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行散记:感受与众不同的国度
在印度,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国家的与众不同,人们的生活、行为、观念、宗教和秩序都有太多不同,有时觉得不可思议,有时却又分明觉出那些不可思议所传递出的生活态度令人由衷地尊重和理解。
泰姬陵 米广弘摄
负责行程的导游蓄着短短的胡须,这是很多印度男子的标配。乐于在中印之间自由地游走,平和而友善,他对旅途中所遇到的一切人都表现出尊重。一路上,对一切落后或是愚昧的东西,他都不会有任何的批评,也不会对游人偶尔表露出来的不屑做任何辩解。他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即差异,但也认可这些现实,甚至表现出莫名的安闲自得。即便是在上旅游大巴车坐定后即将关门的那一刻,无数兜售旅游纪念品的人伸出他们黝黑的手,请他将商品递给游客看时,他也不会拒绝,一一地递进来,然后再递出去。这让人分明感觉到导游和他们间的信任和理解。在整个行程中,总是要面对这样的场景,他都没有一丝的愠色和烦厌,尽量地满足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
从新德里乘旅游大巴前往南部的阿格拉,大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有250多公里的行程,开了4个多小时。这奇特的高速公路,除了行人,似乎什么车子都可以上路,汽车、三轮、摩托、马车、自行车……旅游大巴在各种车子间穿行,司机有着非常好的耐性,他总是能在车缝中顺利地突围。面对糟糕的路况,不发脾气,实在不高兴时,只是会对着窗外蜗牛一样的慢车做出一个“你就一直开在我前面吧”的手势。一群当地人同挤在一辆辆敞篷式吉普车里、马车上,安静又闲适。
我们探访了斋普尔和阿格拉,这是印度古迹保存较多的两个城市,著名的泰姬陵、风之宫殿、虎波堡、水宫殿、城市宫殿和比尔拉神庙都是世界各地的游客必去的地方。众多的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让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增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斋普尔的风之宫殿名字很有诗情,其实只是立于街边的一堵红色高墙,像澳门的大三巴。风宫的壁上开了很多窗户,在风猎猎来袭时,将窗户全部打开,就不会把宫殿吹倒,故风宫有屹立不倒的意思。
甘地墓陵位于新德里的朱木拿河畔,临街。门外十分零乱,如果没有人指引,很难看出这里是印度国父甘地的墓地。通过简单的安检,前面是一条不太宽的道路。路的两侧树不很茂盛,可能是缺水的缘故。时值盛夏,两株三角梅怒放着,它们从灌木长成高大的乔木,满树如同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泰戈尔在《飞鸟集》第82首诗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
墓区在路的西面,缓缓的坡地上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一条小道将绿地裁成两幅,路是人们进入中央墓地的通道。草地上只有两棵树,路左是一棵柏树,高大、遒劲而孤傲地生长着,正像是一位伟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路右侧的一棵冠盖如云的矮树,叫不出名,显得平实。作为国父之墓,按着人们的思维这里稍显简单。墓园不大,呈凹形,四周有几堵白色矮墙。正中的祭坛是1948年1月31日甘地遗体的火化之处,长宽约三米,高约一米,用黑色大理石砌成。一侧的长明火随风摇曳,象征着甘地带领国家走向独立的伟大精神永不消失,代表着他的灵魂不灭。
这是一位生性腼腆、羞怯、不善言辞的人,但却是一位坚如磐石的精神领袖。墓区做如此简单的设计,是否是想还原甘地被刺杀时的场景?开阔的草坪,寂寞的树木,如同演讲平台般的墓葬,以及远处自由飞翔的灰鸟。甘地奉行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已生活态度,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一周有一天不说话,这是一位追求简单的印度伟人。导游说,这是为了体现甘地的人生态度,他是永远追求简单的人。瞻仰的人流不断,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老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时常来到这里,脱下鞋,光脚走在发烫的水泥路上。在墓前,双手合十,深沉地鞠躬,围着墓顺时针方向缓步前行,默默地祈祷。没有人久留,很有秩序地离去。即便是傍晚,瞻仰的人依然很多,都为了追思而来。
我们还去了莲花神庙,这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现代建筑,远处看,正是一朵盛开着的洁白的莲花。是一座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庙,人们排着队遵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分批次进入。庙内,是个开阔的空间,没有装饰,除了座椅,别无他物。高高的穹顶,显示出庙宇的庄严。好不容易进去,找位置坐下,活动开始。音乐响起,在穹顶间回荡,绵延不绝,有种夺人心魄的玄妙和空灵。没人私语,都在冥思,心跟着静了下来。这样的静想,将人带入一个美好的世界。(作者米广弘,知名文化学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