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左撇子」是如何形成的?与「右撇子」在生活习惯或思维方式上有何不同?
「左撇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群体?「左撇子」与「右撇子」有哪些不同?为何「左撇子」这一群体人数较少?
本问题将作为「知识库」栏目的一部分,你的创作将有机会被收录在相关话题的百科简介中,为知友们解答各种十万个是什么。
左撇子,俗称“左利手”,也就是生活中更习惯用左手的人,现在通常把左撇子的原因分为四种,
先天型,生来就是左撇子。
后天型,因某些原因不得以使用左手。
病理型,大脑左半球受到干扰,右半球工作
伪左手倾向型,被外部干预改造使用左手
我不是左撇子,但是我认识的俩人是
一个是我妈,另一个是我大学同学飞哥
但是他俩事实上都是“左利手”——生活中更习惯用左手的人
不过我妈现在已经是右手拿菜刀右手拿筷子了,她是左撇子这件事还是因为我问过他一个问题。
这是我至今都有的一个问题,我只会单闭左眼(而不会单闭右眼睁左眼)
单闭左眼
我问了我爸我奶奶我姑姑,他们都没有这个问题,但我妈告诉我她原先和我也一样,并且我姥姥也是这样,我妈后来也是自己慢慢学会的单闭右眼。
并且我妈还告诉我她原先是左撇子,后来让我姥姥打得改成了用右手,按照类型的话,我妈大概就是“伪右手倾向型”了。

至于左撇子的习惯,我妈给我举了这了么一个例子:她初中体育的时候掷铅球,用左手要比右手更能用出劲。
而飞哥是用右手写字,但是用左手拿筷子吃饭用左手拿鼠标打游戏的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还专门“采访了”飞哥,飞哥是家里唯一一个左撇子,
“左撇子”对他而言如今是一种习惯,
就像他平时用右手写字一样,学校的教育使他学会了右手写字(外部干预),所以他认为用右手写字理所应当,但他平时更习惯用左手去充当惯用手的角色,他也没觉得左手要比右手劲大方便,
生活习惯方面,给飞哥最大的麻烦可能就是吃饭的时候不方便,尤其并排吃饭很容易胳膊肘撞胳膊肘
思维方式方面,没有区别,尽管网上有许多信息说什么“左撇子智商比右撇子高”、“很多改变世界的人都是左撇子”之类的。
反正我没看出来:我妈打小学习成绩就感人,飞哥在大学有时候还被我们叫憨憨(这是玩笑话,他也这么叫我们)
无论“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事实上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正常的人而已。
左撇子,又称「左利手」,指日常惯用左手频率高于右手的一类人;而一名真正的左撇子,日常生活处处流露着「我太难了」:
小的时候,惯用左手吃饭、写字的孩子,不少都曾被家长、老师强制改成右手,「怕不合群被欺负」;用左手从左往右写字的时候,每写一个字都可能要等墨水干,不然就会推出一条痕迹。市面上的鼠标、吉他等用手操作的产品,绝大部分是为右手设计的,对左撇子十分不友好。
就连JOJO星尘斗士里的反派之一——倒吊男J·凯尔,身上最大的特征都是「拥有两只右手」……

我的右手是我的右手,左手也是我的右手
——从硬件上避免了成为左撇子的可能性(??)。
那么问题来了:左撇子真的那么少见吗,具体又是怎么形成的?
在古代一些人的观念中,惯用右侧肢体才是正常的,甚至因此以右为尊,简直是对左撇子的歧视:
宋代毛居正在《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卷三中提到:「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谪官曰左迁。又手足便右,以左为僻,故凡幽猥者皆曰僻左,策画不适事宜曰左计」。
而在西方一些传言中(此处存疑),上帝惯用右手,魔鬼惯用左手——算是对左撇子真实的「妖魔化」?
从以上的一些引用不难发现,当时左撇子是被作为「异类」看待的。
当时左撇子的具体数据基本不可考,但根据研究(此处具体数值可能有争议),现今世界上左撇子的比例大约在5%~10%左右。
我们口水厂 @微基因WeGene 官网的「左撇子」报告数据(来源于「身体左右侧偏好调查」,目前参与人数5.6k+)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左撇子在不同年龄层的比例没有明显区别,暂时没有发现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趋势,也就是说年龄增长左撇子的人并没有明显变多。

