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盘点|盘一盘2021年的热度电影,编导艺考生必看!

  2021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你看了些什么好电影呢?跟着橘子JUN一起来盘点吧!

  1.《你好,李焕英》

  主创人员

  贾玲执导,贾玲、张小斐领衔主演,刘佳、沈腾、陈赫等人主演的奇幻喜剧电影。

  影片介绍

  该片根据2016年的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贾玲饰)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情绪失控,随后意外穿越回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20年前正值青春的母亲李焕英(张小斐饰)相遇的故事。

  该影片斩获56.94亿票房,仅次于《战狼2》位列中国票房榜第二,贾玲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

  影片影评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执导以喜剧为色彩反应对母爱的不舍与真情流露的电影,据了解这部电影改编自2016年出品的短句小品,也是根据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片名中的李焕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

  电影讲述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这段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无论是报刊的点评还是媒体的夸赞,大多数人看这部影片都有内心的感触和生命的思考,或许这部影片真实地引起了大多数人对于亲情的思考,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深思。

  影片是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女主角穿越回到过去,回首母亲的岁月与青春,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情、那个时代的文化,但对观众而言并不牵强,并不敷衍和夸张,乃是给人一种穿越回到过去,感受年代气息、感受年轻母亲风采的情境。

  笔者认为这部影片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渴望回到从前,弥补过去,但没有人可以回到从前,弥补遗憾。

  有的只是对过往的留恋,对岁月的悲叹。不如珍惜眼前,感恩当下,去爱还在你身边的亲人。

  2.《第十一回》

  主创人员

  陈建斌执导,陈建斌、周迅、大鹏、窦靖童领衔主演,春夏、于谦等出演。

  影片介绍

  该片讲述了“怂人”马福礼(陈建斌饰)因涉事旧案改编话剧而大闹剧院,“翻案”过程中折腾出一段荒唐笑谈,牵扯出家庭与人生的虚幻与真相的故事。

  影片影评

  《第十一回》继承了陈建斌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的荒诞喜剧风格,同时又创造性地运用了极为罕见的章回体叙事结构,全片共分为十一回,其中对应片名的第十一回位于片尾字幕中段,以一种类似彩蛋的形式呈现,也是比较罕见的方式。

  《第十一回》讲述的是因改编自杀人案的话剧而引发的一系列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片中的话剧排演与现实生活交相穿插,戏剧人物与现实人物的相互映照,最终达成了戏剧与现实的统一与升华。片中多次出现对经典话剧著作名篇的致敬,也饱含陈建斌对早年话剧演绎生涯的怀念。

  本片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从片头多达四位的编剧人数也可见一斑,足以彰显导演的野心之大,其中不乏许多隐喻和讽刺桥段。比如官商对文艺作品的干涉,使得创作者立于左右为难的处境。

  非常讽刺的是,《第十一回》便遭受了类似的待遇,从片头龙标年份可看出,本片2019年就已过审,也曾在电影节有过展映,但最终上映却是在两年之后,且影片内容作有修改,比较明显的是宋佳与春夏的对手戏,口型与音频明显对不上,如此等等。讽刺现实的片子被现实打脸,也不知道算不算一种讽刺。

  除此之外,影片重点对婚外情,“搞破鞋”也作了一番探讨,片尾划刻在拖拉机上的“结婚证”令人印象深刻。

  3.《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主创人员

  佛罗莱恩·泽勒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奥利维娅·科尔曼主演的剧情电影。

  影片介绍

  该片改编自佛罗莱恩·泽勒的同名舞台剧,讲述了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安东尼开始怀疑他所爱的人、他的思想、甚至现实的故事。男主角安东尼·霍普金斯凭借此片斩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影片影评

  光看海报和片名,就能大致猜到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耳边经常能听到年轻多么的美好,把握好青春,透过电影表达出对那段岁月的追忆和缅怀,甚至成为了一种受追捧的“类型片”,但疾病和衰老却和死亡一样,被很多人视为禁忌,甚至会避而不谈。

  没法自欺欺人的是这是所有人最终都要面对的问题,在时间面前,到头来都没法抗争或违背,唯有面对和接受。这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虽不像哈内克的《爱》那般残酷和沉重,但流露出的忧伤和痛楚却一样能直击内心。

  这部电影的场景基本都在室内完成,等同于一个局限的密闭空间或戏剧舞台(暗藏了些巧妙的小心思和意图),更考验的是演员的功底和剧情的构思,联想到波兰斯基的《杀戮》,都能被列入优秀范本的行列。全片基本以父亲的主观视角出发,时间交错,角色换位。

