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闻传播考研真题解析 | 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介绍昵称:橙子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成绩:综合排名前十个人特色:参加过学生辅导工作,非常懂怎么帮助你!学姐寄语:相信自己,我会通过网络为你送去最真挚的祝福和陪伴。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放松心情,好好努力,我相信你,你一定是最出色的!华东师大的整体题型相较去年没有过多改变,学硕同学的718仍然是大小作文;而848内容上更加注重广告部分的考察。而对于专硕同学来说,今年考察的仍以基础为主,热点题目为辅,关于新技术带来的影响也要着重准备。

  学硕718真题1、小作文:民粹主义,选一个民粹主义者或团体或政党,分析其语言,行动和效果(暑期课)简析:在当代,民粹主义已经演化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表现为情绪化、泛娱乐化、负面性、戏剧性和偏激性等特性。题目中已经清晰地给了答题思路,语言、行动和效果三个方面。这时候,选择的民粹主义者或团体或政党一定要自己特别熟悉。2、大作文:后人类社会,会发生什么。材料讲的赛博格 (基础课)简析:首先,描述一下后人类社会这个时代背景,简要的分析这个背景有什么特点。赛博格在后人类社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题目是“后人类社会,会发生什么”?可以转换成后人类社会,赛博格会对这个社会甚至是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学硕848真题一、名词解释(12选8)1.广告(基础课) 简析:这一道名词解释与第三个名词解释:广告法的答题思路基本一致,可以参考广告法的名词解释。2.广告客户代理(基础课)简析:这是一道比较基础的名词解释题。答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定义+延伸+评价+意义。广告客户代理是一个比较小的点,如果很多同学没有什么思路可以将其拓展到广告代理制,找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点。3.广告法简析:广告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一道名词解释要分两个部分写,广义的广告法和狭义广告法的定义、内容和影响|评价,侧重于其中自己更熟练掌握的部分,加入时事热点。4.技术赋权(基础课、暑期课、冲刺课) 简析:很简单的一道基础题目,技术赋权可以联想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中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这一题可以在定义、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一下技术是如何赋权的,再适当加一些时事案例,佐证技术赋权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5.受众商品论(基础课、暑期课、冲刺课、模拟考、20天20题) 简析:受众商品论的提出和内涵受众商品论由加拿大学者达拉斯·斯麦兹(DallasW.Smythe) 1977年在他的《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中正式提出。很多同学只记得理论的主要内容,忽视理论的出处,这一题如果你记住了出处会让你在同类考卷中脱颖而出。内容、影响|评价这些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答到。6.解放日报改革 (基础课)简析:这是一道考察中新史的题目。解放日报改革在2020年安徽大学专硕的考题中也曾出现过,算是中新史中的高频考点。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叙述一定要有逻辑性。先写事件的性质、主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着重讲述解放日报改革的主要内容,最后写改革的意义|影响。7.唐舒尔茨简析:名词解释中的人物都可以按照:姓名、国籍、身份|头衔、(生卒日)+著作、提出的重要理论+主要观点+影响、评价。在介绍唐舒尔茨这个人物时候,可以加入一些唐舒尔茨的名言或者是案例,使名词解释稍微出彩一些。8.期刊社简析:期刊社这个名词可以先从其定义进入,再将这个名词进行延展,比如期刊社的形象构建、经营模式制度演变。9.编辑的审美简析:按照思路:编辑的审美的定义、主要内容,影响来进行答题。 名词解释解析:总体来说,名词解释难度适中,出的题目循规蹈矩,要想得高分,名词解释中要有自己的亮点。要多结合热点,积累热点事件案例。二、简答1.定位理论简析:在当今,企业经常会陷入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沼泽中无法自拔。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为解决这一现象提供了解决方法。定位理论是1969年由杰克?特劳特首次提出的。说明了理论的出处后,详述他的观点|理论以及理论的影响。结尾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考:定位理论如何运用到新闻媒体当中。2.