来自微基因WeGene「左撇子」报告
此外,左撇子在女性用户中的比例为7.7%,男性中的比例为11.6%。男性左撇子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卡方检验,p=0.003)。
来自微基因WeGene「左撇子」报告
而北部地区出现左撇子的比例较南部更高,东部地区出现左撇子的比例较西部更高。 
来自微基因WeGene「左撇子」报告
以上分别从年龄、性别、地域对左撇子比例进行了分析;然鹅,关于左撇子的形成,原因可能比你想像的复杂很多——
关于左撇子的形成机制,学术界不时会发表一些相关的研究;目前已知左撇子和遗传相关,但暂未发现能解释遗传具体作用方式的理论。以下是一些关于左撇子形成的假说,以供参考:
美国的神经疾病学家诺曼·贾许温德(Norman Geschwind)认为,胎儿出生前,如曾接触较高剂量的睾酮,则可能成为左撇子——这被称为贾许温德理论(Geschwind theory)。
这个理论认为,过高的睾酮会抑制脑部左半叶的成长,因此会有更多的神经移转至脑部右半叶;而更发达的右脑可能会使得胎儿出生后成为左撇子的几率更高。
在2005年的《Neuropsychologia》杂志中,研究者认为胎儿在子宫中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对某一侧手的偏爱,且表现为吮吸一只手的大拇指,并持续到出生以后。

手指好吃,但不要多吃哦(……
而德国生物心理学家Sebastian Ocklenburg团队把「胎儿吮吸手指」的偏好进一步细化成了孕妇怀孕13周以后(doi:10.7554/eLife.22784.001),喜欢吮吸左手拇指的约占总数的10%,而这种偏好能反映出以后的用手偏好。
该团队发现,吮吸拇指的偏好在13周就已经显现出来,应当是由脊髓控制的,而不是大脑。因为皮质脊髓突出物的生长在进入15周之前并未进入脊髓前部,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运动皮层还管不到脊髓。
根据2019/9/5发表在《Brain》上的一篇研究(doi:10.1093/brain/awz257),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了英国约40万人的基因组,约3.8万人为左撇子,比例也接近之前提到的10分之1。
经过研究,牛津大学的团队发现了4个与左撇子有关的位点突变(rs199512、rs45608532、rs13017199 和 rs3094128),结合了10000名参与者的大脑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而根据我们口水厂的「身体左右侧偏好调查」(目前参与人数5.6k+),父母都是左撇子的情况下,仅有27.3%的左撇子后代,父母均非左撇子的情况下,仍有约9.4%的左撇子后代。左撇子有一定的遗传特性。

来自微基因WeGene「左撇子」报告
此外,一项大型双胞胎的研究结论显示,左右手使用习惯的遗传率约为24%。其他因素可能是胎儿期的姿势、生产时状况、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等等。
首先要泼一盆冷水: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左撇子更聪明」。
不过呢,左撇子更聪明的说法,一定程度上也不算是空穴来风;人的大脑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右半球则支持左半身的活动。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被称作胼胝体。相对而言,左撇子的胼胝体更为发达,所以左撇子的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可能更强一些。
而根据2010年的一项研究,左撇子可能在一对一对抗、战斗中具有一定优势!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认为,在击剑等一对一运动中,左撇子优于右撇子(doi:10.1080/13576500701650430),而相关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

两个右撇子在击剑
这可能是因为右撇子多习惯于和右撇子搏斗,属于一种「频率依赖性」(frequency-dependent)效应;而相对少见的左撇子击剑者——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一些武侠作品里的「左手剑客」都显得很强的原因?

猜猜我是谁?提示:不是唐僧
然鹅,前几年流行的「多用左手能开发右脑,变得更聪明」的说法,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左撇子(左利手)虽然右脑运动皮层更加发达,但左右脑的不对称程度与右利手的人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尽管右脑控制左手,但也不是所有的左撇子都是右脑占主导,有统计甚至说,只有不到20%的左撇子是右脑型。换而言之,刻意使用左手只能锻炼左手,无法锻炼右脑。
最后总结一下:按照目前已有的研究,左撇子的形成与遗传相关,科学家也发现了一些关联的基因位点,但具体的作用方式并未形成最终定论;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左撇子更聪明」或「多用左手能锻炼右脑,变得更聪明」;左撇子可能因胼胝体较为发达,而在知觉、空间感等方面稍强于右撇子;左撇子在一些一对一对抗中可能具有优势,与「频率依赖性」有关。
所以,不管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能好好使用就是好撇子(什么结论)。
不如考虑下点赞关注评论三连击~~等你喔!
我们先评估已发表的科学研究,以确定与该特征具有良好关联的基因标记位点。收集参与研究所问卷调查的 WeGene 用户的表型信息,再经过严格筛选与分类,确定 case 组(左撇子)和 control 组(不是左撇子), 并用 GWAS 找出与表型相关的基因标记位点。然后我们用相关基因标记、年龄、性别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选出最优的模型。通过模型,我们对每个用户计算一个表型概率分值,以此来预测用户的表型。
左撇子与遗传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科学发现的遗传位点对左撇子的影响有限。微基因WeGene的「左撇子」报告结果为阶段性预测结果,检测结果会随着研究所参与调查人数的增多不断优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88%A9%E6%89%8B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ndednesshttps://www.livescience.com/what-causes-left-handedness.html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rticle-abstract/142/10/2938/5556832?redirectedFrom=fulltex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8393204002428?via=ihub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22784#abstract王翠艳. 左利手及其形成机制:生理、病理及心理学的视角[J]. 心理学探新, 2012, 32(3):272-276.Left Handers Day and our website.八田武志, 郭可教. 利手、左利手和脑[J]. 世界科学, 1989(1):35-38.Genetic influences on handedness: data from 25,732 Australian and Dutch twin families.
泻药。
世界上有多少左撇子?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对于左撇子,人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致的调查方法。虽然可以简单地说,左撇子是惯用左手的人。然而,手的动作却又是极其复杂的,包括拉、抛、拧、握、持笔、用针等许许多多动作。有相当的一些人,不同的动作惯用手也是不一样的。如有的人扔东西用右手,而接东西却用左手;写字大部分人惯用右手,但持话筒惯用左手的人并不少。还有一些动作需双手协同,如抢镐、锄地、持锹、挥杆等。单手动作惯用某一侧手的人,双手动作的主导手有可能是另一侧的手。
影响左撇子判定的另一个因素是后天纠正。几乎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和不同时代,都有纠正左撇子的习惯。在东方,手的两项最主要动作——用筷子和写字,对于天生惯用左手的人,前者多在儿时已在家中被强行扳过来,而后者又往往在学校被强行纠正。不过,不管如何纠正,这些人天生惯用手仍是左手。如果考虑腿脚的动作,问题就更复杂了。跳高、跳远、蹬、踏、踢等等动作,许多用手百分百的右撤子,腿脚的动作却以左侧为主。
为了有一个标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一般可以粗略地判定,左撇子是写字和用筷子天生惯用手是左手的人。其他国家关于左撇子的研究,我们只能含糊地理解为惯用左手的人,而不会深究具体的动作。不过也有一个可供参考的调查工具——“爱丁堡用手倾向量表”,当然它并不是最完美的,因为受访者必须回答十个而不是一个问题,才能看出他们的用手倾向。这个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出来的调查方法,的确比只有一个简单问题的问卷,更能精确地了解受访者的用手倾向。虽然经常被修改,但最基本的爱丁堡用手倾向量表就如下图所示:

