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七夕银河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韵独自开。斋边铜雀台,鬓发衰。而与尔通对徘徊。望天涯,携手并肩来。汝骑乌蹄白。舍外花如海,有人猜。请君随我步香阶。春又去,月落满清斋。清斋汝舍,你我休憩的地方。我清茶淡酒酌知己,你浓墨重彩尽平生。既然来了,就静下心来,好好听上一曲。

  

  七夕银河会

  撰曲:陈嘉慧

  演唱:文汝清  李嘉宜

  织女【清唱散板】

  九天玄外魂梦醒。

  (上板)八声齐奏响银铃,七仙同贺舞霓裳庆。

  (众女:柳腰逐燕影,漫舞步轻盈);

  (织女唱)六面灵鼓,震动鱼龙惊,

  五音吹彻曲和鸣。

  (众女:琅璈奏,玉车乘,钿瑟响,凤驾迎);

  (织女唱)四方传来乞巧令。

  (众女:承天命,驾鹊桥平);

  (织女唱)三生夙愿何日成。两星分

  (众女:有朝得盼);

  (织女唱)情逾永,只影伶仃。

  (众女:月暗花飘零),

  (织女唱)憔悴泪凝凝,一朝相逢,

  (散)把盟心证。

  牛郎【白】织女妻,织女妻呀!

  织女【白】啊!牛郎夫呀!

  牛郎【彝族舞曲衬白】

  唉!欢枕方浓,独恨云川之爱断,思怜未洽,犹叹河汉之无情。奈何一别经年,心悬倒挂,妻呀,你可知我日夕翘首望西风,引领鹊桥渡双星。

  织女【古老河调慢板板面】

  雾踞云裳来相应,步履跄踉,痴心永相证。

  (生接唱)感铭玉帝怜同命,喜今宵凤驾迎,信有真诚为爱显证。

  (旦接唱)几经风雨银河静,不禁泪睫盈,万语千言我欲诉君清听。

  (生接唱)念往昔情未罄,

  (旦接唱)望千秋情逾永,

  (合唱)东西隔阻心相应。

  (生接唱)雨霁报新晴,

  (旦接唱)秋光照画屏,

  (生接唱)箫鼓处处奏升平,共你相逢宜欣庆。

  织女【尺五线彝族舞曲】

  日日杼织锦色彩拼,夜夜独看疏星,钗分三生证,恨锁春山贮泪盈盈。(旦浪白)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牛郎【接唱】

  梦断庄周踯步穿花径,年年遥对仙山,千呼不听,望穿秋水再会蓬瀛。(生浪白)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织女【接唱】秋色方盛,素月迎,烟消雾散清。

  牛郎【接唱】凤箫引,(合唱:凤箫引)

  喜鹊御云骋,(合唱:喜鹊御云骋)

  驾玉乘,(合唱:驾玉乘)觅芳影,(旦唱:觅芳影)相看眼忪惺。

  织女【接唱】丝竹锵鸣,奏未停,衣香鬓影。

  凉风劲,(合唱:凉风劲)心绪恨难平,(合唱:恨难平)涕泪零,(合唱:涕泪零)醉心倾,(合唱:醉心倾)痴心梦蘼竟。

  牛郎【接唱】石烂海枯青天不瞑。

  织女【接唱】留住葱青呀!

  牛郎【接唱】愿效蝴蝶于飞,心心相应,万种相思恨檠檠。

  织女【接唱】只为隔绝银河,岁月逮送,鸳鸯那堪判双京。(旦浪白)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牛郎【接唱】誓约山盟,劫难檠,(旦唱:劫难檠)

  五更声,(旦唱:五更声)牵衣唤句卿。

  (生浪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合唱)天色曙呈,

  (旦唱)盼来年!(生唱)盼来年!

  (旦唱)鸟共鸣,(生唱)鸟共鸣;

  (合唱)待弦月,照双星。

  

          《七夕银河会》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关于这民间传说有好几个版本,大概讲的是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天人相隔的故事,一位叫牛郎的凡人和一位叫织女(仙女),由于仙凡有别,所以玉帝下令织女要返回仙界,剩下牛郎留在人间。牛郎身边有灵性的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玉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乞巧节”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演唱:文汝清  李嘉宜

          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起在文人的诗歌里就多有描写,但在属于通俗文学的戏曲里,它出现得较晚。在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誉为中国戏曲成熟标志的元杂剧里,并没有专门描写此故事的剧作。不过,在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一折里,杨贵妃一登场便说:“今日七月七,牛女相会,人间乞巧令节。已曾吩咐宫娥,排设乞巧筵在长生殿,妾身乞巧一番。”然后,李杨二人双双比照牛郎织女诉说衷肠;另外,乔吉的爱情名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里男女主人公“秋乞巧穿针会玉仙,说海誓山盟曲槛前。”也借牛女故事表达彼此的浓情蜜意。

  

          值得一提的还有洪升的名剧《长生殿》,专门用了5出戏写牛郎织女:第22出《密誓》,七夕夜晚,牛郎织女见证了李杨二人在长生殿里盟誓;第33出《神诉》,织女知道贵妃冤屈,上奏天庭,让其归蓬莱仙境;第44出《怂合》,牛郎为李隆基向织女求情,织女答应李如有悔改之心,愿帮李与玉环。最后牛女达成共识:“李三郎罪有可原”,便商量帮他们月中“重圆”。商量好帮李杨事后,天鸡报晓,牛女二人七夕团聚的时间也快结束了,织女不免发点牢骚:“没来由将他人情事闲评议,把这良宵虚废。

  

          唉,李三郎,杨玉环,可知俺破一夜功夫都为了你!”第47出《补恨》、50出《重圆》,织女帮助李杨在月宫团圆。本来,月宫是嫦娥所居之地,但在《长生殿》里却淡化了嫦娥,而是织女向嫦娥借月宫安排李杨团聚,这便显现出了民间对于情爱保护神的选择取向——因为织女对丈夫忠贞,而且有子女,更符合中国人家庭美满幸福的标准;而嫦娥偷食丈夫灵药、自己单身飞入月宫,只能寂寞舒长袖。所以,在《长生殿》里,牛郎、织女成为李杨爱情的保护神,戏曲将牛女传说与李杨爱情巧妙融合,足见洪升杰出的艺术匠心。随着《长生殿》的广泛流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牛女故事,而牛女成为民间百姓爱情保护神的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