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新闻(2020年8月31日-9月13日)

  几丁虫的生殖模式?巨齿鲨身体各个部位有多大?盾皮鱼存在硬骨?板足鲎可以直接呼吸空气?怎样给恐龙称重?金丝猴的祖先?长臂猿的祖先?两栖类骨骼揭示三叠纪气候?人类的基因为啥存在缺陷?人类造成哺乳动物大灭绝?新仙女木事件与彗星撞击?地球的深碳循环?新生代高精度的气候记录?

  1.新的I型rubisco酶被发现,起源早于蓝细菌的出现(I型rubisco-光合作用的起源)

  2.特异标本再研究首揭几丁虫作为一类未知原生生物的生殖模式(全球-4.9-3.6亿年-几丁虫-原生生物)

  3.巨型病毒感染真核生物祖先时发生的遗传物质交换可能导致了细胞核的产生形成(真核生物-美杜莎病毒-细胞核的起源)

  4.全球红豆杉属植物物种分化与时空演化历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全球-1800万年至今-红豆杉)

  5.二氧化碳可以在深海热液喷口处依靠酸碱度梯度与氢气合成甲酸(生命起源-有机小分子-二氧化碳、氢气)

  1.加拿大发现了1.1亿年前柱木水虱在木头上钻孔产生的遗迹化石(加拿大-1.1亿年-柱木水虱-遗迹化石)

  2.根据五种现生的鼠鲨目鲨鱼的形态测量来恢复巨齿鲨的身体纬度(全球-2300-300万年-巨齿鲨)

  3.蒙古发现了类似硬骨鱼类拥有软骨内成骨的盾皮鱼类化石(蒙古-4.1亿年-盾皮鱼)

  4.法国发现了石炭纪能直接呼吸空气的板足鲎的呼吸器官化石(法国-3.4亿年-板足鲎)

  1.如何估算非鸟恐龙的体重?(非鸟恐龙-体重估算)

  2.对鸟类复杂认知和自我意识的研究综述(鸟类-复杂认知、自我意识)

  3.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两具保存完好的基干鸟脚类恐龙化石(中国辽宁-1.25亿年-鸟脚类恐龙)

  1.全北界最晚的石炭兽及沟齿兽类的全球扩散(中国新疆-1600万年-石炭兽(偶蹄目))

  2.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的化石标本提示亚洲金丝猴祖先可能是640万年前的昭通中猴(中国云南-650-600万年-灵长类猕猴科疣猴亚科 )

  3.澳大利亚的啮齿类动物头骨形态变化很小,这与它们的颌部成功的演化有关(澳大利亚-1000万年至今-啮齿类)

  4.印度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长臂猿化石(印度-1380-1250万年-灵长类长臂猿科)

  1.不同倭黑猩猩群体对特定猎物狩猎的偏好可能是一种文化特质(刚果-现代-倭黑猩猩-文化的起源)

  2.细胞自主免疫和病原体介导的人类演化(人类演化-病原体、免疫系统)

  3.在2.75万年前波兰寒冷的冬末-春末,当地猎人捕猎北极狐以获取它们的皮毛和肉(波兰-2.75万年-北极狐、现代人)

  4.直立人和匠人的颞叶成比例地小于现代人(匠人、直立人、现代人-颞叶大小)

  5.波兰发现了中东欧最古老的尼安德特人线粒体基因组,更接近高加索地区的尼安德特人(波兰-15.2-8.3万年-尼安德特人)

  6.西班牙胡瑟裂谷的古人类臼齿有着类似于现代人的抑制级联模型(西班牙-43万年-早期尼安德特人?)

  1.中亚黄土中蜗牛化石的古气候研究意义(中国伊犁盆地-2.2万年至今-黄土-蜗牛-古气候)

  2.温暖酸化的海洋导致了较硬的造礁珊瑚的灭绝,它们的软体近亲再次兴旺(全球-6亿年至今-珊瑚纲-气候变化)

  3.在更新世温暖的间冰期美洲乳齿象会向北迁徙躲避热浪(北美洲-60-1.1万年-美洲乳齿象)

  4.晚更新世至今的全球哺乳动物灭绝主要与人类有关(全球-12.6万年至今-哺乳动物灭绝-人类-气候)

  5.与4.4亿年前大灭绝期间海洋生物的时空对话-赫南特腕足动物群的时空分布(全球-4.5-4.4亿年-奥陶纪末大灭绝-腕足动物)