这个表格让我们可以算出一个人的侧性指数(LQ),用算式表示如下:LQ=100×(右一左)(右十左+两手)
根据这个算式,所有动作都以右手完成的人,其侧性指数LQ=100;所有动作都以左手完成的人,其侧性指数LQ=-100。左右撇的程度可以分为二十个等级来进行评价。
不同国家的研究报道的数字相差甚远。在我国,有调查显示,左撇子人口至少占到总人口的6%~7%。其他国家,这个比例随着左撇子定义不同而不等,多数资料统计结果介于6%~30%之间。一种粗略的估计是左撇子占全世界人口的10%。
不过,人们似乎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社会问题:人们生产的各种日用品,从来就很少是为左撇子考虑的,因而,也就把左手习惯的人容易视为“另类”人群。所以,有很多民族,特别是东方的民族,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他们天生的左手习惯人为地扭转成右手习惯(这也导致了统计数字上的西方左撇子比东方要多)。因此,很多左撇子,就这样被强行“纠偏”为“正常的”右撇子,或者成为隐性的左撇子。如此看来,左撇子的统计结果介于2%~30%之间也就不足为奇。不过,我们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任由孩子们从小就自由地选择使用左右手,恐怕左撇子的比例不会少于30%。
左撇子在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少数,不过,偏偏在有的地方成了多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苏格兰的kerr家族,他们的左撇子不少于一般地方的右撇子,工具武器都是为左手方便制造,连城堡的楼梯都是反时针旋转,以适应kerr人左撤子战士守城的需要。另一个特别的例子是居住在俄罗斯靠近北极地区的泰玛尔部落,惯用右手者仅占20%,其余的80%全是左撇子。当地人设计制造的家具、渔网等用具的“样式”,均要首先考虑为左撇子提供方便,右撤子就只有“受点气”了。然而,令科学家们更感惊讶的是,那儿的左撇子普遍比惯用右手者不怕严寒。在一次发生于多年前的气温低至摄氏零下50度的暴雪中,死者多为惯用右手者,左撤子则大多平安无事。此外,左撇子大多体质较为强健,平均寿命也要比常人高上10岁左右。也许正是由于物种的“优势选择”,左撇子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以左撇子为主的部落。然而科学家们对于这种“反常”的现象还是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还有美国印第安人也是一个左手旺族,据调查,左撇子大约占其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有一个仅有450人的小村庄,叫莱夫特·汉德,那里的所有居民全是左撇子,莱夫特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左”,谁也不知道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竟会使全村的人都成了左撇子。
而在中国,左撇子占比较高的地区是东北,这可能与当地包容的社会风气有关,图源楼上答主的统计。
在人的发育过程中,用手的偏向性是逐步显现的。7~9个月大时,婴儿通常还显不出用手的偏向性。一个婴儿,递给他100次玩具,他可能用左手接48次,用右手接52次,不会有明显的差异。到大约18个月大时,用手的偏向性开始显现,但用手偏向性稳定下来则还需要更长时间,常常要持续到9岁左右。这时的孩子会出现用左手接球而用右手抛球和拍球等现象,表明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用手的偏向性。下表列出了儿童用手倾向性在各个阶段的变化。
用手侧向性表现的周龄
用手侧向性表现的年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男孩总是比女孩更早显现用手的偏向性。同时,用手偏向性出现越早的孩子,越容易出现更多的左撇子。
右撇手在各年龄段的变化“他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诅咒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马太福音》第25章,33-35,41
左撇子在旧世界里饱受不公正的待遇,萨根的假设是,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形,是因为非工业化国家的人民,多半是用左手来处理“个人卫生问题”,因此很容易把左手与不洁、肮脏联系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一篇关于英国左撇子口语分类学的研究论文曾洋洋洒洒地列出了87个词汇,其中不乏充满性暗示或贬抑意味明显的词汇,像是“女佣手”、“过瘾手”、“蛋蛋手”等等。不过这些偏见也有可能在这类习惯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我们可以从字源的角度窥见一斑:
在古盎格鲁撒克逊文当中,“左”拼做“lyft”,原意是指虚弱的、破损的。就算是现在的英文字典里,在解释“left”这个词的意义时,都还写着:有缺陷的、残废的、难搞的、笨拙的、无能的、愚钝的。特别是“maladroit”这个词是从法文中借用来的,原本字面上的意义就是“不好的右边”。对于“左”这个字,大部分的定义都带有不可靠、笨拙的意义。拉丁文的“左”这个字:“sinister”,就更是众人皆知了,除了表示“左边的”,同时也有“不祥的”、“邪恶的”、“阴险的”之类的意思。左撇子还有个同义词:“邪恶的标志”,就连俄国作家纳博科夫都以这个词作为一本小说的书名,虽然小说的内容跟左撇子完全无关。[1]
从德语字源发展史来看,“向右”(rechts)这个词和“正确的”(recht)、“对的”(richtig)密切相关。它来自古高地德语和中古高地德语中的词“reht”,确切地说,来自日耳曼语的“retha”(意为“右边”、“直的”和“正确的”)。它还与印度日耳曼语的“reg”(意为“操纵”、“对准”、“领导”),以及拉丁语的“regere”(意为“管理”)等词相近。在神权崩塌,近现代开始出现“左撇子更加聪明”“左撇子有利于右脑开发”等舆论之前,谁是统治者毋庸置疑——那就是右撇子。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克林顿当选为美国第42届总统时,美国左撇子协会发表声明说这是左撇子在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拉结产子》,弗朗西斯科·弗瑞尼绘,十七世纪油画,189×232厘米,收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馆。《圣经》记载,拉结难产死去之前要求给她的儿子取名“便俄尼”(我的痛苦之子);但是,雅各决定给他起另一个名字:便雅悯,字面的意思是“右手之子”(Ben-Yamin),以示神的恩宠。
而“向左”(links)这个词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古高地德语中,有一个表示左手的名词“lenka”。形容词“link”或者“lenca”则是从中古高地德语才开始为人们所熟知的。这两个词与古瑞典语中的“link”相同,其词义相当于“跛的”。新瑞典语中的“linka”代表“跛足行走”和“蹒跚而行”,而“slinke”则表示“踉跄”、“哆嗦”、“跛行”。“link”一方面是“recht”的反义词,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笨拙”和“迟钝”的含义,并且在15世纪出现了“笨手笨脚的”(linkisch)这个词,从这时起也有了副词“左”(links)。英语中的“left”除了表示向左之外,还有“瘸”和“无力”的意思。这同样适用于法语词“gauche”,这个词同时还代表“摇晃不定的”。
法语同理,关于一个牌气不好的人,人们形容他“抬起了左脚”。人们用“右臂”来称呼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用“左手的”(gauche)来形容一个笨拙的和不自然的人(或者做事“古怪”的人)。相反,右撇子的行为是“灵巧的”。更有甚者,左撇子是一种“可恶的人”(在法语中,“可恶的”[sinistre]一词来自拉丁语的sinister,即“左手的”),因为这种人缺乏“道德的正直”或者偏离了“正道”。此外,“变形”(gauchie)一词,既指受潮变形的木料,也指被恶意歪曲的观念。人们经常谈论“遭受”(sinistrée)失业或恶劣天气困扰的地区。当人们提到一个人死去的时候,习惯上说他“把胳膊放在左边”(passé l'arme à gauche),当人们谈论一个人厚颜无耻的时候,通常说他“靠向左边”(mis à gauche),或者,当人们谈起一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往往说他“支撑在左脚上”(sur le pied gauche)。人们还把姘居称为“左手的婚姻”(mariage de la main gauche)。最后,人们把私生子叫做“出自左边的”(issu du c?té gauche)孩子。
这两个词的发展历史显示出,起码在印度-日耳曼语的国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向左”(links)意味着一些负面和消极的东西,相反,“向右”(rechts)则总是跟一些正面积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也很明确地体现在这些国家的民谚之中。
木版画,11.6×8.6厘米。Jean和Barthélemy Macé的凸版印刷品,见于Francisco Georgio《神学和哲学证明》一书书名页(巴黎:Jean Macé 出版,1564年)
