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担心的奶睡和夜奶,应该如何科学看待?

  

  

  对母乳妈妈来说,奶睡,是一件有人欢喜有人愁的事儿。

  欢喜在于,只要掏胸,哄睡和接觉变得很方便,甚至娃大一点可以爬过来吃“自助餐”,妈妈只管睡就好。

  愁在于,不少妈妈担心奶睡会引起夜奶频繁,担心夜奶时间过久会损害孩子的牙齿健康,担心孩子大了更难戒除奶睡……

  究竟能不能图方便而喂夜奶?关于母乳奶睡和夜奶的种种担心,应该如何看待呢?

  奶睡,是婴儿天生的睡眠需求

  其实,所有人都需要睡前仪式来帮助入睡。

  对成年人而言,睡前仪式通常包括:洗脸刷牙、换睡衣、躺在枕头上放松等。有的家长睡前不刷会儿手机就睡不着。这些在入睡前需要固定完成的步骤,就是睡眠仪式。

  而对小月龄的宝宝,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而言,她们往往不具备借助外力引导睡眠的能力。

  但幸运的是,老天爷给宝宝们安排了:哺乳。这是所有宝宝天生就会的“技能”。

  

  哺乳时,借由吸吮,婴儿开始分泌胆囊收缩素(CCK)等物质,让自己变得平静和放松,直至睡着。这也是为什么,刚出生的宝宝就可以观察边吃边睡、吃吃睡睡。可以说,借由哺乳引导睡眠是婴儿天生的需求,也是赖以安睡的法宝。

  尤其对小月龄宝宝,不设限制地哺乳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安全感,有助于安抚哭闹的宝宝,也有利于母亲乳汁供应量的建立。因此,不用刻意避免奶睡。

  奶睡是否会造成宝宝频繁夜醒?

  不少家长认为,通宵熟睡,或者睡眠时间长,才是好的睡眠。

  是的,好的睡眠对宝宝很重要。但好的睡眠不等于让宝宝从出生开始就通宵熟睡。

  从睡眠发育的生理特点来看,婴儿和成年人大不相同。婴儿睡眠周期短、快动眼睡眠比例高、缺乏“接觉”能力,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醒来,包括害怕、不舒服、热或冷、想要拥抱和安全感等等,本来就很难“一觉到天亮”。

  也就是说,一夜多次醒来,并且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接着睡,这本来就是婴儿正常的睡眠表现。家长们需要接纳这个现实。

  

  健康的宝宝也可以表现为频繁夜醒,这并不是因为家长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

  夜奶次数多,是不是因为白天没吃饱?

  首先,婴儿为什么会吃夜奶?主要是两种原因造成:

  1. 营养需求

  6个月内的小宝宝胃容量不大,母乳又很好消化,因此宝宝肯定是一会儿就饿了。所以,少吃多餐就是正常的进食模式。宝宝的吃奶需求也不是平均分配的,某个时段吃奶次数多,不能认为就是孩子其它时段没吃饱。

  2. 安抚和接觉的需求

  如前所述,婴儿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非饥饿”原因醒来,为了让自己继续睡过去,就会自然而言寻求吃奶的安抚。这样的夜奶,其本身目的就不是吃饱,更不能用来反应喂养情况。

  总之,孩子夜间醒来吃奶,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着眼于喂养。

  

  其次,从实际观察中,配方奶喂养并不比母乳喂养有更多的睡眠优势。添加固体食物也未必能改善宝宝的睡眠。

  可见,让孩子吃得更多或者更“硬核”,并不能改善孩子的睡眠。不恰当的喂养反而还会带来风险,结果风险增加了,孩子该夜醒还是夜醒,实在是得不偿失。

  奶睡会干扰自主入睡吗?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宝宝戒除奶睡?

  如前所述,喝奶就是婴儿出生后天然的睡前仪式。这一步,几乎每个宝宝都必须要走,所以不必刻意避免。

  如果奶睡一直持续,宝宝可能会一直依靠喂养来入睡。但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睡眠发育也越来越成熟,或前或后,宝宝们都会有一些自主入睡的表现。

  

  相应的,我们可以在这时给宝宝机会,让他习得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逐渐过渡到不吃奶入睡。

  例如,对小宝宝而言,可以在奶睡时引入音乐、按摩、安抚玩偶等,帮助宝宝建立新的睡眠联想。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喂养所占的比例,最终,让宝宝顺利过渡。

  对大宝宝而言,可以在每晚固定时间建立相同的睡前程序,如洗澡、刷牙、读故事等活动。依然可以借助毛绒动物等安全的玩偶,给孩子一些安全感。

  当孩子在自我安抚和独自入睡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奶睡和夜奶是否会损伤牙齿健康?应该何时戒除夜奶?

  美国牙科学会(ADA)认为,母乳喂养或能帮助宝宝建立更好的咬合、降低蛀牙的风险。因此,当宝宝长牙时,妈妈无需断奶,但应给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并拜访牙医。

  总体来说,在做好口腔卫生的前提下,一岁以内,相比配方奶,母乳宝宝患龋的风险要更小。

  但这并不代表母乳宝宝不会发生蛀牙。尤其是在添加固体食物后,宝宝的牙齿健康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此,半岁以后,家长应该引入更多的安抚方式,包括白天和夜间,接觉都应该尝试不再只依赖喂奶。这对循序渐进解除夜奶也是重要的一步。

  除了逐渐减少以夜奶安抚孩子的次数,还应该逐渐解除奶瓶。

  

  何时需要戒除夜奶呢?

  不同的喂养方式有不同的建议时间。

  澳洲政府建议,如果发育良好,吃奶瓶的宝宝可以在6个月以后,亲喂的宝宝可以在1岁以后考虑逐渐戒除夜奶。但这最终取决于母婴的具体情况。

  我自己喂夜奶到孩子差不多两岁。两岁后,当孩子偶尔生病需要安抚时,我也不拒绝夜奶。在这件事上,我主要仗着家族的牙齿基因好,宝宝的口腔卫生也到位,加上自己白天工作繁忙,晚上只想躺平,因此才喂那么久。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做决定前需要听听牙医的意见,再衡量衡量自己的情况。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归根结底,奶睡和夜奶不是洪水猛兽。在生命最初,它们甚至是婴儿的“需求”,而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

  在养育宝宝之初,每位家长都需要多理解宝宝的身体特点,在彼此适应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怀有这样的心态,能搞定的又何止是奶睡和夜奶呢?有更多关于喂养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线上咨询噢??咨询万怡医生。

  |审稿专家

  本文审稿专家

  卓正医疗杨茜茜医生

  |参考文献

  1.Brown A, Harries V. Infant sleep and night feeding patterns during later infancy: association with breastfeeding frequency, daytime complementary food intake, and infant weight. Breastfeed Med. 2015 Jun;10(5):246-52.

  2.Ramamurthy MB, Sekartini R, Ruangdaraganon N, Huynh DH, Sadeh A, Mindell JA. Effect of current breastfeeding on sleep patterns in infants from Asia-Pacific region.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2 Aug;48(8):669-74.

  3.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2392.htm

  4.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baby-sleep

  5.https://www.mouthhealthy.org/en/az-topics/b/breastfeeding

  6.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babies/sleep/solving-sleep-problems/changing-sleep-patterns

  7.UpToDate:儿童睡眠生理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 luka

  监制 耶娄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文章转载请联系:medicine@distinctclinic.com。

  点个“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