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acintyre《伦理学简史》读书笔记(一)

  1.我们需要一个理解道德谓词、道德评价和道德标准的理论模型,来理解哲学伦理学的历史。

  (1)如何理解道德谓词“善”(“好”)?

  一般的理论: “善”总是意味着逻辑上先行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在多数情况下通常)来自于社会实践。

  【麦金泰尔并没有说清楚,“善”的标准是否只能来自于社会实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会陷入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之中。一种应用善的社会实践要想可能,又需要“善”的标准。这就成为一个历史的谜题。】

  在这个理论视域之下,我们可以分析两个句子:

  This is a red book. 分析为: This is red, and this is a book.

  This is a good book. 却不可分析为,This is good, and this is a book.

  因为,good不同于red,它脱离后边的主词,就变得不知所云。换言之,Macintyre认为,good的应用说明,我们表达了一种针对其应用对象的标准。x是好的,x is good, 意味着,x此时的状态符合于一个标准y。

  (2)如何理解一个道德评价的意义?

  接着上边,关键在于,标准y是怎样的?具体来说,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标准y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标准y是否唯一?

  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理解一个道德评价的意义。我们问:

  This is a good book. = I choose this book. 吗?

  不等于。Good表达的含义比“我选择这个”要更多。它有着更普遍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Macintyre认为,This is a good book 应该这么理解:

  第一,它可以理解为,这本书符合于一个现存的善的公共标准。

  第二,它可以理解为,我认为y是或应当是善的公共标准,并且这本书符合于y。

  (3)回应反驳和解决疑难

  A.善的使用可以和现存的公共标准脱离吗?没有现存的公共标准(比如,分裂的标准),还可以有“善”的使用吗?我们不是经常对同一件事情给出不同的道德评价吗?这些问题可以解释吗?

  答:可以。首先,用法2可以脱离“现存的公共标准”为善赋予意义;其次,“现存的公共标准”不是某个y,而是一个关于y的集合,即Y={y1, y2, y3… yn},这个集合的产生由于不同的社会实践。并且,我们可以合理推导出这个集合是:①动态变化的。因为社会的实践本身在不断发展。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与希腊古典城邦社会的公共标准集合不可能一样。②对于某个人来说并非给予的而是受到认识限制的。例如,青年和老年人会信奉不同的价值。二者经历、参与和知晓的实践形式均不同。

  B.我们要滑向相对主义吗?难道不可能有普遍的道德标准吗?

  答:如果把我们讨论的模型称作“道德-社会关系模型”,那么,这一模型可以包容“存在一些普遍的、根本的、对所有人都适用的道德标准”的直觉,乃至判断。因为,可以承认,所有人类社会都依赖于一些根本的规则,即Y中既存在不断变动的部分,也存在不变的部分。设这些稳定的标准构成了一个新集合Yk={yk1, yk2, yk3…… ykn},Yk集合就表示人类社会存在都需要承认的一般性结构。

  但,Macintyre 认为,Yk集合不能提供具体的指导。它无法直接应用于实践,并且,也不能消除分歧。这一点我认为是符合直觉的。例如,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不要伤害人”是Yk集合中的一条规则。但人们却为了这一规则而彼此争斗。例如进击的巨人中,艾尔迪亚人和马莱,各自都可以说是“为了人”。所谓各自有各自的“正义”,就在于普遍原则落实到具体的规则的时候,因条件不同产生了分歧。

  这意味着,将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转化为抽象原则并没有解决问题,而只是转移了问题的形式;另一方面,因此否定抽象原则,沉浸于具体原则,不仅走向“拜物教”,而且导致相对主义和冲突。比如,“吃掉自己死去的父亲”和“埋葬自己死去的父亲”都表现“对死者的尊重”,认识不到这一点,两个具体的原则就是无法调和的。

  2.梳理希腊哲学伦理学的历史,我们的观察以及结论会是怎样的?

  希腊哲学伦理学史,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自的代表是…..反映出的社会特征是…….?

  【“善”的前哲学史】

  社会结构单一。有一套稳定的社会实践。

  道德:道德谓词与社会角色相联系。“德性”描述一个人是否恰当地(标准是社会的标准)完成了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一使用又借助宗教神秘化,永恒化。

  【智者时期和苏格拉底】

  社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文化交流。出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实践。观点产生碰撞。职责的标准模糊,变得有争议。

  智者:走向习俗人与自然人的二分。论辩术的伦理意义。道德是完成个人欲望的手段。

  苏格拉底:既反对在新时代下盲目守旧的人(游叙弗伦),也反对智者。提出苏格拉底方法。提供了概念探究的路径。

  【柏拉图】

  继承苏格拉底。驳斥智者。将道德谓词依赖的社会标准奠基为超验的宇宙秩序。主要依靠理念论。

  “理想国”的构想。灵魂三分与社会三分。德性是灵魂的和谐,正义是德位一致。对欲望尤其是未加节制的欲望持反对态度。《理想国》强调节制欲望,而《法律篇》强调教导欲望。建构出君主制-荣誉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的堕落链条。

  Macintyre 认为柏拉图是一个“理想的保守主义者”,因为,柏拉图不认为现存的任何一个阶级可以实现统治的任务,他支持的是一个“理想的阶级”。作为这个理念的践行者,良好政治的实现变成了一种巧合。

  【亚里士多德】

  伦理和政治的关系。

  价值论。工具善。目的善。幸福。尤德莫尼亚的含义,有德之人处在幸运之地。

  德性学说。什么是德性?如何培养德性?实践智慧的原则?

  政治学。政治对伦理学的意义。人幸福的实现场所。正义。

  政体论。三对应。理想在哪。实际中的最好在哪。多数贵族统治。

  主张的是贵族的生活。将希腊人的德性和生活方式普遍化,理想化。

  【希腊化时期】

  社会的新变动:多元的城邦被政府,走向统一。不同实践的共同体被整合进一个新共同体之中。

  三种学说:

  第欧根尼 犬儒主义:一切欲望都是善目。最低程度的欲望。最低程度的善目。静心无欲。(厌世)

  伊壁鸠鲁 快乐主义:原子论和快乐主义。宁静沉思。

  克吕西普 斯多亚主义:宇宙法则和自然法。世界公民和四主德。

  理解:

  不同实践的共同体被整合进一个新共同体之中,意味着什么?德性与幸福的关系分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传统:德性通过幸福来理解,二者相关。新社会的变动:德性脱离幸福,成为一种可以选择的善目。三种学说是对德福问题的不同解答。犬儒,放弃善目;伊壁鸠鲁和斯多亚,选择善目还是选择德性。

  但三种哲学都是”贵族哲学”,并没有解决大众的伦理需求。基督教哲学的解答呼之欲出。