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的「奥赛」难在哪里?为何有的题目成年人也解答困难?

  目测此帖要变成竞赛党的集结贴,想到曾经跟这么多牛B闪闪的大神一起战斗过,突然间觉得不枉此生了。

  ====================================================

  是个成年人都会做的话,我这种培训老师估计得失业。以江苏省为例,敞开了发奖,五门课的省一二三等奖加起来也不到1W个,而应届高中生则有近60W,也就是说,一个班都摊不到一个省级学科竞赛奖励,况且很多闲的蛋疼的人都会带着几个奖滚蛋(我有5个!(っ′ω`c)),所以比率会更低,接近百里挑一的奥赛选手,普通学生当然玩不转了。再想想全省前几十名那种,就是万里挑一了,所以由普通学生长成的普通成年人不会做真不奇怪。以普通成年人的水平,能在学校战到初一初二就不错了,不信可以亲自或者找身边的朋友试试今年广州中考数学最后三题,目测一大波熊孩子已经阵亡,熊家长,呃,目前尚未发现幸存者。

  奥赛要分类的话,数学物理是一种,化学生物是一种,信息又可以算一种。鄙人这五样连带作文竞赛都玩过,当然,玩得比较一般。数学物理相对而言智商比较重要,对思维的深度要求很高,需要学生深入的理解运用规律,解题的技巧性很强,精彩的技巧背后则是无数的训练和总结思考,甚至就是那么灵光一现;化学生物奥赛侧重知识的广度,对这两门学科多知道一点,就多一分胜算,我觉得生物奥赛应该是最好学的,狂背就有分,化学如果光背不理解也学不好;信息奥赛属于特例,因为除了发达的城市地区,大部分地方的学生并没有太多机会长时间接触电脑,甚至家长和很多老师视电脑如大敌,所以信息奥赛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其实里面有不少题目是可以通过硬背算法拿到分(pascal的希尔排序我到现在还能默写出来)的。这么做可能是为了照顾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但是想拿到高分,靠背基本不可能,需要很好的数学功底,曾经有个师兄记忆力超群,场上默写出了某算法,结果没想到那题目巨坑,需要改动初始值,然后直接0分,一个点都没有。

  言归正传,到底奥赛题目难在哪里?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奥赛的解题方法就是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练习,无数次反思,无数次探索之后得到的珍宝,这些锤炼让选手比别人更敏锐的发现突破口,发现似曾相识的题目,发现别人所忽视的盲点,这些宝贵的财富并不是岁月的馈赠,并不会因为你年纪大了就会明白。你没有经历过这些反复的锤炼,自然不会有成熟高效的思路。单墫说过,奥赛中智力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能不能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大意)。或许因为兴趣,或许因为勤奋,总之,这些苦都要吃一遍才行。我还记得08年的化学竞赛,在南京师范大学,按规定全部选手都要上晚自习,有一天天降暴雨,我的同学全部留在宿舍打牌,我一个人用防水袋装好书,冒雨去上晚自习,到达的时候浑身没有一处干的,裤衩可以直接挤出水,偌大的教室最后一共到了3个人,巧的是,我们分别是各自学校的第一名,其实我觉得这不是巧合。看教室的老头我还记得,他把空调开成暖气,把我们三个人吹干,他说这么勤奋的孩子一定不能感冒,让我们感冒是对在国家犯罪。

  其实我觉得奥赛就难在一点,毅力,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对未知世界的兴趣之低,能把生活这件事做的马马虎虎就不错了。

  中学竞赛我不太了解,前一半问题不敢妄言。

  不过后一半问题……我能说问题评论中的第一个评论,我点了赞么……

  基本上,就是【成人对“适合儿童水平的难度”的错误估计】

  用windows自带的绘图画了个示意图,大家凑合看看:

  横轴表示 会做的最难的题的难度;纵轴表示 人数

  我们相信,这大概差不多应该是个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整条曲线整体向右移动,表示大家整体上都变得更聪明了

  大多数情况下,成年觉得自己比孩子厉害,基本上是比较这两个峰值的差距:

  毕竟大多数提供给孩子做的题目,是适合中等程度人数最多的孩子的。

  不过奥赛的题目难度在下图中绿线的位置:

  因为奥赛是针对最最最拔尖儿的孩子的。

  我们通常说,可以接受奥数培训的“超常儿童”大概是前3%

  如果试图进入更高级别的省队国家队什么的,恐怕3%的3%都嫌多……

  这个程度的孩子所在的位置,是超过了成人的峰值的

  总结一下,产生这种困扰,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因为:

  你以为难度差异是图中紫色的箭头,但实际的难度差异是橘黄色的箭头

  或者说,请各位成人正视这个现实:你比某些孩子弱,这很正常……

  特别是,会这么说的成年人,期望的情况往往并不是“我能比孩子快一点做出来”

  而是“我看一眼就会做”……

  也就是说,预想和实际差距差不多有这么大:

  其他答案中提到的“术业有专攻知识不是随便就能迁移的”

  “对同样的题目成人花的时间没有孩子花的时间多”

  之类之类的因素也有影响。

  不过我想【把孩子的能力预想的过低】这点,是产生这种“疑惑”的最常见原因……

  【趴……

  都是一群自以为了解孩子其实嘛都不知道的大人,哼唧!

  作为数理化三科竞赛都搞过的,且现在还在准备数学竞赛的苦逼高中生,让我来讲讲我的感觉吧……

  可能为了全面介绍竞赛说了很多,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过看第四点。可能会有很多错误,欢迎指正。

  一.先简单说说各科竞赛的概况 信息学

  这个我最不熟悉,我们学校的几个信奥大神都在知乎上,可以让他们来说一下。我就不多少什么了。当然,他们和真正的码农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生物学

  涵盖面很广,知识点特别多。联赛全是不定项选择题。总的来说思维量是最小的,但要背的是最多的。 化学

  需要记忆的东西依然很多,但是更考思维,不是光背了就可以了。你就算翻着书也做不起题,特别是有机机理的题,真的是考想象力啊……但是对数学要求不高。(有人会说结构化学还要讲薛定谔方程,物理化学还要解动力学方程,但是这些东西其实不会也没关系,会了也没什么用) 物理学

  从某种意义上对数学要求比较数学竞赛还高。思维量大,计算量大,要学的还是不少,高一应该可以学完。 数学

  难度最大,但是所用知识不太多,也没什么要背的。

  二.竞赛要考些什么 信息学

  不知道,大致就让你要解决一个问题而编程,而且对程序有各种要求…… 生物学

  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环境生物学……太多了我也不知道有些什么,好像他们有28本书……基本上涵盖了生物学各个领域。 化学

  无机化学,这个是基础,掌握元素性质。

  有机化学,相对独立,主要考察反应机理(就是反应的具体过程)

  物理化学,像电化学,化学平衡,热力学计算,化学动力学,这些通通都是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晶体,配合物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各种结构都是它要考的。

  分析化学,主要是检测的实验中

  的东西。

  可以看到,大学要学的化学内容基本上都要学一遍,但是更多的是定性的基础上。 物理学

  力学,不用多说什么,至多会出现刚体定轴运动。

  电磁学,不会考到电动力学。

  热学,主要是一些气体的物理变化过程

  光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不会有太难的东西

  近代物理,相对论最多有狭义相对论动力学,一些简单的原子物理,没有量子力学。

  这当然和大学物理要学的差远了。

  理论上可以不学其他的,理论上也可以不用微积分……

  但是怎么可能……不然还用蛋疼的微元法……

  另外会解微分方程很省事,学点分析力学也可以,所谓的守恒量直接一个初积分就可以了。

  当然简单的微积分当然够了。 数学

  数学竞赛的宗旨是“微积分之前”也就是全部都是考察初等数学的内容。大致就是几何,代数,数论,组合这几个板块,知识点全部都是很初等的结果。和物理不一样,多学点还是用的上,可数学你往上学对竞赛没有什么用(当然你可以学点代数数论,用某些二次域的唯一分解来证不定方程,学点解析数论用Dirchlet定理来秒杀数论题,还可以结合Lagrange乘数法结合Weierstrass定理来证明不等式……甚至有同学解题还用到了Mordell猜想,可是这些好事哪有那么多……)靠得还是强大的思维来做题。