隐性采访的内涵,规范和适用范围(实务小册子)(基础课、暑期课、冲刺课)简析:论文《我国大众传媒隐性采访的法律与道德问题研究》对隐性采访问题有着比较详细的论述,“隐性采访的定性与其双重角色隐性采访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据美国学者罗恩·史密斯对世界新闻史相关资料的考证可以得出,隐性采访是新闻采访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相对于显性公开采访的另一种采访方式。”关于隐性采访的内涵、规范和适用范围,我们的基础课、暑期课以及冲刺课都提到过。此处建议可以以2019年的四川电视台为反例来探讨其适用范围和规范。3.网络视频广告的特征(暑期课、考前点睛课)简析:以最新的CNNIC报告的最新数据以及作为此题的背景切入,网络视频成为了时下最新兴的产业,虽然视频APP设有会员制,但广告仍然是其主要收入来源。网络视频广告的特点分别是:多形式、多平台、互动强、数据直观可分析。在特点分析中加入与传统广告的对比,得出受众的偏好、特点以及未来视频广告的发展趋势。4.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和发展(基础课、暑期课)简析: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其内涵同学们都能够倒背如流了。那么议程设置理论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可以囊括三个部分:1.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议题软化、发散、影响范围大、影响力强。2.新变化:主体多元化、时效性增强、自我设置议程出现、网络与传统媒体相互设置议程。3.出现的问题。5.编辑在文化创造中的关键作用 (基础课)简析:这一题在爱传播中的基础课程中提及过,难度不大,适当加入一些案例、名言使自己的答案出彩。三、论述题智能时代的广告“科学本质论”简析:智能时代的广告更需进行伦理反思,这里所提及的科学本质论也是如此,主要是强调智能广告传播不仅要具备数据主义思维,也要坚持人文主义导向,让营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不能只看广告数据,更需关注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尊重用户隐私,进行自我规制等。这个问题在20天20题中也有所提及,可以看到学硕对广告和当下新技术发展的共同考察也是很多的~四、分析题结合新闻学与传播学原理结合材料分析算法是什么(基础课、暑期课、冲刺课)简析:本题考察的核心就是算法,算法是目前平台使用最多的计算方式之一,其能够细分受众,并根据受众需求进行内容分发。题目中强调要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原理,这里就可以梳理一下能够使用到的理论知识,新闻学中可以从平台、受众两个方面来阐述;在传播学中可以考虑知沟、使用与满足、议程设置等经典原理。

  专硕334真题一、名词解释1.计算传播(暑期课)简析:计算传播是指借助于数据、计算等行为进行的传播过程,最近几年有许多计算传播的应用,如数据新闻,算法新闻等等,同学们不仅要解释计算传播的应用也可以解释计算传播对目前传播环境的影响。2.媒介审判(冲刺课)简析:这个题目也是很基础的,通过字面意思即可了解,是指新闻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进行定性、定罪等结论。这不仅是我们冲刺课中强调过的内容,也一直是同学们在刚刚接触新闻学时反复出错的一个基础性概念。3.建设性新闻 (暑期课、冲刺课、考前点睛课)简析:建设性新闻来源于西方新闻运动,概念最早是海格拉普在2008年发表的新闻评论中正式提出的。最近两年考察的频率也比较高,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更强调了需要通过建设性新闻去了解疫情,而不是放大冲突、互相指责。在我们的课上也是强调过很多次~4.传播的仪式观(冲刺课)简析:这一概念是由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提出的,也是很基础的名词解释之一,在冲刺课上也和大家强调过。传播的仪式观并非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在时间上对于一个社会的维系,不少分析信息的行为,是共享信仰的表征。二、简答1.5G驱动下中国传媒业的变革与未来发展趋势(暑期课、冲刺课、考前点睛课)简析:5G是近两年学界业界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在爱传播课程中也是一直都在反复强调,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吗,这也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目。技术的迭代必然会对社会发展有一系列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技术带来的媒介伦理问题、传媒业信息制作、全媒体时代等角度出发,阐述传媒业的变革和发展趋势。2.社交媒介环境下意见领袖作用机制的变化 (暑期课、冲刺课,模拟考)简析:这是一道很经典的题目,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的提问方式。本题的关键概念是意见领袖,而针对“变化”可以从大众媒体时代到社交媒介环境的不同时代背景出发,说明不同时代的媒体、公众的变化。意见领袖从公共事务的信息传递者变为商品的代言者;原有传播方式也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有了不同,公众从信息的接受者变为信息发布者等等。