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家庭、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婚姻伦理思想研究.pdf
中文摘要
《起源》婚姻伦理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部分:(1)婚姻产生于蒙昧时代后
期,经历了四个阶段:血缘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和专偶婚:自然选择、经济
因素是推动婚姻向前发展的源源动力。(2)个体婚制是夫妻性爱能在其中发展
的唯一形式,夫妻性爱根源于对偶婚时代妇女的高地位和受尊敬:尽管人类从
未放弃过理想婚姻的追求,但鉴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的婚姻不可
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历史的幸运儿。(3)婚姻随时代
而变迁,未来社会个体婚制不仅不会消灭,而且对于男子也将成为现实;爱情
成为婚姻的基础,自由成为婚姻的特征;婚内夫妻平等,爱情消失可以自由离
。
婚。
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起源》婚姻伦理作历史性探源和分析,
力图阐明《起源》婚姻伦理的理论渊源、理论实质与方法论基础。文章认为:
(1)婚姻演变过程中婚姻伦理关系也随之进步:血缘婚阶段排除了异辈相婚,
但同辈仍旧互为夫妻;族外群婚阶段摆脱了血缘相配,但人们依旧集团相婚;
对偶婚阶段出现了主夫主妻的共同生活,但婚姻短暂而易解;专偶婚阶段实现
了一夫一妻制,但婚姻中出现了压迫与支配。婚姻伦理关系的进步,离不开自
然调节和社会调节,自然调节和社会调节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氏族的生存和发展。
(2)个体婚制能够产生夫妻性爱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婚制排他性与夫妻性爱排他
性的天然契合;夫妻性爱却是历史的奢侈品,阶级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
统治阶级夫妻性爱萌生的重要因素,集中反映了婚姻为阶级国家政治、经济制
度服务的本质;工人阶级夫妻性爱的萌生却正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的结果。
(3)未来社会个体婚制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个体婚制长存和理
想婚姻实现的前提;但爱情基础不是爱情至上,婚姻自由并非绝对自由,夫妻
平等不可发展出夫人揽权,自由离婚需要慎重和坚决。
关键词: 婚姻伦理关系 社会调节个体婚制 夫妻性爱
Abstract
Therethree in
are onmarital
parts theoryOriginofFamily.Private
later
and tothe ofbarbarism
Country.1)Marriage,thatproducesage period,has
four blood outside
experiencedstages:the marriage,thegroupmarriage
relationship
of antithesis andthe selection
race,the marriage.Nature
marriage specialpartner
andeconomicelementare that tomoveforward.21
steadypowerimpelmarriage
Theindividual isthe forminwhichthehusbandsandwives
marriagesystemonly
affectioncarl husbandsandwivessexaffectionreotinwoman’s
sex develop.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