  6.印度晚三叠世离片椎类两栖动物的骨组织学研究反应了当时的气候(印度-2.25亿年-离片椎-骨组织学-古气候)

  7.硫同位素研究表明三叠纪末海洋生物的大灭绝与海洋缺氧有关类(全球-2.013亿年-三叠纪末大灭绝-海洋缺氧)

  1.细菌与木蚁的共生让我们了解多细胞动物个体的产生(蚂蚁、细菌-个体性的起源与细化)

  2.为什么人类无法演化至完美?可能随机事件比自然选择对人类演化的影响更大(演化-自然选择、随机事件)

  3.一万年前的一克土壤中可以提取出几百种动物和几千种植物的DNA-改进的沉积物古DNA提取方案(加拿大育空地区-1万年-沉积物古DNA-动植物)

  1.石盐流体包裹体揭示中国东部中晚始新世海侵迹象(中国江苏-中晚始新世-石盐流体包裹体-海侵)

  2.始新世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度越高越容易受影响(全球-5700-3200万年-二氧化碳浓度-气候变化)

  3.“彗星撞击”事件可能并不是触发新仙女木事件的原因(全球-1.35-1.1万年-新仙女木事件-彗星撞击)

  4.火山灰对气候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火山喷发-火山灰-气候)

  5.使用金刚石研究地球深层的碳循环过程(金刚石-岩石圈-下地幔-深部碳循环)

  6.地幔中到底含有多少碳?(白云石-地幔-碳含量)

  7.新生代天文定年的全球气候变化记录及其可预测性(全球-6600万年-深海底栖有孔虫碳氧同位素-气候变化)

  1.新的I型rubisco酶被发现,起源早于蓝细菌的出现(8月31日)I型Rubisco(左)和初级I型rubisco(右)Rubisco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酶,其在光合作用中起到碳固定的作用,I型rubisco大概出现在24亿年前大氧化时间之前,最新一项研究发现了初级I型rubisco,这个酶可能在蓝细菌产生之前便与I型Rubisco分离。这个发现有助于我们探究Rubisco的演化。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Study Finds Missing Link i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arbon-Fixing Protein Rubisco

  文章:

  Novel bacterial clade reveals origin of form I Rubisco(独特的细菌类群揭示了I-型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起源)

  2.特异标本再研究首揭几丁虫作为一类未知原生生物的生殖模式(9月2日)几丁虫生殖过程复原示意图。该研究采用近红外显微成像、显微CT、双束电子扫描和场发射电子成像等多项技术手段,发现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畸变的特异标本实则是记录几丁虫生殖瞬间的关键材料。几丁虫作为一类原生生物存在两种生殖模式:一个母体一次繁殖一个后代或一次繁殖多个后代。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特异标本再研究首揭几丁虫作为一类未知原生生物的生殖模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古专家揭秘这种3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生殖模式_南报网

  最新显微成像技术捕获4.6亿年前几丁虫的繁殖瞬间 - 新闻中心 - 化石网

  文章:

  Fossilized reproductive modes reveal a protistan affinity of Chitinozoa(化石化的生殖模式揭示了几丁虫原生生物的生物属性)

  3.巨型病毒感染真核生物祖先时发生的遗传物质交换可能导致了细胞核的产生形成(9月3日)细胞核是怎么起源的?最近一项研究认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可能与美杜莎病毒(Medusavirus)有关。这种病毒会从它的变形虫宿主那里获得DNA聚合酶和组蛋白基因,变形虫会从它那里获得衣壳蛋白的基因,很可能病毒和真核细胞祖先之间的基因交流导致了细胞核的起源。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突破!日本病毒学家从巨型病毒身上,发现了人类细胞未解之谜!

  科学家最新研究:如今生物细胞内的细胞核,或是病毒促使演化来的

  In Ancient Giant Viruses Lies the Truth Behind Evolution of Nucleus in Eukaryotic Cells

  文章:

  Medusavirus Ancestor in a Proto-Eukaryotic Cell: Updating the Hypothesis for the Viral Origin of the Nucleus(原真核生物细胞中美杜莎病毒的祖先:更新细胞核的病毒起源的假说)

  4.全球红豆杉属植物物种分化与时空演化历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9月8日)全球红豆杉属植物的时空演化过程示意图。一项研究通过对全球红豆杉属全部16个已知物种或谱系的全面取样,基于13个叶绿体和2个核DNA片段的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地理分析,厘清了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全球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时空过程。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昆明植物所在全球红豆杉属植物物种分化与时空演化历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章:

  Repeated intercontinental migrations and recurring hybridizations characterise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yew (Taxus L.)(反复的洲际扩散以及反复的杂交是红豆杉 (Taxus L.)演化史的特征)

  5.二氧化碳可以在深海热液喷口处依靠酸碱度梯度与氢气合成甲酸(9月9日)生命的起源与有机分子关系密切,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酸碱梯度下,可以将氢气与二氧化碳结合在一起,产生甲酸。该合成过程模拟了目前唯一已知的不需要整体提供能量的二氧化碳固定途径。在具有Fe(Ni)沉积的碱性热液喷口附近,这种反应很容易发生。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纳米人-PNAS:pH梯度驱动的CO2还原

  Earth’s First Organic Molecules May Have “Hatched” in Hydrothermal Vents

  文章:

  CO2 reduction driven by a pH gradient(酸碱度梯度驱动的二氧化碳还原)

  1.加拿大发现了1.1亿年前柱木水虱在木头上钻孔产生的遗迹化石(8月31日)Apectoichnus lignummasticans遗迹化石和现代柱木水虱在木头上造成的钻孔的对比。这些遗迹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中西部发现的木化石中,大约在1.1亿年前,虽然是木化石,但是造成这些钻孔的动物应该是水生的柱木水虱。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Graduate student names new trace fossil discovered during coursework

  文章:

  A new marine woodground ichnotaxon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Mannville Group, Saskatchewan, Canada(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下白垩统Mannville群发现了一种新的海洋生物在木头上造成的遗迹化石)

  2.根据五种现生的鼠鲨目鲨鱼的形态测量来恢复巨齿鲨的身体纬度(9月3日)a-c,16m、3m和8m的巨齿鲨剪影。d,巨齿鲨复原图以及和1.65m的人类的大小比较。巨齿鲨身体的各个部位多大?最近一项根据物种鲨鱼的研究表明,长16米的巨齿鲨头长约4.65米,背鳍高约1.62米,尾高约3.85米。研究人员在了解了现代鲨鱼生长曲线之后,将模型套用到了巨齿鲨鱼身上。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科学报告》期刊:远古“巨齿鲨”体长可达16米 - 新闻中心 - 化石网

  研究认为古老巨齿鲨鱼的体长可达16米 背鳍都有1.6米高

  史前巨齿鲨的恐怖体型:体长可达16米,背鳍大小与成年人相当!_腾讯新闻

  Scientists Reconstruct Body Dimensions of Megalodon | Paleontology | Sci-News.com

  True size of prehistoric mega-shark finally revealed

  True size of prehistoric mega-shark finally revealed

  文章:

  Body dimensions of the extinct giant shark Otodus megalodon: a 2D reconstruction(已灭绝的巨型鲨鱼巨齿鲨(Otodus megalodon)的身体纬度:一个二维重建)

  3.蒙古发现了类似硬骨鱼类拥有软骨内成骨的盾皮鱼类化石(9月7日)现在的鱼类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有研究认为软骨鱼类的软骨是有颌类的祖先状态,硬骨鱼类的软骨内成骨是单独起源的。蒙古西部发现了一种盾皮鱼类Minjinia turgenensis,研究表明这种盾皮鱼具有软骨内成骨。软骨鱼类的软骨可能是次生的性状,也许有颌类的干群已经拥有软骨内成骨。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古老的硬骨鱼揭示了鲨鱼的进化之路_腾讯新闻

  Ancient bony fish forces rethink of how sharks evolved

  文章:

  Endochondral bone in an Early Devonian ‘placoderm’ from Mongolia(蒙古一种早泥盆世“盾皮鱼”的软骨内骨)

  4.法国发现了石炭纪能直接呼吸空气的板足鲎的呼吸器官化石(9月10日)板足鲎是古生代海洋中十分繁盛的一类节肢动物,它们与蛛形纲为姊妹群。最近针对法国发现的板足鲎新种Adelophthalmus pyrrhae化石的研究发现,它们拥有能够在陆地上呼吸空气的呼吸系统,这说明蛛形纲完全登陆之前的祖先,很有可能已经是一种半陆生动物。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WVU Today | Coming up for air: Extinct sea scorpions could breathe out of water, WVU fossil detective unveils

  文章:

  Air Breathing in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340-Million-Year-Old Sea Scorpion(特异埋藏保存的3.4亿年前的海蝎子的空气呼吸系统)

  1.如何估算非鸟恐龙的体重?(9月1日)如果估算恐龙的体重,一直以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骨骼(比如肱骨和股骨)的周长,参照现生动物重建恐龙的体重,一种是重建恐龙的三维形态,根据体积估计体重。研究发现前一种方法有一定准确度,但精密度往往较低,后一种方法精密度较高,但准确度却未知。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如何给早已灭绝的恐龙称重?

