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一译 | 北野武:你真的相信人人平等吗?

  

  一篇美文,一句译文

  如果您有更好的译法,请和大家分享

  

  ?

  译文

  One hour of life, crowded to the full with glorious action and filled with noble risks, is worth whole years of those mean observances of paltry decorum. (Walter Scott, Novelist)

  充满了光荣行动和崇高冒险的短暂生命,胜过循规蹈矩平庸许多年。  — 华特·司格特,小说家

  本期翻译:Lynn

  作者:北野武

  1

  在我的中学时代,我们学校附近有一所富家子弟的私立高中。

  那里的高中生当然脑子也聪明,也讨姑娘们的喜欢,连校服都是那么风光。每次和那边的学生比赛棒球,我都感觉我们这边又笨又穷,而且穿得也土里土气。从球场上相对而立那一刻开始,我们这边就一个个都萎靡不振了。更恶劣的是,我们还输了关键的一局。这所私立高中连棒球都打得一级棒啊。

  我们这边没有任何优势可以和他们抗衡的。我们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就这么灰头土脸地离开了球场。

  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深刻地体悟到了“人都是平等的”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

  本来嘛,在我家附近那一带,如果孩子说“我长大了想做医生”,父母就会说“你这么笨,就别做梦啦”。如果孩子说“我想要一副新手套”,他得到的答复就是“不行,我们没钱”。就这么干脆。只要用笨和穷这两个理由,基本上就能打发所有问题。

  “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这种话我们那边是绝对不会说的。

  我们会说下面这样的话:

  “你笨死了,快别做那个啦。”

  “你别去念书了,你这么笨,读了也白读。”

  “你想要那个呀,将来有本事自己赚了钱买。我们家穷,没钱买那玩意。”

  因为孩子们反复听到这样的话,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自己的本分。不会做的要放弃,得不到的要忍受,我们那边的孩子把这些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接受了下来。

  弄不好就连吃饭都成问题,我们过着这样的生活,所以父母对孩子说这种话也没什么特别深的含义。说白了,我们是真的穷啊。

  但是,我们那边的父母基本上都知道,用这种话来让孩子学会忍耐也是一种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长大成人后,等待他们的是一个“说不行就不行”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冷风吹的世界,没有忍耐力的人势必会被淘汰,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可是,此后的经济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过上了比以前富足的生活。再也不用为了吃饭发愁,汽车啦彩电啦,这些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现在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孩子们缠着大人要的小玩具,基本上也都买得起了。就因为这个,人们产生了“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这样的错觉吧。

  可是,这种看法实在是大错特错了。现在和过去,事物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确切地说,应该是“如果你努力,有些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实现不了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多了去了。

  “坐在寿司店的柜台前吃寿司,这样的美事大概我到死都享受不到了。”我小时候脑子里常常琢磨这种事情。

  寿司这种东西,顶多是在家里来了贵客什么的时候,才会到市里的寿司店去买外卖,然后拿回家里吃。即便如此,那也是偶尔为之的。

  啥时候等我长大了,我要哗的一声推开那家寿司店的门,坐到他家的柜台上,一边吃着寿司,一边对着柜台里面来句“老板,给我来份上品金枪鱼”。这样的梦想能实现吗?大概我这辈子都实现不了吧。于是,从我这个小孩子的嘴里吐出了一声小小的叹息。

  2

  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现在的成年人,都喜欢说这种痴人说梦式的废话。

  孩子怎么可能都是优秀的?

  说得残酷一点,笨孩子就是笨孩子。跑不快的孩子就是跑不快,你比如棒球吧,不管有多喜欢,不管练得多卖力,打不好的孩子就是打不好。

  这种事情明摆着谁都知道,可有的大人呢,说什么“只要你认真了,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说这种瞎话他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现实并非如此,只能说有才能的人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才终于成为人上人。难道说只要你接受了和一郎一样的训练,你就能像一郎那样打球了吗?