  一次次的确认,一次次的迷惑,一次次的推翻,观众的认知跟随着父亲,甚至可以划上等号,更能感同身受或者说一步步深入的了解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父亲的状态,将病症的特点以一种形(具)象、简单、有力的方式,让观众能更加直观和共情的体会。

  比起死亡,更让人畏惧的是人在持续走下坡路的过程中迎接衰老所带来的疾病,身体机能的自然退化所需经受的折磨,对于现在老龄化严重的社会普遍现象来说,更是值得重视和关切的严峻问题,而至今无法攻克的阿兹海默症更是占有很重的比例,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看《寻梦环游记 》时泣不成声,因为深切体会到遗忘的痛苦和忧伤,只要你记得,我就还在。而记忆的衰退、错乱和混淆,到最后甚至连自己也抛掷脑后,对于家人和自己来说,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很多人都说老去和死亡是最公平的,记得有位生物学家年老后得了阿兹海默症,毅然决然选择去瑞士通过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一点犹豫,他直言没法淡忘一切像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要尊严赴死,也不希望成为子女的累赘和负担。

  家里有不错的经济条件,的确能获得妥善的照顾,至少保有一定的尊严,但当看到片中待在养老院的父亲惊慌失措的寻找自己的女儿,靠在护士的怀里哭泣,无疑这也是中产阶级对待患病老人的常态,指责或理解,牵扯到现实处境与道德伦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绝对。也有不少像电影《诗》的女主角尹静姬现实中的人生一般,因为患病,而得不到家人的关爱,甚至被嫌弃,更加令人心疼和唏嘘。

  如何能治愈这困扰着无数人的疾病是医学界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想到了《猩球崛起》里的老父亲),也是很多个人与家庭不断挣扎和伤透脑筋的难题。如何照料?如何活下去?生活的体面、曾经的荣耀,以及自理的能力、过往的经历,甚至连最基本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进一步的瓦解、恶化和逝去,生而为人的渺小与被动,如同一粒不起眼的尘埃,且容不得半点反抗,直到最终被时间吞噬,无奈而悲伤。

  4.《兰心大剧院》

  主创人员

  娄烨执导,巩俐、赵又廷主演的谍战剧情电影。

  影片介绍

  该片改编自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及横光利一小说《上海》,讲述了1941年秋冬,著名演员于堇(巩俐饰)为了出演她的旧爱谭呐(赵又廷饰)执导的话剧《礼拜六小说》而回到上海,却因此引发了各方势力对她动向密切关注的故事。

  影片影评

  影片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冬天。日本吞占了大半个中国,正与美国进行着谈判桌上的周旋。上海租界成为沦陷区孤岛,表面上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却是暗杀频发、危机四伏。虹影在小说《上海之死》的后记中写道:有人称之为东方的卡萨布兰卡,东方的里斯本,其实上海可能是当年全世界谍战最激烈的地方。

  《上海之死》原本是一部“旅馆小说”,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紧邻大光明影院的国际饭店。影片中,国际饭店被替换成了位于外滩的华懋饭店(即和平饭店),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要发生地——兰心大剧院(即兰心大戏院)被用作了片名。娄烨在采访中提到过他父母曾在兰心工作,剧院是他幼时记忆的一个触及点。但他对剧院的强调绝非如此简单。

  影片一开场就是舞台场景——酒吧、爵士乐、狐步舞、带有舞台感的灯光设计——是在剧院没错了。跟随镜头舞蹈式的晃动和旋转,恍惚间觉得这个酒吧远大于舞台,更接近现实空间。男主角抬头,女主角登场,突然一句“灯光不对,重来”——哦,原来真的是在舞台上!音乐重起,舞蹈重来,男女主角碰面了,“你是秋兰小姐吗?”“不是,你认错人了。”——不对不对,音乐这么响,舞台上这么轻声讲话台下是听不见的!一个非资深戏剧迷已经开始着急。演着演着,男女主角从酒吧跑到了后巷——咦,舞台呢?舞台上又没有镜头跟着,这么演观众怎么看得见?导演也太不了解舞台表演了吧!哪个话剧导演会把舞台设计得如此像一个片场?脑子里接连冒出的不满还没有得到平复,男女主角又重新坐在了酒吧的窗边,聊起了排练的事,窗外是隐约的车马声和绰绰人影——伪戏剧迷的小骄傲突然就被打败:导演哪里是不懂舞台,他根本就是要模糊舞台与现实的界限!在接下来的两小时中,正是这种有意的模糊和奇妙的转换让我深深沉迷。