  科学家是怎么给恐龙“称重”的?

  如何给已经灭绝的恐龙称体重?这是一个难题

  科学家是如何给恐龙称重的?英国科学家找到办法,揭开多年谜团_体重

  How to Weigh a Dinosaur

  How to Weigh a Dinosaur

  How to weigh a dinosaur

  文章: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body mass estimation in non-avian dinosaurs(非鸟恐龙身体重量估计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对鸟类复杂认知和自我意识的研究综述(9月2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虽然鸟类的大脑结构与哺乳动物不同,但是它们(主要是鹦鹉和鸦科鸟类)却拥有相似的复杂认知系统,包括因果推理,行为灵活性,想象力和前瞻性。关于这些鸟类十分具有自我意识,过去的研究方法(比如身上做标记后照镜子)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Reviewing research about the evolution of complex cognition in birds

  有些鸟类具有复杂而令人惊讶的认知能力

  文章: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complex cognition: Insights from the field of avian cognition into the study of self-awareness(复杂认知的趋同演化:从鸟类认知领域到自我意识研究的深刻见解)

  3.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两具保存完好的基干鸟脚类恐龙化石(9月8日)Changmiania liaoningensis(辽宁长眠龙)完整的骨骼化石和复原图。研究发现它们属于十分基部的鸟脚类恐龙,颈部和前臂短而粗壮,肩胛骨有穴居动物的特征,而后腿十分有力,尾巴长而坚硬,这表明它们可以快速奔跑,胃部也发现了用来消化植物的胃石,这简直就是白垩纪的兔子。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科学家在中国东北发现两具完好的新恐龙物种化石,距今约1.25亿年

  Eternal Sleep: Dinosaurs Died Underground, Fossils Perfectly Preserved

  New 'eternal sleeper' dinosaurs unearthed in China

  文章:

  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中国下白垩统发现的一种新的基干鸟脚类恐龙)

  1.全北界最晚的石炭兽及沟齿兽类的全球扩散(9月2日)沟齿兽类在全球的演化扩散,及其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构造等控制因素。石炭兽(Anthracotheres)作为猪形偶蹄类中的重要一支,形态介于猪形类与反刍类之间,它的演化历史和生物学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更多的证据支持现生河马科起源于石炭兽,后者可能与鲸类的祖先相关。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全北界最晚的石炭兽及沟齿兽类的全球扩散----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文章:

  The anthracotheres from northern Junggar Basin and their palaeoclimatic significance in relation to the Tibetan Plateau(准格尔盆地北部的石炭兽以及它们与青藏高原相关的古气候意义)

  2.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的化石标本提示亚洲金丝猴祖先可能是640万年前的昭通中猴(9月2日)亚洲金丝猴祖先可能是640万年前的昭通中猴。奔德里中猴的复原图。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的化石标本提示亚洲金丝猴祖先可能是640万年前的昭通中猴 - 新闻中心 - 化石网

  文章:

  Mesopithecus pentelicus from Zhaotong, China, the easternmost representative of a widespread Miocene cercopithecoid species(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新世猴科最东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国昭通的发现)

  Oldest colobine calcaneus from East Asia (Zhaotong, Yunnan, China)(东亚最古老的疣猴类跟骨)

  3.澳大利亚的啮齿类动物头骨形态变化很小,这与它们的颌部成功的演化有关(9月8日)一般认为,一个生物类群中,形态约多样化适应的环境越多样则这个生物类群月成功,但针对澳大利亚啮齿类头骨化石的研究表明恰恰相反,它们的头骨在长达1000万年的时间里,除了大小发生变化,形态几乎没有改变,这可能与它们下颌十分成功的演化有关。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Why rats would win Australian survivor – News

  文章:

  Australian rodents reveal conserved Cranial Evolutionary Allometry across 10 million years of murid evolution(澳大利亚的啮齿类化石揭示了1000万年来鼠科动物的演化中颅骨异速生长演化的保守性)

