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样的?

  没有犯罪的反社和其他人一样,都在学习,工作,养孩子,尽量适应自己身边的环境,也试图看起来融入环境。

  深层次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情绪:直接能够感受到的情绪大多时候是愤怒,或无聊(或者空虚),或满足感(原因须是自己手段高明)。因而总体情感单调,愤怒或无聊较为统治。

  2.感情和爱:无法真正体会深层次情感,只能理性分析情感成因。因无法体会感情而导致无法相信感情,另一方面理性强迫思维导致其认为感情是脆弱的,甚至可悲可笑的,但对其的确很难真正理解。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无法(或极难,即便有也基本上仅为直系亲属)与他们建立情感依赖关系。至于“爱”这种更高层次的感情——基本不可能产生、不可能理解和体会、被视为最可笑和飘渺及不可信的东西。

  3.获取满足感或大脑快感的方式:一、不可能的来源:别人的快乐。二、可能的几种来源:①操控他人情感得手后的“上帝感、全能感”;②施加给他人的尴尬、折磨、痛苦且需要被从外表察觉到,至少需要能通过读取对方微表情察觉到;③酒精、药物等直接刺激;④看似“强者”的人表现出突然的痛苦、崩溃。

  4.责任感:对目标明确切清晰可见的事情有责任感,但这种责任感的付出必须有短期奖励。对于长期的较难量化的事情,例如“照顾孩子、伴侣、家庭、父母”等,如不构成上一句的条件的,均无责任感及任何兴趣。

  5.共情开关:使用日积月累的经验形成的第二、第三人格……切换,开展共情需要或活动,有表演性人格的特点,但跨度和人格多样性及感染力都更强,因为这是一种“人格”的自然反应。但不能连续持续时间过长,全因是主动表达或体会感情,时间太久会很过量消耗脑力。但即便是其他人格暂时主导行为及情绪,也无法真正体会深层次情感。psychopath的主人格(或最底层原生人格)为“无情型人格”,sociopath的第二人格为“无情型人格”。

  6.对刺激的反应:感受刺激的初始值比正常人高很多。想要表现得正常,必须利用第5条的方法。因此“无聊”是其较为常见的感受。

  7.表现出的善与恶:由其第二、第三人格与反社会主人格的博弈决定。

  8.观察及推理能力:高功能者依靠此能力形成第二、第三人格,并以此扮演正常人开展生活,由于长时间锻炼,这两方面能力远超出常人。

  9.追求:一方面是终其一生无法真正拥有的“自我价值感”;另一方面是感受他人的痛苦——极有可能是其为了体验正常人情感的原动力。

  10.病态程度:这个群体中个体的成都呈现从0到无穷大的线性变化,个体之间的症状轻重都不一样。

  11.他们眼中的其他人:其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12.是否有苦闷或是否想变成正常人:苦闷几乎都源于“无聊”情绪常伴其身;几乎不会认为能够变成正常人,因情感和“带有主观的自我满足感或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欺骗。

  关于反社会人格者几乎都具备多重人格这个理论,目前仅有部分研究者认同,但可靠性很高。欢迎大家留言,一同探讨。

  ——————————————————

  追更:ASPD典型影视作品人物篇2021.4.23

  案例人物(素材)来源:美剧《杰西卡琼斯》最后一季中非常到位、稍显夸张地描绘出了一名极为典型的精神病态者(psychopath,ASPD其中一个类型,学界认为占总人口1%),即反派boss,刻画的全面程度甚至可以视为“高社会功能精神病态者”的教科书模板。

  符合性程度:作为正常生活中的高功能psy.稍显夸张一点;作为被激怒、主人格彻底吞噬第二人格的高功能psy.来说并不夸张。

  人格障碍者共性表现手法:该影视作品虽然算不优秀,但编剧对psychopath的认知了解程度极高。初步总结一下该人物在剧中作为精神变态者特质的一些主要表现手法对应上面几点总结的情况:

  1.情绪表现:该角色居中情绪表现极为单调,无名缘起的愤怒情绪为主,操控手段得手后的自恋表情为辅。

  2.操控欲及无自我价值感表现:该角色获取了各类学位学历、奖项情况下仍然无法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感,通过有目标地实施连环杀人行动探究“人的自我价值感”而不得,拒绝包括一位高功能sociopath(剧中律师)的建议表现其完全拒绝被操控且反感(实质上体现的就是操控欲的一个方面)。

  3.杀人动机及作案心理需求:杀死其认为辜负了上帝给予好条件的人(不理解形成自我价值感的体验),杀人以过程为主,通过折磨、心理投射认同式(将自身内心想法投射给受害者,并迫使其最终认同杀手心理逻辑)的审问探求自我价值感而不得(因第二人格完全被主人格吞噬,无共情能力,也模拟不出共情能力)。

