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优势 做强文旅经济 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

  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的优势。迈入世遗时代,泉州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做强做优做大文旅经济,加快推进“海丝名城”建设,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文旅从业人员就此话题展开探讨,共绘海丝名城发展新蓝图。

  ■东南早报记者 张素萍 林福龙

  发展现状

  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泉州“文化家底”丰厚

  宋元中国看泉州。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的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泉州拥有丰厚的“文化家底”。据统计,泉州现有22处世界遗产点,逾900处文保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国保数量全省第一,全国设区市前列。不仅如此,泉州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非遗项目累计逾千项,非遗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铁观音制作技艺)等6项非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

  从“东方第一大港”到“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从历史文化名城到世界遗产城市,泉州站上历史舞台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泉州也凭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

  做好两大“文章” 以文润城以文兴城

  伴随着“世遗典范城”建设的步伐,结合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泉州着重做好“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这两篇文章,全力推动文旅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在保护传承方面,泉州注重文脉传承,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保护,包括泉州古城历史街区、22个世界遗产点和各级文保单位等,制定保护条例、加强规划管控、落实保护措施、挖掘历史故事,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等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活化利用方面,泉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出台《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一盘棋”谋划文旅产业经济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全市文旅项目库,精心引育龙头企业;以泉州古城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牵引,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系统对古城街巷、文化地标、文创园区、旅游设施等提升改造,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和“+文旅”的跨界融合,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文旅+体育”“文旅+工业”“会展+文旅”“工艺美术+文旅”等业态;立足古城新城联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植入固态元素、延续文脉肌理,守住“根”和“魂”,以文润城、以文兴城,让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

  两会声音

  打响世遗城市品牌 旅游基础建设还需发力

  ■刘良(市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会长)

  

  “由穷游网发布的2022最佳文旅融合之城名单里,泉州榜上有名。可见泉州是一座文化旅游资源十分特殊的城市。”对世遗城市如何发展的问题,刘良认为,一座旅游城市的群众基础、百姓氛围十分重要。“如北京、西安等地的许多百姓遇到外来游客,介绍起自己生活的城市头头是道。”把这种氛围具象化,就是民间有没有人会穿戴汉服、推行宋元生活习俗等,“就像乌镇式的宣传,让千年古风也能吹进现代人的生活中”。

  刘良认为,目前泉州旅游对外宣传的口径不统一,力量分散。他建议,由部门确定三到五个对外宣传口号,“由不同层次、不同年纪的人群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共同打造泉州对外宣传IP”,而且这种宣传最好是“立体式打法”,让现代流量将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到世界各个角落。“泉州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还要加大力度,游客来到泉州,住得舒服,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才会再来。”他建议,可以尝试修建或改造一些主题酒店,赋以城市特色元素,“比如宋元建筑风格或是佛教、伊斯兰特色的主题酒店”。

  开展世遗研学游 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吴应栋(市人大代表、永春县湖洋镇吴岭村党支部书记)

  

  “把各地文化遗产融入教学课程,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世遗研学游。”对于如何发挥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比较优势,吴应栋如此建议。

  厚重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奠定了泉州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据统计,泉州共有博物馆(纪念馆)18个。泉州申遗成功后,13个系列遗产展示馆正式开馆,为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创造丰富载体。吴应栋建议,出台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指导意见,由文旅部门、教育部门、文物部门整合博物馆教育研学基地资源,推出一批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定时举办如“世遗研学游”“泉州文化展馆日”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融入课程体系,开展历史文化遗迹体验式教学。

  各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要找准自身资源比较优势,合理利用各自区域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非遗文化等,打造稳定可持续的文化遗产教育场所。如永春县湖洋镇可依托吴作栋故事馆、龙山村文化展示馆、溪山流韵馆开设“地方课”,激发下一代探索本土历史的热情。同时,持续策划开发与地方文化底蕴相匹配的研学游、体验游产品和线路,引导城区学校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土乡情、体验乡风民俗,让研学热带动乡村游,让乡村游赋能乡村振兴。

  借世遗城市东风 深挖“侨文化”资源

  ■黄华春(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副主委)

  

  “世界遗产城市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片,泉州作为知名侨乡,有着其他世遗城市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黄华春说,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今后几年需要努力的方向。他建议,做活“侨文化”品牌,打造“最美侨村”,让世遗城市之光更璀璨夺目。

