页规划建设与相关链接。”随着博客、QQ空间等新兴网络载体的出现,研究者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了创新,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提出“博客成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选择”,运用网络博客,可以深入地进行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较好地发挥教育示范作用。强调要充分利用QQ空间的普及和发展,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平台。
7.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研究。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这可能和作者群的学科背景有很大关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环境的作用和如何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两个方面。如有学者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对教育对象的导向、塑造和规范作用,为教育活动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和把握脉搏,以及促进教育对象与教育活动的协调融合”等作用和影响。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有人提出应从网络主体的自我改造与自我把握,网络环境的外部约束与管理,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及模式
1.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者在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如李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主客体,立足于网络技术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建立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黄瑾、董端认为,应通过构建并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机制、综合协调机制、“两课”教学机制、网站吸引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法律约束机制、监控管理机制和工作评估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骆郁廷指出,应从协调机制、决策机制、引导机制、监控机制、调节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建设。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方法创新机制和环境熏陶机制建设等同样必不可少。
2.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影响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者们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以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进网络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存在着观念陈旧,理解片面,定位模糊等缺陷,因此研究的重点较多的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从现有的成果看,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大致可分为:
第一,“自由式”模式。指网民群体通过网络满足自己思想政治生活的模式。它主要通过“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平等交流”、“思想政治可公约性极限”、“可消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资源等影响网民的思想政治态度、思想政治心理、思想政治审美满足等,其显著的特点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表层结构”具有重大影响。
第二,生活化模式。其构建目标主要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生活的统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教育方式的统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模式构建原则主要有方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融合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模式的基本构架主要包括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等五个结合。
第三,无意识化模式。有学者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入了以平等性和隐蔽性为主要特征的无意识教育模式。认为无意识化的教育理念符合网络的特征和青少年网民的心理特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的最佳选择,能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第四,服务型模式。服务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于学生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思想教育模式。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教育重点,将教育、管理和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要通过网络理论灌输、网络日常教育、网络自我教育、网络规范养成、网络情感熏陶等网络思想政治资源,系统地影响网民的思想政治态度、思想政治心理和思想政治审美满足,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方法体系,来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是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大致可分为:一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提出相关对策;二是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目的,提出具体措施;三是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提出建议。殊途同归,三类研究的措施对策大致相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观念。有人提出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应包括时代观念、政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平等化的观念以
及树立“虚”“实”相结合的观念。还有人提出,要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改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基本态度,转变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教育理念,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观念。第二,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包括:一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网上教学软件建设两方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如红色网站、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答疑等。三是加强网络管理,从网络立法、加强监管等方面来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占领网络阵地,抵制不良信息。第三,通过充分利用博客圈等新载体、新平台,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第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此外,还有研究者就建立和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出了建议。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地,其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无到有,历经10年发展历程,引起和保持了理论界较高的关注度,开辟了一些基本论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但从总体上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一)研究不足
1.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在方法、内容、机制、对策等方面,其研究大多延续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传统套路,且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框架之内,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之处,如网络的现代科技特点、网络与当代青年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应用等方面研究仍比较薄弱,现有的部分相关成果多是就事论事,未展开系统研究。
2.在研究方法和视角方面比较单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横跨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学、传播学等的综合学科,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从政治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展开,多学科背景下的研究篇目有限,成果中仅有论文10篇,这可能和研究群体的学科背景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基础有关。
3.在研究数量上泛论、空论、重复论述的数量占据很大的比重。以中国期刊网发表的论文为例,在693篇论文中,有近100篇文章是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题进行泛论,如“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等,这类文章的绝大多数内容空泛,严重重复。
(二)研究展望
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使其进入到新的深入发展时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前沿性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加强研究。
1.在研究内容方面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个”的特点。一是要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应当加强网络的现代科技特点、网络与青年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关系等独特之处的研究,避免套用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理论泛泛而谈。二是从“这一个”的特点出发,深化、细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研究。三是加强实证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和应用活动。要克服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乏事实依据,人云亦云的倾向,鼓励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2.在研究方法上和视角上强调多学科交融。要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信息技术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突破盲点,填补空白,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厚度,使之成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斌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标志
性成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介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2]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2).
[3]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
西人民出版社,2002.
[4]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
华出版社,2005.
