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博说】春节将至,我们为您准备好了赏灯地图。看来看去,最爱的还是“朱泾花灯”

  

  今天是腊月十五,

  再过十五天,

  就是兔年春节了!

  虽然过年的美食,

  远不如童年时节那般充满诱惑力,

  但是春节的七天长假

  却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想想都兴奋……

  正所谓,

  玉兔贺岁家兴旺,

  瑞麟迎春福满堂。

  

  元旦刚过,急不可耐的兔宝宝就摩拳擦掌地开始往舞台中间挤。各种跟兔元素紧密相关的年货也在紧锣密鼓地上架了——

  NO.1?2023央视春晚吉祥物兔圆圆

  

  这是央视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配方的春晚吉祥物IP。如果,您只是从“兔圆圆”憨态可掬的形象上,以为这只是一只软萌的小可爱,那可真是小看了它。“兔圆圆”真正的门道,就隐藏在它标志性的四颗门齿上!如果溯源,它们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与距今约6200万年前“兔祖先”的典型特征并不二致。

  NO.2?兔年生肖邮票

  

  近日发行的《癸卯年》特种邮票,由著名艺术大师、“猴票之父”黄永玉执笔绘制。邮票一套两枚,第一枚名为“癸卯寄福”,用别出心裁的蓝色描绘了一只右手执笔、左手持信的睿智卯兔;第二枚名为“同圆共生”,描绘了三只兔子首尾相接、奔腾不息的场景。

  NO.3?年货大礼包

  

  与往年相同是,各大商超将以兔宝宝为吉祥物的年货大礼包早早摆上货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消费者在今年的年货清单中,将包括口罩、维C、消毒水以及相关家庭常备药的健康物资列入其中。兔年清单中,甚至包含了电解质水、黄桃罐头、新鲜水果等一众商品。不知您的清单中,会不会也有这些东东?

  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寡淡,但也有例外!

  这些日子,以“山海奇豫记·豫园迎新年”为主题的豫园老上海元旦灯会却以异常的火爆,为广大市民带来了浓浓的年味。本次灯会主题取自《山海经》中“禹定九州”的吉祥寓意,结合多元科技手段和丰富体验活动,打造出了一个充满神仙瑞兽、奇花异草的东方美学奇境,惹得网友们纷纷调侃,今年的豫园灯会赢麻了!

  简单带您去浏览一下——

  

  在多媒体灯彩艺术的创新加持下,书卷中的《山海经》宇宙便跃然于豫园之中,一幅梦幻的上古神话图卷“山海奇豫记”亭台楼榭之中徐徐展开。九大篇章精彩纷呈,在这场绮丽山海的“国风派对”中,深度感受“山海奇豫”的中华传统文化大美,身临其境体验一段奇幻旅程。为了迎接兔年的到来,灯会中不仅兔元素满满,而且官方限定兔子花灯更是让广大游客们高呼可爱绝绝子。

  

  

  豫园灯会

  

  兔子花灯

  行文至此,金小博必须要告诉您的是,今天推文要讲的题目,就是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千百年的春节花灯!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仅存的硕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而将灯具上升至艺术表现形式,唯有中国花灯。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

  早在《楚辞》中,便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描写。这里的“镫”,就是“灯”的繁体字。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通常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再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有关上海赏灯的习俗,早在明弘治、嘉靖年的史料中已有记载:“正月十三上灯,十五赏灯高潮,十八落灯。”不仅如此,逢端午和中秋节庆,申城闹市商街,灯市红火,赏灯风尚促进了上海灯彩的发展。

  

  上海灯彩以花纹图案细致、色彩鲜艳著称,旧时上海的八仙桥、老城隍庙一带也是赏灯的热闹去处。

  

  