上图是一幅法国十六世纪的木版画,在图中我们看到一位妇女坐在一棵树下,右手举起一尊胜利女神的小雕像,而下面的左手抓住一条盘绕在其上的蛇——罪恶的象征——按照同样的对立法则,她的右脚平稳地放在一个石基上,左脚则不平稳地试图在一个火球上取得平衡。这幅画叫做“名誉”,在插图的周围,雕刻师附上铭言:Dextra vincit/L?va perimit(右手取得胜利/左手导致失败)。最后,我们注意到,在左手边的树叶都枯萎了,在一根枯萎的树枝上,挂着一块告示牌:Asinistra caveto(请留意左边)。
更能凸显出这一点的是这一段:约瑟见他父亲把右手按在以法莲的头上,就不喜悦,便提起他父亲的手,要从以法莲头上挪到玛拿西的头上。约瑟对他父亲说:“我父,不是这样。这本是长子,求你把右手按在他的头上。”他父亲不从,说:“我知道!我儿,知道!他也必成为一族,也必昌大。只是他的兄弟将来比他还大,他兄弟的后裔要成为多族。”——《创世记》48:17-19
《雅各赐福以法莲与玛拿西》,本杰明·韦斯特绘,1766/1768年(?)油画,101.3×129.5厘米,收藏于美国奥伯林学院艾伦纪念美术馆
在蒙昧的年代,人们普遍以强权和神话解释现象,直到1861年左右,人类才开始将习惯使用左手还是右手同大脑的发育联系在一起。最早是法国神经生理学家、外科医生皮埃尔·保罗·布洛卡在研究失语症时,发现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患失语症的人其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有病变,于是,他在后来提出了“我们用大脑左半部说话”的论断。不过他认为自己的论断要成立,还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他是个右撤子的话。布洛卡的这一发现不仅意味着用手习惯与语言之间具有关联性,而且也意味着用手习惯是建立在大脑左右半球的优势性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说,关于左右手分工的科学研究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的。
过去5000年间的艺术作品中右撇子创作的比例(斯普林格·巴莱伊,1981年)
随着现代社会秩序的建立,左撇子越来越多得到“平反”,举例来说,现代体育竞技中,左撇子是天然被高看一眼的存在。譬如“左投”或“左打者”(Southpaw)[2]这个词,它可能是源自19世纪晚期的芝加哥棒球界。据说,当时左投手在旧的康密斯基球场[3]登板时,必定面向西方,而他所投出的球,则必定从南方飞向打击者。也有人说,这个词是《芝加哥新闻报》一位体育记者发明的。还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拳击界中,用来形容左撇子的拳击手,后来才被棒球界“借用”。或许就像性别平权一样,左右手平权也会在未来的主流舆论中成为人类世界进步的象征。
在这个一切为右撇子而设的社会里,很多人对左撇子会有很多好奇,甚至会产生一些疑惑,相信这也是这个话题会被提出的原因之一了~
下面是关于「左撇子」的一些“为什么”的回答,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一些疑惑啦。
针对这个问题,在2007年,科学家Clyde Francks宣布找到了名叫LRRTM1的基因片段,这个基因就是左撇子的“始作俑者”,并且,Francks的研究还发现遗传来自爸爸那边。
普遍上,我们认为成为左撇子是家族“传统”,多年以来人类都在寻找“为什么人会喜欢一只手超过另一只手”的原因,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右手,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选择了左手?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数据可以参考:
如果父母都是右手使用者,孩子变成左撇子的几率是2%,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是左撇子,几率上升到17%,如果父母两人都习惯使用左手,那么孩子也是左撇子的几率就是50%了。
还有一点,因为某个还未发现的原因,男性左撇子是女性左撇子的两倍。
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还没有完全找出原因,一些观点认为这与宝宝在子宫里的位置有关系,由于空间狭窄以及母亲器官所处的位置,发育中的胎儿最后会看到更多右边,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更多地看到以及更加熟悉自己的右手。
另一个类似观点则认为这取决于子宫里活动空间,右边空间比左边空间更大,所有右手更容易活动,最后就变成了习惯手。
另外一些学者把重点放在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来讲,新生儿确实看右边的时候比看左边多,并且会移动他们眼睛看到的那只手,这就导致了右手最初期的自主行为。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觉得比较靠谱的,那就是孩子是跟父母学的呀!宝宝们会觉察到喂他们吃饭和陪他们玩耍的是左手还是右手,这个理论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左撇子有遗传性。
如何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左撇子呢,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测题。
这个自测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做比较合适,因为对再低龄的孩子来说,用手习惯还在发展中,测试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孩子的状态。
但如果孩子已经3岁了,左右手的使用习惯还不明显,那孩子可能是出现了双手混用现象,比如吃饭和写字,好像右手和左手都可以做,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没有足够的机会让他挖掘出自己的习惯用手,也可以等到孩子4岁或者5岁的时候,再做自测题。
这套自测题也很简单,请你仔细观察孩子下面这10项基本生活的习惯用手姿势:□ 写字□ 拿筷子□ 扔东西□ 刷牙□ 用剪刀□ 擦火柴 (我觉得这个还挺难操作的~)□ 串珠姿势□ 使用锤子、螺丝等工具□ 握球拍□ 使用毛巾来洗脸
如果1-10项都是左手,那孩子应该就是左撇子,如果前面6项使用左手,后面4项使用右手,也同样可以判断孩子是左撇子。
除了测试,我们还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投递”的互动来判断。
比如在任何时候,当我们拿一件物品给孩子时,一定要从孩子身体的中线递给他,比如双手中间均等的部位将水递给孩子。
这个微妙的细节,能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出自己孩子的用手习惯,对左撇子宝宝来说也十分友好。
大部分父母都是在孩子4-5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觉察出左右手的使用习惯的,妈妈们可以试一下,当宝宝抓取面前东西时使用左手多还是右手多?不过用手抓东西对于任何一只手来说都不算难事,所以仅仅通过这个判断并不准确,很多宝宝到了最后都会变成右手使用者。
还有其他判断方法,如看看宝宝搅勺子的方向,顺时针倾向是右撇子宝宝,逆时针则是左撇子宝宝。
只有到了宝宝用双手探索事物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判断才会比较准确。大宝宝会用一只手拿住东西,另一只手操纵,当他开始综合性地玩玩具时(堆叠、分类、拿出来放进去),他们就会使用主要那只手了,一般到了18-24个月期间,双手使用习惯会逐步固定下来。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宝宝们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是没有左右手偏好的,你会发现宝宝偏爱用某只手做事,但是当开始学习新东西(比如站立)时就不会这样了,他们会同等使用双手直到掌握这项新技能后。
不管宝宝在什么年纪开始喜欢用一只手超过另一只手,做爸爸妈妈的都要清楚,用手习惯是连续统一的行为,大部分的宝宝都是可以左右手同时开弓的,只不过某一只手会效率更高。
有些人长大以后倾向用某只手做几乎所有事情,有的人也可以不分左右手地做几乎所有事情,大宝宝和成年人的左右手使用习惯看起来那么牢固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习惯以及某一只手做这些日常事情(吃饭、写字)的次数多得多。
很多家庭可能会因为担心左撇子孩子遇到的困难多;因为“世界的规则是为右撇子制定的”这种不便利和不友善的整体氛围,下意识想要改变左撇子孩子的用手习惯。
但其实,这样的扭转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不合适的。
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专家的建议来看,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百分之百决定自己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的权利,每年的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全世界都在呼吁大家应该重视左撇子该有的权利。左撇子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强行扭转用手习惯的做法不仅不合适,还有可能会掩盖孩子本来拥有的“左撇子独一无二的优势”。
比如,体育竞技活动中左撇子的优势尤其明显,棒球、击剑、乒乓球、足球、网球等运动类型都很适合。

