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蕃瓜弄

  7月16日上午,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居民集中搬场仪式举行,现场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十二辆搬场车在居民的欢呼声中鱼贯而出。

  60多岁的金阿姨拉着邻居高高兴兴地在百分百签约牌前留影,而她就是画上这圆满句号的关键人物。

  事情得从6月的最后一周讲起,当时该项目签约率已达99.7%,蕃瓜弄还剩最后3证没签约。居民不急,急的却是旧改办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想让每一户都拿到全额奖金。

  离百分百近在咫尺,但要上0.1个点都是难啃的骨头,而这三证中的两证都和金阿姨相关。

  清晨6点多,居民就开始搬家了。

  老叶把“节节高”放进搬场车,嘱咐老婆它先进门。

  金阿姨(左)和邻居在百分百签约牌前留影。

  已经搬走和即将搬走的邻居为今天搬场的居民送行。

  暂别,为了更好地回归。

  60多岁的金阿姨是楼组长也是热心居民,在前期工作中积极配合旧改工作。在政策和安置方案出台前她已经找好过渡房准备搬走,但方案出台后金阿姨想不通了。

  原来,她家的特殊性在于两间房只有一张“蓝卡”,比如甲、乙、丙三户合用两套卫生间,一般情况下这三户分三张“蓝卡”,而金阿姨买房的上家把两个部位并成一张“蓝卡”,这区别就大了,政策是“拆一还一”,一张“蓝卡”只能还一套,按照这样的算法,金阿姨少了一套房子,心理失衡,不愿意签约。

  但是,小区里与金阿姨情况相同的8户居民都签了,如果政策前后不一致,那么旧改就无法进行下去。

  针对金阿姨这种情况,改不了政策,旧改办就在房型上做相应的优化。

  作为楼组长,金阿姨平时为居民做了很多事情,是居委会的好帮手。在金阿姨“想不通”这件事上,居委干部反复上门,起先不提签约只谈感情,几次下来金阿姨些许放松,彼此也有了聊的平台。

  不过,只要提到安置的事情金阿姨还是摇头,“我想不通,我应该得到更好的政策,至少另一个卫生间的面积要补给我……”

  一个契机,金阿姨的女儿回沪后来到基地,通过三次长时间沟通并咨询了法律人士后,女儿先有了签约的想法。

  知悉她女儿即将离沪,经办人感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段时间女儿慢慢做通了金阿姨的工作,居委干部再次上门,在女儿离沪的前几天签下字。

  6月29日签约那天,金阿姨一直说,“不好意思,耽误了这么久,我想通了,实在不好意思……”其实,金阿姨在为女儿和孙辈考虑,如果她签了字女儿不同意就会造成家庭矛盾,女儿同意了她自然就想通了。

  早就搬走的金阿姨(右)今天特地回来,冒雨送邻居。

  金阿姨还为楼里的居民做了搬迁时间表,已搬走打上“???”。

  金阿姨虽然为自家的事着急,但楼里居民的事情她还牵挂着,最后一户签约还是她做的工作。

  姜家三兄弟都将近五旬,房子只有一间,14.6平方米,是母亲留下来的,谁都想要。还扬言“不给我三套房子,我和你们拼到底!”,“不用找我们谈,就是这个诉求,永远不会改变的。”

  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根难啃的骨头,也许没有解。

  没想到金阿姨签约后,带来了突破口。通过楼组的力量,由群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旧改办曾多次与三兄弟一起坐下来谈,但都各执己见。金阿姨有自己的办法,作为楼组长了解三兄弟的性格秉性,谁说了算,谁更有话语权。金阿姨先找到老二多次沟通,三兄弟里老二条件稍好,金阿姨循循善诱希望他能为兄弟着想,在利益上稍作退让,天秤向更困难的兄弟倾斜;老二让步后金阿姨再找老大做通工作,老三是实际居住者,老大、老二的让步,加上工作人员带着他一起找过渡房,帮他搬家,让他觉得众人都在帮他渡过难关。

  在金阿姨给三兄弟做工作的同时,旧改办请来了廉租房、经适房政策专家为他们答疑解惑。有困难的居民不只三兄弟,方案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总在递进改善。老二感触最大,如果不改变,房子永远在潮湿阴暗的一楼,而且永远没有自己的住处,但改变能把蛋糕变大,将来还可以用来置换,这样算下来还是得益的。通过专家指点,老大可以申请廉租房(租金配租),老二可以申请经适房,老三改建后仍居住在内,但房子属于三兄弟。

  就这样,作为最后一户,三兄弟在7月2日签了约。历时49天,该项目1122证居民在签约期内实现100%签约。

  何炳发、黄娟娟夫妇在老房里留影,老何说这个“比耶”发自内心。

  窗台下堆满了东西,晒衣服不方便,基本晾在家里。

  门背后的空间也都利用起来了。

  要和大橱、五斗橱告别了。

  几家合用的厨房,油随时会滴落。

  家住64号3楼的何炳发、黄娟娟夫妇年近七旬,1996年由七浦路动迁来此,相比棚户区,蕃瓜弄的条件在当时已经不错了。随着儿子结婚孙子出生,14平方的房间捉襟见肘,现在13岁的孙子在附近读书,平时和老何睡大床,奶奶只能睡沙发。

  从七浦路搬来的大橱、五斗橱等老式家具,在蕃瓜弄又用了将近30年,想换新的没有地方下脚。

  公用厨房连脱排油烟机都没有,烧饭炒菜的油滴在头发上、衣服上,甚至滴在菜里,黄娟娟说没办法呀,他们上厕所还要撑伞。

  老何说,“小孩有出息不啃老,老两口每天眼睛一睁就赚了200多块钱,生活无忧,衣食无忧,不和别人比,比自己父母辈已经幸福多了。”

  老何爱书,这一沓小人书是在公用厨房里的橱顶上找到的,不看也就不想了,但看到还是要带走的,是自己的青春记忆。

  82年出版的《斯巴达克斯》上下册,内销书售价才4元多。黄娟娟说这辈子欠老何一个书房。

  早晨7点,不多的家什已搬上了车,黄娟娟和邻居聊聊天,等着发令枪响。

  大雨中,挥手告别。

  看着部分邻居先一步改善居住条件而羡慕不已,这次轮到自己,黄娟娟连声说“真是想不到”,“巧的是两个多月前家里的电视机坏了,没曾想过了几天旧改就成功了,那是提醒我们可以买新家具、新电器了。”

  内环内有一套房很不错了,独门独户比原来好,有什么理由不签,笑不动了。等回搬新房,黄娟娟要享受下半辈子!

  20世纪60年代的老房,从被羡慕到羡慕别人,这里的居民下了决心要和“过去”告别。

  一早上下了5场雨,居民称“有财有势(水)”。

  翻出藏了许久的包,发霉了要晒晒。

  蕃瓜弄里的紫藤长廊,曾为居民遮阳挡雨,更将成为他们的美好记忆。

  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是聚居民之愿,集全区之力推进的静安区今年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造项目,正式签约首日就以98.6%的高比例生效。历时49天后,1122证居民全部签约,实现了签约100%的目标。即日起,项目进入为期2个月的搬场期,居民们将暂别老土地,之后实施拆房和开工建设,几年后待到居民回搬时,将看到一个环境优美、厨卫独用、配套齐全的新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