  虚实原本就没有界限,故事如此,人物亦是如此。影片中大部分角色都具有多重身份——男主角谭呐既是话剧导演、演员,又是于堇的恋人。女配白玫是于堇的头号戏迷,也是国民政府情报员。华懋饭店经理索尔·夏皮罗是逃亡的犹太人,也是盟军间谍。戏剧制片人莫之因是文化圈名人,也是汪伪政府情报员。至于女主角于堇,是全上海最有名的演员、明星,是入狱国民党人士倪则仁的前妻,是导演谭呐的恋人、最重要的女主角,还是同盟国间谍头目休伯特的养女。

  在原小说中,虹影把这出掀起上海文化界大风波的话剧设定为一出“礼拜六派”戏剧《狐步上海》,讲述的是百乐门舞女与一个诗人的爱情悲剧——即便在战乱之中,上海人依然“贪恋唯美浪漫的风流情怀”。在影片中,这出戏叫作《礼拜六小说》(Saturday Fiction,同时也是《兰心大剧院》的英文片名),内容却改编自横光利一所写的关于“五卅反帝运动”的小说《上海》—— 以“礼拜六派”戏剧之名演“反帝国主义”故事,这一处改编信息量可不小。

  影片大体上是顺叙,从1941年12月1日讲到12月6日,时间线非常清晰。娄烨在看似简单的叙事结构中,通过大量的平行剪辑构建出时间的宽度,并创造了故事的多义性。虚实关系不仅存在于舞台和现实,还存在于舞台内部和现实内部。《礼拜六小说》是从《上海》中抽取出来的一条故事支线,于堇饰演的芳秋兰同样是一名间谍,她潜伏在日本人的工厂,暗中组织工人罢工。小说中没有明确给出芳秋兰的结局,而影片同样模糊掉《礼拜六小说》的故事情节,只抽取重要片段与现实反复对照。与此同时,现实中的另一个舞台——谍战战场——才是于堇最重要的表演阵地。戏中有戏,现实中并无现实。娄烨利用多重界限的模糊和难以剥离的虚实处理,带领观众抵达角色内心深处。

  作为娄烨又一次大胆的类型化尝试,相比同为民国戏的《紫蝴蝶》,《兰心大剧院》要成熟太多。黑白影像的运用让影片更聚焦、更凝练,越来越风格化的手持摄影在晃动之中有意无意地勾勒出时局和人心的不安。弃用配乐,用丰富细腻的声效设计搭配快节奏的剪辑形成极简却充满张力和刺激性的视听效果。在情欲的表达上,《兰心大剧院》可能也比娄烨以往任何一部影片都高明。他将性化作一个眼神、一阵呼吸、一串密码。眼前这两个人分明只是在说话、拥吻或轻轻触碰对方,却好似在风中云雨,耗尽心力。他的作品从来都旨在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命运难免被时代裹挟,唯有用尽全力去爱才能抵抗住人生的虚无。

  5.《第一炉香》

  主创人员

  许鞍华执导,王安忆编剧,马思纯、俞飞鸿、彭于晏、张钧甯等主演剧情爱情片。

  影片介绍

  该片改编自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 ,讲述了女学生葛薇龙(马思纯饰)被姑妈梁太太(俞飞鸿饰)利用,与花花公子乔琪乔(彭于晏饰)展开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拉锯的故事。

  影片影评

  “第一炉香”氤氲出的世界把人们带回了上个世纪的香港。跟其他主权沦丧的地区不同,这里依旧铅华粉黛,歌舞升平。与其说是战火中的世外桃源,倒不如说是悲歌里的遗世孤岛。

  故事从马思纯饰演的葛薇龙投奔姑妈开始叙述,她本是上海的一个小家碧玉,因为在香港上学,当面临留港经费不足和回沪要留级重修的抉择时,她带着好奇与惴惴不安,选择了前者。

  也正是这一选择让她踏上了宿命的列车。姑妈梁太太是大名鼎鼎香港富商的小妾,风情万种,人情练达,只认金钱不谈感情。在她的一手安排下,葛薇龙一步步沦为她渔猎金主的交际花。在沦陷的过程中,她也逃不出自己心魔织就的天罗地网,成为那个时代女性悲歌中一个无声的音符。

  故事不难理解,也与经典剧目的一些桥段大同小异,但就是这么能予以人视觉和心灵上的阵阵冲击。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要给以下几方面好评。

  第一是选角的恰如其分,彭于晏饰演的男主角乔琪乔在幼稚与邪魅间游走,男二号尹昉使卢兆麟于儒雅中流露英气。女主演马思纯又纯又欲,张钧甯人淡如菊,张佳宁娇憨中尽显小女儿情态,唯独俞飞鸿娇媚不足,正气有余,可谓全剧最大的遗憾和败笔。但所幸不影响剧情的诠释,也算得上功德圆满。

