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影《人兽》《机器》:科幻中的伦理困境

  这两部电影,都应该算是小众电影,并没有寻常大众电影所具有的可以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也不宣扬真善美,更像是个人的伦理臆想,再加上天马行空,所以看完之后,容易让人有强烈的不适感。

  先说《人兽杂交》,这片名就已经很雷人,当然这里面也有译制者自己的私心,给故事取一个吸引眼球的名字,以提高点击率和关注度,但实际上人与兽之间并无交集,整部电影都是围绕一项生物实验展开。

  主角夫妇都是生命研究的前沿科学家,供职于同一家公司,致力于研制出一种新的蛋白质,可以解决现在让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他们用动物的遗传物质做实验,创造出新的生命体,两只肉球一样的新物种,当用它们向公众展示时,原本相亲相爱,却突然在公众面前相互残杀,现场一片血肉模糊。

  这失败不是没有原因,因为夫妇俩私下里开始了另外一项实验,妻子偷偷用自己的卵子参与实验,造出了一个半人怪物。他们正倾心照顾那个小家伙,没有留意到两只肉球中的雌体已经突然转变了雄体,雄体同处一室,本能地自相残杀,导致了整个实验的失败。但是他们的半人怪物,却让人欣慰,原本只是怪物的样子,却以每周一年的速度快速长大,几周后已变成一个小姑娘,他们给她取名卓伦。

  卓伦上半身是个光头的小女孩,下半身长者动物的腿和尾巴,可以听懂人话。当她用清澈的眼神和稚嫩的动作与人交流的时候,估计所有的观众都心生怜爱。

  再过几周后,卓伦长成了一个年轻的姑娘,五官像人而充满神秘感,胸前如少女般高挺丰富,穿一条睡裙,只是光洁的后曲的大腿和如触角般灵活的尾巴,告知观众她还是半人兽。她不会说话,却也渐渐成熟,有了生理欲望。因为科学家夫妇不能让别人看到她,就把她养在荒野一个废弃的农场里。卓伦接触不到其他人,于是她的荷尔蒙的捕捉对象就锁定为她见过的唯一的男人——男科学家。

  科学家夫妇把卓伦当成女儿来养,给她穿衣服,照顾她饮食起居,培养她的兴趣爱好,在事实上,已经建立起了亲子关系。男科学家也发现了卓伦身上有着他妻子的基因,这时他迷茫了,是该把卓伦当成自己的孩子呢,还是当做妻子的一个分身?当做孩子的话,这卓伦却不是他们夫妻爱情的结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当做妻子的分身吧,这卓伦又是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孕育出生长大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并且卓伦成熟的身体对男科学家产生了难以抗拒的诱惑,于是,男科学家时而伦理道德占上风,时而身体本能占上风,最终,在一个风雪天里,他与卓伦独处一室,卓伦脱下睡裙扑了上来,他没有拒绝,发生了关系。

  这一幕正好被他的妻子看到了,两个人同时陷入了迷茫,不知如何来看待他们与卓伦的关系,女科学家认为,卓伦是从她的一个细胞孕育而生的,那究竟是她身体的一部分,还是她的女儿,丈夫究竟是出轨,还是乱了伦常?

  科学家夫妇决定处理掉这个实验品,仅仅把卓伦当做实验的一个样本。这当然是科学视角的伦理,当他们下定决心,赶到废弃的农场时,卓伦已经死了。他们把她埋了之后,唯利是图的实验出资方代表赶到了,要夺取这一实验成果——因为卓伦身体中有一种新发现的完美的蛋白质,标志着实验的成功。这又是商业的视角,仅看到商业价值,把卓伦当成可以盈利的产品。

  卓伦突然又复活了,变得矫健暴力,杀死了出资方的那个男代表,杀死了男科学家的弟弟,卓伦像恐怖的幽灵一样在黑夜的森林上空游荡,动不动就抓走一个人,结束他的生命。并且都是男人。最后,她也把男科学家拖进了深潭之中,可能是昔日共同生活的情感发生了作用,并没有杀死他。

  卓伦看到女人,即便是女科学家,这个她生命的创造者,在一定意义上的她的母亲,她也荷尔蒙大爆发,将女科学家扑倒在地,撕碎了她的衣服。电影在这一部分,表现的很隐晦,我也反复看了两次,才明白女科学家躺在地上的抽动和喘息,原来是被卓伦强行进入并占有。同时,也从扑朔迷离的台词中捕捉到一个信息,这时的卓伦发生了和之前的试验品肉球一样的事,她从雌体转化为雄体。

  狗血不狗血?电影的情节设置,虽然狗血,但也给出了发生的合理性,也就是,这是很可能会发生的。这也陷入了西方的一个永恒的伦理悲剧——俄狄浦斯的悲剧:杀父娶母。卓伦最终还是杀死了前来阻止他兽行的男科学家。而女科学家虽然杀死了卓伦,但是后来她怀孕了。电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女科学家腹中的孩子,究竟是男科学家的,还是卓伦的?很可能是卓伦的,那么,这孩子生下来,或许有着科学的贡献,但也一定是延续错误的更大的伦理悲剧。

  《人兽杂交》这部电影,科学元素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伦理也被完全推到了前台,并多维度多种可能地提出了伦理的质问,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假如把克隆技术用在人身上,伦理上的困境将会是怎么样的。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看似科幻,实则是伦理的电影《机器生活》。一对夫妻婚后出现了危机,因为丈夫去上班,妻子守着偌大的别墅,无比空虚。于是这夫妻俩买了一种仿真机器人来缓解妻子居家的寂寞。

  这个男机器人的设置很棒,可以尽可能满足主人的需要,还会聊天,还有学习能力,主要的功能设置是取悦主人,外观设计上是一位高大英俊干净的帅哥。渐渐地,妻子与男机器人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甚至当着男机器人的面换衣服,把它当做电视、手机一样的机器,当她有生理需要的时候,男机器人还想取悦她、填充她的空虚。

  而丈夫也间接与男机器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夫妻二人都不愿意找对方交流,更愿意与男机器人互诉衷肠。这时,机器人已成为他们美满婚姻生活的“第三者”。直到有一天,丈夫当着男机器人的面洗澡,男机器人从丈夫的眼中读出了他的渴望,于是发生了不可描述之事。

  这时,夫妻俩都醒悟了,为了挽回婚姻,决定把机器人退回去。如果这男机器人仅仅是一样物品,一个机器,退回去就好了。但狗血的是,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出售的并不是真的机器人,而是被清除记忆和洗脑的真人。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一个毫无地位的机器人,竟然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第三者,并且是妻子灵魂出轨的对象,是丈夫身体出轨的对象。

  回想一下,之前在机器人面前换衣服洗澡,竟然是当着自以为是机器人的真人的面,就如同你突然发现原本是指一个工具的手机,竟然是一个有生命意识的人,你独处的种种过往,都被他一览无余,脸不脸红?尴不尴尬?

  所以,当机器人拥有了人的身体、智能和情感之后,我们究竟是该把它当做机器呢,还是该把它当做一个人?这也是一个还未找到答案的伦理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