  4.印度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长臂猿化石(9月8日)Kapi ramnagarensis的牙齿化石、发现地点,长臂猿的现代分布和历史分布,以及长臂猿从猿类起源地迁徙到东亚的路线。印度发现的长臂猿牙齿化石距今1300万年,在当时猩猩的祖先也生活在同一地区。化石表明在中中新世长臂猿的食性已经开始向以果实为主转变。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考古学家在印度发现了新的类人猿化石

  New fossil ape is discovered in India:The 13-million-year-old gibbon ancestor fills major gaps in the primate fossil record

  文章:

  New Middle Miocene Ape (Primates: Hylobatidae) from Ramnagar, India fills major gaps in the hominoid fossil record(印度Ramnagar发现的新的中中新世猿类(灵长类:长臂猿科)填补了人猿总科的化石记录中的重要空缺

  1.不同倭黑猩猩群体对特定猎物狩猎的偏好可能是一种文化特质(9月1日)人类不同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研究发现,生活在相同地区的两个倭黑猩猩群体具有不同的捕猎偏好,一个群体喜欢捕捉鳞尾鼯鼠,而另一个群体更喜欢捕捉松鼠和小羚羊。这两个群体在遗传和生态因素上没有不同,它们对特定食物的偏好可能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质。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想知道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看看倭黑猩猩吧

  Differing diets of bonobo groups offer insights into how culture is created

  文章:

  Behavioural diversity of bonobo prey preference as a potential cultural trait(倭黑猩猩狩猎偏好行为上的多样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特质)

  2.细胞自主免疫和病原体介导的人类演化(9月4日)宿主细胞自主防御的例子。A.吞噬作用,B.抗菌肽,C.自噬,D.模式识别受体,E.诱变和限制酶。细胞自主免疫可以防御病原体,但另一方面病原体可以适应免疫系统,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病原体可以影响到生物的演化,在人类演化之路上,病原体与我们的免疫系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Cell-Autonomous Immunity and the Pathogen-Mediated Evolution of Humans: How Our Prokaryotic and Single-Celled Origins Affect the Human Evolutionary Story

  文章:

  Cell-Autonomous Immunity and The Pathogen-Mediated Evolution of Humans: Or How Our Prokaryotic and Single-Celled Origins Affect The Human Evolutionary Story(细胞自主免疫和病原体介导的人类演化:或者我们的原核和单细胞生物祖先的起源是如何影响人类的演化史的)

  3.在2.75万年前波兰寒冷的冬末-春末,当地猎人捕猎北极狐以获取它们的皮毛和肉(9月7日)五只北极狐(KSF)牙齿中的锶同位素,可以发现之间差异很大,可能来自五个不同的地区。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波兰Kraków Spadzista格拉维特期的猎人会在冬末-春末捕猎大量的北极狐以获得它们的皮毛和富含脂肪的肉,这些北极狐有非常广的迁徙范围,在被杀死前它们可能迁徙了几十到几百公里。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Ancient hunters stayed in frozen Northern Europe rather than migrating to warmer areas, evidence from Arctic fox bones shows

  旧石器时代人类可在严寒环境生存

  文章:

  Mobility and season of death of the Arctic foxes killed by Gravettian hunters at Kraków Spadzista, Poland(被波兰Kraków Spadzista格拉维特期猎人杀死的北极狐的迁徙和死亡的季节)

  4.直立人和匠人的颞叶成比例地小于现代人(9月8日)颞叶是十分重要的大脑区域,与很多认知功能有关,比如记忆、情感、听力、社会关系和语言。最近一项根据颅中窝大小的研究表明,爪哇直立人和非洲匠人的颞叶要成比例地小于现代人,研究中的直立人颞叶要大于匠人。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The temporal lobes of Homo erectus were proportionally smaller than in H. sapiens

  文章:

  Temporal lobe evolution in Javanese Homo erectus and African Homo ergaster: Inferences from the cranial base(爪哇直立人(Homo erectus)和非洲匠人(Homo ergaster)颞叶的演化:根据颅底形态对端)

  5.波兰发现了中东欧最古老的尼安德特人线粒体基因组,更接近高加索地区的尼安德特人(9月8日)2007年波兰发现了一颗尼安德特人的牙齿化石,最近的针对这颗牙齿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表明,这颗牙齿至少有8万年的历史,这是中东欧最古老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且与高加索地区的尼安德特人更接近,而与同一时间西欧的尼安德特人关系更远。石器研究表明这颗化石与Micoquian文化有关。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The oldest Neanderthal DNA of Central-Eastern Europe