[5]夏晓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济南:泰
山出版社,2008.
[6]冯春芳,成长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义
的新视角[J].江淮论坛,2004,(6).
[7]黄明伟.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
主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8]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
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11).
[9]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3.
[10]宋元林,唐佳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
特征、类型及其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0,(3).
[11]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
建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
[12]王学风,戴黍.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方式[J]_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13]韦吉锋.刍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扬
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
[14]宋元林,黄娜娜.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及其有效运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
(5).
[15]张光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16]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电
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7]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卞云洲,杨海军.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
则[J].前沿,2007,(7).
[19]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0]徐峰,闰研.利用博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0,(12).
[21]黄建平,杨直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
用及优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2).
[22]刘宏军.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3]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4]黄瑾,董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25]骆郁廷.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
效机制的构建口].高校理论战线,2008,(10).
[26]周德全,李朝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
式特点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9).
[27]黄娜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
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
[28]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
[D].河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9]刘瑞平,叶兵.高校服务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
[30]刘邦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探讨[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1]常瑞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2]张世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问题与
大学生互联网论文篇4
面对庞大的论文买卖产业,我们更应反思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
论文是一种商品吗?很遗憾,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买卖论文已成年销售数亿元的产业。而论文选题则无所不包,经营业务流程完整,买家遍布高校、研究单位,2009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3亿元人民币。
中国买卖论文生意兴隆,表明学术论文沦为商品的现象日益严重,令人担忧。而购买别人包办的论文用来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这种不诚信行为严重违背了基本学术品格,当为人所不齿;至于买卖论文的收入明显属于不正当获利,也违背了基本商业伦理。
凡此种种,均为学术不端行为推波助澜,共同污染了神圣的学术环境。
论文买卖上亿元
在网上,任何一个人使用搜索引擎软件工具,都可获得谷歌和百度“论文”、“论文”、“”和“买论文”搜索词的前面323个返回网站。
统计发现,所有发表的论文有极大的相关性,实质都是非法学术期刊产业链的组稿源头,这些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法学术期刊上。
而根据电子商务淘宝网论文交易销售额前20名商铺的数据,可计算平均每次论文交易花费649元。
某调查者与多个买卖论文网站的销售人员进行过聊天,证实网站“浏览购买比”一般为2%―6%。通过公式“平均交易费用×每天浏览买卖论文网站的人数×浏览购买比×365(天)”,计算可知互联网网站论文交易2009年度销售额为1.8亿元―5.4亿元。如果加上电子商务网站销售、即时通讯销售、校园广告销售、论文以及论文收入,该“产业”年交易额还是相对保守的数据,具体数值难以估计。
该调查者同时发现,论文交易网站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如论文选题涉及范围广,文、艺、理、工、商、法、医无所不包;经营业务流程完整,包含论文写作、、论文翻译、论文检索,允许组织加盟,在全国各大城市设办事处,便于沟通客户,分享利润;在所属行业或群体设联络员,引荐推广,收取加盟费用,形成“传销网络”。