  黄华春表示,泉州涉侨村落遍布全市,这些侨村是海外华侨魂牵梦系的精神家园。保护华侨建筑,就是留住乡愁的“心灵寄托”。

  他建议,开展重要华侨文化建筑物调查,逐步建立分级名录,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保护、研究和开放利用。围绕“侨+历史建筑保护”“侨+精品游览路线”“侨+特色产业发展”等特色主题,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推进乡村侨史馆侨领馆建设。加强侨文化资源挖掘力度,进一步盘活华侨文化资源,鼓励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发掘侨村非物质文化,让文化“活”起来。利用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契机,建设重点侨村3D全景影像综合数据库,留住乡愁记忆。抓住世遗时代的发展契机,利用外宣媒体、海外华文媒体和各种新媒体开展宣传,分期分批刊载介绍重要华侨文化资源项目,讲好泉州“侨文化”故事,推动侨村“走出去”。

  唤醒千年海丝记忆 吸引外商华侨投资

  ■陈小冠(市政协委员、福建顺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陈小冠认为,发挥泉州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促进泉州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是泉州面临的重要课题。

  他建议,在夯实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将世遗点与泉州丰富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传统工艺、文化艺术等相结合,打造集传统产业与旅游、周边消费于一体的产业模式,打造专属特色经济。

  深挖、提炼泉州“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宋元泉州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具有鲜明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的城市。当代泉州同样是具有多元文化包容的城市,是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的现代化城市。在着力改善泉州营商环境的前提下,突出泉州“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将泉州打造成国内外投资热土。

  加强对外交流,唤醒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共同历史记忆,吸引外商及华侨投资。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城市拥有着大量的共同记忆。以世遗城市作为名片,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城市的文化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加强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专家建议

  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 吸引在外泉商回乡投资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民营经济发达,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建议通过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在外泉商回乡投资,把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泉州经济发展。”泉州资深文化人陈日升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守望泉州文化,他认为,文化是泉州的一把“宝剑”,可以利用活的、优秀的非遗文化,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到泉州、了解泉州、爱上泉州。

  

  坐落在老城区中心的清净寺

  他举例,2001年“泉州国际童声合唱节”在泉州举办,活动由中国合唱协会、中国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泉州市政府主办,彼时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22支合唱团汇聚泉州,在泉州西湖植下“国际少年友谊林”。“这些合唱团的孩子们如今都长大了,他们依然关心泉州,会带朋友来泉州游玩,关心当年种下的那些树。”

  1998年,“北美华文作家作品研讨会”在泉州举行,众多著名北美华文作家与王蒙、铁凝、叶辛、陈忠实、赵玫等国内著名作家同聚华侨大学,他们参观泉州风景名胜和民企,回去后写了很多关于泉州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泉州的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人尤其是海外华商来泉考察、投资。

  

  热闹的中山路

  “以前泉州经常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比如国际木偶节、国际南音大会唱等,引发了海内外媒体对泉州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海外社团的领队大多是当地侨商领袖,他们的到来有助于带动泉商回家乡投资建设。”陈日升认为,泉州可借助文化活动搭设平台,通过文化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从业者说

  古城烟火气最美 盼泉州文创越来越好

  “我在泉州做文创十年了,我认为泉州最打动人的是古城的烟火气,是本土居民生活的状态,这种状态也称为‘慢生活’‘原生态’。”青羊是三明人,目前在泉州一所高校任教。2012年,他和朋友创办文创工作室,创作了很多泉州历史文化风物的明信片、插画、手绘地图等。

  “我在创作中发现,那些细枝末节、人情温暖反而最触动人心。”青羊说,泉州古城的民俗风情、百姓生活的状态最具魅力,也最能吸引外地游客。他创作“寻泉记”地图时,曾带过很多游客夜游古城,这些人在多年后提起泉州,对古城、对石敢当的印象相当深刻。“泉州历史文化厚重,这种厚重与古城的烟火气被整体活态地保护了下来,这是最宝贵的,也是闽南人精神面貌的呈现,应该得到更多的宣传。”青羊说,泉州成为世遗之城后,相信未来有更多人来到泉州,希望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关注泉州,期待泉州文创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