  战后的民主主义什么的,说人都是平等的。而这种平等,说到底只是法律框架下的平等,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受相同的法律的约束,都有最基本的人权,仅此而已。老实说,就连这种平等都不那么靠谱,充其量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

  可是,不少人误解了,还以为真的人人平等呢。

  哪怕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并不代表人就是平等的。

  人的长相、身高体重、脑子里装的货色,都是一人一个样的。

  你看看这个社会吧,既有靠路边的野草勉强果腹的老夫妻,也有乘上自家的直升机只为了去外国吃一顿饭的大富豪。

  就算你把脑子想爆了,人也不可能是平等的。可是呢,不知道什么道理,人们都喜欢说“人是平等的”“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成绩”这样的话。

  与对孩子说“你是个笨蛋”相比,这种话反而要残酷得多。

  现在的小学一个班级里有多少人我不清楚,就算它是一个有二十到三十个小孩的集团吧,那里面每个孩子的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可是听说在最近的小学生运动会上,有许多学校都取消了给孩子们的跑步比赛排名次。

  通过让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的接力赛跑,培养孩子们齐心协力去完成一桩事情;通过让孩子们手拉着手一起跑,让他们理解友情的意义;诸如此类的说法。

  简直就像电视里做作得令人作呕的校园剧。

  高考也好,进入社会后的竞争也好,在未来等待着孩子们的明明是毫不容情的淘汰赛。

  明明是必须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搏斗,嘴上却说什么“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且说归说,对于那些被社会淘汰掉的人,谁都不会表示出半点同情。

  其实,就应该让孩子们比出个胜负输赢来。对于因输掉比赛而哭鼻子的孩子,也可以用“不过,你在数学上不输给别人呀”这样的话去安慰。

  如果将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作为前提,那结论就只能是你的努力还不够了。

  你输掉了比赛,只是因为你的努力不够。老是对孩子说这种话,就好比在一个没一点希望的学漫才的小青年耳边不停地嘀咕“只要你努力,将来总有一天会走红的”。这种话里并没有一点关心你的意思。不管你怎么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说得简单点,比如说有一千个人想进演艺圈,这其中又有几个人能靠这个混碗饭吃呢?顶多一个,弄不好一个都没有。那剩下的九百九十九个人就只有放弃啦。即便这样,你还要说“只要你努力,梦想就能实现”吗?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你就是个不可救药的傻瓜了。

  3

  为什么非要逼着孩子去完成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凡是没实现的,都说是努力不够,那每个人原本的差异呢?这不是不切实际的胡说八道吗?

  处在这种教育下的现如今的孩子们,干脆连努力也不要了,只要做做梦就能把梦想给实现了,都变成这个样子了。

  在这种状况下,把一个人一下子扔进社会,他的脑子不是要坏掉了吗?凡是没能如愿的,都是因为别人不好。于是,爹娘不好,就对他们大打出手;社会不好,就宅在家里。更有甚者,会去热衷于鬼话连篇的新宗教。

  尾随狂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脑子里刻入了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所以永不言弃,就这么死乞白赖地盯着心仪的对象。弄到最后,甚至可能因爱生恨而把对方给杀了。

  以前有“高不可攀”这种说法,但现在谁都不这么说了。

  总而言之,家里蹲也好,尾随狂也好,都是不知道“该放弃的时候必须放弃”这个道理的人,他们这种心智,跟只要大声啼哭就会有奶吃的婴儿有啥区别呢?

  而家长们呢,你看他们慌里慌张地去寻求电视里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问咨询师“我要拿家里的孩子怎么办才好”?既然这么有空,还不如去教教孩子“这个你做不到的,放弃吧”,教教孩子“你的努力方向是错误的”。

  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我们不要再对孩子说这种假惺惺的话啦。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认清现实。人不是平等的,你没有那种才能的。这是爹娘应该告诉孩子的现实。不管怎样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这是爹娘必须教会孩子的。

  有人可能会说,说这种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那么一个没什么运动细胞的孩子就能摘得奥林匹克的金牌了吗?

  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没有哪方面的才能,绝不是什么残酷的事。如果你觉得这么说实在受不了,那就应该去帮助孩子获得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某种才能。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任何才能,那至少你应该培养他有一颗坚韧的心,这样在他今后走上社会时哪怕被现实整得一塌糊涂、遍体鳞伤,他照样还能活下去。

  我们不应该畏惧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孩子受伤害,让他走投无路最后只得放弃,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努力。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那就只有放弃。

  

  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演员。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相当于日本贫民窟的足立区。26岁成为漫才演员,以其无厘头的辛辣和黑色幽默成为日本80年代喜剧热潮的灵魂人物。之后更涉足广播电视、电影和出版。主要电影作品包括《花火》《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等。主要文字作品有《浅草小子》《毒舌北野武》《菊次郎与佐纪》等。

  

  The end

  译 者 简 介

  Lynn,英语专业毕业,在外企工作。喜爱文学+音乐+咖啡;参与潘之声,只为重拾坚持英语学习的习惯。

  读一篇美文,译一句美句;如果您有翻译兴趣,请在文末留言,将您的翻译和大家分享

  编辑:B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