不约而同的是,在2008年,这些买卖论文网站均进行了搜索引擎推广。
伪劣论文知多少
2009年底,与论文相关的两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是在《晶体学报》杂志上井冈山大学刘涛和钟华两位讲师发表70篇造假论文的事件;另一件事是2004―2009年这5年间,黑龙江大学的高山在该期刊上发表了数量惊人的279篇论文。
为什么他能在短时间内发表这么多论文?高山是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一名教授。
高山坦承,2004年到2009年期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中发表了论文200多篇,具体篇数他没统计,差不多平均每周发两篇吧。但他介绍,这些论文完全是他辛苦得来,完成这样大规模的论文数量,也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据专家介绍,一般来说,要确定一个新的晶体结构,必须经过“化学反应合成―培养单晶―获取表征数据―软件分析”等一系列过程,才可能形成论文材料。但《晶体学报E卷》收录的论文要求不同。高山解释说,这个学报是网络版,实际上就是个晶体结构数据库,只要它认定你的数据新颖、准确、合理,经过一两轮修改,慢的两三个月、快的一个月就能上网。《晶体学报》虽然影响因子低,但对结构解析而言确是权威期刊。高山教授对自己的学术能力很有自信。他说,自己的团队起早贪黑,培养的晶体多,再加上解析及时,投论文熟能生巧,故此多发论文很正常。
那为何《晶体学报》被中国学者如此钟情?专家分析说,一方面,该杂志类型属于“晶体结构的数据库,门槛比较低,只要你解出的结构从未有人报道过,该杂志就会接受你的论文”;另一方面,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SCI或者SCI扩展级,这对某些想在国际三大检索上发表文章的“学者”,是很有吸引力的。“《晶体学报》依据解出的晶体难易程度等分卷发表,分为A、B、C、D、E等不同的专辑,其中E卷的影响因子最小,其次是C卷,而这两卷恰恰是中国文章最多的。”
事实也如此。据调查,井冈山大学两名教师涉嫌伪造数据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上。而更令人吃惊的信息是查询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发文排在第一位,2005―2008年9月该杂志共发文近1.5万篇,中国籍作者发文超过7500篇,占该杂志总文章的半数。
相比《晶体学报》的其他几卷,E卷最易。如果用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来衡量的话,E卷的影响因子只有0.3,比起高端的学术期刊,如《科学》影响因子将近30,《晶体学报》E卷简直就是“小儿科”级别。
据一位常给《晶体学报》E卷投发论文者介绍,在E卷发论文的门槛比较低,只要用搜索引擎一搜,就能搜到《晶体学报》的投稿网站,E卷的投稿方式有点特别,有一个投稿专用的软件,“你只要把实验的关键数据和相关信息输入,就能自动生成一篇符合这个期刊需要的论文了。”他说。
对此,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长黄勇研究员披露,国际上有一类科技杂志,好比一本大字典,每篇论文代表一个新字。总字数有数万,常用字可能只有几千。而《晶体学报》就是这样的科技杂志。在短时期内刊登数篇、甚至数十篇论文并不是没可能。
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已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前列,“垃圾论文”是否占据了大量比例?“论文大国”的后面,到底有多少是造假的,有多少是“技术含量较低”的?
或者说,在中国科技论文成果中,类似这样的论文占到多少比例?单纯以数量论,我国早已进入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但近年来国内舆论一直批评的一点是,中国是论文数量大国,但算不上论文质量大国。
这个判断是准确的。2008年度中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首次突破10万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增加2万多篇,占世界份额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超越了英、德、日等国家。
但是从引用情况看,我国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5.2次,与世界平均值10.06次相比,只有一半。这反映出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从1999年到2008年,来自中国的累计被引用次数超过200次的国际高影响论文只有106篇。2008年,我国论文中只有约10%的论文被引次数高于世界平均值,也就是说,10篇中只有1篇超过世界平均被引用数。
而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引用频率最高的重要论文的比率来看,2007年美国的重要论文占到全世界的40%,英国和德国分别超过10%,日本为7%,中国约为6%。
何以催生论文产业
目前,中国论文造假的成本太低,代价太小,利益太大,造假者因此肆无忌惮。黄勇解释说,有些研究工作原理和理论是很清楚的,有些数据和结果可能也是可以预测的,甚至研究做出的结论和解释也是一致的。某种情况下,这也可能成为一些造假者的机会。
与此同时,目前在国内不少大学,发表SCI论文会有数额不等的奖励,多的甚至上万元,在评职称、评奖等多方面,SCI文章数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造假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利益,比如奖金、职称等,这些利益又成为继续造假的驱动力。很多学术界人士说,谁也不想“为而发表”,但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逼得你这样。比如说几乎所有大学对博士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必须有两篇SCI文章,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而且必须是实验型的。也是申请奖学金的最低门槛,并按照期刊级别、影响因子、署名位置来排位,老师的职称评比也有这个因素。
就是这些“硬指标”,让不少人挖空心思想一些“抄近道”方法。《晶体学报》E卷这类“论文集散地”,当然格外受欢迎了。
面对庞大的论文买卖产业,我们更应反思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学生毕业要论文答辩,教授、医生、记者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而且是“非此不可”。这种机械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无疑是催生买卖论文“产业”的原因之一。不改革“论文至上”的能力考评机制,论文买卖难以杜绝。
大学生互联网论文篇5
由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等机构台办的“世界大学排名2009”目前揭晓。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再次位列全球高校50强,其中香港大学排名第24位,在亚洲仅次干排名第22位的日本东京大学。清华大学今年在此榜单中上升明显,排名第49位,跃升7位,去年排名为第56位。《泰晤士报》与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的2009年世界大学评估,以学术表现、雇主评价、学生及教授国际化程度、师生比例及论文引用情况等为全球大学排名,是目前最权威的相关信息之一。
