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给你「物理外挂」要不要
每个清晨抑或是深夜,总是在上演各种“情绪大戏”。
程序员老孙:我最近压力好大,夜夜失眠焦虑,我爸妈、朋友们最近又给我介绍了好几个对象,我全部接触了,可是一个都没成。不是三观不合,就是互相嫌弃,找个价值观一致的结婚对象就这么难么?
都市丽人老马:我最近真的好累,我是不是快抑郁了?每天睡醒我都特别疲惫,想着又要面对一天的生活,就心累,然后身体就开始慢慢变得沉重,开心都是假象,我的快乐仿佛被人抽离了。脸上挂着标准假笑,脚上踏进办公大楼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职场伪装”又要开始了。
博士张师兄:新的一周,组会开始,博导“老板”又开始大吼大叫骂人了,实验成果出不来,SCI发不出去,每天就是忙“老板”的项目,我该怎么毕业啊,三年的沉没成本,没个抑郁症都对不起我的博士生涯!
医学生小王:每次考试前我都肚子疼,我自己知道,应该是应激性腹痛。并且我一紧张就呕吐拉稀,嗓子眼里发苦,甚至想要干呕。这次考试再挂科,就要留级了,这可让我心理负担太重了。每次情绪上来了都控制不住,一直想着考不过的画面,根本没办法好好发挥!到底该怎么调节情绪呢?救救我,我快要被淹没了!
在看过我们前几期介绍“益生菌和情绪相关的文章”后,有不少患者都给我们诉说了他们自己的“情绪困境”,并留言问该不该试试益生菌产品?
如果说,你想多一点点正面情绪,缓解焦虑失眠,调节肠胃功能,那么除了正规药物治疗和自我疗愈,舒忧菌?的“情绪快乐外挂”功能,没准儿能对你的味儿!
那么益生菌产品那么多,为什么选择舒忧菌?会更合适?真的确定安全有效吗?用还是不用,我要考虑考虑……
大家担心的这么几点,我帮你们梳理梳理:
是不是安全?
是不是有效?
是不是品质有保障?
怎么服用效果好呢?
外挂特性一:够安全!
2菌株来源安全!
拉曼2大明星菌株的特定组合,瑞士乳杆菌Rosell?-52和长双歧杆菌Rosell?-175,已经有很长的使用历史了,是脑肠轴领域当之无愧的“老搭档”了,在很多产品中都有搭配工作。
这里面的瑞士乳杆菌Rosell?-52也是中国《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名单》中的菌种。长双歧杆菌Rosell?-175则分离自人体。所以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宣传益生菌的产品,够安全才行!舒忧菌?纯益生菌配方,3岁以上幼儿、孕妇乳母都可以服用。看看名单里这些菌种,找找瑞士乳杆菌Rosell?-52在哪里!(咳咳,使用舒忧菌?信任进度条20%已存档~)
拉曼5步安全法!
准确、快速的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技术,对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抗菌治疗至关重要,拉曼5步安全法,安全有保障!
Step1全基因扫描
Step2抗生素耐药性筛查
Step3可变基因筛查
Step4动物毒理学研究
Step5人体临床
(哇,高大上,信任进度条又加载了,35%已存档!)
外挂特性二:够有效!
之前也给大家科普过,人体的肠道菌群、肠道和脑之间,有着很密切的信息交流,那就是肠-脑轴,在脑发育、抑郁、焦虑、认知功能等方面,用处多多。而2菌株通过大量试验证明,这对搭档合作可以有助于缓解焦虑,促进心理健康。
第一步,看菌株机理!
「2株菌大佬」的有效定植,让肠道有了保护膜~
菌株想要贴紧在肠道上,可要有两把刷子!除此之外,两位菌株大佬还能降低肠道通透性。
先来看看Rosell ? 52,多亏其产生的S-layer 蛋白,才能强烈粘附在肠上皮细胞上。Rosell ? 52与致病菌抢占黏附位点,让病原菌没地方占位~
Rosell ? 175 ,则能和人体肠粘液产生交互,更长时间的短期定植,让胃胀气跑光光~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给肠道造个“万里长城”~
「2株菌大佬」抑制“坏”细菌,让肠道菌群有了平衡器~
Rosell ? 52 可代谢产生乳酸、抗菌成分H2O2 ,这些成分都能阻挡抑制有害菌的生成。而常见的有害菌、致病菌,包括2菌种对它们的抑制情况,我也给你们列出来了。快瞅瞅这些害人的小妖精!4个+就表示抑制等于或超过40mm,3个+表示20-40mm之间,2个+表示10-20mm之间,1个+表示小于10mm,“-”表示没有抑制作用。看完是不是觉得这2株菌还是挺厉害的!
