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前三:曲靖旅游突然强势崛起,为什么?

  晨雾中的曲靖,犹如梦中的城市

  今天,我们要说说一个神奇的逆袭,以往并不被看好的曲靖旅游突然强势崛起。

  2022年,全国旅游水平相当惨淡,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消费,下降一半还要多。

  但云南旅游表现相当出色,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5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1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8%和75.5%,算上火爆的暑期,恐怕已经相当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有人感叹,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重现昔日游人如织、一房难求的景象。

  谁能想到,真正的赢家竟是曲靖,上半年接待游客2796万人次,同比增长8.8%,力压大理;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1.4%,力压红河、丽江,跻身全省前三!

  

  南中首府五百年,为什么名声不大?

  前些年,有人在网上提问:曲靖在云南也曾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500年时间,为什么文化、历史及相关旅游业在省内名声不大?

  有人说,曲靖没有大的河流经过,没有大的湖泊,没有显赫的风景名胜,虽然有山有水也有人,可是山水人却都不算突出……

  还有人说,曲靖就跟南宁差不多,都是一个有历史没文物的地方。

  当然以上说法都不太对,属于对曲靖的认知不够全面,不过旅游业是曲靖的短板,众所周知。

  曲靖宣威尼珠河大峡谷

  曲靖经济增速猛。过去十年,从两位数下滑至仅为4%,此后触底反弹一路上扬,如今连续3年领跑全省。

  农业强。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粮食、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生猪和肉牛存栏、出栏及肉产量常年居云南省第一。

  工业强。2018年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3%,2019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5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

  产业强。世界光伏之都、全国重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有机硅新材料等等,这些风口产业在曲靖发展得风生水起。

  

  但旅游,真心说不上强。长期以来,外来消费少,人气低下,第三产业乏力,一直是曲靖的弱项。

  毕竟自2014年煤炭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一煤独大”的曲靖为了走出经济低谷,主要精力投入于转型升级大突围,不太顾得上旅游业。

  2019年,云南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的鼎盛之年,昆明旅游总收入接近三千亿,丽江、大理、红河均在千亿左右,西双版纳八百多亿,曲靖以五百多亿排在全省第八,存在感不高。

  

  同年,云南启动建设的大滇西旅游环线,让未被纳入的曲靖、昭通、文山脱离了云南旅游发展的主体工程。

  昆楚大丽,这条世界级旅游黄金线路,朝着与曲靖相反的方向延伸……

  对于赶超大理、丽江,曲靖旅游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曲靖大多数景区规模较小,集聚度低,曲靖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大项目支撑,真正的“拳头”旅游产品还未形成。

  虽然谈不上“地狱开局”,至少也是困难模式,那么,曲靖旅游到底是怎么崛起的?

  

  曲靖罗平是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795.08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61.2亿元 图为金鸡峰林 摄影/郑永胜

  人文底蕴深厚,为什么知道的人不多

  我们先说结论。

  曲靖旅游的崛起,验证了一个发展逻辑——经历过工业化洗礼的第三产业才是真正的第三产业。

  云南乃至国内的不少旅游大市,知名度非常高,旅游服务业非常发达,旅游收入也很高,但经济仍然比较落后,远谈不上经济强市。

  这就是因为它们普遍由农业县市直接过渡到旅游城市,省略了工业化过程,缺乏原始积累和经济底蕴。

  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体,曲靖的经济底蕴不用赘述,我们从旅游发展的基础,人文底蕴说起。

  曲靖水边村庄

  曲靖并不是没有显赫的风景名胜,由于强省会,曲靖被“削弱”了——原属于曲靖所辖的石林、宜良等四个县划给了昆明,如今,石林风景区、宜良九乡溶洞都是云南王牌景点之一,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作为“珠江源头、天成花海”,曲靖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的千年古郡,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3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以爨、堂狼、铜商等为主的特色文化,从来不缺乏传奇——

  曲靖是原始脊椎动物古鱼类的发源地,人类活动最早的地方,被中国科学院誉为“鱼的故乡”“化石圣地”。

  爨氏一族在1600年前“上承古滇,下启南诏”,留下了“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的美名;《爨宝子碑》被康有为称为“神品第一”,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皆在其中;国家领导人考察曲靖时对爨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爨文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爨体书法是可以走遍全国的”。

  

  这里,曾经是万里京运第一站,来往铜商络绎不绝,“铜都”美誉自明清广为流传,留下了世界最大的古钱币“嘉靖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