因为在这些对抗性运动中,左撇子有天然的攻其不备的优势,比如击剑,左撇子出剑的角度、攻击的指向位置、出脚的方向都和惯用手为右手的人非常不一样,这种特殊性往往会让很多右撇子选手无所适从,从而决定了比赛结果的胜负。
在美国,还有一个研究曾经通过某一年的SAT测试(类似国内高考成绩),来比较左手考生和右手考生的表现。
当时10万名考生中10%是左撇子,结果实验发现成绩最高的一组学生中,有20%是左撇子。这项测试支持了一个观点,左撇子的智商不比右撇子低,而且某种程度上如果发挥得好,甚至比右撇子更占优势。强行纠正左撇子不妥当
因为左右手是先天基因决定的,如果仅仅只是因为担心孩子面临不便,而强行更改孩子的用手习惯,无异于强行打乱大脑先天形成的任务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孩子的大脑中枢指令系统,出现混乱。
因此,很多被强行扭转用手习惯的孩子,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困难和障碍,这些都是我们忽视了孩子自然发展规律所导致的后果。

轻度的表现可能是孩子对左右产生混淆,总是忍不住想要换回左手的惯性,又被认为这样是错误的想法所遏制。
还有的孩子会遇到书写和阅读困难,把字反过来写,或者把“ABC”看成“CBA”,甚至因为在调整的过程中,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导致孩子自信心受伤害,变得敏感和自卑。
所以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孩子左撇子的天性。毕竟这不是孩子可选择的,而是由家庭一脉相承的基因和血缘决定,“左撇子”并不是突变和怪异,而是每一对父母的基因给到孩子的特别的礼物。