  第二是画风的清奇俊貌。精致到现代人都望尘莫及的小食,看不过来的绫罗绸缎,这些有钱人的生活,觥筹交错、灯红酒绿,融入了欧洲传统贵族的元素,从而每一帧都好似工笔彩绘,在焦糖色滤镜的作用下,将上世纪香港上流社会的优雅和香艳刻画得淋漓尽致,恨不得溢满整个屏幕。

  其三是情节的落地生根。尽管网络上对该片炮轰不断,导致未观者随波逐流,认为其乏善可陈。可在我眼中,情节的真实性就足以睥睨一切质疑。葛薇龙作为旧时代的女性,虽然受过新思潮的洗礼,但因为摆脱不了物欲的诱惑,终究被命运扼住喉咙,独自吞咽婚后渣男带来的爱的苦水。同时,也正是这份对物欲的难以割舍,让她不像现在狗血剧情般会郁郁而终或自行了断。当然,我相信乔琪乔也是真心对她的,从乔对她婚前的坦白,从他面对英国巡警的挑衅毅然护妻中不难看出,乔本质上还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也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葛薇龙光鲜又寡淡的婚姻。

  而两位男性角色也被诠释得丝丝入扣。乔琪乔表面潇洒随性、玩世不恭,是风月场上的高手,但因为长时间的养尊处优,他早如“寄生虫”般,是生活中的低能儿,因此痞帅所带来的的魅力被削减。另一个卢兆麟,看似一表人才,衣冠楚楚,但因为经济困窘,跪倒在富婆的石榴裙下。谦谦君子沦落至如此不堪,让观众们唏嘘。不过,也正是这份不完美,让每一个角色都能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最后是主题的欲说还休。其实主题在电影海报中就已挑明——尽一切,爱一人。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呢?我想这是个值得商榷的话题。众所周知,婚姻赋予的不仅是爱,更是一种忠于婚姻的责任,而这与部分人情感丰富、追求自由的快乐是争锋相对的。即便目前有婚姻法的制约,但人的本性古往今来不谋而合,思想理论也是在不断被求索验证。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认为还是要带着辩证的态度,把话语权交给未来的时代,相信人们总会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6.《我和我的父辈》

  主创人员

  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的剧情片。

  影片介绍

  该片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该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

  《乘风》:吴京执导,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描绘了一组骑兵团与冀中人民共同抗击日寇侵略的军民群像。

  《诗》:章子怡执导,以1969年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

  《鸭先知》:徐峥执导,讲述了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的故事。

  《少年行》:沈腾执导,机器人“邢一浩”肩负特别使命从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小小,科技创新精神在这对“父子”间实现传承。

  影片影评

  《我和我的父辈》是组合式主题电影“我和我的X”系列的第三部,由四位导演分别执导的四个按照时间顺序连接的独立故事组成。“父辈”的创作主题是父母与子女,表现父母与子女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表现中华民族代代相继的接力,象征中华民族百年来追求自由、解放、发展、富强的前赴后继的奋斗。在这一“宏大主题”框架下,电影分别选择了四个年代的四个故事,《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到穿越未来的新时代,百年大背景下,四个普通人、普通家庭、普通父母子女的故事串联成线,以小见大、以一斑窥全豹,完成其主题立意的表述。作品用父辈与吾辈的相继来表现薪火相传的百年中国,用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精神,显示出其高立意、精构思的创作初心。

  这部影片的四位导演分别是吴京、章子怡、徐峥和沈腾,四位导演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同时都是被大众所熟知的演员。虽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导演的选择可能有商业因素的考虑,但更确切地说,还是因为他们相对年轻,而且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对观众、对市场、对现代电影语言的理解更为准确和接近。事实上,近十多年来,许多由优秀演员转型导演的影片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吴京的《战狼2》至今还保持着中国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的记录,徐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等也是当时的票房黑马,此外,像陈思诚的“唐探”系列屡创票房奇迹,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成为本年度春节档的票房冠军,周星驰的《美人鱼》等也是异军突起,还有黄渤、徐静蕾等等,“演而优则导”的成绩都相当喜人。四位导演这次联袂出场,体现了四种完全不同的电影类型和风格,吴京的战争动作片、章子怡的年代抒情风格、徐峥的生活囧剧模式、沈腾的喜剧科幻片,共同构成了一部电影集锦组合,给了观众不同的惊喜、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满足,相信不同的观众会对这部影片四个篇章给出不尽相同的喜好评价,正好体现出人人都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我的父辈”。