  三.竞赛题都是怎么来的 信息学

  具体不清楚,题目普遍比较扯淡,比如说我们省去年的省选题6道有4道是这样开头的“Fish是大海里的一天鱼,有一天他很无聊,于是……”接下来你就有事做了……

  生物学

  这个出题还是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很多,但相应的,也比较出现争议,每年都有十多分的题作废…… 化学

  具体不清楚,会去到处找题,比如说前年和去年的有机大题都从《有机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第一章和第二章各抽了一道习题…… 物理学

  因为经典物理很多东西都是完全可解的,所以说随便空想个模型基本上都可以出题,但是计算量可能会很大。 数学

  你以为数学竞赛也是这样,有一群人别的不干,每天就抠破头皮给你出题?图样……

  数学竞赛题的毛坯都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某人写论文遇到一个引理,或者说某些著名难题解题中的一个小步骤等等。所以很多题目都有深远的背景。分析学,群轮,环轮,代数数论,解析数论的影子到处都可以看到,里面用到的很多方法,也是数学研究里的惯用手段。再把这些毛坯稍微加工,就成了竞赛题。

  四.为什么会做不出来竞赛题 竞赛题本来就很难,要求的知识储备其实很多。很多人没有这个方面的知识,即便有也已经忘了。还有些内容,中学不学,大学也不学,自然感觉就难了啊…… 有点题目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一个问题的难易并不一定看出来,举个例子

  “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

  “一个数和它的两倍之间存在质数。”

  看起来这两个问题难度都差不多,但一个是至今尚未解决的Goldbach猜想,一个却是早就被Чебышев证明了的Bertrand猜想……可见,难不难不是看得出来的…… 有的时候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容易想到。比如说“证明任意正n边形沿对角线分成n-2个三角形,其中至多有一个锐角三角形。”如果不知道怎么下手的话,如果我提示你“一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当且仅当外心在其内部”现在看是不是很简单了?有的时候竞赛题就是差这样一点灵感。

  五.最后说说我对竞赛的看法

  竞赛的本意是为了培养学科人才,不可否认竞赛内容对于以后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说,对于合适的人来说学竞赛是一件很好的事。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大学的敲门砖。并不认为人人都应该搞竞赛,毕竟竞赛很多人是吃不消的,而且这种没有什么假期,孤独寂寞的日子也不是人人想要的,更关键的是更不是人人都准备为了科学,数学奉献青春,甚至一生的。竞赛热说明是中国的其他活动没有像竞赛这样得到广泛认可,而不是竞赛本事的问题。另外,竞赛有一定的风险的,有很多人搞了两年什么都没搞到只有回去高考的有很多,而且特别是很多人为了搞竞赛高考的课没有怎么上的……像我现在就是冒着风险在搞着竞赛,到时候考的好,清华北大可以去,考得不好就只有滚回去老老实实高考了……

  第一次在知乎上写这么长的答案……

  答主之前是一名信息学奥赛的参赛者,就以信息学奥赛的角度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1.缺乏教育资源

  以答主的了解,很多学校并不会在奥赛上投入很大的资源,仅仅成立一个“实验班”,对可以进入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甚至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培训,答主的一些初中同学至到高中毕业都没有竞赛、保送这类的概念。这就导致只有很少学生可以拥有奥赛相关的教育资源。