  震惊!科学家发现尼安德特人遗骸可以追溯到11.6万年前_研究

  文章:

  New perspectives on Neanderthal dispersal and turnover from Stajnia Cave (Poland)(Stajnia洞(波兰)揭示了关于尼安德特人扩散和群体转变的新观点)

  6.西班牙胡瑟裂谷的古人类臼齿有着类似于现代人的抑制级联模型(9月9日)最近一项研究在西班牙胡瑟裂谷的人类化石上测试了抑制级联模型,证实了该模型的实用性。抑制级联来自于对小鼠胚胎的研究,即在连续的臼齿中,中间的臼齿的大小是两边臼齿的平均,在现代人中从第一臼齿到第三臼齿大小是递减的,但在地猿、南猿傍人和能人中是递增的。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New study of molar size regulation in hominins

  文章:

  Testing the inhibitory cascade model in the Middle Pleistocene Sima de los Huesos (Sierra de Atapuerca, Spain) hominin sample(测试中更新世胡瑟裂谷(西班牙,阿塔普尔卡山)古人类样品的抑制级联模型)

  1.中亚黄土中蜗牛化石的古气候研究意义(8月31日) TFC(A,本研究)与其他记录的对比。新疆地区平均水汽指标(B,Wang and Feng,2013),西风控制气候区(WDCR)核心区域的水汽演化模式(C,Chen et al.,2019),来自CCSM3 TraCE瞬态模拟的ACA东部(40°N,93°E)地表温度时间序列。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地环所首次报道了中亚黄土中蜗牛化石的古气候研究意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文章:

  Terrestrial mollusk records in the loess sequences from eastern Central Asia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末次冰消期以来中亚东部黄土剖面中的陆生软体动物化石记录以及它们的古气候意义)

  2.温暖酸化的海洋导致了较硬的造礁珊瑚的灭绝,它们的软体近亲再次兴旺(8月31日)不同珊瑚类群起源的实践以及它们在地质历史中骨骼得特征,以及古气候和海洋环境。珊瑚是如何适应环境的,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以及海洋的酸化,很多珊瑚都面临着危险,研究表明不同的珊瑚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八放珊瑚能比石珊瑚更好地适应环境。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Warmer, Acidifying Ocean Brings Extinction for Harder Reef-Building Corals, Renewal for Softer-Bodied Relatives

  Warming Oceans Mean Extinction for Reef-Building Corals | AMNH

  文章:

  Palaeoclimate ocean conditions shaped the evolution of corals and their skeletons through deep time(古气候海洋环境塑造了珊瑚的演化以及地质历史中它们骨骼的变化)

  3.在更新世温暖的间冰期美洲乳齿象会向北迁徙躲避热浪(9月1日)美洲乳齿象曾居住在北美洲多树而潮湿的地带,从中美洲亚热带到阿拉斯加洲和育空的北极纬度地区都发现过它们的残骸,研究表明在间冰期它们会向北迁徙以躲避炎热的气候,在冰期到来时有些乳齿象会向北迁徙有些向南迁徙,在北方的乳齿象会因为寒冷的气候死亡。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美洲乳齿象曾不断向北美洲遥远的北纬迁徙以应对更新世的间冰期暖期 - 新闻中心 - 化石网

  250万年前的可怕场景!地球曾进入“间冰期”,乳齿象被迫迁移_研究

  古基因分析显示:乳齿象曾北迁“避暑”

  美洲乳齿象灭绝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最新研究称曾向北迁徙-中新网

  美洲乳齿象曾向北迁徙躲避热浪-新闻-科学网

  Mastodons Marched North When Ice Retreated

  Mastodons traveled vast distances across North America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says new research

  文章:

  American mastodon mitochondrial genomes suggest multiple dispersal events in response to Pleistocene climate oscillations(美洲乳齿象的线粒体基因组反应了应对更新世气候动荡的多次扩散事件)

  4.晚更新世至今的全球哺乳动物灭绝主要与人类有关(9月3日)晚更新世到现在的哺乳动物灭绝主要是因为人类还是因为气候变化?最近一项针对12.6万年以来351种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的研究表明,这些物种中96%的物种灭绝与人类有关,人类导致哺乳动物的灭绝速率提高了1600倍,到2100年这个速率可能会达到3000倍。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Humans, not climate, have driven rapidly rising mammal extinction rate

  研究数据显示在近12.6万年里共有至少351种哺乳动物灭绝 - 新闻中心 - 化石网

  文章:

  The past and future human impact on mammalian diversity(过去和未来人类对哺乳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5.与4.4亿年前大灭绝期间海洋生物的时空对话-赫南特腕足动物群的时空分布(9月8日)奥陶纪末大灭绝期间及其前后常见生物门类的动物群演替。研究综合研究全球20余个板块或地体Hirnantian期腕足动物群和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论述平坦海底生态系统占优势的腕足动物组成、分布、生态和生物地理,探讨4.4亿年前大灭绝环境变化的关系问题。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与4.4亿年前大灭绝期间海洋生物的时空对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文章:

  The latest Ordovician Hirnantian brachiopod faunas: New global insights(奥陶纪末赫南特期腕足动物群:新全球视野)

  6.印度晚三叠世离片椎类两栖动物的骨组织学研究反应了当时的气候(9月8日)Panthasaurus maleriensis肱骨的微观结构和组织学。对生活在2.25亿年前印度的离片椎类两栖动物的骨组织学研究让我们一探当时的气候。通过与其他Metoposauridae动物的骨组织学作比较,能够发现它们的骨骼生长有块又慢,这反映了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性。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Fossil growth reveals insights into the climate

  文章:

  Climatic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pattern of Panthasaurus maleriensis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India deduced from paleohistology(从古组织学推断气候对印度晚三叠世Panthasaurus maleriensis生长模型的影响)

  7.硫同位素研究表明三叠纪末海洋生物的大灭绝与海洋缺氧有关(9月9日)高低硫酸盐环境下甲烷-氧气之间联系的概念模型。大洋缺氧是三叠纪末海洋生物大灭绝的一个原因,研究发现在三叠纪-侏罗纪过渡的5万年里,34S与32S的比值急剧上升,这表明了当时海洋中发生了缺氧事件,同时硫酸盐的减少也加剧了甲烷产生并导致了低层水体的需氧量。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Study of ancient rocks suggests oxygen depletion in oceans led to 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文章:

  An enormous sulfur isotope excursion indicates marine anoxia during the 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硫同位素剧烈漂移表明三叠纪末期的大灭绝中的海洋缺氧事件)

  1.细菌与木蚁的共生让我们了解多细胞动物个体的产生(9月2日)复杂的真核多细胞动物是怎么起源的,最近一项针对蚂蚁胚胎的研究表明,细菌在调控胚胎发育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菌与木蚁相互依赖形成一种复杂的生命体,而且这种合作改变了蚂蚁胚胎的发育来让这种融合得以发生。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多细胞真核生物的起源。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Origin of a complex life form revealed

  个体重大进化过渡的起源和完善-小柯机器人-科学网

  文章:

  Origin and elaboration of a major evolutionary transition in individuality(个体性主要演化转变的起源和精细化)

  2.为什么人类无法进化的完美?可能随机事件比自然选择对人类演化的影响更大(9月9日)五个真核生物类群中TAA、TGA和TGA终止密码的替换率的。TAA比其他两个终止密码子更有效,但研究发现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中TGA和TGA更常见,在酵母菌和其他繁殖很快的简单生物中,TAA更常见。自然选择更容易作用于物种数量多且繁殖迅速的生物,其他生物容易积累不利的突变。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An evolutionary roll of the dice explains why we’re not perfect

  缺陷根源:对人类基因而言,随机性强过自然选择的力量_进化

  文章: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predicts local rates but not local mitigation of read-through errors in eukaryotic genes(有效群体大小预测真核生物基因通读错误中的局部错误率而不是局部错误的缓和性)

  3.一万年前的一克土壤中可以提取出几百种动物和几千种植物的DNA-改进的沉积物古DNA提取方案(9月10日)沉积物中的古DNA在研究更新世与全新世的生物与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用获得生物化石直接就可以检测。最近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提取方案,提高了对沉积物中古DNA的回收率。同时研究采用新的方法针对育空克朗代克河地区沉积物的古DNA进行了研究。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Thousands of species in a speck of soil: Researchers develop new DNA recovery technique

  文章:

  Optimizing extraction and targeted capture of ancient environmental DNA for reconstructing past environments using the PalaeoChip Arctic-1.0 bait-set(使用PalaeoChip Arctic-1.0捕获组件古对古环境DNA进行最优化提取和标记性捕获重建了过去的环境)