  以家写国、以家喻国是中国文化、中国电影的悠久创作传统。本片延续了这一叙事原型。四个篇章,基本以父子关系为核心展开,以子女一代对父母一代的观察为视点,从而使四个故事有了一种亲情的带入感,许多场面和段落也因为这种亲情的带入而让观者为之所动。《乘风》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他们为掩护群众撤离,拼死抵抗日军,主题是父辈的牺牲,风格悲壮;《诗》则以1969年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大时代背景,以普通航天家庭的孩子为叙事视点,向中国航天人致敬,其主题是父辈的奉献,风格抒情;《鸭先知》取材于改革开放初期出现在上海的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背后的故事,致敬改革浪潮中敢为人先的父母一辈,其主题是父辈的创新、风格戏谑市井;《少年行》借助机器人肩负特别使命从2050年穿越到2021年,偶遇少年小小,组成一对临时父子,联手追求科学梦想,其主题是父与子的理解携手,风格奇幻混搭。四部影片,故事、风格、样态各不相同,但都试图用父母子女之间的两代人关系,来传达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百年奋斗的精神。虽然四个故事由于篇幅所限,人物和事件展开的丰富性和饱满性各不相同,但都借助于强戏剧性的核心事件,完成了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在视听呈现和节奏把控上都显示出中国电影的领先水准。骑兵作战、航天试验场的星空、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的民风世俗、人工智能的未来想象,都成为各个篇章不同的亮点。

  这种“组合式主题创作”模式,从《我和我的祖国》开始,既是一种在主题框架下提供了多样性和灵活度的创作方法,也是一种集中一流的创作资源的生产方式,同时还是一种浓缩了优质商业影响力的传播手段,这使主题创作的电影具有了成为“头部电影”的优势,也体现了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实绩。这样的模式,使《我和我的父辈》未成曲调先有情,成为国庆档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当然,正如从《建国大业》所开创的“散点式文献历史片”模式一样,经历了《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的延续之后,必然会逐渐面临创新门槛的挑战。“我和我的X”系列,如今已经到第三部,可以说同样会面临严峻的创新考验,面临观众审美需求变化的考验。如何让思想倾向更天衣无缝地从情节、场面和人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何塑造更有电影感、艺术感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何让组合电影更加具有内在的有机性和完整性,如何让“我”作为艺术形象的丰满与“我的时代”的宏大之间形成现实主义的戏剧性审美张力,都是“组合式主题创作”正在努力回答的考题。陈凯歌、黄建新导演在总结《我和我的祖国》创作经验时,提出“历史瞬间、共同记忆、迎头相撞”十二个字,对于电影的主题创作依然具有方法论意义:让个人命运与历史大潮迎头相撞的戏剧性瞬间,被电影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往往才能真正唤起观众的共同记忆、创造观众的共同记忆。而这共同记忆就是电影的魅力,是电影所创造的“盗梦空间”。

  7.《中国医生》

  主创人员

  刘伟强执导,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的抗疫医疗片。

  影片介绍

  该片根据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这场浩大战役中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武汉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影片影评

  2019年末,伴随着北半球的冬天到来的,是后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电影《中国医生》以急促的鼓点声和医院里忙碌的脚步声开场,镜头随着急诊室抢救人员的跑动剧烈地晃动。随后背景音开始响起新闻联播关于肺炎病例以及宣布离汉通道暂时关闭的真实录像画面,那段全民抗疫的集体回忆顷刻之间被唤醒。在急诊室接收病人的指令声中,观众仿佛又回到了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的紧张时刻。

  街道空无一人,只有接送医护人员的公交车定时定点穿梭在医院和隔离酒店之间;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救治压力陡然增加,而短时间内医疗物资补充供给还跟不上;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们在除夕夜告别家人,“逆行”踏上与病毒抢生命的战场……《中国医生》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原型,将抗疫的真实故事搬上了大银幕。

  电影里医院院长的原型就是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作为一个渐冻症患者,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多做一些事情,多守护一些生命。因此,即便行走困难,他仍然坚持站在抗疫最前线——无论是在急诊大厅里维持秩序,还是为确保医护人员的防疫装备多方筹措物资,又或者是全天候巡视跟进每一宗病例的情况,他始终履行着作为院长的担当。

  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则是许多医护人员的缩影:被病人误解,与同事在专业问题上针锋相对,也曾在压力之下体力不支。许多时候,在疫情风暴中战斗的医生与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并无二致。他们是脾气暴躁又不失柔情的传染病学专家,是刚刚毕业就不得不面临疫情大考的实习医生,也是会因为脸上满是口罩勒痕而沮丧的爱美小姑娘;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讲着地道的武汉话、带有“烧鹅味道”的广普,或是吴侬软语;他们是儿子女儿、丈夫妻子或者父亲母亲;但他们更是人民的生命卫士——在疫情面前将治病救人的职业操守放在了第一位,谱就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为了尽可能地兼顾作品的艺术性与真实性,导演刘伟强带着制作团队对广州的医院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研采风,对曾参与援鄂和在广州抗疫一线的医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观察。因此,影片除了在人物塑造和事件经过上贴合真实故事以外,对于医疗器械的标准使用、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规范、医患在治疗过程中的互动反应等细节,也尽可能地还原了真实情景。例如,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到过敏的脸颊,因长时间浸泡在汗水中而变得粗糙的双手,标准地从左到右摘口罩的小动作,护士难过落泪后下意识地更换浸湿的口罩等等。这些电影细节的真实还原,凸显了中国医生群体在重大疫情挑战面前对救治专业性和防疫科学性的坚守。

