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再单单是父母的责任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网络也成了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接触的新环境。不管是家庭,还是国家,未成年人都意味着希望。所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近日我国第三次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网络时代的各种问题,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未成年网民多

  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74%的未成年网络用户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其中手机拥有率高达63.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亿。

  按年龄划分,19岁以下网民占18.3%,为1.72亿人;

  按职业划分,学生占比高达23.7%,近2.23亿人。

  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网络诱惑太多

  网络,本应成为孩子们获取信息,扩宽视野的帮手。但是近年来,直播打赏、购物过度消费、游戏充值等不良诱惑越来越多。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内容良莠不齐,网络已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更有甚者,躲在键盘后面,信口雌黄,四处引战,引得一众未成年人随意在网上发布“无脑言论”,三观严重被影响。

  面对海量的信息,成年人都很难甄别和吸取有益信息,更别说未成年人了。所以规范网络内容,势在必行。

  视力影响

  过度上网会影响眼睛的发育,健康用眼的前提是控制好上网时间。

  《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显示,在用眼时长方面,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随着网课的推广,网络对于视力的挑战也会逐渐增加。

  所以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

  同时,网络带来的优势也不可忽视,知识扩充,答疑解惑,放松身心,这也是未成年人需要的。

  堵不如疏,以前我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上网。而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则从法律的角度,对社会、家庭、学校合力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提出了要求:

  企业

  网络沉迷现象令广大家长焦虑。防治网络沉迷,重点仍然在于内容管理。

  比如网络游戏产品应该表明年龄段,并且进行分类。

  网络服务商

  除了提供有益健康成长的内容,网络服务商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者管理等方面也应加强相应功能的设置。

  之前很多视频网站虽然已有青少年模式,但远远达不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的。

  保护法修改后,则从法律层面上,对这些网络服务商提出了更严的要求。

  监护人

  家庭永远是网络保护的第一战场。

  网络保护的重点不是隔绝,而是提高未成年人辨别不良信息、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

  监护人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行为,同时进行监督。

  另外,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欺凌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

  比如第73条就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私密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这样才能以最大程度保护其合法利益和个人信息安全。

  针对网络欺凌如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恶意损害形象等,第77条第2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等必要措施。

  网络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但是,事先预防总好过事后补救。

  “网络专章”的增设,可以促进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配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不应让网络控制孩子,而要让网络成为孩子可利用的工具。

  END文章节选自微信公众号贝塔未来星https://mp.weixin.qq.com/s/SofkIgmTBJN3psrDgnC1Lw

  贝塔未来星是央视网未来电视打造的明星早教品牌。包含启蒙教育、兴趣拓展等多领域的资源课程,帮助家长陪伴孩子认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