  4.思维方式:完全的逻辑思维体现的就是毫无共情,一切计划详细周密并稳妥实施。编剧并没有以警察和主角的傻来衬托其手段的高明。男主主动惹到他导致其一开始策划杀死男主使用的是干净利落的方式,后面剧情因其对男主详细调查信息而将男主正式视为猎物(注意前后杀人手段的变化反应的心理变化,只有psy.会调整为后者)。这也是不建议在生活中与反社会人格者(包括psy.和soc.)做敌对的原因。

  以上内容基本不涉及剧透。

  可能是我~

  我是一个95后女生,软软萌萌的 皮肤白 笑起来有两个酒窝 很有亲和力~

  实际上,我心里面都是一层又一层的厌恶,冷漠这个世界。我喜欢黑暗,喜欢痛苦,喜欢苦的东西,喜欢不按套路出牌,和外表看见的我完全不一样。当然,那不过是我表露出来的保护色…

  6岁的时候去玩蹦床、看见一个3.4岁的小男孩哭,我有种想捏死他的冲动,可是太多人了,我只好有意无意的把他从滑梯推下去.看见他惊慌失措哭的样子我觉得好爽,避免引起怀疑,他妈妈来的时候,我还一脸无辜的看着他……

  长大一点,知道这样很不利与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从小学会压抑把自己的恶收起来……

  这毕竟是本性,很多事情处处流露着我的冷漠…

  初中我想要一台手机,家里人嫌贵不给,我就和一个校外的男生恋爱,逼他送我手机,当他那出套套表示想进一步的时候,我就断了联系,后来,他来学校找人打我…… 我又和一个高年级的男生一起了,涂的就是他能保护我

  很讨厌别人和我抢东西,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目的达到,记仇。不过掌控欲不强,我的态度是不要死磕,这不行、换下一个,死磕就是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好

  一般男人会忽悠男人送我东西或者给我钱,但到时后便是我消失的时候,绝不浪费一点时间精力、在我眼里,我拿到我想要的,再付出成本哄他,他不会给我更多……相反,我可能要投入更多,离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朋友很多,但我知道我没有任何朋友,在我眼里女人就是个饭友,吃吃饭聊聊天,可我是一个从来不怕寂寞的人,所谓的闺蜜反而是我的内耗,我觉得费时费精力维护一个不能给我任何利益或者帮助的朋友,倒不如我一个人独处着更舒服、

  关于亲情,可能是看到我最真一面的人吧,当我发现我的父母打小就把我当成养老保险,在反观他们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还没有什么资源能力给我提供帮助,我爸还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我衡量一下,赶紧搬出去了,然后和家人断了联系,全家人微信电话拉黑,来敲门找我 我也不管,当没事人一样,理由很简单,他们不但不可以成就我,反而还会拖垮我

  很讨厌老人,讨厌智商低的人,道理很简单,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活着也是给别人增添负担,那么为什么不去死?

  有新冠这种病毒,我反倒觉得挺开心的,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淘汰一部分弱者。

  不畏惧死亡,在我眼里,有生必有死,死算得了什么呢?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感受,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是否达到,没什么情绪,比较冷静,喜欢思考,喜欢痛苦

  我记忆力很好,观察力也很细腻,很轻易记住别人喜好或者需求,在有意无意地提供给他人帮助,前提是这个人对我有利,不然,我都是秒冷的

  喜欢更新换代,或者淘汰机制,我觉得一成不变只能证明那个人很糟糕而已,在我眼里忠诚可不是什么好品质,没有道德,道德都是强者给弱者的枷锁

  喜欢独处,喜静,表现出来却是粘人,怕寂寞 哈哈 那都是没有走进我心里的人对我的评价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自己自查专业心理学理论即可,但千万不要以某些特质对号入座。很多网络咨询的样子都是所有正常人共通。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四大特征:

  高度攻击性

  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具有反社人格的一般都是具有高度攻击性的,但是也有另外一个分支,要么高度攻击性,要么是高度的社会退缩。这两种都是有可能存在的。

  无羞愧感

  正常人会感觉羞愧,后悔,而反社型人格是没有的,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丢人丢脸的说法,做错了事情也不会改正的,犯了事,进了局子也没啥用,出来后还是照样。这类人进局子就像逛菜市场,有时候放出来没几天又进去了。

  行为无计划性

  他们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这一点有争议,有些同学认为反社型人格是有计划有动机的,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案犯都是反社型人格,那种有计划有预谋,有心计的并不是反社型人格,而是偏执型....

  并不是说想要报复社会的人就是反社型,那种往往有报复心理的人,其实是属于偏执型的人格。

  社会适应不良

  他们的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而引人注目。比如社会制度,道德习俗...他们无法遵守,在学校不遵守校规,在班级不遵守班规,他们对规则和世俗难以理解和接受。难以融入社会环境。人格障碍筛查测试 PDQ-4+ - 在线工具网 - 工作生活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