“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会”全国精英总决赛年度总冠军近日在广州揭晓,郑州航院大四女生周珊珊一举夺魁,摘下年度总冠军的桂冠,同时还获得最佳笑容和最佳气质两个单项大奖。另外,同样是郑州航院在校学生的熊玮捧了最具亲和力单项大奖。周珊珊夺冠后表示,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训练为她最终夺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两名学生的礼仪课程老师谢晓芳说:“周珊珊和熊玮都是郑州航院2006级的学生,她们最突出的是综合素质。特别是在才艺方面。”二人在郑航所学的都是旅游管理专业。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颁布了修订后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对广播电视广告内容、播出、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如,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播放电视剧时,每集(以45分钟计)可插播2次商业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其中19点至21点之间每集可插播1次商业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等等。
胡润近日公布了“2009胡润百富榜”前两名,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以350亿元从去年排名的1D3位飙升至今年的第1位,张茵家族以330亿元排名第二。胡润研究院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中国的前两名富豪都注重节能环保,王传福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张茵家族的废纸循环再利用都显示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成就。“今年43岁的王传福,1995年创立比亚迪,拥有充电电池、手机产业,比亚迪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初进入汽车领域。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
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近日确定了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实施阶段。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规划》是巨大的推动力,因为新闻出版这个行业本身具备产业性这样一个特征,它是依靠加工、制造、流通来传播文化的一种产品生产模式,它具有鲜明的产业属性,所以现在也是面临这个问题,非常需要进一步通过产业发展这个重要渠道提升我们的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美洲食蜂l是一种体型小巧的鸟类,但异常勇敢。日前,美国一名摄影师在科罗拉多州班尼湖公园拍到一只小食蜂l勇战红尾鹰的场面。当时,一只红尾鹰正尝试靠近食蜂l的巢穴,突然受到一只勇敢的食蜂l的猛烈进攻。食蜂l先是向云霉飞冲,飞到红尾鹰的上方,然后对准目标俯冲下来,用钩形的利爪钩住老鹰的背,在享受了几秒骑鹰的感觉后,食蜂l立刻对红尾鹰发动攻击。尽管这只红尾鹰的体型几乎是小食蜂鹪的50倍大,但它却无力摆脱背上的小鸟,只能痛苦地发出鸣叫,最后落荒而逃。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骤增、学生闯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迷茫等诸多因素,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帮助大学生舒缓压力、调试心理,确保其健康成长,成为各高校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各地高校已有“心理宣泄室”设置。在私密空间中提供橡胶人、拳击手套等用品,通过击打等“虚拟暴力”来发泄焦虑、紧张情绪。再通过心理咨询老师的开导,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方式很好地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目前,宣泄室越来越受到在校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但也引起不少争议。
刚刚过完79周岁生日的袁隆平曾对外界表示。到他90岁时,超级稻争取亩产达到1000公斤。有人怀疑这种提法是放卫星。近日,袁隆平郑重地说:“科学研究是有一定基础的,这是我的任务,是我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他说,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最高可到1500公斤。2000年和2004年,他分别实现了超级杂交稻亩产700公斤和亩产800公斤。他说,杂交稻亩产900公斤有希望在2012年实现,比预计提前3年。“隆平高科”是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股票,袁隆平任该公司名誉董事长,持5%股份。
瑞典皇家科学院近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该院称,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电荷耦含器件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依然在今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举行。
日前,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在中国南方校园中成为一个焦点。对这个“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外界在赞赏的同时,质疑和讨论也同样喧嚣。而身为中大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博雅学院院长的著名学者甘阳说,“中大珠海模式将是全国高校最好的模式”。这位在短期内将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基本无意识引向蓬勃开展的思想学术界风头人物,如一阵从香港刮到广东乃至全国的旋风。
