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重视文科?

  首先本科分数要求比理科高,选择面很小,一个大学文科考500多进去了别人理科生460就进了,这样是否公平?

  文理科的本质是什么?

  理科是自然科学,对自然环境起作用,即便人类突然在明天灭绝,化学反应、物理效果、数学逻辑等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反观文科,人文科学,是对人类文明起作用的,如果人类灭绝,那么政治历史语言文字都将彻底消失或者说毫无意义。

  这两个本质决定了理工科是PVE开发的工具,而文科是PVP对抗的武器。

  我国自上世纪末基本放弃意识形态斗争以来,就专心致志的在经济建设领域耕耘,竭力避免PVP的对抗, 努力发展工业农业经济金融……这些都属于PVE范畴,所以很长时间内,我国需要的都是工具而非武器。

  当然了,这种路线是基于我们的现实情况而做出的,毕竟思想领域的斗争需要以客观实力的基础为前提,在我们各种自然科学短板太过明显的情况下,暂时在思想斗争领域求稳也是权宜之计。

  但这并不代表它就完全没有作用,事实上,近些年里的很多事件中,处处透露出掌握着社会资源的上层在思想领域建设方面的缺失,例如传统六畜中的狗变成了九成中国人没见过的火鸡;高等学府里对异域外邦的过分优惠和照顾;知名文学作家在疫情阶段发布立场堪忧的观点;乃至于面对国际上颠倒黑白的舆论劣势时那种有心无力……都是思想斗争领域缺乏建树的体现。

  这种情况是否改变,还是要看未来的局势发展。

  老人家看人非常准的,资治通鉴批阅了十七遍,看透了人性。

  办大学他要求多办理工科,少办文科。

  他自己一肚子文史哲知识,经天纬地之才,多大的文科教授他都能在专业上与之畅谈。

  他当然知道文科很有用。

  然而一是文科自学到够用就行了,少数天才专门深入。

  二,“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如果学一大堆意识形态,对人民毫无贡献,就会喊口号念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所以多学理工科,意识形态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去领悟。

  无非就是站在祖国这一边,站在劳动人民这一边。

  我们今天的文科大扩招恰好反过来了。

  很多学生没有学到能够提供劳动能力的知识,学了一肚子莫名其妙的东西,甚至念的是西方人的经。

  走上社会发现没人要,一肚子怨念,搞得乌烟瘴气。

  新传方面最严重,因为这个方向出问题,舆论影响最大,议论最多。

  还有就是教科文卫体领域现在门户小圈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件问题深挖之后可以挖出一条线上一大串人,关系盘根错节。

  总路线不允许,你重视了有用吗?

  禹贡学会到历史地图集编委会之后,历史地理研究有什么大动静吗?

  军事与战争史研究什么时候能从政治史里分出来?

  49年后现当代历史研究能回头看吗?

  通三统史观之外的民族史和古代史可以有别的思路吗?

  马院能自由选择外国马发展的研究吗?

  到处都是坑,你重视了有什么用?你拿什么重视?

  (这个问题下面言必称老人家的恰恰证明了目前现当代史研究的落后

  推荐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这本书算是十分浅显了,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一个中国人无法接受的道理:人文与科学不分家,感性与理性不分家,文科与理科不分家。

  神话促生了宗教,宗教伦理规范了生活习俗,生活习俗影响了商业行为,商业行为孕育出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最终带来科技大爆发。

  在以上过程中,宗教、文化、商业、制度和科学是环环相扣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科学就无法诞生。

  宗教倡导的禁欲和节俭深刻影响着商业;商人通过一代代的节俭攒下大量金钱,这些钱被投入再生产,再生产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制度诞生;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动资本集中,有钱人钱多的没地方花,就每天拿着望远镜仰望天空,一不小心就有了许多大发现。天文学就是这样爆发的。

  宗教、文艺和商业在西方的地位始终非常高,这是历史决定的。西方的生产力大爆发也不只是钻研科学的成果,而是宗教、文艺和政治制度综合变革的结果,所以西方国家把科技革命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量齐观,没有轻视任何一个领域,所谓的“文理对立”在西方根本不存在,西方人骨子里尊重哲学、宗教、艺术、文化。

