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之后的欧洲:“神圣同盟”的出现与崩塌

  " 在亚历山大一世即将挥手道别一生致力追求的欧洲‘调停原则’时,局面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1825 年 9 月 1 日,亚历山大一世从圣彼得堡启程前往俄罗斯帝国南部,但这次不是为了军事抱负,而是因为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其庞大帝国的欧亚交界处的一个小城,这位理想主义帝王,即将演完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场大戏。当年那个征服了拿破仑,幻想靠‘耶稣的公正、慈爱和和平’缔造神圣同盟的逐梦者,经历了凯旋和挫败。而现在,一切都将离他远去。曾经轰轰烈烈的一生,如今留下的只有受挫、失败后的黯然神伤。"

  威廉姆 · 佩恩 · 克雷森在《神圣同盟: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与门罗主义》中继续写道,亚历山大一世这位沙皇 " 太在乎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看法,但偏偏他的每一项国际新政策,都会受到误解和猜忌,这令他痛苦万分。而他偏执地为欧洲联盟的教条主义的理想牺牲俄罗斯帝国的利益,使他的国内声誉跌到了谷底。"

  他对革命深恶痛绝,这种 " 近乎病态的厌恶,已经主宰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政策路线 "。他还陷入一种幻觉," 越来越坚信自己身处在一个大阴谋中,有人密谋夺取他的皇位甚至性命 "。

  1825 年 12 月 1 日,亚历山大一世驾崩。

  在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的当口,欧洲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神圣同盟 " 的诞生,正是为了防止战争再次爆发。

  亚历山大一世正是 " 神圣同盟 " 的主导者,他幼年受启蒙思想影响,对内施行自由主义改革。但当他于 1812 年击败拿破仑,成为人们口中的 " 欧洲拯救者 " 之后,执政理念剧变,开始镇压革命,奉行保守主义,维护君主专制。他倡议 " 神圣同盟 ",提出 " 调停原则 ",目的是为了称霸欧洲并插手美洲事务。

  拿破仑的崛起使得欧洲各国卷入战争,无暇顾及美洲殖民地,也促成了美洲的民族独立浪潮。仅仅 1810 年到 1825 年间,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厄瓜多尔和智利等地都开启独立运动,也让作为宗主国的西班牙十分被动。

  但此时的西班牙,在战争中元气大伤,根本没有实力顾及美洲,于是求助于欧洲其他君主制国家。1815 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与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 威廉三世签署《神圣同盟宣言》。

  宣言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 " 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 ",三国君主以 " 手足之情 "" 互相救援 "。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恪尽职守。同盟规定缔约各国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须相互提供经济、军事和其他方面的援助,以维持维也纳会议上重新划定的边界和镇压各国革命。

  俄国在 " 神圣同盟 " 中最为积极,是因为它希望通过帮助西班牙,吞并西班牙的殖民地。美国当然不希望欧洲列强干涉美洲地区的独立,因为一旦欧洲列强成功,美国将会面对更多强敌。

  1823 年 12 月,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 · 门罗发表了著名的 " 门罗主义 " 言论。表示美国要帮助并且维持美洲拉丁民族共和国的独立;欧洲列强不得在美洲地区增加领土;美国要保护好美洲各拉丁民族国家的独立主权。

  在旧有史观中,常将 " 门罗主义 " 简单定性为美国意欲称霸美洲的野心与阴谋。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成立,但却过于简单,忽视美国自身的其他需求。当时的美国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各种动作非常敏感,它当然反对欧洲各国对拉美地区的干涉,但更担心的是欧洲各国干涉美国自己。所以,门罗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危机预判,而且是一种基于大国思维的预判——即使当时的美国还非常年轻,但已经有了与传统欧洲国家对抗的欲望。

  当时,俄国大使波列季卡曾力劝美国加入神圣同盟,时任美国国务卿亚当斯的回复是:" ‘神圣同盟’总是用自己的原则来教育、指导我们。出于对‘神圣同盟’的坦诚,我们也应该礼尚往来。"

  此后,"1823 年 12 月 2 日,美国发表国情咨文,即《门罗宣言》。1823 年 12 月,门罗反对欧洲各国干预涉及美洲利益的问题。为进一步表明美国对欧洲事务敬而远之的态度,门罗和亚当斯还明确反对亚历山大一世以和平同盟的名义,建立国际会议制度。显然,美国早就意识到,欧洲的大国会议,无一例外,为了回避棘手的欧洲问题——因为利益纠葛,问题往往变得异常复杂——就团结起来对美洲指手画脚,甚至威胁恐吓。"

  威廉姆 · 佩恩 · 克雷森继而写道:"《门罗宣言》还有一项重要内容:警告欧洲‘不许再设殖民地’。美国之所以发表这条警告,是因为欧洲对北美的政策一直悬而未决。对美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亚历山大一世没有用神圣同盟的兄弟友爱之说来加以反对。亚历山大一世虽然曾试图在亚琛会议的决议中,专设一个领土保障条款,但从未使用‘协调行动’来迫使美国政府改变其在佛罗里达问题上多少有点儿蛮横的做法。美国这个年轻的共和国,反对欧洲大陆国家将自己的制度延伸到南美,以及企图‘控制南美洲的命运’,当然更不允许欧洲大陆国家在北美洲为所欲为。因此,《门罗宣言》中附带有关于北美洲的领土宣言。"

  美国对危机仅仅是预判,而俄国等欧洲君主国家则是切实感受到了危机。" 神圣同盟 " 号称要为欧洲君主政体而战,显然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恐惧。有趣的是,除了沙俄、普鲁士、奥匈帝国之外,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也因为君主立宪制度而被神圣同盟接纳。法国波旁王朝则坚称自己是拿破仑的受害者,并要求各国对法国的战后赔偿高抬贵手,也成功加入神圣同盟。

  这五个国家实质上瓜分了当时的欧洲,对各地的民族运动进行残酷镇压。与此同时,它也形成了欧洲大陆的领土均势。当然,神圣同盟非常松散,也充满利益上的纠葛。亚历山大一世本人给神圣同盟赋予了理想主义的外衣,但实质上仍然是利益算计。

  不过亚历山大一世也是悲哀的,因为当时大多数人并不看好他的政策,将之视为自相矛盾,也是及极度危险的。至于神圣同盟,也不过是俄国意图称霸欧洲的工具。

  面对之后的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高涨,各国针对专制的反抗运动,都让 " 神圣同盟 " 风云飘摇。英国也给其他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参照:在政治领域率先完成变革的它,凭借工业和军事的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霸权。

  相比之下,亚历山大一世的理念显得那般脆弱无力,神圣同盟的瓦解也不可避免。

  书名:《神圣同盟: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与门罗主义》

  作者: [ 美 ] 威廉姆 · 佩恩 · 克雷森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品方:华章同人

  译者:李勤

  出版时间:2023 年 3 月

  定价:49.8 元

  图源 | 网络

  作者 | 叶克飞

  编辑 | 二蛋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