接纳孩子的左撇子习惯,也是接纳自己对孩子先天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有力量地、更勇敢地和孩子一起往前走下去,让孩子在即便90%都是右撇子的世界里,也能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也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学习的社会融合话题。
首先,当然是先接受这个事实,千万不要贴标签,如果孩子就是喜欢用左手,没有必要强求他改成右手。如果强迫孩子改变,也许会对孩子的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有一定阻碍。
另外,帮助左撇子孩子的方法真的有很多,比如,可以使用很多的辅助工具,掌握正确的左撇子用笔姿势,学习左撇子用笔的笔划……只要能避开无法驾驭的项目,并且合理地把握和身边的人社交时候的角度、位置,左撇子完全是很轻松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很多父母来说,难的往往不是意识上的改变,而是实际操作中的细节调整。这里有几个使用方法,大家也可以看看:不需要强调孩子的特殊性
实际上,现在这个社会,对左撇子越来越包容了。对于孩子来说,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意味着我们需要不带特殊眼光看待孩子,给孩子更多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比如面对孩子的时候,不需要特别强调孩子的左右手使用习惯,不需要有焦虑和担忧的表情;
比如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提前做好必要的引导,告诉孩子左右手的各自优势,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有的困难,以及如何更好地去面对。关注孩子的使用细节,并配合合适的工具
如果发现孩子是左撇子,那么从孩子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工具,到孩子匹配的学习姿势的适应,都需要我们去仔细做功课。
现在某宝真的有很多的东西可以辅助孩子,比如为左撇子设计的剪刀、键盘、鼠标、学习筷等,大家可以去自行“备货”:



但最让大家头痛的,肯定还是写字。
因为大部分语言的书写习惯是为右手设计的,所以左手持笔的确有很多的不便,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角度来帮助孩子:帮助孩子把纸张顺时针旋转45度,让左边比右边高一点。台灯放在孩子的右侧而非左侧。如果可以选择左撇子专用学习桌,那就优先选择;如果不行,建议购买没有右置柜的书桌,让孩子可以在书桌右侧写字,而给左手留出更多的使用空间。可以提醒孩子尽可能坐在座位左边,能避免和其他人发生左右手肘冲撞的影响。
写字的笔画,也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左撇子的孩子来说,关键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笔画,让自己的写字过程更加从容。找到合适的笔画方式,能降低很多孩子在实际书写过程中的难度。
关于笔画,我之前跟一个朋友讨论过(他也是左撇子),在我们讨论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中文笔画的书写方式。
他说英语有专门为左撇子设计的笔划指导,所以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在适应了这种写作方式。但中文里暂时还没有专门为左撇子设计的笔画指导,这可能是我们需要继续推进的问题。
但是我和朋友认为可行的方案是,我们可以从英文的左撇子笔画指导中,找到一些基本的调整规律,而这个方式,理论上对任何的笔画原则都有参考价值。
所以我也请他把这份资料分享了出来,资料是英文的,但是我看其中提到的特殊写法的誊写很清晰,相信这份思路对大家的中文书写也是有帮助的。

孩子生而不同,这六个字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完全接纳,并不容易。
作为右撇子的我们(默认是),或许从来不知道是我们的遗传基因影响了孩子的用手习惯;或许即便知道了,也仍然担心孩子在一个右撇子为“王道”的世界里,会有多艰难;或许,我们也会有一丝犹豫,又或者已经打算开始纠正起孩子的用笔习惯了……到底,我们应该怎么想呢?
我的朋友给我看了一份资料,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子的:
Correct posture and difference in left and right dominanceshould be considered. NO LEARNER’S DOMINANCE MUST BE CHANGED无论孩子使用左手还是右手书写,他们都能学习到正确的姿势和了解不同之处。不要勉强孩子改变左右手使用习惯。
其实在美国很多学校,对于书写的适应性引导,已经成了“共识”。左撇子不应该被强迫改变,让他可能的天赋被淹没,但同样,尊重一个人的特殊性,也不是不管不作为,让孩子在现实中到处碰壁,处处为难。
真正的陪伴是我们愿意和他一起去面对风雨,提前做好准备,提醒孩子生活中要注意的事情,让孩子积极并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特殊和优劣势。
这个社会的趋势,总将会对左撇子越来越宽容,而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资料参考:
Fagard J. The nature and nurture of human infant hand preference. Ann. NY Acad. Sci. 2013; 1288: 114-123.
Michel GF, Babik I, Sheu CF, and Campbell JM. Latent classes in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infant handedness. Dev Psychol. 2013; June 17 Epub.
Nelson EL, Campbell JM, Michel GF. Unimanual to bimanual: Track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ndedness from 6 to 24 months. Inf Beh Dev 2013; 36: 181-188.
http://www.kidsgrowth.com/quizresults/id436.cfm
http://www.oprah.com/relationships/6-Tips-for-Raising-a-Left-Handed-Child/1
http://www.childrenshealthnetwork.org/CRS/CRS/pa_lefthand_pep.htm
http://www.insidescience.org/content/babies-dont-develop-handedness-all-once/1522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
也可以点个赞哦
亲亲总是喜欢用左手接东西,吃饭的时候也会先用左手来握住餐具,就连画画时也总是左手先拿起画笔 ?他的这些行为让外婆 觉得很头疼,因为外婆就是个左撇子,老母亲则对此事比较佛。前几天妈妈群里姐们在讨论:“宝宝们是否出现明显的左右手偏好”,好几个姐妹 说观察下来,“自己家娃在玩的时候用左手更多一些”。咿,看到这些我突然来了兴趣,决定花几个晚上来扒一扒左利手的那些事儿
左利手也称为左撇子,一般来说,使用左手的次数比右手高出许多,例如用筷子 、写字??、用剪刀??等。左利手之人并非所有动作都习惯或偏好使用左手,实际上完全左手的人并不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惯用右手的人通常会左脚占优,反之亦然。
判断左利手并不是说左手用筷子、或者左手写字就是左利手,它是有一套量表来测试,里面有很多题目。目前判断中国人利手分类标准的可参考下表。如果十个项目都习用右手或左手,则称为强右利或强左利。如果前六项都习用右手或左手,后四项中任何一至四项用另一手,则称为右利或左利。如果前六项中, 有一至五项习用一手,其余则习用另一手,则称为混合利。