现代社会,一些个性的创意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应,但个人要善于辨别是否合法。近日,一种印成人民币图案的个性时尚抱枕的图片在博客、红网论坛流传。标题为《新颖的人民币靠垫》、《美女们最爱不释手的靠热》等,照片显示整个靠垫被以百元大钞人民币的图案包围,看上去像放大版的一叠人民币,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有人称非常时尚可爱,叫人不喜欢也不行,也有人跟帖称商品上印人民币图案是违法的,法律有明文规定,“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近日,随着淘宝网第二届创业先锋评选名单的揭晓,山东临沂市51岁的宋琳女士被评为“十大网络创监先锋”之一。现在淘宝网上网友都喜欢称呼宋琳为“最牛老太太”。宋琳的创业宣言是这样写的:“梦想不是 年轻人的专利,创业也没有年龄之分。”2000年,宋琳的单位破产,她被迫下岗。2005年11月,宋琳网上的“千千结毛线店”正式开张。四年过去了,在宋琳的网店上,买家好评率是100%,卖家好评率是99.99%。在销售旺季,宋琳的网店一个月能卖出几万元的毛线。她最大的希望是能把产品卖到国外去。
被加封“史上最牛”桂冠的公职人员大都没有好下场,这次倒霉的是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团长夫人”的于富琴及其丈夫陈伟。两人在新疆建设兵团农十二师221团任职,陈伟是副团长,于富琴是医院党支部书记。两人国庆长假乘单位公车参观敦煌莫高窟,讲解员因阻拦于触摸壁画,被扇两记耳光。这一事件曝光后,新疆建设兵团新闻办很快处理结果,这对夫妇双双被免去职务。兵团对事件的重视、处理的雷厉风行和最终免职的严厉处分出乎许多网友的预料。赢得网友赞赏。
海峡都市报讯,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陈发树,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现在也要效仿巴菲特做慈善了。据悉,陈发树将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资金形式全部为流通股股票,市值约为80亿元,占陈发树个人所持有股份的90%左右。陈发树在国内资本市场巨额减持紫金矿业套现近30亿,而后先“喝酒”再“吃药”,先后成为青岛啤酒和云南白药的股东。“新华都慈善基金”的资金形式全部为陈发树个人所持有的流通股股票,包括紫金矿业、青啤、云南白药等。
中国的人口在世界上最多,吸烟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多。在中国,吸烟人口高达3.5亿,占总人口的27%左右。作为一个中国人,姚明不仅不吸烟,并且他还在最近成为最新中国控烟协会的控烟形象大使,呼吁吸烟者戒烟,推进禁烟活动的发展。火箭中锋姚明与夫人叶莉,一同出现在了这项以禁烟为主题的活动中,中国控烟协会之所以找到姚明这样的名人,主要是希望利用名人效应来引导公众尽量远离烟草的危害。此前杨澜、鞠萍、姜昆、濮存昕、刘璇和张怡宁都曾受聘为控烟形象大使。
2009年度世界大师锦标赛日前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令人称奇的是,在来自95个国家的28292名选手参加的铅球比赛中,百岁老太鲁斯?弗里斯将一枚重约4.08公斤的铅球投掷出4.26米远,成功夺得冠军。鲁斯表示,她就是奔着冠军来参赛的。“我对这个成绩还不够满意,我还能做得更好。”鲁斯的身体非常健康,她不抽烟、不饮酒,每周坚持锻炼,有时甚至做负重练习,还喜欢步行,不过让专家大惑不解的是,和许多长寿人士不同。鲁斯非常讨厌吃蔬菜,最爱的就是面包和肉。
近日,一条来自新华社、标题为《2005年超女纪敏佳入伍现任空政副营级干部》的消息,引起众人的关注。2005超女十强选手纪敏佳这几年十分低调。近日在举行的韩红新专辑会上,韩红作为空政业务副团长,隆重介绍了纪敏佳现在的身份,空政副营级干部。原来纪敏佳早已加入了空政,与韩红、姜超、洪剑涛等人成为战友。纪敏佳入伍的消息被韩红踢爆后,受到媒体的追逐,纪敏佳表示,自己早就入伍了,只是一直很低调,觉得没有公开的必要。真是不鸣则已,入伍就“营”。
大学生互联网论文篇6
【关键词】 研究生;短期支教;农村教育;收支平衡
暑期“三下乡”活动自萌芽到目前发展成熟的近三十年间,一直保持着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初衷。期间,一批又一批大中专学生,将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科学、卫生知识带到边远农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便捷的交通、庞大的互联网、飞速的信息传递等等,使得农村教育整体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如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师资水平整体偏低等,都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笔者试以某外语院校的研究生短期支教为例,讨论研究生短期支教对受援地教育所带去的改变,研究生志愿者的收获,以及如何保持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支平衡”,达到双方共赢,从而长久、高效地发展。
一、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支出”
1、发挥专业优势,合理设置课程,为孩子们打开知识之“窗”
短期支教,目前较为科学和常用的模式依然是课程教学。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与城市学校的相差无几,而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再加上常年外出务工等因素,学生也渐渐出现了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受挫等情况,甚至呈现出内向、自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因此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想办法根据现有的条件来丰富他们的头脑,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某外语学院研究生支教团为例,他们以专业优势为基础,课程设置多以激发兴趣为主,在带去学习方法的同时又唤醒了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兴趣。如知识讲座类专题“海外风采”、学科竞赛类专题“趣味英语”、社团活动类专题“外语歌曲大赛”等活动及课程,着重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传播其他语种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短期支教或许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从不同角度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支出”是具有长效性、引导性的付出,对于其今后的学习态度及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结合专业背景,分享研究方法,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短期支教中,志愿者们“支出”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化知识,更带去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及先进的科学理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本地优秀的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考虑到当地社会水平等因素,大都不愿回到本地教学,而优秀的教师难引进、难留住。