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县皮薄鲜嫩的高县何氏鸭儿粑(图)
△何均海正在对芽菜进行筛选。
△鸭儿粑蒸的过程需要放一次气。
△何均海正在炒制肉馅
△检查糯米泡制是否到位。
△何氏鸭儿耙的糖馅馅料。
△包鸭儿粑
国家旅游地理 四川宜宾5月3日讯(记者 胡鹏 摄影报道) 源远流长的宜宾饮食文化,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记者走进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县何氏鸭儿粑,为读者展示其制作工艺。
记者来到位于高县文江镇的“何氏鸭儿粑”店时,门口的炉火烧得正旺,锅上的几层大蒸笼呼呼冒着白气。当小店老板将热气腾腾的蒸笼掀开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刚出笼的鸭儿粑色泽洁白,皮薄鲜嫩,有的鸭儿粑中间还点缀了红色。
据传承人何均海介绍,何氏鸭儿粑最早由何均海的祖母侯龙玉于1900年创制,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高县鸭儿粑选用糯米作原料,几经浸泡,再用石磨磨成粉制作面皮。馅分为盐和糖两种:盐馅用肥瘦适中的鲜猪肉剁成细细的末,再加上宜宾芽菜、盐、花椒、味精、葱花等香料炒熟;糖馅取含苞待放的玫瑰、芙蓉瓣、冰糖、白糖等制成蜜饯,拌上芝麻、核桃仁、生猪油等配制成馅。面皮包上馅后,再用双手捏成椭圆型,外面包上良姜叶,犹如一个个肥胖的小鸭子在碧波上游玩,这就是鸭儿粑名字的来历。
何均海说,随着“何氏鸭儿粑”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如今,店里出售的鸭儿粑除了客人进店食用外,还加工成冷冻品销售。很多客人都是带到外地或者国外,“由于需求量大,人手有限,每天生产四五千个仍然不够卖。” /宜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