  豫园灯会

  如果您以为这就是上海人最早的赏灯起点,那就显得有些偏颇了。因为在沪上之西南,有着被誉为民俗文化“活化石”的“朱泾花灯”已经在金山的土地上存在了上千年。

  作为朱泾镇“一镇一品”的特色品牌,朱泾花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以前,花灯之盛,冠绝江南,不但题材极其丰富,种类极其繁多,形制也越发复杂,活动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朱泾花灯会”,又称“莲花灯会”,是以庆祝节令、酬神娱人为内容,以花灯展示、民俗表演、民间扮玩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活动,每逢灯会,朱泾各村落,以家族成员为主,自组花灯队,或行街,或跑灯,进村入户表演,十里八乡,争相观看。在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完善后,约定俗成,延续至今。

  

  在《金山县志》中,可以看到“街市结棚张幕,悬灯挂彩,金鼓管弦,火树最盛,游人往往达曙为常”、“立春后放风筝,夜以灯爇烛悬线而升,有烟火飞如繁星”等与花灯相关的记载,处处可见熠熠生辉的灯影。现如今,在中秋等节日,朱泾各社区、学校沿袭旧制,采取传统工艺制作各式精美花灯,沿市河等地悬挂,再现“千门灯火依如昼,月影阑珊醉珠溪”的节庆景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朱泾花灯不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与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其他门类的艺术融合交汇,如今,集“赏、扎、猜、画、唱、展、游、闹”为一体的朱泾花灯节,早已成为朱泾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与金山农民画等并行,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输出方式。

  

  

  中国历代花灯

  

  《元宵节》邮票小版

  中国历代花灯不仅制作十分讲究,而且品种繁多,有首儿歌这样唱:“正月里看花灯,看的什么灯?大宫灯,红彤彤;走马灯,转不停;金鱼灯,摇尾巴;金灯银灯五彩灯,一盏一盏数不清……”在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元宵节特种邮票中,第二枚“赏花灯”便包括了鲤鱼灯、荷花灯、走马灯、气风灯等经典灯笼样式,款式丰富可见一斑。

  

  如此精致丰富的花灯技术,是经过历朝历代无数能工巧匠的细心之作,花灯的题材不断丰富,品种日益增多,制作工艺也越来越讲究,综合了剪纸、绘画、雕塑、建筑、皮影、刺绣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可谓集百工事于一灯。到了明代,中国的花灯基本形成“京”“苏”“福”“粤”四大流派。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说: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大抵意思是,大雪覆盖下的北京,现代化的痕迹变得模糊,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那么套用这个格式,要想让故宫变成紫禁城,恐怕需要的就是点灯。北京花灯历史悠久,宫灯,是北京花灯中的代表,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每当吉日良辰、便华灯高悬,倍增欢乐吉庆的气氛。

  

  《康熙万寿图》

  

  故宫灯会

  以苏州为宗的灯彩,史称“苏灯”。苏州花灯以花色纷繁、工艺精巧、风格灵秀著称。据考证,苏州灯彩制作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灯品》中称:“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走马灯更是苏州花灯中的经典,因最初绘制的图案都是古代武将骑马打仗图,所以被称作走马灯。后来,走马灯的灯画题材日益丰富,出现了人物、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

  

  苏州灯彩

  

  走马灯

  泉州、福州一带的花灯,大多是将劈好的竹篾绑扎成各种形状的灯骨架,粘糊上色纸,纸上绘山水、人物、花鸟,内放蜡烛或小油灯,有的还放上了檀香,这种花灯被称为彩扎花灯。明代《温陵旧事》中曾这样描述内置檀香的彩扎花灯:“灯火三层,爇沉檀其上,香闻数里。”彩扎艺人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手艺,每年都会别出心裁,打出自家字号,相互竞赛。

  

  泉州花灯

  粤派花灯多以金纸为底,上贴剪纸或绢画,配以五彩排穗、七色彩球、明镜、璎珞等装饰,望之金光灿灿,热闹华丽,极富民族风格和乡土色彩。作为粤派花灯的代表,佛山花灯讲究灯面平滑自然,不露“廊骨”,并能防晒防水,适应各种环境展演,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观赏效果。

  

  佛山花灯庙会

  中国的花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它的形、色、质、彩,记录了中华民族用火文明的历史轨迹,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一盏盏饱含劳动人民创意与智慧的花灯,不仅烘托起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寄托着国人祈福求祥、追求浪漫的生活理想。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