因此形成了人才外流、师资欠缺的恶性循环。坚守在一线岗位的教师,很多都存在年龄老化、观念陈旧、学历偏低的特点。研究生经过了高考的洗礼、本科四年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文化知识水平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较之本科生高一些。在短期支教活动中,可针对受援地学校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与“师资培训”同步进行。以某外语学院研究生支教团为例,他们将中小学师资培训列入短期支教的计划之中,坚持每年在暑期“三下乡”过程中,为受援地学校教师赠送“知网论文学习卡”和相关书籍,并为其开展系列讲座,与乡村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从开展课题研究、处理师生关系及平衡教学科研等方面,为乡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研究方法。这样的“支出”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付出,有助于促进高等院校与乡村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共同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
3、团队工作,深入学生家庭,普及科学教育理念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障碍中,应重视的还有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农村家长大多受教育水平限制,对基础阶段教育认识有所欠缺,其所持教育理念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过分重视成绩排名、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对孩子训斥多于鼓励等。但同时也能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尽自己所能,希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但受时间、经济、自身教育背景等因素限制,往往难以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针对这一现状,志愿者通过家访或团队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受援地学生家长所持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以访谈及宣讲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有关科学教育观念的引导和知识普及。这样的“支出”是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付出,对于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指导意义,这不仅关系着农村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乡村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生短期支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是一项具有长效性、引导性、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的教育“支出”活动。虽说支教是无偿性、奉献性的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研究生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二、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入”部分
1、“以知促行”,深入一线教师队伍,学习教学方法,积累社会经验
研究生阶段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成熟阶段,因此支教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帮扶,而是运用自身学习背景来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对于外语院校来说,大多数研究生的求意向锁定在教师职业上,参与支教的学生大多从小都有着“教师梦”。但在读研期间,由于平时繁重的学业任务等原因,无暇从事实习活动,适时参加短期社会实践,可以为他们创造机会,使其接触一线教师,亲身体验课程教学及对待学生的方法。通过支教,志愿者们参与了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培养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以行促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短期支教对研究生而言,是“知”、“行”、“研”有效结合的好时机。研究生整体上年龄、学历、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具有大胆假设,积极求证,善于总结的能力。因此对于研究生支教者,可鼓励其在支教后采用论文、科研项目等形式,形成科研成果,力求学生在付出汗水的同时收获真知。以某外语学院研究生短期支教为例,在每年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整个团队的每位成员在支教工作结束后,都能写出一篇较为完整、正规的论文,并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为其修改,最终形成了“研究生暑期支教论文集”。从短期支教的延续性来说,对于之后的支教团队,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科研上,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比如继续讨论如何更大地发挥学科教学(英语)、课程教学论等专业优势,使“支教促学”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良性循环。
3、真情奉献,收获感动与感恩,积极反哺社会
无论是哪个社会实践主体,短期支教对其带来的感动和感恩都是最直观的。一方面,志愿者们亲眼目睹农村孩子求学道路上的艰辛和不易,回首看来,自己的学习机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因此,更坚定了他们珍惜资源、努力学习的信念,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越来越体会到农村教育发展的种种障碍及无奈,有一部分志愿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更是树立了将来走向基层、服务基层、反哺社会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对于受援地学校甚至整个地区而言,志愿者们除了无偿授课外,还不断通过各个媒体实时报道当地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通过宣传,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该地区的教育。对于当地学校而言,收获是多方面的。
