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启蒙运动时出现过哪些著名思想家?

  诸如孟德斯鸠,卢梭等

  我大概说一下西班牙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情况吧,我也不知道他们算不算思想家,还是算文学家,感觉上没有提出特别多有用的东西。

  一、散文、叙事文学。费霍画像,图片来源:alamy.com

  贝尼托·赫罗尼莫·费霍(Benito Jerónimo Feijoo, 1676-1764),18世纪西班牙学识最为渊博的学者之一,其哲学思想受到培根和路易斯·比维斯的影响,在《总体批判战场》(Teatro crítico universal)和《奇异的博学书简》(Cartas eruditas y curiosas)传播了百科全书派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总体批判战场》中的《人民之声》一文中,他认为真理的价值在于“真”而不在于其拥护者的人数多寡,坚持“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观点,比列宁还要早了几百年。在五卷书《奇异的博学书简》中也谈到了很多问题,第一卷提到了物理学、医学、音乐、迷信等等,第二卷提到了铲除陋习、西班牙的自然科学以及妇产科学落后的问题,第三卷涉及哥白尼理论、怎么玩纸牌、杜绝盗贼的方式以及法国路易十四和俄国彼得大帝等等,第四卷探讨牛顿定律,讨论共济会的危险性,第五卷涉及玛利亚崇拜、地震、印加人的人祭以及中医等等。在《引进新的语汇》一文中还为同时代作家喜欢用法语进行辩护,反对维护语言的纯而又纯,主张在不伤害语言演变的情况下进行文字改革,有点类似于今天大家喜欢抨击写作夹杂英文的人[1]。

  卡达尔索画像,来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9/Josecadalso.jpg

  何塞·德·卡达尔索·伊·巴斯克斯(1741-1782, José de Cadalso),模仿孟德斯鸠的《波斯信札》创作了《摩洛哥信札》,在这部作品中,卡达尔索对18世纪的西班牙、其历史演化和文化习俗进行了思考,他渴望从“一个好人的角度”,以“公正的态度”“对一个民族进行批评”,探讨西班牙生存的问题,揭示为什么西班牙会变成“只剩下骨架的巨人”的原因[2]。霍维亚诺斯画像,来源https://www.redfloridablanca.es/media/Jovellanos1.jpg

  加斯帕尔·梅尔乔·德·霍维亚诺斯(1744-1811, Gaspar Melchor de Jovellanos):18世纪西班牙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人物和才华出众的政治家、作家,少年求学时接触到启蒙运动思想,阅读过欧洲伟大思想家贝卡里亚、伏尔泰、罗素、休谟等人的大量作品。是一个尊重传统的改革家,其改革是在遵从长者们的信念和尊重教会教条的情况下进行的,游离于数种思想之间,既积极宣传这些思想,又进行折中调和,其思想很接近欧洲具有革命性的思想家,但是又反对过于激进的做法。在宗教问题上,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反对教会利用特权损害公众利益,希望罗马教廷尽可能少地干预西班牙宗教事宜,加强西班牙主教的权威,设法摆脱罗马教廷,反对宗教裁判所,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还研究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他在大量与朋友的通信上都表现出了启蒙思想,在诗笺II中,他揭露了西班牙农业体制的落后,抨击司法人员身上的种种陋习,在讽刺诗II上,诅咒了某些妨碍社会健康发展的陋习,也有谴责斗牛节等等,伦理道德上,反对男女私通,谴责与夫妻平等相悖的大男子主义,宣扬人民之间博爱、平等、和平相处的启蒙主义思想。但他认为要得到和平与正义不一定需要法国大革命那样的举动,因为一个好的政府仍然需要贵族。他创作的戏剧《正直的罪犯》也体现了启蒙运动思想,他企图通过一个“具有人道精神的、品德高尚的启蒙主义者”的法官形象来宣扬刑法改革的论点[3]。

  还有一个佩德罗·蒙滕贡,写了一部书叫《欧塞维奥》是受卢梭《爱弥尔》的影响写就的教育小说,不过好像质量不是很好。

  二、诗歌。金塔纳画像,来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d/Manuel_Jos%C3%A9_Quintana.jpg