所以其实你认为的左利手宝宝,大部分都还是偏右手。他们可以用左手,但右手明显更有力量。
25%的左利手是遗传造成的。左利手孩子在父母都惯用右手、父母其中一个是左利手、父母都是左利手家庭的概率分别是9%、19%、26%,且左利手母亲家庭比左利手父亲家庭更容易生出左利手孩子
胎儿出生过程中的脑损伤、或早产儿,成为左利手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
40岁及以上的孕妇怀孕期间出现并发症,或者在怀孕期间承受着不同寻常的高压力更容易生出左利手孩子。
左利手在双胞胎中是一般人群的2倍,20%的同卵双胞胎中,有一个是左利手,另一个则是右利手
右手受伤或失去功能超过8个月,就容易成为左利手

世界上大概有10%的人是左利手,而我国左利手低于0.23%,且男性左利手的人数高于女性(李心天., 1983)。13%的男性和10%的女性是左撇子。婴儿期的左利手会多一些,随着左利手逐渐被纠正,学前期的左利手越来越少。但随着家长们对左利手娃越来越包容,左利手发生率也明显高于30年前。
对我国31个省的研究表明(Xu H W., 2019),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新疆)、中部地区(陕西、山西、湖北)的左利手更多,少数民族聚居地、革命老区等左利手更多,这些地方的人对左利手可能更包容。
西方的左利手会多一些,你经常会遇到左手写字的人。但在中国你可能会遇到左手用筷子的人,但左手写字真的特别特别少。
哎呀,下面这个图估计要被用烂了,总是有人拿出这几位来证明左利手更聪明,成就更大,可问题是右利手的总统数量明明更多啊!!!还有研究曾表示,智商超过140的左撇子比右撇子多,但其实各个研究之间是矛盾的。更多的研究则表明两者在健康程度、学习生活质量、事业成就等方面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两者的总智商也没有差别。

研究表明, 语言功能偏侧化和利手有关。左利手大约占全世界人口数量的10%, 其 70%~80%的语言优势半球是左半球, 其余的则表现为右半球优势和双侧半球优势; 而90%以上的右利手都是左半球优势(Willems., 2014)。利手系数越高,其语言功能左半球偏侧化程度越高。
其实,人类祖先和动物一样,左右手都是均衡使用的,之所以后来人类右利手占主导现象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亲亲是因为有左利手的倾向,才让1岁半的他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呢?哎呀,老母亲安慰安慰自己 ?♀? ?♂?左利手右脑侧化严重有创造力、美术、音乐、3D感知和想象思维、多任务处理能力有良好的空间定位,良好的协调能力,特别是优秀的运动员尤为突出难以应付算术、写作??、阅读、以及任何逻辑问题40%的顶级网球运动员是左撇子。比如比如大名鼎鼎的棒球手桑迪·柯法斯、兰迪·强森,板球手加菲尔德·索博斯、米切尔·约翰逊,乒乓球手王楠、丁宁,羽毛球手林丹。高度情绪化,精神不稳定,脾气多,脆弱,易受影响

总之,左利手的娃直接观察判断能力较强,空间思维及想象力好,具有音乐、绘画等天赋,但计算能力、语言表达及书写??能力较差;右利手的娃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算术 较好,但空间思维能力弱于左利手娃。
我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我妈左利手的事儿 ?♀?直到我妈来帮我带娃。某天,队友一声惊呼:“妈,你用左手握筷子呀 ?。啊,我才意识到,我和我妈并排坐,本意是让出最方便的位置给她,但其实这个位置对她来说挺反人类,因为她总是要在夹菜时特别小心不和我相撞......
我妈虽然写字在小时候就被纠正过来,但吃饭从来都是用左手。她知道这个世界对于左利手的种种不友好,就更加不希望亲亲重蹈覆辙,尤其当看到亲亲左手拿笔时就特别坚定的想要亲亲改成右手。
如果你是一个左利手,用左手拿剪刀时就会有刀片夹不紧、剪不直的感觉。因为通常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