  影片虽然以“中国医生”为名,但这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医生的故事,还是一幅全民抗疫画卷:在悲痛中仍同意捐献遗体作医学解剖之用的逝者家属,主动返回医院做后勤保障的保洁阿姨,感染后自觉在家里隔离的年轻夫妇,为维持生计也为帮助隔离居民而坚持跑腿送货的外卖员,对家人的工作给予最大支持和理解的医护家属,在方舱医院里和医护人员一起跳着欢快广场舞的患者们。电影镜头还多次以航拍视角掠过寂静的街道,空荡荡的交通枢纽。这些画面看似在呈现城市风貌,实际上却是无声地讲述着每一位武汉居民的防疫故事。一座座高楼大厦、窗户的后面是1500万名武汉人,为了尽可能地阻止病毒的传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坚守隔离政策、暂停生产活动,为全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2020年4月8日,武汉宣布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这座经历了疫情重创的城市开始恢复生机。

  2020年的春天如期而至,武汉的樱花又开了。生活总会继续,爱美的护士,医生,院长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默默守护着人民的健康。有的人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冬天,再也没能看到来年春天武汉的樱花。但路过樱花盛开的人们都不会忘记,有一群医生曾以逆行之姿,为他们拼过命。

  8.《革命者》

  主创人员

  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张颂文、李易峰、佟丽娅、彭昱畅领衔主演的近代革命影片。

  影片介绍

  影片围绕1912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张颂文饰)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族的热血历程,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

  影片影评

  “七一档”电影《革命者》引领我们重温李大钊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影片截取了李大钊狱中最后的时光,作为他不朽人生的扉页,然后以非线性剪辑的手笔,回顾他为国家和民族“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的奋斗征程。

  故事起于李大钊狱中即景,终于他在反动军阀的绞刑架上受难行刑,用生命倒计时的方式,回闪了李大钊从日本留学归来,一直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拼尽最后一口气的伟大历程。都说人之将死会回溯弹指一挥的漫漫人生,影片大许就是借取这一理念,来承载李大钊的人生轨迹。

  李大钊是中国革命的“播火者”,他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得到鼓舞和启发,敏锐地认识到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从中洞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出路和希望。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陈独秀并称“南陈北李”。他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鼓舞和砥砺着无数爱国青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电影《革命者》部分还原了二位先驱的革命情谊,甚至还用饭食口味的闲笔表现了二位的思想碰撞与交锋。风雪夜送别那场戏虽有艺术加工,却是“南陈北李”的开始,也是建党伟业的前奏。

  影片并没有把李大钊当做一位无往不能的英雄来打造,而是把他当做一个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来塑造,并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现他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线的践行。开滦煤矿大罢工,启蒙的是工人阶级;反军阀大游行,砥砺的是知识青年;俄租界示威,团结的是各行各业民众。

  影片还用了侧写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历史行迹。比如在讲诉李大钊对国共合作的推动时,大前景是他与青年蒋介石的种种交锋,与孙中山的会晤以及国民党一大会议等,反而都是中远景镜头的“背景”。与蒋的格格不入,早早埋下国共裂隙的伏笔,也为一代共产先驱的牺牲埋下伏笔。

  在这个侧写的笔触下,李大钊对冯玉祥及其北伐的影响,成了张作霖与儿子的一句闲谈,而一整个大革命的败北,以及南北政治势力对李大钊及其共产党的态度,也成了张作霖书桌天平上制衡说情信的砝码。这些侧写形成历史信息的折叠,让信息量在不占篇幅的前提下更具层次感。

  影片用细腻的镜头,还原了李大钊一行之从容赴死。我们从他牺牲前留下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他眼神里充盈的淡然与笃定。稍微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没有戴眼镜。影片专门给了他摘下眼镜的镜头,和战友们告别之后的他,心如明镜,不再需要眼镜方能看清这个世界。

  片中李大钊一角由张颂文司职,他此前多在文艺片中挑梁。张颂文的演绎内敛而富于内涵,纵使悲痛、愤懑和怒火中烧,也不流于表面的歇斯底里,大多时候,他都是斯文内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他的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悲悯和担当,也有初代革命者的大爱与情怀。