  可能会有人觉得只有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才有能力去搞竞赛,其实不然,很多竞赛取得成绩的人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比如答主所在学校就曾经有位同学,平时成绩也就大概在全校的前50%,按他当时的成绩是很难考上一本的,可是他就靠着竞赛进入了一所知名的985大学。另外答主本人的成绩也并不是很理想,按照平时成绩也是很难考取现在所处的大学。与此同时,答主也认识几个成绩不是很好,但是非常有潜力的人。我相信如果提供给他们和答主差不多的资源,完全是有机会在竞赛方面有所成绩的。可是他们所在的学校甚至都没有竞赛的概念,他们可能到高二才知道竞赛这回事,然后来到答主所在的学校旁听一些仅仅是入门级别的培训。然后在答主学校老师的带队下,去省里各个地方参加比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可是他们连可以领进门的师傅都没有,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答主现在快要上完大一,经历这一年的学习,答主觉得在大学仅仅 C语言程序设计 +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 数据结构 这三门课的内容就可以基本覆盖省级及其以下的信息学竞赛的知识点了。所以,至少信息学竞赛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并不是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高,难是难在很多人不知道该学什么以及怎么去学罢了。

  2.获奖比例小这里是NOIP2013各省取得提高组一等奖人员的名单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全国也就大约两千人获得一等奖,而2013年当年有912万人参加高考,所以从学生总数上来说,只相当少的一部分人可以获得一等奖。这有就导致一些人认为,很少有人可以在竞赛上取得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认为竞赛很难了。

  再者,据答主了解,大概50%的人可以通过初赛,复赛中大概10%的人可以获得一等奖,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5%左右报名的人可以最终取得一等奖。这里是全国2013年一本计划录取人数及录取率

  ,5%仅仅是最低的省份的水平,最高的天津的录取率达到了24.52%。所以如果仅拿竞赛取得一等奖与高考考取一本的比例来做对比,竞赛取得一等奖是比高考考取一等奖要难得。

  3.老师与家长的不支持

  很多老师,特别是非竞赛班的老师对学生参与竞赛是非常反感的,他们认为竞赛是耽误学习的。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竞赛的参赛者而言,竞赛是只有一等奖与非一等奖之分(因为只有一等奖才可以取得保送资格,而更高级的竞赛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人可以参加),而且如果你是从高一才开始接触竞赛的话,多数只有到高三一开学的那一次比赛才具备取得一等奖的实力。这也就导致,对于多数人来说,竞赛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一但失败就没有什么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去参加高考。而此时距离高考只有半年多的时间,确实有部分神犇可以在这段时间里从零开始复习,最终得以考取清北,但是更多的参赛者的高考成绩并不如他们原先的成绩那样理想。相比之下的高考,即使考的不是很理想也是有大学可以上的。所以他们对搞竞赛是不支持的,有些就会把他们的不支持在传递给家长,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家长也不支持孩子搞竞赛,这也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参与竞赛的难度。

  比如答主自己,高中就不在所谓的“实验班“,班主任就是一个不太支持学生搞竞赛的,多次在课上说过搞竞赛的坏处,答主上面的那番理论就是从班主任嘴里说出来的。而且她对班里几个搞竞赛的同学也是”多有照顾“,比如答主就经常被她请过去喝茶,如果答主某次大考的成绩有所退步的话,家长也会被一起请过去喝茶,家长喝多了也就会在家里请答主喝茶,这样的氛围就导致很多原先有搞竞赛想法的人中途就放弃了。

  4.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所有竞赛,特别是信息学竞赛,对学习是没有多少帮助的,这意味着你要在学习主要学科之余还要抽出来一大部分时间来学习竞赛,如果你是一个爱打游戏的人的话,那么主科的学习和竞赛的学习估计就只能选一样了。

  学校里很少有完整的培训,更多搞竞赛的人是要靠自学的,如果你不幸处在答主当时的环境的话,连和你讨论问题的人都没有。如果你把一段段代码贴在百度知道或者贴吧的话,很少会有人给你详尽易懂的解答的,这也就导致你更多情况下是需要自己去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比如答主到现在都记得当时前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弄懂KMP匹配算法,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一直在看那二十行左右的代码,深深的被它所折磨。

  所以学习竞赛是需要额外的相当大的精力的,随着离高考越来越近,课业负担也就越来越重,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

  答主第一次答题,疏漏之处,还望指出。

  这中国奥运体操队一群十几岁的小姑娘能完成的动作,为啥一般的成年女性也完成不了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