三、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支平衡”
1、当研究生短期支教“支出”大于“收入”时
无论什么事业,如果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也就是这个事业终结的时候,支教工作同样如此。不同的是,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入是无形的,作为研究生志愿者,在支教工作中既是教育者,服务于受援地的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又是受教育者,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理论上的充实以及行动上的历练。如果支教这项事业只存在付出,那么志愿者们能感受到的就只有艰辛和困苦,毫无成就感,那么过不了多久就没有人再去体验了。因此,在支教前期的整个筹备过程中,组织者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支教方案,使学生在奉献中不忘思考和总结,做出成绩,从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
2、当研究生短期支教“收获”大于“支出”时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也慢慢出现了浮躁的情绪,人们越来越看重各类投资的回报。但当回报远远大于投资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投资同样的事情,很容易出现饱和、恶性竞争的局面,支教工作同样如此。在暑期“三下乡”进展得如火如荼时,也有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混杂其中。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的只是完成任务,或是给自己简历上“社会实践”一谔砩霞副噬彩,只见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不见实际的意义。所以有人说短期支教工作更像是一项形式大于意义的“面子工程”。因此,笔者认为,短期支教的目的性不能太强,额外“收入”尚需杜绝。
3、如何使研究生短期支教工作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
要使研究生短期支教工作有长远的发展,必须维持其“收支平衡”的状态。首先,高校作为志愿者的孵化机构,应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完善制度,增加短期支教的专业性。比如教育学学科下的研究生,可深入乡村一线教师团队,专门对教师做科研培训,用自己所学的研究方法等知识,帮助老师们推陈出新,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其次,“团学机构”作为短期支教的组织机构,在保证支教工作顺利进行外,还应考虑整个项目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如建立实习基地,定期回访调研等,这样才能使短期支教有更大的收获,也能使学生的科研更具有参考性。再次,志愿者作为活动的主体,应具有单纯、正确的支教动机,要有主动服务和学习的意识。短期支教的指导部门和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爱国、爱党、爱人民等这样宏观的宣传动员外,更应实实在在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告诉他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觉悟从事这项工作。
研究生短期支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应注意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自身发展出发,将帮扶与学习相结合,平衡其“收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安建增.论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衔接[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3).
[2] 徐国斌,冯萍.研究型大学准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8).
[3] 邢红斌,李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省团学校报,2014(4).
【作者简介】
袁 菁(1989.6-)女,陕西渭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互联网论文篇7
可以说,这几年美术学院在毕业创作的细则上是做得很到位的,从制度的不断完善到指导教师的配备,再到后勤服务工作的到位,高校为艺术生的毕业创作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带领毕业创作的教师,都是从本专业中挑选出的相对优秀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从毕业创作的立意开始,一直到毕业创作的展览,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把关。艺术院校对毕业创作指导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有: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指导、答疑,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对学生指导次数5次以上,要有3次毕业创作的修改稿。对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按要求完成美术或设计作品,同时结合作品或另外选题写一篇正文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设计报告。对于艺术生来说,毕业创作一般会经历如确立选题、搜集素材、设计草稿、创作作品等环节,也就是要解决“画什么,怎么画”的问题。无论水平高低,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且有了指导教师的帮助,同学的激励,艺术生的创作水平或多或少会得到提高。可以说,只要投入精力准备和创作,所有的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艺术感悟。
一、启发引导:教师在学生毕业创作中的任务
我们常说,艺术作品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生命是创作者的情感所赋予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内心情感来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技法。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油画第一工作室主任洪利标具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