  李大钊现存于世的照片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大八字胡和小眼镜。存世影像资料更少,唯有俄罗斯档案馆保存的一小段视频可考,那是他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的演讲视频。以此对比张颂文的演绎,形神还是非常贴近的。

  像《革命者》这类故事的创作,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人物身上看到的星火传承。影片后程用不少篇幅回溯了李大钊和青年毛泽东的邂逅。毛泽东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便有了片中二位偶遇时,关于“二十八画生”的笑谈。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共产主义理想的影响下,毛泽东最终放弃留学,走上了马克思主义救国之路。

  时值建党百年,又一批高考青年面临志愿和人生选择。想当初青年李大钊面对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和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三选一,毅然选择了法政。正如他在《狱中自述》写下:“军医非我所喜,理财致个人之富亦违我素志,故皆决然去之而入法政。”青年人的专业选择,也当有前辈的精神传承,担负起时代和社会使命。

  9.《悬崖之上》

  主创人员

  张艺谋执导,全勇先、张艺谋编剧,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领衔主演的谍战电影。

  影片介绍

  该片为电视剧《悬崖》的前传,讲述了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雪一直下,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面临严峻考验。

  影片影评

  悬崖之上,顾名思义,身处险境。电影中地下工作者的行动代号“乌特拉”,俄语的意思是黎明。是谁在悬崖之上为谁驱散黑暗,迎接黎明?是我们的伟大先烈为日寇铁蹄下苦难的中国人民驱散黑暗,迎来光明,而他们却最终倒在黎明前,牺牲在黑暗里。

  电影《悬崖之上》故事情节非常集中紧凑,演员们都演技在线,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张宪臣和王郁夫妇,这两人是非常成熟智慧的革命者。五年前把自己的一双幼小的儿女托付给别人,双双前往苏联接受特训。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张宪臣不下车去找自己的儿女,可能就不会被捕,可是,那毕竟是五年未见的孩子,眼睁睁看着在冰天雪地里乞讨,怀着一丝的侥幸去看一下,很可能那就是最后一面,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所在啊。“无情未必真豪杰”,就是因为我们的革命先烈有着最自然真诚的情感,才会把这份爱献给更广大的人民,更多的其他人的孩子。

  站在悬崖之上,直接“跳下去”本就很难,因为生命诚可贵。但是看着战友们一个个跳下去,自己不能拉不能救,甚至还得要装作狠毒上前推一把,这内心的痛苦恐怕是要超过肉体的痛苦了。当楚良吞下毒药时,周乙拼命地抠喉,在敌人的眼里,这是要抓活的,但在周乙那急得通红的面庞下,是不忍心自己的战友死在自己面前的本能。但随后又很快恢复脸色,冷冷地说:晚了一步。明明是最有人情人性的,才会以身许国,可是每天要做的要说的,全都要违心违性,而且还有可能永远不为人知。地下工作者们的伟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张宪臣说,天亮了,就好了。

  现在,天亮了。我们坐在宽大舒适的电影院里回顾历史,致敬英雄。希望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党走过了一段多么艰难的道路,我们的民族曾经因为贫穷落后经受过多少的苦难。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党,能让我们的人民有安全,有尊严,有自由。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长津湖》

  主创人员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段奕宏特别出演,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电影。

  影片介绍

  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极寒环境下,“钢七连”战士伍千里(吴京饰)、伍万里(易烊千玺饰)、谈子为(段奕宏饰) 、雷公(胡军饰)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截止10月18日,该影片累计票房超46.86亿元,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四名。(前三为:《战狼2》《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

  影片影评

  《长津湖》终于过50亿了,再次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是一部主旋律战争电影。围绕这样一部电影,既有众望所归,也有纷纷扰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部电影能激起观众的观影的欲望且长时间的争论,本身就说明了电影所具有的影响力,这是《长津湖》第一个成功。国庆长假,观影趋势打破顺时下跌的传统,而是趋以逆跌态势,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虽然过去七十多年,但那场战争,那些战士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在对的时间,作对的事,这是《长津湖》第二个成功。时长三小时,战争戏份占比三分之二,绝大部分观众并没有感到观影疲劳,这要归功于三大导演,他们共叙篇章,不乱阵脚,各领风骚,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即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奇迹,这是《长津湖》第三个成功。

  诚然,电影成功有它很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但观影如潮并不能削除和隐匿一部分观众的遗憾和批评,这是两码事,也是很正常的事。对于那些个恶意中伤的言论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但对一些不满意的观众要给予善意的理解。