  马努埃尔·何塞·金塔纳(Manuel José Quintana,1772-1857):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和西班牙进步作家的影响,形成自由主义思想,1808年其积极参加抗法民族独立斗争,费尔南多七世回国后,因为反对王权专制而身陷囹圄长达6年,其诗作中的一部分充满激情、呼吁自由、抨击狂热与专制,表现了金塔纳的政治目标,《致堂·拉蒙·莫雷诺》中,颂扬能够使人类变得高尚、有益于国家健康发展的美德。其诗歌带有强烈的说教目的,充分体现启蒙主义思想,《献给印刷术的发明》充分显示了典型的资产阶级启蒙学派的历史观,诗中赞扬印刷术发明者的天才之举,欢呼印刷术把“人是自由的”呼声传播到世界各地(有空我把它翻译出来给大家看看)。诗作《献给特拉法尔加战役》中说,罗马历史上虽然曾经战败,但始终是个强国,以此来激励、鼓舞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斗争,还有各种宣扬反抗法国人的民族主义诗作,十分爱国[4]。

  梅伦德斯·巴尔德斯画像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d/Juan_Mel%C3%A9ndez_Vald%C3%A9s_por_Francisco_de_Goya.jpg

  胡安·梅伦德斯·巴尔德斯(Juan Meléndez Valdés, 1754-1817),是18世纪西班牙最优秀的诗人,但是思想比较“西奸”,在法军侵占西班牙的时候歌颂外来国王,担任伪政府官员职务,法军战败后流亡法国,一部分诗歌具有阿纳克里翁式诗歌特色,喜欢描写爱情、性爱和女人的身体,另一部分则和霍维亚诺斯一起书写哲理性诗歌,接受洛克的感觉学说,宣传启蒙主义思想,将卢梭的思想与文艺复兴的传统加以综合使得田园诗复活[5]。

  三、戏剧。莫拉廷画像,来源https://arobertlauer.oucreate.com/MoratinHijo.jpg

  莱安德罗·费尔南德斯·莫拉廷(Leandro Fernández de Moratín, 1760-1828),18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剧作十分忠实地反映了启蒙主义精神、贯彻了新古典主义的原则,他认为戏剧必须肩负道德说教目的,讽刺抨击社会陋习和人们的错误行径,剧中人物应该属于中产阶级的普通人,他的剧作因此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市民服务的。他的第一部戏剧《老人与少女》将丈夫(老人)描绘得极其吝啬残酷,将妻子(少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男爵》也讽刺了不合理的婚姻,讽刺渴望沿着社会阶梯向上爬的丑行,鞭挞玩弄他人情感、胡作非为人物的丑行。抨击了马德里的腐败,努力捍卫农村的价值,并试图以其剧作支持启蒙主义者们采取措施避免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的政策。《虚情假意的女孩》以女主角的虚伪抨击了不良的教育方法,引起宗教裁判所的干预,要其删除一些内容。其代表作是主张妇女自由择偶的《姑娘们说行》,讲述了一个老贵族想要与一个16岁少女结婚,结果少女在和老贵族的侄子恋爱,最终老贵族被侄子的行为感动,退出了三角恋的故事,该剧想要揭示家长要扼杀子女敢于大胆表示个人意愿之教育的后果,以及家长出于个人考虑不惜牺牲子女幸福的强制婚姻的弊端,同时暴露了宗教的虚伪性,与宗教虚伪性相关的情节还引起宗教裁判所的不满,抨击了旧教育的弊端,表达了启蒙主义思想,剧中人物说道:“这就是教育的成果,这就是所谓管教好一个姑娘:教她撒谎,把天真无邪的感情隐蔽起来......只要口是心非,唯命是从,就算是一个有教养的姑娘。能够教她们恐惧,变得狡猾,并且像奴隶一样地缄默——这就是所谓最优良的教育。”[6]

  总结:

  感觉上17-18世纪西班牙受到启蒙主义思想的痕迹也有,但是不明显,这期间并没有出现过多的有价值的思想,作家们的作品也较为平庸,没有太多创见,比较突出的也就是霍维亚诺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