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碘缺乏病,这些要“碘”请牢记!
原标题:预防碘缺乏病,这些要“碘”请牢记!
2023年5月15日
是我国第30个
“防治碘缺乏病日”
宣传主题是
“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
接下来跟着小卫
一起学习关于碘的知识吧~
一、碘缺乏危害健康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有“智力元素”之称,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大脑发育从胎儿期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1~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克汀病(呆傻症)、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
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先天畸形等。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二、碘的生理功能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为20~50mg,平均30mg。
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完成的。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包括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T3为主要活动形式。甲状腺激素以甲状腺球蛋白的形式贮存在甲状腺滤泡腔中。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重要的激素,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脑发育、调节新陈代谢、对其他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补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外环境(水、土壤等)中几乎都缺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孕妇更要注意碘的补充。随着孕期的生理变化,以及孕吐、孕早期食欲不振等影响,孕妇容易出现碘摄入不足,因此更要加强补碘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孕妇应多吃海带、海鱼、紫菜、贝类等海产品,以及鸡蛋、牛奶、卷心菜、花椰菜、白菜、菠菜、青椒等含碘元素的食物,缺碘严重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补碘。
四、碘的参考摄入量
不同人群碘需要量不同,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碘的参考摄入量见下表。
五、碘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不同食物含碘量不同。部分海产品含量较高,如海带、紫菜、带鱼、干贝等。
海带、紫菜含碘量最高,干海带能达到36240μg/100g;其次为鱼虾蟹贝类(如干虾米类983μg/100g、赤贝162μg/100g、花蟹45.4μg/100g、带鱼40.8μg/100g)。
其他食品中,蛋类含碘量较高(如鹌鹑蛋233μg/100g、鹅蛋59.7μg/100g、鸡蛋22.5μg/100g);不同奶类含碘量差别较大,肉类含量在1.9~4.5μg/100g之间;植物类含碘量最低,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六、科学认知 远离误区
误区一:沿海地区不缺碘,可以不用碘盐。
沿海居民虽然食用海产品相对较多,但并非所有海产品含碘量都高。以经常食用的鱼、虾等动物性海产品为例,每100克含碘量只有不到20微克,甚至低于鸡蛋。含碘量最高的海产品是海带、紫菜等海藻类食物。我国部分沿海省市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居民从膳食当中摄入的碘量,并不能达到碘的日常需要量。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80%以上来自碘盐,如果不食用碘盐,97%以上的沿海居民患碘缺乏病的风险都会增加。因此,沿海地区居民也需要坚持食用碘盐。
误区二:日常膳食中碘摄入量足够,不必单独食用碘盐。
有人认为,只要每天正常吃饭,就可以满足身体对碘的需求,额外通过食盐补碘将会造成碘超标。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不食用碘盐的情况下,即使是鱼、虾摄入较多的沿海地区,成年人膳食碘的摄入量也远低于建议摄入量。因此仅靠吃饭而不食用碘盐,远远不能满足人体每天对碘的需求,仍要坚持食用碘盐。
七、食用无碘盐要遵医嘱
八、正确存放和食用很重要
———— END ————
来源 健康报 广西疾控丨廊小卫编辑整理
往/期/回/顾
关于佩戴口罩,最新权威指引来了!
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怎么干?
猝死警告!出现这3个信号,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