  ——

  反观中国呢~

  中国有两个特点:

  ①中国没有经历一个环环相扣的进化过程,中国的宗教、文化、商业与科技之间是割裂的。

  最为明显的就是科技~中国古代没有诞生出科学,直到近代才逐渐引进科学。作为舶来品,科学有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不需要依赖本土文化就能存在。

  相比之下,早在希腊时期西方就有了科学的雏形,西方文化与科学互相促进、相互融通,科学不会脱离文化独自发展。

  ②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商业严重依赖于政治,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

  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发生过主动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商业革命,直到清末才突然爆发了政治革命,并由这场政治革命带动了文化革命和科技革命。

  拿文化革命来说,我们都知道近代中国经历过“新文化运动”和“文白革命”,但我们都没有特别重视这些文化运动,因为它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是政治引领文化;反观西方的文艺复兴凭什么受重视?因为文艺复兴是一个主动的、独立的过程,是文化引领政治。

  中国的商业也是如此,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全都是被动的过程,是政治变革引领商业变革,商业没有任何主动性与独立性。

  ———

  文理对立是中国的特色,中国始终是一个政治占主导的国家,宗教文化和商业都未曾独当一面,所以中国人不理解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不理解文化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你会发现,文理对立有时候很魔幻:

  一方面,理科生看不上文科生,但当一个文科生考公进入部委后,理科生又会十分羡慕他。

  另一方面,一个理科生为自己的技术感到自豪,但当他成为一名大国工匠后,又会感到十分的憋屈。

  上文提到过,中国是一个政治占主导的国家,宗教、文艺、商业的地位都是政治赋予的,其自身没有任何独立性。

  在洋务运动前,技术人员算什么?

  在改革开放之前,商人又算什么?

  大国工匠分明是技术过硬的理科生,那他们为什么会感到憋屈呢?

  在这块土地上,文理都是屁,只有政治才是永恒,人们骨子里面崇拜的是政治强权,而不是所谓的文科或理科,所以没落的工科遭人嫌弃,考上部委的文科生被人羡慕。

  政治引领一切,今天政治看得起你,你就牛批,明天政治不重视你了,你就是答辩。想必一些低端制造业从业者已经对此深有感触了吧,政治需要的时候你是大国工匠,政治不需要的时候你就是过剩产能。

  政治不会始终偏爱谁,它就像个渣男一样不断游走于各个领域,它选中了谁,谁就能得到更多资源。所以文理对立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资源竞争,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好,都希望得到政治的垂青。现在你能问出“为什么不重视文科”, 兴许20年后你就会问出“为什么不重视理科”。

  中国的这种状况十分不健康。一方面,越是搞对立,各领域间就越是割裂,无法形成正常的正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文也不行、理也不行;另一方面,政治不是万能的,不能总是让政治去引领一切,不能让文理间健康的互动变成无意义的争宠。

  宏观层面上,后发现代化国家需要在科技领域进行追赶,自然需要大规模培养理工科人才,毕竟文科生不从事生产劳动。

  微观层面上,以我个人考研的经历为例: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考两门专业课,专业课一是政治学原理,专业课二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专业课一主要介绍政治的本质和底层逻辑,专业课二主要介绍1840—1949年的政治发展,通俗点说就是过去的政治。

  我在备考过程中仔细钻研这两门课程,发现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政治学原理告诉你如何组织和安排公共生活?谁应该掌握公共权力?他应该怎么行使公共权力?遇到社会问题应当如何解决?由什么人说了算?由一个人说了算吗?这个人该是谁?他该怎么说?由一部分人说了算吗?这部分人应该由谁组成?他们凭什么说了算?由所有的人说了算吗?那么“所有的人”怎么说?或者说,集体的决定该如何做出?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则告诉你过去150年的历史发展逻辑是什么,背后的动因是什么,以及各派别势力相互之间的斗争、妥协、交易,各类历史事件背后的权谋术和阴谋诡计等等。

  后来我再一想: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学懂了这些,大概率有很多人是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的,也会对整个世界失望的。因为这些内容揭开了这个世界的面纱,把底层逻辑赤裸裸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所以,屠龙术不可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