  1.石盐流体包裹体揭示中国东部中晚始新世海侵迹象(9月4日)江苏金坛盐矿中的石盐流体包裹体。通过对金坛盆地始新世石盐流体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在金坛盆地盐矿下部发现其石盐流体包裹体中的卤水成分类似于同时期海水,而在盐矿上部其卤水成分逐渐转化为内陆盐湖成分。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东部存在海侵的观点。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石盐流体包裹体揭示中国东部第三纪海侵迹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文章:

  Composition of middle-late Eocene salt lakes in the Jintan Basin of eastern China: Evidence of marine transgressions(中国东部金坛盆地中-晚始新世盐湖的成分:海侵的证据)

  2.始新世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度越高越容易受影响(9月7日)始新世温室气候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高分辨率硼同位素重建二氧化碳记录并对全球平均气温进行新的估计,研究发现始新世温度最高的时期,平均气候敏感性更高,即气候更容易受到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Stud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carbon dioxide on Earth’s climate 30 million years ago

  文章:

  Proxy evidence for state-dependence of climate sensitivity in the Eocene greenhouse(始新世温室中状态依赖的气候敏感度的代用指标证据)

  3.“彗星撞击”事件可能并不是触发新仙女木事件的原因(9月8日)研究发现“慧星撞击”事件可能并不是触发新仙女木事件的原因,因为经石笋校准的格陵兰冰芯记录的YD事件开始时间(距今12870±30年)要早于慧星撞击时间(距今12820年的“富铂”粉尘异常)约50年。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新仙女木气候突变事件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西安交大新闻网

  文章:

  Timing and structure of the Younger Dryas event and its underlying climate dynamics(新仙女木事件的年代与结构及其指示的气候机制)

  4.火山灰对气候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9月10日)无论是在地质历史还是现代,火山喷发都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过去认为火山灰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很短,但对2014年克鲁特火山喷发的研究表明,超微米火山灰可在平流层中停留数月,并对二氧化硫的寿命和气溶胶的光学性质造成影响。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Volcanic ash may have a bigger impact on the climate than we thought

  文章:

  Persisting volcanic ash particles impact stratospheric SO2 lifetime and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持续的火山灰颗粒影响平流层二氧化硫的寿命和气溶胶的光学性质)

  5.使用金刚石研究地球深层的碳循环过程(9月9日)金刚石在岩石圈、过渡带和下地幔的形成模型。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俯冲进去地幔的富含碳的洋壳在到达地幔最深处之前就释放了大部分碳。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碳被循环回到地表,只有少量的碳储存在深处的地幔中。碳在地表和地幔之间的流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大气组成和岩浆的产生。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Uncovering new understanding of Earth’s carbon cycle

  文章:

  The lithospheric-to-lower-mantle carbon cycle recorded in superdeep diamonds(超深层金刚石记录了岩石圈到下地幔的碳循环)

  6.地幔中到底含有多少碳?(9月10日)最近一项研究利用高压实验和理论模拟,确定了上地幔条件下白云石熔体的声速和密度,利用这些新弹性资料计算出的含碳酸盐岩的熔融地幔的速度,并与全球地震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富碳酸盐熔体在上地幔深部普遍存在,表明全球平均地幔碳浓度为80-140 ppm。图片来自文章。

  新闻:

  https://thedaily.case.edu/understanding-the-deep-carbon-cycle/

  文章:

  High-pressure elastic properties of dolomite melt supporting carbonate-induced melting in deep upper mantle(白云石熔体的高压弹性性质支持碳酸盐诱导的上地幔深部的熔融)

  7.新生代天文定年的全球气候变化记录及其可预测性(9月11日)最近一项研究通过高时间分辨率的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和碳同位素研究来恢复整个新生代准的的温度变化。并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和两极冰盖的体积将新生代划分为热室、温室、凉室和冰室。研究表明,热室地球比温室地球更加不易预测,主要原因是极热事件显示了强烈的非线性过程,放大了天文强迫。图片来自新闻。

  新闻:

  揭秘地球气候历史的高保真记录_腾讯新闻

  Science:6600万年来天文定年的地球气候变化记录及其可预测性----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600万年来天文定年的地球气候变化记录及其可预测性 - 新闻中心 - 化石网

  《科学》杂志:地球6600万年详细气候变化首次呈现 - 新闻中心 - 化石网

  High-fidelity record of Earth’s climate history puts current changes in context

  Unraveling 66 million years of climate history from ocean sediments

  Unraveling 66 million years of climate history from ocean sediments

  文章:

  An astronomically dated record of Earth’s climate and its predictability over the last 66 million years(6600万年来天文定年的地球气候变化记录及其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