三、论述1.争议性科学新闻的传播特点(20天20题)简析:这道题在我们的20天20题中有所提及,尤其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要着重注意。本题也很切合当下疫情背景。当然啦传播特点仍然要从传播主体、内容、受众心理、传播情景等方面阐述,仍然是5W框架出发思考问题。可以从主体和媒介的多元化、传播内容专业性强和传播效果不可预测性、突发事件中公众的心理恐慌等等角度去回答 2.后疫情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冲刺课、模拟考)简析: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从国家形象建构、全球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等角度出发,但是也要考虑到本题的背景即后疫情时代,要关注我国目前对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然后再思考如何破局。当然在我们的课程和模拟考中都反复提到中国故事的传播,毕竟当前处于百年未变之大变局的重大时代进程中,这个问题在未来几年都是重点,同学们也一定要复习到哦~四、分析材料:机器人新闻为何发展状况不好(暑期课、冲刺课)1.机器人写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暑期课、冲刺课)简析:虽然分数较多,但是这道题也比较基础。题目也将两个大方向提出来了,就说现状和未来。关于机器人写作目前应用较多还是在直接的新闻生产上、面对巨大数据量处理时出错少、不带有个人情感,文章客观等,但对信息深度理解不够、缺乏亮点等也是机器人无法掌握的;而未来机器人可能会成为记者编辑的辅助者,媒体人更多会从事深度报道和写作中去,同时也可能会细分文章方向,不断推动媒介融合。

  专硕440真题一、名词解释1、开元杂报(基础课)简析:这是一道很基础的中新史题目,在名解时最好将其出现年代标明清楚哈即唐代开元年间~同时也要清楚开元杂报是朝政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2、反客里空运动 (基础课)简析:反客里空运动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大重点事件,尤其是建国后本身重点事件少有的时期。大家可以从时代背景、事件发展、对后期新闻业影响等角度回答。3、BBC (基础课)简析:BBC指的英国广播公司,在英文名词解释时,可以将其英文全称写出来,当然前提是拼写正确哈~可以从成立背景、时间、发布的重要新闻事件、公司地位、目前发展定位等角度解答。4、新闻伦理(基础课;暑期课)简析:新闻伦理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职业伦理,也包括了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等。这个词的范围比较大,在我们的暑期课程中也讲解了与之相关的专题 二、论述1、什么是新闻价值,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要素是什么(基础课)简析:新闻价值这一名词的解释是十分基础的,也是学习之处就反复强调的内容。包括其价值要素分别是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和趣味性。同学们应该都已经了如指掌了,这里就不展开叙述啦。2、数据新闻的特征是什么 ?数据新闻的出现对新闻业的影响是什么 ?(基础课、暑期课、冲刺课)简析:这道题也是比较基础的题目,是基础班、暑假班、冲刺课反复强调过的内容,也是很典型的论述题,首先就是对数据新闻和其特征进行解释,再说明其影响,和334的机器人写作题目问法基本一致,回答方向也一致。 三、消息改写1、阿里巴巴上市中断的消息改写简析:消息改写是需要同学们加强练习的部分,按照我们上课提到的消息结构来改写就可以了,能将标题和导语写的更好也是消息题中得分的一大亮点。四、材料分析两则材料谈一谈 对隐性采访的认识 一个是钓鱼式采访 一个是卧底采访(基础课;20天20题)简析:这道题虽然是材料分析题,但是其重点放在隐性采访上,相对于是名词解释的扩充版,材料也提到对钓鱼式采访和卧底采访的区别和认识。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也要回到采访形式上,首先要说明隐形采访的含义,根据不同事件而采用的特殊方法。其次区分钓鱼式与卧底式的区别。当然,隐性采访虽然能够满足公众知情,起到监督公权、维护公共利益等积极作用,也有信息片面化的影响,所以在分析名词之后仍需展开阐述。这里可以附2019年四川电视台采访事故为例。 五、评论1、5月13日 成都市郊立交处男司机比女司机停车并打人35秒钟 视频前后反转(冲刺课)简析:这里的视频反转也与反转类似,就评论而言,可以从舆论负面角度、媒体平台公信力把关角度、危害社会公共角度出发思考评论内容。其框架内容也要具体的从所给材料中寻找细节。我们平时的练习中也有类似的评论练习,冲刺课中也提到了这个例子。 2、谈一下对草民力量的角色和意义的认识简析:草民力量其实和我们常说的草根力量类似,我们可以从用户自主性考虑,更多的联系到当前环境,人人具有麦克风角度出发。同时也要强调草根力量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变化,即受众成为信息发布者一员,不仅能够提供信息,也能以个人力量为社会提供发展,同学们可以用B站用户做的视频为例。主编:羽生生编辑: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