「2株菌大佬」缓解改善各种症状,让胃肠道更舒服~
举个栗子!Rosell ? 52 能够有效改善 AAD IBS 症状 ,Rosell ? 175 能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综上所述,
「2株菌大佬」在脑肠轴的战场上可谓是「战绩颇丰」!在菌株机理上可以对行为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保护肠道屏障、预防神经炎症等。
(叮咚~使用舒忧菌?信任进度条56%已存档)
第二步,看人体临床!
第二步,看人体临床!
第二步,看人体临床!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人体临床试验中,舒忧菌?同样战绩不凡。
在Diop 2008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舒忧菌组可以改善因为压力而产生的胃肠道不适感,如恶心、呕吐、腹痛、胀气等。这是首次研究显示益生菌对受慢性压力影响的健康人群胃肠道症状有积极影响。
还有研究表明,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中,3组辅助治疗(益生菌/益生元/对照组)对比,舒忧菌?可以改善轻度、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一些情绪症状和食欲。
那么除了辅助治疗,只服用益生菌是什么情况呢?
另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不接受药物治疗、仅服用益生菌(舒忧菌?)的情况下,在4到8周内,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快感缺乏都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划重点!1-2个月,症状改善!
(恭喜你看到这儿,使用舒忧菌?信任进度条80%已存档)
第三步,看官方认证!
研究充分有保障!
脑肠轴领域全球首个且唯一在加拿大和巴西获得「健康声称」的益生菌产品!
(重点来了,这个有效可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值得信赖,信任进度条又前进了,85%已存档)
外挂特性三:够品质!
首先,说起品质保障,你一定关心厂家是谁,大企业才值得信赖嘛~
百年名企拉曼(LHS)生产,从基础研发到应用研发,从菌株特性、鉴定、安全性、动物实验、人体临床,到产品的加工工艺和配方研发,全程把控,确保高品质!
其次,产品品质直接和活菌品质牢牢挂钩!
专利保护方面,2 株菌都有拉曼 Probiocap ? 微胶囊包埋专利技术。这个微胶囊包埋可以耐得住高温、抗得了高压,同时还让抗胃酸、耐胆碱能力足足提高了1000倍!
所以,有了这个技术,常温就能贮存了,方便随时服用,活菌够稳定,你我够方便!
(好了,既然至此,信任进度条100%已存档,来来来,来袋舒忧菌?!上班疲惫,我再也不用靠咖啡续命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服用呢?在前面的科普文章中,《益生菌可改善焦虑、抑郁?!前提是你得吃对了》《买了益生菌,不知道怎么吃?│益生菌常见问题释疑》已经详细说了益生菌的补充方法,今天,针对舒忧菌?的服用,我们再来简问简答来一波~
谁可以喝?
首先,抑郁症患者、焦虑症患者可以服用;其次,处于慢性压力下的正常成年人肯定也适用;其中,老人小孩都OK,孕妇妈妈也可以。
要喝多少?
每次1~3 袋,每天1次。全天用量不超过3袋为佳。压力特别大,抑郁状态的话。可以按2-3袋/天的量走,普通慢性压力下1袋/天就足够啦!
要喝多久?
正常需要服用8周以上;当然如果要达到最佳效果,建议连续服用3个月更好一些。
一盒能喝多久?
按每包1.5克,28包/盒的量来说,一天一包能喝1个月,一天两三包的话,能喝1-2星期。
不喝的时候怎么储存?
平常保持密封,25℃以下的储存环境就好。
可以和其他药物同时吃吗?
可以和抗抑郁药物、助眠类产品、维生素等同时服用。但是不要与抗生素、非抗生素类杀菌剂、吸附剂同时服用,这些会降低益生菌的功效。如果必须联用,可以错开时间服用,一般间隔3小时左右作用即可。
参考文献
【1】Diop L., Guillou S., Durand H.:Probiotic food supplement reduces stress 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volunteers: A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Nutrition Research 28(1): 15, January 2008.
【2】Messaoudi M, Violle N, et al. Beneficial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a probiotic formulation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 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R0175) in healthy human volunteers. Gut Microbes. 2011 Jul-Aug;2(4):256-61.
【3】Messaoudi M, Lalonde R, et al. Assessment of psychotropic-like properties of a probiotic formulation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 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R0175) in rats and human subjects. Br J Nutr. 2011 Mar;105(5):755-64.
【4】Kazemi A, Noorbala AA, Djafarian K. Effect of probiotic and prebiotic versus placebo on appetit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ost hoc analysis of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J Hum Nutr Diet. 2020 Feb;33(1):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