  我是这样理解《长津湖》的。《长津湖》总体上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电影,所谓纪实性,就是以事件为主轴,围绕节点叙事,在进程中塑造人物。所以在艺术架构上,故事情节以事件时空纵向推进为重点,以事件呈现为主要表现形式,减少剧情起承转合,矛盾冲突的横向铺排。这就是为什么这类电影的故事性较弱,爱看故事的观众觉得平淡而不满足的道理所在。例如,剧中伍百里由一个少不更事的懵懂青年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名战斗英雄,其发展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的渲染和铺垫,以至于可信度被观众质疑,再有,剧中的毛岸英,杨根思等英雄人物都只是事件的一个点,而非剧情的矛盾要素,但作为事件的节点有时不能不说,但限于时空,又不能展开说,因为这不是纪实电影的风格。所以纪实电影与剧情电影有跟本的不同,剧情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以剧情发展为主线,从艺术的架构上,有相对完整的开启-发展-高潮-结尾,强调的是戏剧跌宕起伏的冲突性,并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这类电影要求有大量的横向铺排,以构筑电影的故事性。如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英雄儿女》就是这类题材剧情电影的代表,影片中的兄妹情,父子情,父女情,父亲情,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贯穿了全局,并随着剧情的发展将故事推向高潮,观众很容易被代入故事情景中,并产生共情。所以样式不同,方法不同,给观众的体会自然也就不同。

  回过头来,都说《长津湖》故事性较弱,情节散,人物平,但为什么却又有如此的影响力,斩获如此高的票房,原因何在呢?这要归功于两点:一是历史的记忆。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始终是国人不可或缺的记忆,尤其是我们上一代的人,这是他们的时代,是他们的青春,也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历史,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经影响了几代人。正是这样影片吸引了很多中老年群体走进了影院,所以我说在对的时间,做对的是事,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二是视觉冲击。一方面纪实性电影要弥补故事性不足,那么在艺术呈现上要有它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得到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年轻人的青睐,就要附和他们的欣赏观念,所以,影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就是它的杀手锏,三大导演联袂,尤其是徐克,林超贤充分发挥了各自特长,不仅将战争的宏观场面拍得气势磅礴,同时也将局部战斗惨烈的细节入木三分,战争的残酷,血腥,更好的映衬和彰显军人们使命和英雄气概,他们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毫无疑问是直抵人心的,年轻人在感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感受家国情怀。

  《长津湖》已然是中国电影不能绕过的话题。

  11.《扬名立万》

  主创人员

  该片由韩寒监制,刘循子墨执导,陈思编剧,尹正、邓家佳、喻恩泰、杨皓宇、张本煜、柯达领衔主演,陈明昊、秦霄贤、邓恩熙、余皑磊特别出演的悬疑喜剧电影。

  影片介绍

  该片讲述了一群电影人为将一起惊天大案拍成电影而齐聚一堂,创意层出不穷之时,却不曾想“凶手”也来到了现场的故事 。

  影片影评

  很让人惊喜的一部电影。

  “中国院线第一部剧本杀电影”,随着近几年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的兴起,因为与电影性质的高度相似,于是这两样元素的加入其实并不违和。总体来说,《扬名立万》让我感觉十分讨巧。

  首先,剧作讨巧。将一群四面八方的电影人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之中,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故事上的集中和矛盾冲突的体现。故事设立在民国时期也含沙射影的展现了当下的演艺圈所存在的问题,如“潜规则”、“耍大牌”、“烂片圈钱”等等现象。将搞笑和悬疑高度的结合,是现下最受到观众所青睐的一种类型片。

  其次,人物欲望。从外部来看,这是一个局中局的构建,故事脉络随着破案过程逐渐展开,然而从内部看人物的聚集实则都有自身的利益追求,这样的人物塑造就会显得更丰满。现下诸多影片对于封闭式空间的拍摄往往忽视人物自身的欲望而导致群像人物的混乱及无意义,然而在《扬名立万》中,最显著的理由就是大家都想—扬名立万,这一点又再次契合主题。唯一的欠缺是个人认为演员的选角不是很出彩,演员的演技略有些尴尬,然而在后期故事脉络清晰后因内容的精妙绝伦确实会稍微忽视演员的演技问题。

  最后,主题高明。作为影视类学生观看这些影视人素材的影片时总是会看起来更加辛辣,当在电影中看到影人如何扬名立万的剧情时,戳破了当代影视娱乐产业的怪象四起,如何为了扬名立万而不择手段。

  《扬名立万》作为一匹黑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也正恰应证了如今观众的喜好是多元素的相融合,复合类型片的形式呈现出内地电影发展的未来新趋势,而《扬名立万》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好啦,以上就是2021年年度优秀电影大盘点啦~大家对于2021年的年度电影还有哪些印象呐,可以一起来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