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中司法所“三因法”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人占比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上未成熟,行为导向缺理性,叛逆期难管理等因素,在社区矫正期间易出现不服从司法所、家庭管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再犯罪的现象。如何能够管理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改正态度、遵守法律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宁中司法所通过“三因法”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上的“三好学生” 。

  因人制宜,严格落实管理。宁中司法所通过调查、走访、谈话,全面掌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情况,结合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为其量身制定教育矫正方案,做到依“案”管教。在日常管理中,司法所安排专人跟进,经常性讲解《社区矫正法》规定,督促其定期报告、按时参加教育学习,切实将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同时每日定位巡查,及时掌握动态,密切关注是否存在网吧上网、宾馆住宿、夜不归宿、出入娱乐场所等情况,发现异常行为及时对其教育谈话,提高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遵规守纪意识。在镇里开展公益活动时,组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共同参与,如: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中,宁中司法所通过组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作为志愿者身份参与普法,实现由“违反者”到“普法者”的转变,让他们在参与公益活动中既能学习到法律知识,又能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更好地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因人施教,针对开展教育。在日常教育中通过“重情、讲理、学法”三种方法对未成年人因人施教。“重情”,在开展教育时邀请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父母共同参与,通过司法所搭建平台,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与父母面对面形式敞开心扉,消除隔阂,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与其父母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一起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正常回归社会、改进自我;“讲理”,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等方式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正视自己的身份,并以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等传导正确的价值观。“讲法”,以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抓手,邀请年轻的村律师顾问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别教育,讲解经典案例、了解法律需求、解答法律疑虑,促使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懂法、守法、尊法、用法。

  因势顺导,提升矫正质效。宁中司法所联合镇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结对帮扶,重点做好就学和就业指导,共同实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同时,建立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父母、村委(社区)工作人员、社工等在内的“多帮一”矫正帮扶小组,及时互通消息,共同督促,形成帮教合力,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共同参与解决,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回归正常生活、顺利度过矫正期。如: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小刘(化名)未告知父母在外吃宵夜,父亲发现后打电话给小刘催促其回家无果,等到凌晨三四点小刘回到家,面对父亲的训斥,小刘扬言要跳楼,幸亏母亲及时劝阻,但父子关系却几近破裂。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矫正帮扶小组成员共同处理小刘家庭关系问题,通过组织社工对小刘进行心理疏导,司法所和村委工作人员对父子俩分别进行谈话教育和沟通,最终,在矫正帮扶小组多次协调下,小刘保证以后听父母的话,不会再出现深夜不回家的情况,父亲也表示将改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顺利度过矫正期。父子关系最终得已缓和。

  宁中司法所 吴宇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