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长追捧的「增高针」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改革开放40多年间,中国儿童的身高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快速下降。2020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过去的35年间,中国男孩身高增长率居世界首位,增幅超过7厘米,女性则位居世界第三。然而,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普长的身高中“鹤立鸡群”或避免“低人一等”,采取了非常手段。
不少医生介绍,许多孩子被家长要求使用生长激素时,身材并不算矮小。8月4日晚间,新华社发表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再次将生长激素滥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各类媒体先后报道了生长激素被狂热使用的现象,提示恐对青少年成长造成安全隐忧。
旺盛的增高需求,带动相关企业业绩驶入快车道。热闹背后,生长激素行业发展几度陷入舆论漩涡,规范性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痛点”。生长激素是解决身高问题的“万能药”吗?
增高针到底是什么?有用吗?安不安全?贵不贵?
如果我想给孩子打增高针,选哪种比较好?
我们成年人,能不能打增高针长高?
靠增高针赚钱的上市公司,有投资价值吗?
......
关注这个问题的童靴,不要着急,下面我们一个个来说。如果你看完后还有疑惑,也可以给我留言,一起讨论。
ps:如果我的回答解决了你的疑惑,也请你帮我点个赞,给个鼓励~
增高针,说的就是生长激素,它是上世纪80年代才发明出来的技术,其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目前国内市场的主要产品分为3种,第一种叫粉针,第二种叫水针,第三种叫长效水针。
这三种产品的价格差别比较大,粉针治疗费用约2万元/年,水针治疗费用约5万元/年,长效水针治疗费用约20万元/年。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身高很重视,假如发现孩子的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经济条件好的父母,也会考虑使用生长激素。
有家长朋友看到这里,可能就要问了——
目前来说,医院里选择水针的是最多的,虽然它的价格比粉针要贵,但是疗效也更好。
比较麻烦的是,这种针剂需要每天注射,一年下来要注射365针。
而长效水针的疗效和水针差不多,但是一周注射一次,一年只需注射52针,注射次数大大减少了,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
按照一个疗程3年计算,打水针要花费大约15万元,打长效水针要花大约60万元,如果家里“不差钱”,想让孩子少受点罪,可以选择长效水针。
这里也要提醒家长朋友,如果你想通过打针让孩子长到1米8,实际上这么做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打针也会带来副作用,比如会出现血糖高,引起糖尿病等风险。
如果自己孩子的身高只是偏矮,并不需要打生长激素,只要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按时睡觉,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很多朋友可能想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失望,因为就目前来说还无法做到。
一家专门做生长激素的上市公司——长春高新,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个公告,上面说公司正在进行成人生长激素的研究,目前已经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也许未来某一天就会有相关产品问世吧~
说到这里,也想到了一些侏儒症患者,虽然他们都已成年了,但是个头就和小学生差不多,很多人成年后无法融入到社会,不管是就业、婚姻都比正常人要艰难。
如果他们小时候有机会注射生长激素,说不定再多长个二三十公分,也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
而至少目前来看,生长激素是用来治疗侏儒症的唯一选择,所以这个行业的需求其实还挺大的,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未来十年中国生长激素年复合增长率,可能达到15%以上。
接下来要聊的这个话题,估计也是很多朋友所关注的,我们就详细地说一说——
现在,国内做生长激素的企业也有不少,大多数企业都是做粉针的,而长春高新主要是做水针的,唯一和它有直接竞争的公司是安科生物,同样也做水针,而且也在A股上市。
但是安科生物缺乏更高端的长效水针,而长春高新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家,具备高中低端3条产品线的公司。
所以,长春高新这么多年股价表现良好,也反映出它在这个行业的布局,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我们要看到,其他竞争对手也在发力追赶。就拿安科生物来说,它的长效水针也已经研发完成,就等待审批上市了: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生长激素,持续成长》)
随着更多的企业准备发力高端市场,长春高新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一家独大”的局面恐怕就难以维持了。
另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网上传闻生长激素可能会被加入国家“集中采购”,简单来说,就是国家通过团购的方式,降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
药品降价对于老百姓是件好事,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价格下跌可能会造成利润缩水,因此市场上对于涉及“集中采购”的企业不太看好。
11月5日,长春高新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上明确表示:
公司预计短期内生长激素产品不会进入国家集采,目前只有个别省份拟进行集采事项,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假设集采政策落地、产品价格下降,公司将努力通过提升用户体量等方式确保公司业绩。
客观来讲,相关政策并未落地,即便未来进入国家集采,也有可能是粉针,而不是水针,因此对长春高新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医药行业和国家政策的关系很密切,想投资医药公司,还是要积极关注政策变化情况。
当然如果你觉得直接买医药股风险太大,但又不想错过这类投资机会,也可以通过指数基金来间接参与。
目前市场上有3只医药类指数,我选了几只成立时间较长的指数基金,整理成了一张表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留言。
拓展阅读:
3年涨幅超10倍,“医药界华为”凭啥这么牛?
这个行业年初至今涨幅超过50%,聊聊医药那些事儿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希望能帮你更好理解,所谓的「增高针」。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帮助,还请点个赞同鼓励一下 :)简七:讲人话的小白理财科普
*免责声明:回答中所提及的个股,仅为示例参考,并非推荐。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