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4退回,重温法3的感情线:成年人的感情世界小孩子不懂
Eva的死,
太刻意了。
法4让人失去情怀,正想要弃剧之际,他给我炒个小丑案冷饭。
嗯?不让我弃??那就姑且再多看你一周。就在这个等新周一到来的周末,终没忍住重刷法3。
很多人因为法3换了演员,对此一直不看好,到最后也并不友好的评价这部剧。但我不同,法3是我tvb的启蒙剧,播出那年我刚上中学没多久。所以秉着先入为主的态度,对演员方面我并无太多诟病;也正得益于此剧当年我又顺藤摸瓜陆续补了法证先锋的1和2与巾帼枭雄1和2,好巧不巧那都恰好是那几年tvb最好的几部剧之一。(后期在做中学生的六年时光里,tvb陪伴过的时光自然不是一点半点。)
之所以爱看tvb,就是因为它的职业剧,弥补了国剧台剧韩剧很大的一部分空缺。从法证到法医,从医生到律师,它给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很多很多关于职业的想象空间。即便后来随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广,英剧美剧日剧我都开始涉猎,我也始终不可忽视tvb它带给我的影响。
今回的重刷,让那个在当年重看案情水过感情的我,多了很多对本部感情线的思考,感受到了编剧对于爱情描写的刻意。
为了让Mandy和Pro sir在一起,编剧让Kim在他和Mandy的分手派对上对Pro sir说Mandy不论再谈几次恋爱都不会找到正确的那个人,因为那个人是谁在她潜意识里早就存在了。也就是Kim早就品出来Mandy其实一直都喜欢Pro sir,在Pro sir离婚了之后,Kim就主动选择了退出。
不过初中真的咩都唔懂??当时完全没看明白,这俩人也没怎么在一起怎么就办分手派对了?他们不就在一起聊了聊天吗。
成年人的感情小孩子真的不懂,13岁的我成功水过剧情,着迷于天眼少女等一系列还蛮经典的案子中。
Pro sir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即便Eva不同Pro sir离婚,凭Mandy的自重和Pro的责任感,二人也绝对始终不会越过道德的界线。Pro sir也是因为彻底离婚了,才会和Mandy在一起。尽管Eva后来后悔回来了,Pro sir做的一切就证明了,他已经彻底放下了这段感情,并开始了新的感情。可真的放下了吗?
就从Eva回来的节点开始,好像Pro sir怎么做都不会获得完美的称赞。如果没有Mandy的存在, Pro sir就不会开始新的恋情,Eva后悔求情,他应该会与Eva复婚。有了Mandy,Pro做什么都好像不是个人。拒绝Eva绝非绝情,而因为Pro sir不会辜负眼前人,要承担自己眼前的责任,但这不是广义的有了新欢忘了旧爱的不长情么。但是Pro sir会可能一点都不挂住Eva吗,Pro sir当然不会是一个绝情的人。但他也更不可能和Mandy分手,因为他有了新的伴侣,而且新伴侣更加灵魂契合,更重要的是他要对他做出的承诺负责。如果他和Eva复婚,他就便更不是个人了。(当然Pro就是选择了是同Mandy继续在一起)。而我的朋友说的更直白:就是二人有没有下家的区别。
离婚那一刻,Pro sir的态度就是:离婚就是这段感情就是彻底放下了(所以他开始了新的恋情);但Eva不是:她以为这只是按了暂停键,我们虽然离婚了可我依然爱着你,只是我们目前一切形态都不合适,那我们只能分开。如果Pro sir没有遇到更合适的人,那前妻回来,便会是二人复婚的情节(不论是处于自己的爱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所以我想说的编剧的刻意,为何一直以来,Mandy竟找不到一个除Pro sir以外更合适的男友?(编剧给出的解释是,其实Mandy一直喜欢Pro sir,是一直一直一直,只不过Pro sir不离婚她肯定不会跨过道德底线去当小三。Pro sir实属懂你啊啧啧。)为什么Eva离婚这么长时间竟然遇不到一个除Pro sir以外的新恋人,她如此优秀的呆在在美国连个邂逅都不配存在?(编剧给出的解释是,她一直留恋Pro sir带给她的感觉,她虽然选择跟Pro sir离婚,但其实她并非因不爱他而离,而是两人的追求出现了分歧)。
不知是编剧为了表达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之深,还是为了突出Pro sir这种好男人绝种程度,总之就是三人杠上了,很尴尬。所以整部剧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人物其实是Eva,即做选择时要深思熟虑,不要任性,一旦选择失去,就要充分做好可能失而不会复得的思想准备。便是那句老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能让一心理性追求事业业绩满满的精英律师都恋恋不舍,Pro sir实属温情啧啧。
由此可见,Pro sir带给二人的感觉非同一般。这好像就是一个两人分手一人找下家,前任委屈求复合的故事。
综上所述,Pro sir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渣男。(哈哈哈哈雾!)所以编剧为了不把Pro sir写成个里外不是人的玩意,就把Eva写死咯。所以这是一个两人分手一人找下家,前任委屈求复合未果而惨死,最终与下家在一起的故事。
其实Pro sir这人真的很好啦。人可能一生只会对一个人有婚姻誓约的爱,但并不会一生只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也不可能只会爱上这一个人。除非在结婚之后永不社交,永不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也许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吧)。差别就在于每个人把自己道德的底线放在哪里。(你不越我不越,越界事情不出现)
年少时那些非黑即白的爱恨情仇,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