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拉来的长跑旅游团
2019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啦啦队。
10月20日,参加2019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的选手跑过太乙路。
2019西安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西马)已落下帷幕,但西马给西安带来的热度还未褪去。今年是西马举办的第3年,经过3年的持续运营,西马已跻身为中国田径协会A级赛事。比赛当天共有来自全国的3万名选手和十几万名观众参与,更加国际化、开放性的西马也衍生出一系列旅游、文创IP。赛事推广带动旅游发展,这是近年来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奔跑”的旅游产业
马拉松赛事对当地旅游业发展产生的正向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参与到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中。
马拉松赛事因其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特别的器材,是参与人数最多、群众基础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同时,因为具有知名人物参与或主题性强等原因,往往能够迅速聚集人们到举办地参与活动。这其中的一部分人,是奔着马拉松赛事来的,并且在赛事结束后在举办地游览景区、体验度假、吃特色美食、尽情享受赛事带来的快乐。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是赛事的“粉丝”,喜欢在赛事举办地的地标、景区打卡,享受旅游。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已成为目的地城市增加旅游新吸引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马拉松赛事作为体育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形成了以跑者、赛事、观众和城市旅游为核心的成熟产业链。各个城市相继举办马拉松所带来的大量参赛选手和游客,不仅推动当地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带动城市的旅游发展。
前来参加西马的北京选手刘洋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在赛事举办前几天就来到了西安,既参加了赛事,又游览了西安,一家人玩了很多地方,非常开心。其实,像刘洋这样的选手不在少数,他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一边参赛、一边旅游,这也已经成为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一项新内容。
用脚步丈量城市
马拉松赛事,也被称为“用脚步丈量城市”的赛事。因为在赛道的设置方面,还要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点,赛道通常会途经当地的地标和景点。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本届西马赛道贯穿西安的名胜古迹,全程起点设于永宁门广场,全程终点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御道广场,半程终点设在慈恩西路,赛道途经钟楼、大唐西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西安核心景区和地标性地点。让选手们在奔跑中领略千年古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魅力。
为了办好本次西马赛事,提升西安旅游的吸引力,西安不仅在赛道赛程方面精心准备,也推出了众多旅游方面的优惠措施。在2019西安国际马拉松比赛日前后几天里,参赛选手凭参赛手环可以在西安城墙景区、大唐芙蓉园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海洋极地公园等11个景区中的任意一个免费游玩,其余景区可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郑小红是甘肃“跑团”里的一员,她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参赛手环,兴奋地说:“我们团在比赛的3天前就到了西安,大家挑选了自己想去的景区游玩。”
根据数据显示,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地旅游经济的提升拉动明显。以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例,由于路线经过当地众多地标景点,吸引了全国“跑友”积极报名参与。在赛事的带动下,通过网络预订扬州景点门票、酒店以及自由行产品的人数提升了110%。
用体育精神打卡地标
“应该说当下国内城市举办的各种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举办单位、赛事规模、针对人群不断细分。对于单纯的体育健身、全民运动来说,是好事情。但对于以体育带动旅游而言,则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驴妈妈旅游网品牌发展部总经理李秋妍分析,“驴妈妈看好以马拉松赛事带动目的地旅游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个是要深挖城市或目的地特色,将目的地特色与马拉松赛事进行融合,打造出具有鲜明景区特色的马拉松IP赛事,避免全国遍地开花的‘景区马拉松’的同质化发展。另外,需要围绕赛事IP,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为游客提供更完善、更具主体性的游客体验内容,比如便捷的交通、主题餐饮、住宿、娱乐、伴手礼等,借此可以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根据大数据显示,马拉松赛事期间参加旅游的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至40岁,其中64.3%是男性,举家出游占比达到42.8%。从驴妈妈赞助的马拉松赛事以及马拉松相关产品预订情况来看,赛事客源地普遍以赛事举办城市周边为主,其中“80后”“90后”和亲子人群居多,该类人群也是旅游消费主力军。一般来说,如果特定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当地相关热门景区、酒店、交通预订等都会出现一定程度增长。
“从西安旅游客源来看,马拉松赛事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前来参加西马赛事的选手和游客们一方面能够在比赛中欣赏到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体验‘文化之旅马拉松’;另外一方面,西马赛事也为这些景区做了营销宣传,增加旅游消费的频率。”李秋妍表示。
参加马拉松赛事旅游的很多参赛者,都是参赛、旅游两不误。对此,业内人士提醒,由于马拉松不同于其他赛事,对于参赛者体能和身体状态要求比较高,建议参赛者合理安排比赛和旅游的时间,以免影响赛事的成绩和旅游的品质。
西北工业大学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程圩表示:“西马这类重大赛事活动的举办,对西安城市营销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对此,举办地城市不仅要有良好的城市基本设施和服务体系,还要有很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和文化偶像的支撑,像陈忠实、贾平凹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基于市民长期自发形成的对举办重大活动所拥有的仪式感和参与感,由此演绎成一个群众性的节庆活动,这也真正回归到了体育赛事的本质上来。体育精神需要民众的参与,而文化旅游的吸引无疑让这种精神有了更具价值的承载,它彰显民众的参与精神,加快了城市旅游发展,无论当地群众还是外地群众,对这个城市的幸福感指数都会不断提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